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正>70年代以来,在英美涌现出一批理论家,他们用当代分析哲学的原则和方法来澄清和解决马克主义内部的理论问题,被称为“分析的马克主义者”。这一倾向的主要代表有G·A柯亨、W·肖、J·埃尔斯特、J·罗默,PH·帕里伊斯、A·沃斯基、E·O·赖

  • 标签: 经典马克思主义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分析哲学 社会历史形态 理论问题
  • 简介:2003年12月20-22日,由中山大学马克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和哲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马克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研讨会于广州隆重召开.研讨会中,与会代表基本上都认同"实践"是马克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视角,在如今西方实践哲学复兴和中国自身现代化进程的双重背景下,应该对马克主义的实践问题给予重新的审视和探讨.积极的探讨使问题的展开不断深化,和清晰化,会议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精彩纷呈现就会议的主要内容从四个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 实践理论 理论哲学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论述迎接党的十六大的思想理论准备工作时指出,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主义",并强调十六大报告要"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作出回答,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无疑,十六大报告完成了这一任务.实际上,十六大报告本身就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主义的典范,既坚持了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了新的理论篇章,为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主义"在理论上的重要性,同时又必须自觉地意识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 标签: 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 人民民主专政 公有制 按劳分配原则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主义”结论的得出,以及与此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并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也体现了领袖者个人毛泽东的理论智慧,以及新哲学会群体理论论证的贡献。今天在继续使用这一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时,不应忽视其原初的本真意义,并要赋予其普适性和时代性内涵。

  • 标签: 新哲学会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 简介:<正>我是肯定“马克主义哲学现代化”这个提法的。大概在一九七九年或者一九八○年我就讲过这个看法。当时也听到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如果提马克主义哲学现代化会不会使人以为现有马克主义哲学的许多论断就统统过时了,现有的马克主义哲学著作也就没有多大价值了。当时我就说,这祥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现代化 现代化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实践 哲学著作
  • 简介:主持人语:这个专栏的意图在于,通过几位作者、译者的努力,提醒人们对马克与浪漫主义关系的重,对古典反讽、浪漫反讽和马克的反讽异同关系的重。这个问题在国内学界很不受重视,或者被当作马克不成熟的表现,把浪漫主义视为负面的、招致马克思思想不成熟的东西。维塞尔在《马克、浪漫派的反讽、无产阶级》一书中力图纠正这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传统看法,陈开华特意节译了该书第五章,以凸现“反讽”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我也提供了小文一篇,力图阐明马克试图扼制虚无主义时从浪漫主义处寻求的思想资源,并在告别了意识内在性之后仍保留和改造了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而它与浪漫派的反讽存在密切关系。罗晓颖的论文则针对马克的博士论文为了理解哲学与现实的关系而对苏格拉底反讽广泛涉猎的事实,以《游叙弗伦》篇为例对苏格拉底的反讽作出自己的分析,这对理解马克的反讽,理解古典反讽与现代反讽的关系与区别,会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很值得阅读。

  • 标签: 马克思思想 无产阶级 反讽 浪漫主义 专题 苏格拉底
  • 简介:近年来,从自我所有原则到契约原则,国外马克主义与自由主义展开了全方位的论战,这一论战涉及到从哲学到经济学、从政治学到伦理学的诸多方面.自由、平等和正义,尽管对于马克主义和自由主义来说它们的涵义是如此地不同,却是双方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导向.这些价值标准能否在自我所有原则和契约原则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正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围绕着双方的争论,从一些基础理论入手,对双方的论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试图为我们回答时代提出的新挑战,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 标签: 自我所有原则 契约原则 自由 平等 正义
  • 简介:<正>自由是主体——人的一个本质规定,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主体表现自身本质力量的活动是多样的,自由的表现也是多样的,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的自由范畴,如政治的自由、道德的自由、学术的自由等等。因而,自由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课题,也是伦理学研究的课题,但应该说它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是哲学问题。哲学的自由概念是

  • 标签: 根本区别 伦理学研究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主性 关系问题
  • 简介:导言1938年毛泽东倡导的“马克主义中国化”依然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史上最有吸引力的话题之一。奇怪的是,虽然这个概念在大量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研究中受到过短暂的关注,但几乎没有被置于细致人微的历史和理论分析。大致而言,这个概念包含两个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维度。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 陈伯达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
  • 简介:1883年3月14日,马克在伦敦溘然长逝。三天后,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的仪式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这个演讲非常精短,在沉痛宣告马克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简要概述马克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指证马克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

  • 标签: 马克思 海格特公墓 学术思想 社会主义 现代性理论
  • 简介:浪漫反讽与马克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实证主义化和世俗主义化的倾向。

  • 标签: 主体性 反讽 内在性 价值内在性
  • 简介:<正>葛树先同志在《马克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是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吗?》①一文中对马克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质疑”,全面否定马克关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他的论点和论据是不正确的、不能成立的。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社会理论 发展道路 非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事实 西欧
  • 简介:在纪念马克逝世120周年的今天,深刻地把握马克哲学的基本内涵,对于准确地厘定马克主义哲学在当下语境中的出场路径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代西方,马克主义以“后现代马克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否与他们没有在制度层面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有关?马克主义哲学是否必然以一种持不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认识论 科学社会主义 主体中心主义 自我意识
  • 简介: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国际马克大会组织者雅克·比岱教授应邀于11月1-5日访问了中山大学马克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并做了《马克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论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自由问题》的学术报告,徐俊忠教授和叶汝贤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议。在报告中,比岱从分析自己的一般理论(generaltheory)入手,介绍了目前西方马克主义者正在讨论的问题。他认为,从马克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这个意义上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 雅克·比岱 教授 学术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