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放线菌感染较为罕见,放线菌感染合并上颌骨骨髓更鲜有报道。放线菌病无特异性表现,临床易出现误诊。本文报道2019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双侧鼻腔反复流血水并鼻塞、头痛1.5年,经鼻内镜、鼻窦CT、增强MRI及分泌物培养(细菌及真菌)等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变性质。行鼻内镜下双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上颌窦及上颌骨放线菌感染,给予长期青霉素治疗。随访2年,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常规MRI及高清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颅底骨髓(NP-SBO)和局部区域进展期鼻咽癌(LA-N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7例NP-SBO和32例LA-NPC患者。记录治疗前临床特征、常规MRI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最大轮廓和ADC小圆)。DWI采用长可变回波链分段读出(RESOLVE)序列。MRI特征包括病灶的偏侧性、边缘、T1WI信号、T2WI信号、强化程度、强化均匀性、脓肿、鼻咽黏膜线的完整度、骨质髓腔受累、咽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其他伴随征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NP-SBO组与LA-NPC组间各特征和ADC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鉴别NP-SBO与LA-NPC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常规MRI模型、ADC模型及两者联合诊断模型。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鉴别诊断NP-SBO与LA-NPC的效能。结果NP-SBO组与LA-NPC组间年龄、糖尿病、颅神经受损、强化均匀性、脓肿、鼻咽黏膜线、淋巴结受累、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最大轮廓(OR为0.972,95%CI 0.951~0.993,P=0.011)和常规MRI特征中的脓肿(OR为0.101,95%CI 0.013~0.774,P=0.027)为鉴别NP-SBO和LA-NPC的独立预测因素。常规MRI模型(脓肿)、ADC模型(ADC最大轮廓)和两者联合模型鉴别NP-SBO与LA-NPC的AUC(95%CI)分别为0.634(0.499~0.756)、0.870(0.757~0.943)、0.925(0.829~0.979)。联合模型的AUC优于常规MRI模型(Z=4.77,P<0.001),但与ADC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P=0.062)。常规MRI模型的AUC低于ADC模型(Z=2.84,P=0.005)。结论常规MRI联合RESOLVE序列DWI可有效鉴别NP-SBO与LA-NPC,尤其是脓肿联合病灶ADC最大轮廓值,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鼻咽肿瘤 骨髓炎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由创伤、骨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临床十分常见且治疗困难,通常需要骨移植材料进行修复。目前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主要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材料等,而自体骨以外的骨移植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成骨活性不足。骨髓中含有干细胞、细胞因子等利于成骨的有效成分,基于高效骨髓利用的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将自体骨髓中具有促成骨作用的细胞和细胞因子浓聚于支架材料,快速构建为具有高成骨活性的骨移植材料。但该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应用方法、安全性、有效性等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为此,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牵头,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了《自体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主要从常用自体骨髓促进骨修复临床技术特点、自体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适用范围、安全性和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推荐意见,为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 标签: 骨髓 骨移植 骨生成 骨移植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膀胱脱细胞基质(UBM)对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的运动和极化情况的影响,为临床创面修复中支架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猪UBM和可吸收敷料的微观结构。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2种支架浸提液的蛋白质分布。取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并提取骨髓源细胞后诱导原代巨噬细胞并鉴定。取3批次巨噬细胞,均分为猪UBM浸提液组和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加入含有相应浸提液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行划痕试验检测并计算划痕后1、3、7 d的细胞迁移率;行Transwell实验检测培养12、24 h的细胞迁移数量;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06或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以上细胞实验样本数均为3。取12只小鼠,于每只小鼠背部左右两侧各制作1个切口,左侧切口纳入猪UBM组、右侧切口纳入可吸收敷料组,分别植入相应支架。术后7、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支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支架中F4/8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阳性细胞数量和Ⅰ型胶原蛋白沉积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4/80、CD86、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以上动物实验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猪UBM的一面为致密的基底膜结构,另一面为含有纤维结构的多孔固有层。可吸收敷料的两面均呈三维多孔结构。在(50~70)×103的分子量区间,猪UBM浸提液的泳道出现多条非Ⅰ型胶原蛋白条带,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的泳道中未出现明显条带。经鉴定,小鼠骨髓源细胞已被成功诱导为巨噬细胞。划痕后1、3、7 d,猪UBM浸提液组细胞迁移率均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t值分别为15.31、19.76、20.58,P<0.05)。培养12、24 h,猪UBM浸提液组细胞迁移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t值分别为12.20、33.26,P<0.05)。培养24 h,猪UBM浸提液组细胞中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27±0.19)%,明显低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的(7.34±0.14)%(t=17.03,P<0.05);猪UBM浸提液组细胞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3.4±0.7)%,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的(32.2±0.5)%(t=119.10,P<0.05)。术后7、14 d,猪UBM组支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6.58、10.70,P<0.05);猪UBM组支架中F4/80、TGF-β1、VEGF和MMP-9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46.11、40.69、13.90、14.15,19.79、32.93、12.16、13.21,P<0.05);猪UBM组支架中Ⅰ型胶原蛋白沉积较可吸收敷料组更显著;猪UBM组支架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5.05、4.13,P<0.05),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20.90、19.64,P<0.05),猪UBM组支架中可见更多的M2型巨噬细胞、可吸收敷料组支架中可见更多的M1型巨噬细胞。结论猪UBM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运动,诱导其发生M2型极化和发挥旁分泌功能,营造含有TGF-β1等生长因子和MMP-9组织重塑分子的微环境,促进组织新生和细胞外基质重塑。

  • 标签: 巨噬细胞 细胞运动 创面修复 猪膀胱脱细胞基质 支架重塑 组织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的肝脾硬度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用肝硬度检测仪(fibroScan 502)对健康志愿者15例及BCR-ABL阴性MPN患者27例进行肝脏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脾脏硬度(spleen stiffness measurement,SSM)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MPN组LSM、SSM、SSM-LSM均高于健康组(6.34±2.22)kPa比(5.07±1.27)kPa,(26.00±10.66)kPa比(13.61±5.64)kPa,(19.65±10.37)kPa比(8.54±5.33)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4.30、-4.06,均P < 0.05)。PLT与LSM、SSM呈负相关(r=-0.39、-0.42);WBC与SSM-LSM呈负相关(r=-0.40);尿酸与LSM呈负相关(r=-0.54),而与SSM呈正相关(r=0.41);B淋巴细胞百分比与SSM、SSM-LSM呈负相关(r=-0.56、-0.56);病态巨核细胞百分比与SSM呈正相关(r=0.40),铁粒幼细胞百分比与LSM呈负相关(r=-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MPN患者SSM、LSM与白细胞、血小板、尿素、B淋巴细胞百分比、病态巨核细胞、铁粒幼细胞百分比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动态监测LSM、SSM,将来或可联合骨髓检查对MPN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 标签: 骨髓增殖性疾病 BCR-ABL阴性 硬度 超声检查 淋巴细胞亚群 骨髓检查 造血干细胞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形态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1 151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47(26,62)岁,男602例,女549例,观察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形态学特点,综合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之间,AML伴RUNX1-RUNXITI基因、AML伴CBFβ/MYH11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PML/RARA基因、AML伴NPM1基因、其余AML之间以及Ph+ALL与Ph-ALL之间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柴捆细胞、假Chediak-Higashi(PCH)包涵体、胞浆细小颗粒、核切迹、白血病细胞有杯口样改变(杯口细胞)比例差异;微小巨核、早期幼稚粒细胞、浆细胞、高嗜酸粒细胞等伴随细胞出现差异及“葡萄状”聚集分布差异。总结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细胞自身形态学特点、伴随细胞出现情况及排布方式之间的变化差异。结果AML与ALL之间,胞浆Auer小体[(45.5%比0),χ2=211.400]、PCH包涵体[(28.9%比0),χ2=114.100]、胞浆细小颗粒[(20.7%比2.9%),χ2=53.798]、核切迹[(0.7%比6.1%),χ2=30.906]、杯口细胞[(4.9%比0.3%),χ2=13.495]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微小巨核[(22.4%比0.3%),χ2=80.398]、浆细胞[(87.6%比10.6%),χ2=604.241]、高嗜酸粒细胞[(15.3%比1.0%),χ2=46.116]等伴随细胞出现以及“葡萄状”聚集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ML伴RUNX1-RUNXITI基因以空泡与PCH包涵体变化较为明显、AML伴CBFβ/MYH11基因以高嗜酸粒细胞出现增多较为明显、APL伴PML/RARA基因以柴捆细胞增多较为明显、AML伴NPM1基因以杯口细胞增多较为明显。各组之间细胞核染色质、核仁、空泡形态也不相同;Ph+ALL与Ph-ALL之间比较,Ph+ALL更容易出现早期幼稚粒细胞与浆细胞(P均<0.05)。结论AML与ALL之间在白血病自身细胞特点,伴随细胞出现规律,聚集分布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AML伴特定遗传学异常各亚型之间在出现空泡、PCH包涵体、高嗜酸粒细胞、柴捆细胞、杯口细胞变化等方面各具特点。Ph+ALL更容易出现早期幼稚粒细胞与浆细胞。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PCH包涵体 微小巨核 杯口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智能图像分析技术对骨髓细胞形态的识别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患者的骨髓标本。选取骨髓标本100份,患者来源包括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急性白血病7例、慢性贫血患者32例、感染患者6例及正常骨髓象15名。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52(37,66)岁,骨髓涂片经瑞-姬染色后,应用AI分析系统和人工审核对13种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分类,以人工审核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应用统计学软件绘制混淆矩阵,人工审核结果与AI分析系统预分类结果符合度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AI系统预分类和手工镜检分类结果的一致性。选取临床已确诊的MDS和AML骨髓标本各30例,比较AI分析系统人工审核与手工镜检2种方法分类计数原始细胞百分比结果的差异性,以评估AI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应用AI分析系统扫描共获得76 630张13种骨髓有核细胞的高清单一彩色图像;13种骨髓有核细胞分类计数的加权平均实验诊断效率参数为:敏感度95.82%,特异度99.19%,准确度98.89%,假阳性率81.00%,假阴性率4.18%;AI分析系统预分类结果和手工镜检分类结果的相关性显示: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及淋巴细胞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70,P<0.001);AI分析系统与手工镜检2种方法对MDS原始细胞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ML原始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由于原始细胞计数均≥20%,符合AML的分型诊断标准。结论AI分析系统对13种骨髓有核细胞分类计数有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有核细胞 骨髓细胞形态学 人工智能 手工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系细胞过程中的潜在成瘤性以及体内移植后的潜在致瘤性。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购自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分离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传代,选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检测胰腺特征性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端粒酶活性,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随后将经或未经诱导的第2代BMSCs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浓度至3.0×1010/L,采用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为:BMSCs细胞组(注射未经诱导的BMSC细胞悬液0.2 ml),诱导BMSC细胞组(注射诱导后的BMSC细胞悬液0.2 ml),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2 ml),6个月后留取活检组织,检测端粒酶活性,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诱导后可见胰腺特征性蛋白α-淀粉酶、细胞因子-7、C-肽、胎肝激酶-1的表达。随着BMSCs在体外传代、诱导分化及体内移植,端粒酶以及c-myc基因活性逐渐降低,体内移植后,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0.45±0.12比1.32±0.41,P<0.05),诱导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0.13±0.04比1.32±0.41,P<0.05),诱导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BMSCs细胞组(0.13±0.04比1.32±0.41,P<0.05);同样,体内移植后,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3.26±1.33比5.85±1.42,P<0.05),诱导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1.42±1.15比5.85±1.42,P<0.05),而诱导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BMSCs细胞组(1.42±1.15比3.26±1.33,P<0.05);p16在各阶段基因功能正常,无突变及缺失。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纯度高,可定向诱导能分化为胰系细胞,体外无成瘤性,植入动物体内后无致瘤性。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系细胞 成瘤性 致瘤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工智能(AI)骨髓细胞识别技术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上的诊断价值及问题。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2020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间经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认的白血病MRD患者65例,调取其骨髓瑞氏染色涂片,通过基于AI平台的分析系统对所有骨髓涂片进行无人工干预的全自动扫描及细胞分类。将AI细胞分类中原始细胞比例>3%者诊断为AI-MRD。按AI自动识别细胞数量,将病例分为识别细胞数少于500组(L500组)18例、识别细胞数500~1 900组(B1900组)35例、识别细胞数大于1 900组(M1900组)12例,组间病例无重合、遗漏。以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MRD结果为标准绘制每组患者人工智能检测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各组曲线下面积(AUC)值和AI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按AI自动识别细胞数量分组后,L500组检测结果MFC-MRD+/AI-MRD+7例、MFC-MRD+/AI-MFC-2例、MFC-MRD-/AI-MRD+6例、MFC-MRD-/AI-MRD-3例;B1900组检测结果MFC-MRD+/AI-MRD+13例、MFC-MRD+/AI-MFC-6例、MFC-MRD-/AI-MRD+6例、MFC-MRD-/AI-MRD-10例;M1900组检测结果MFC-MRD+/AI-MRD+5例、MFC-MRD+/AI-MFC-0例、MFC-MRD-/AI-MRD+1例、MFC-MRD-/AI-MRD-6例。以MFC-MRD为确定标准,L500组、B1900组、M1900组AI-MRD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3.8%、68.4%、83.3%,特异度分别为60.0%、62.5%、100%,准确度分别为55.6%、65.7%、91.7%,AUC值分别为0.568(P=0.654)、0.678(P=0.069)、1.000(P<0.001)。结论初步探索了AI骨髓细胞识别在白血病MRD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及问题,证实当将AI细胞分类中原始细胞比例>3%设为AI-MRD阳性阈值时,随着AI识别细胞数量的增多,AI与MFC-MRD检测的一致性随之增高。

  • 标签: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骨髓细胞 人工智能
  • 作者: 李丽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9期
  • 机构:洛阳市偃师区中医院,河南 洛阳471000
  • 简介:阴道是女性的生殖器官,与尿道和肛门相邻,如果日常或性生活不注重卫生,很可能会导致病原体侵入,进而引起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也就是阴道,阴道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根据女性生殖健康状况的相关调查显示,既往患阴道疾病的女性约占女性群体的53.86%,且其中约9%左右的女性反复发作高达4次以上。如阴道一类的生殖道感染疾病当前已成为困扰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但大多数女性对于阴道疾病的认识不足,或存在较多的认知误区,在患阴道后,往往会过度担心阴道会不会传染。

  • 标签: 阴道炎;传染
  • 简介: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骶髂关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到本院治疗强直性脊柱骶髂关节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螺旋CT与X线片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诊断病变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Ⅰ级检出率、Ⅱ级检出率,组间对比,P<0.05,0级、Ⅲ级、Ⅳ级检出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诊断征象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但关节间隙增宽征象表现检出率对比,P>0.05。结论:运用螺旋CT技术诊断强直性脊柱骶髂关节,可评估疾病等级,征象检出率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螺旋CT;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胰腺后糖尿病(PPDM)常于胰腺急性或慢性炎症后发生,这是一种典型的继发性糖尿病,其中急性胰腺后糖尿病(PPDM-A)是主要疾病之一。急性胰腺(AP)时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损伤散布在胰腺组织中的胰岛α细胞、β细胞,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和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引起机体血糖升高。PPDM-A血糖控制差,使用胰岛素较早,胰腺导管腺癌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识别危险因素对早期有效预防PPDM-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应激性高血糖,慢性持续低度炎症,脂质代谢障碍,胰腺细胞坏死和损伤被认为是PPDM-A的危险因素,因此本文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糖尿病 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上特异性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应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BsAb)与肿瘤细胞抗原和T细胞上的CD3结合,激活T细胞并靶向杀伤肿瘤细胞,有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靶点和非BCMA靶点如GPRC5D和FcRH5的多种BsAb,显示各自的药代动力特点以及相关疗效和不良反应,多项临床试验研究已证实其在R/RMM患者中具有可喜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双特异性抗体 免疫治疗 靶向 复发 难治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当归补血汤改善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关键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建立多层次网络结构,全面揭示当归补血汤多成分、多靶点改善本病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获得当归补血汤组成药物的主要成分,结合文献补充完善。将化合物作用的蛋白质靶点在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规范。借助T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OMIM数据库检索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疾病靶点。筛选当归补血汤有效成分和疾病共同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进行PPI网络分析,构建有效成分-疾病靶点PPI网络。借助Metascape对候选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将富集结果可视化。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探究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将结果导入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当归补血汤改善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中药活性成分共22个,潜在作用靶点294个,疾病作用靶点3 301个,中药与疾病共同靶点210个;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及分子对接得到核心靶点,前5个分别为ESR1、MAPK1、RELA、AKT1、PIK3R1;GO功能富集到2 430个生物过程、125个细胞组分和217个分子功能,主要涉及对无机物质的反应、膜筏、微膜区、转录因子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通路385条,其中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为主要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当归中β-谷甾醇与HSP90AA1、黄芪中芒柄花素与RELA等结合性能较好。结论当归补血汤通过槲皮素、芒柄花素、β-谷甾醇等多种有效成分,调节ESR1、MAPK1、RELA、AKT1等核心靶点,干预PI3K-AKT等相关信号通路改善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当归补血汤 化疗反应 骨髓抑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验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经传统染色体显带分析(CBA)检测到的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n-CC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BA检测具有n-CCA的91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染色体核型和FISH检测结果。结果在91例患者中,CBA共检测到94例次非克隆性+8、5q-、-7、7q-和20q-异常,其中43例次(45.7%)经FISH验证为阳性,+8、5q-、-7、7q-和20q-的验证率分别为47.6%(30/63)、25%(2/8)、41.7%(5/12)、40%(2/5)和66.7%(4/6),FISH阳性的细胞占比为4% ~ 90%(中位7%)。将91例患者按CBA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数目分为3组,即≥ 20、10 ~ <20、< 10。3组的FISH验证率分别为43.7%(31/71)、33.3%(3/9)、63.6%(7/11),未见明显差异(P>0.05)。对26例仅接受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91.7%(11/12)经FISH验证的异常持续存在,而92.9%(13/14)FISH验证为阴性的n-CCA属于一过性异常。结论约半数CBA检测到的n-CCA经FISH证实为克隆性异常,FISH验证的阳性率与CBA的中期分裂相数目无关。对于CBA检测出的n-CCA,建议通过FISH检测验证其克隆性并进行连续追踪观察。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克隆 染色体异常 荧光原位杂交
  • 作者: 李堂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宜城4414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CT诊断技术应用于穿孔性阑尾和非穿孔性阑尾的诊断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并初步疑似为阑尾患者120例开展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鉴别诊断。分析CT检查诊断结果。结果:穿孔性阑尾患者的CT征象与非穿孔性阑尾患者的CT征象表现有较大数据差异,P<0.05。结论:CT可用于阑尾的疾病诊断,对于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可以做到准确的鉴别诊断,整体检查时间比较短更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及时准确设计与实施,为患者疾病康复提供可靠支持,值得推广。

  • 标签: 穿孔性阑尾炎;非穿孔性阑尾炎;CT;鉴别诊断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细胞形态分析系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形态学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和门诊的150例初诊或治疗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诊组50例,包括男28例,女22例,发病年龄43.5(32.3,58.8)岁;治疗后组100例,包括男36例,女64例,发病年龄34.5(23.0,47.0)岁。以形态学专家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AI细胞形态分析系统在AML诊疗中对原始细胞识别的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初诊组50份样本AI分析原始细胞比例均≥20%,达到AML诊断标准。AI分析原始细胞的准确性为90.3%、敏感度为85.5%、特异度为98.0%。AI与专家分析的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82,P<0.001)。治疗后组AI分析原始细胞的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99.2%。AI与专家分析的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957,P<0.001)。应用AI分析数据判定,该组有8例样本AI对AML疗效评估结果与专家分析不一致。结论AI细胞形态分析系统在AML形态学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对原始细胞识别准确性及敏感度高、特异度好。

  • 标签: 人工智能 骨髓涂片 细胞形态学 急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纤维素性纵隔是一种纵隔良性疾病,是由纵隔中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根据受累范围,分为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两种亚型。肉芽肿性通常与感染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非肉芽肿性可能是特发性的,或与自身免疫有关。这两种亚型均会出现与重要纵隔结构梗阻或压迫相关的体征和症状。CT增强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纤维素性纵隔的首选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包括纵隔软组织浸润(伴或不伴钙化),伴有纵隔血管结构和/或呼吸消化道的压迫或阻塞。当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发现这些特征时,放射科医师就可以提出纤维素性纵隔的诊断。在初始和后续的影像学检查中,仔细评估对于排除潜在恶性肿瘤、评估疾病进展、识别并发症和评估治疗反应至关重要。

  • 标签: 纵隔炎 纤维素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陈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 机构:攀枝花市仁和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四川 攀枝花617061
  • 简介:宫颈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病因为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支原体、衣原体等。同时,性生活、妊娠、人体免疫功能下降、避孕措施不当等也是宫颈的诱因之一。本文将从宫颈的病因、症状、检查、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地介绍,让大家对宫颈更加了解。

  • 标签: 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