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选取所在科室30例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实验样本为15例,甲组进行常规护理,乙组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SDS、SAS评分、ADL评分以及并发症状发生率。结果相对于甲组的满意度和ADL评分,乙组更高,P<0.05;相对于甲组的SDS、SAS评分和并发症状发生率,乙组更低,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好,心理改善显著,并发症状较少,日常生活改善能力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超早期显微手术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护理观察
  • 简介:目的讨论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在实施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硬币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发病在7个小时之内),其中超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的治愈率55.0%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20.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2)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出血具有清除血肿效果好、电凝定位准确、减少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等优势,有效的避免了再次出血的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超早期显微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0例。保守组进行保守治疗;微创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S-100蛋白浓度、NSE浓度、巴氏指数、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保守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S-100蛋白浓度、NSE浓度和巴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微创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S-100蛋白浓度、NSE浓度和巴氏指数均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出血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出血高血压基底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40例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出血患者,对照组20例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20例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NSE浓度和S-100蛋白浓度,比较各时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巴氏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肿体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分析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高血压出血疗效及其安全。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118例基底高血压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同意手术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8例,对照组患者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规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其差异都比较明显(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高血压出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加大其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

  • 标签: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患者,采取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采取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24h行头颅CT检查,观察患者血肿清除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采取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血肿清除率高,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值得推荐。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外侧裂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医疗中心基底高血压出血的个体化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了77例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软通道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治疗未脑疝基底出血患者.结果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组56例:死亡6例,Ⅴ级4例,Ⅳ级8例,Ⅲ级22例,Ⅱ级14例,Ⅰ级2例.软通道立体定向手术组21例:死亡3例,Ⅴ级3例,Ⅳ级3例,Ⅲ级12例.结论应该为每一位基底高血压出血手术患者制定合适的个体化微创治疗方案: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更适合于手术耐受能力好、颅内出血尚未稳定而需超早期、早期急诊手术患者;软通道置管引流手术更适合于出血稳定、血肿位置深、手术耐受能力差患者,尤其适合于老年高龄患者.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基层医疗中心 个体化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高血压基底出血中应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目标选为本院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以治疗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29例)与实验组(n=29例),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实验组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性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应用在高血压基底出血中疗效较为确切,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 高血压 基底节区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高血压出血手术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高血压出血患者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数值、Barthel指数和中国卒中量表评分标准(CSS)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住院率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的NIHSS评分和CSS评分都低于术前,但Barthel指数比术前有所上升;术后6个月末,超早期组的Barthel指数、CSS评分和NIHSS评分重型、中型、轻型与早期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另外,超早期组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胃肠道反应、泌尿系统感染和复发住院率明显低于早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高血压出血患者在治疗时超早期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减轻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小骨窗开颅手术 手术时机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锁孔内镜和开颅治疗基底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比较锁孔内镜组28例和传统开颅组30例基底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和再出血率,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对两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锁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组(92.1%±3.9%vs86.5%±9.1%,t=3.007,P=0.004),锁孔内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颅组(138min±15minvs232min±16min,t=-23.041,P=0.000),锁孔内镜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开颅组(21.4%vs50.o%,χ^2=5.119,P=0.024)。两组术后GOS预后评分无显著差异(Z=-1.754,P=0.079)。结论锁孔内镜是一种治疗脑出血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锁孔 神经内镜 微侵袭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原则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出血,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176例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改良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A术式)95例,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B术式)81例,采用生活质量评分(ADL)评估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与适应证。结果A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B术式,而血肿清除率低于B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基底出血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好转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和重型基底出血采用A术式好转率低于B术式,并发症高于B术式,采用B术式术后3个月疗效好于A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与适应证,术前合理评估患者病情,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 标签: 基底节出血 显微手术 微创穿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致死型基底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为该类型患者的一级预防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方法回顾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537例基底出血患者(其中致死型基底出血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特点,采用单变量检验(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法回顾分析可能的急性致死型基底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与非急性致死型基底出血相比,年龄(p=0.03)、高血压病史>10年(p=0.04)、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p<0.01)、生活地域(P=0.02)可能与急性致死型基底出血相关,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揭示患者年龄、降压治疗依从以及生活地域与急性致死型基底出血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致死型基底出血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20%),年龄相对较轻患者、较差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以及农村人群是急性致死型基底出血患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额穿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12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1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创伤轻微,恢复更快,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病所致基底出血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所致的基底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自主选择是否手术治疗分成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50例,手术组采用CT定位下颞部钻孔置管引流术联合药物治疗,非手术组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因出血量增加转开颅手术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组的继发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手术组,Barthel评分满意度70.0%(35/50)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50.0%(2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所致的基底出血患者的治疗,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建议临床首选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所致的基底出血患者。

  • 标签: 高血压病 基底节区脑出血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出血的疗效,总结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技术细节。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49例基底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皮质造瘘位置选择、工作通道的走向、预防出血及内镜直视下止血方法等相关技术细节。结果49例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101.03±21.30)mL、手术时间(62.12±9.29)min、切口长度(5.02±0.37)cm及骨窗面积(6.65±0.31)cm^2。术后24h内行CT扫描,49例患者中43例血肿清除完全,5例血肿少量残留,1例未复查CT,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1例因脑疝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存活4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Ⅰ级19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5例。结论①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微创、血肿清除满意及预后良好的特点。②恰当的皮质造瘘位置、顺血肿长轴工作通道的走向和术中轻柔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副损伤;术前及术中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机会,内镜下“内镜结合吸引器”等直视下止血方法简便实用,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技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