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食管交界腺癌(AEG)发生于食管交界区域,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Siewert分类法逐渐被临床认可。Barrett’s食管通路和通路是AEG的主要发病机制。手术切除是AEG的主要治疗方法,新辅助疗法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基因靶向疗法是治疗AEG的新方向。目前,东西方国家对AEG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其病因、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AEG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胃交界腺癌 分类法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近年来,远端胃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反,自20世纪70年代起,食管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的发病率持续升高[1].由于AEG处于胸腹交界处这一特殊部位,有着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长期以来,国内腹部外科和胸部外科医师均接诊AEG患者,有关AEG的手术径路、食管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联合脏器切除等问题存在着诸多争议,对AEG的手术治疗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

  • 标签: 外科治疗 食管胃 交界部 腺癌 淋巴结清扫范围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1987年,Siewert等[1]基于食管-交界部的解剖特点,认为远端食管癌和贲门癌属于同一种疾病,首次提出了食管交界部癌的概念.2000年,WHO肿瘤分类中将食管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单独列出,并将其定义为骑跨于食管交界部(esophagogastricjunction,EGJ)的腺癌性病变,包括许多以前归入贲门癌的病例,但未界定其解剖位置和分型.

  • 标签: 食管-胃交界部 食管胃 微创外科治疗 腺癌 胃贲门癌 WHO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胸腔镜下食管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的手术体位、入路和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4年03月对17例AEG行右侧卧位经左胸腹完全腔镜下根治术右侧卧位经左胸行腔镜下下段食管的游离及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膈肌,第七肋间肋弓下、腹直肌外缘做5cm长切口,腔镜辅助下游离贲门、及清扫左动脉、网膜淋巴结,普通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吻合。结果无中转开胸。总手术时间110-190min,平均146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30-150ml,平均110ml。共清扫纵隔淋巴结104枚,平均每例6.1枚;清扫腹腔淋巴结133枚,平均每例7.8例。术后住院9-14d,平均11d。住院期间病人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结论右侧卧位经左胸腹全腔镜下AEG的外科治疗是可行安全的,近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达到左侧开胸手术效果。但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随访。

  • 标签: 右侧卧位 微创 食管胃交界区肿瘤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交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清扫纵隔及腹腔淋巴结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48例食管交界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经上腹、左胸以及IvorLewis组,每组16例患者。对比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经左胸、IvorLewis组患者清扫下纵隔淋巴结(隆突下、食管旁、下肺静脉旁、肺门淋巴结)明显优于经上腹组,经上腹、IvorLewis组清扫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脾动脉、腹腔淋巴结明显优于经左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腹、左胸以及IvorLewis组,下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orLewis手术就被列入经胸、经腹的优势,可最大化的完整切除肿瘤,并可提高淋巴结清扫率,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食管胃交界区腺癌 淋巴结转移 规范化治疗
  • 简介:全球范围内,食管鳞癌及远端胃癌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而食管下段腺癌食管交界部(esophagogastricjunction,EGJ)癌、近端胃腺癌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1].由于食管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的临床特征既有别于食管癌又不同于胃癌,但其肿瘤生物学行为则同时具有两者的特征.因此,如何诊治AEG是当今肿瘤学的巨大挑战.

  • 标签: 交界部 食管胃 腺癌 综合治疗 解读 分期
  • 简介:贲门在解剖学上很难界定范围,故"贲门癌"始终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Siewert等[1]于1998年提出了"食管交界腺癌"的概念(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及其分型.2000年,WHO提出的分类标准将发生于食管下段未侵及的肿瘤按食管癌分期,发生于近端未侵及食管的肿瘤按胃癌分期,侵犯食管交界的肿瘤均称为交界部癌,TNM分期根据病变的主体做决定[2].

  • 标签: 食管胃 交界部 淋巴结清扫 手术入路 腺癌 胃癌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CF方案(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食管交界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35例患者分别接受PCF方案化疗2-6周期,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35例均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2例5.7%,部分缓解(PR)15例12.8%,稳定(SD)10例28.6%,进展(PD)8例22.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2月,中位生存期11.5月。结论PFC方案治疗晚期食管交界腺癌患者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较轻。

  • 标签: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紫杉醇 氟尿嘧啶 疗效 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ncRNA LINC00657在弥漫型食管交界腺癌(AEG)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NC00657在弥漫型AEG组织和肿瘤原代细胞(PDC)中的表达水平,并检测E-cadherin在AEG组织和PDC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LINC00657的表达与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AEG组织中LINC00657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0.12)比(0.61±0.11),t=276.038,P<0.001]。在AEG组织和PDC中LINC00657均有高表达,而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LINC00657的表达与肿瘤直径、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07,P=0.003;χ2=11.983,P=0.001;χ2=10.612,P=0.001;χ2=14.125,P<0.001)。弥漫型AEG中LINC00657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1)。LINC00657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529,P<0.001)。结论在弥漫型AEG组织中LINC00657表达升高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并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胃接合处 桥粒钙黏蛋白质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与传统左开胸手术治疗SiewertⅠ型食管交界腺癌(AE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SiewertⅠ型AEG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和开放组(传统左开胸手术),每组47例。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切口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对于SiewertⅠ型AEG,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虽然比传统左开胸手术操作时间长,但淋巴结清扫效果好、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 标签: 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 传统左开胸手术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SiewertⅠ型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关于食管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也随之深入,根据食管癌高发群体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到,近年来,食管鳞癌发病率得以降低,但食管结合部腺癌发病率却逐年上升。国外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食管结合部腺癌食管鳞癌发病率,和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症具有密切关联,这也是食管肿瘤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相关机构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存在遗传威胁,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在食管结合部腺癌病理演变机理下,当前食管癌贲门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以采取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于重视萎缩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干预治疗过程中,应从降低肠化方面下手,这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将对食管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肿瘤 临床 病例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下调Twist蛋白水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Co-IP)等一系列生化技术检查PAQR3下调Twist蛋白水平的机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26±0.025比1.423±0.088,t=27.486,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CI-87-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98±0.022比1.528±0.076,t=29.337,P<0.05)。(2)过表达PAQR3,再加入MG132抑制剂,发现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8±0.075比1.423±0.088,t=5.173,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NCI-87-Vecto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2±0.081比1.528±0.076,t=4.957,P>0.05);(3)过表达PAQR3慢病毒(PAQR3-OV)感染OE19细胞,采用放线菌酮(CHX)对细胞进行不同时间处理,发现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h:0.426±0.025比1.423±0.088,t=27.486,P<0.05;2 h:0.306±0.022比1.148±0.073,t=35.624,P<0.01;4 h:0.228±0.021比0.993±0.085,t=38.729,P<0.01;6 h:0.135±0.022比0.088±0.066,t=44.237,P<0.01)。(4)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泛素蛋白酶体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5±0.418比2.386±0.141,t=8.982,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泛素蛋白酶体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18±0.423比2.336±0.121,t=9.265,P<0.05);且泛素单体Ub mRNA的表达是呈时间依赖性的,多聚泛素蛋白水平上调,在8 h达到最大值。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多聚泛素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31±0.069比0.438±0.024,t=26.825,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多聚泛素蛋白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12±0.073比0.421±0.232,t=28.33 5,P<0.05)。(5)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20S蛋白酶体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8.452±24.124比1267.788±21.467,t=24.235,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20S蛋白酶体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968.577±25.346比1 382.526±23.357,t=25.526,P<0.05)。(6)采用Co-IP和Western blot检测Twist/泛素共聚物的水平同对照组比较有变化,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12±0.022比1.536±0.077,t=26.833,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CI-87-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12±0.023比1.566±0.079,t=28.754,P<0.05)。结论Twist介导PAQR3对EMT和转移的调节功能,表明靶向Twist可提高PAQR3控制肿瘤转移。

  • 标签: 脂联素分子受体3 食管-胃交界腺癌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在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介导的食管-交界腺癌转移中的功能。方法选用OE19细胞系和30只BALB/c无特定病原体(SPF)级裸鼠进行实验,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B组(TGF-β通路激活组)及C组(TGF-β通路激活的同时过表达PAQR3),每组各10只裸鼠,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过表达PAQR3对TGF-β介导的OE19细胞皮下成瘤及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定量RT-PCR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p53、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TGF-β信号通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组10只裸鼠中6只成瘤,其中4只发生转移;B组10只裸鼠中8只成瘤、6只发生转移;C组10只裸鼠中3只成瘤、均未发生转移。B组动物肿瘤组织中TGF-β、Ki-67、p53、Twist、Snail、Vimentin mRNA表达量(13.52±0.07、5.23±0.04、2.34±0.02、13.74±0.07、8.23±0.05、7.73±0.05)均明显高于A组(1.00±0.01、1.00±0.02、1.00±0.01、1.00±0.01、1.00±0.02、1.00±0.02,t=32.825、17.682、3.901、33.834、27.612、24.558,均P<0.01);B组动物肿瘤组织中PAQR3、E-cadherin mRNA表达量(0.41±0.03、0.31±0.03)均明显低于A组(1.00±0.02、1.00±0.02,t=8.735,P<0.05,t=10.846,P<0.01)。C组动物肿瘤组织中TGF-β、PAQR3、E-cadherin mRNA表达量(13.23±0.08、5.22±0.04、2.93±0.03)均明显高于A组(1.00±0.01、1.00±0.02、1.00±0.02,t=31.752、17.554、4.045,均P<0.01);C组动物肿瘤组织中Ki-67、p53、Twist、Snail、Vimentin mRNA表达量(0.31±0.03、0.40±0.05、0.24±0.03、0.22±0.03、0.26±0.04)均明显低于A组(1.00±0.02,t=11.356,P<0.01;1.00±0.01,t=9.558,P<0.05;1.00±0.01,t=12.391,P<0.01;1.00±0.02,t=12.845,P<0.01;1.00±0.02,t=11.034,P<0.01)。结论PAQR3作为新型抑癌基因,具有在体内抑制TGF-β介导的食管-交界腺癌细胞皮下成瘤及转移中的功能。

  • 标签: 脂联素分子受体3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换 食管-胃交界腺癌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交界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29例的食管交界神经内分泌癌2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果29例食管交界神经内分泌癌中21例患者为小细胞癌,8例患者为混合型;免疫组化显示CD56阳性16例,Syn阳性24例,CgA阳性18例,呈Ki-67阳性表达;随访患者预后显示,半年内死亡患者6例,1年内死亡患者14例,最长生存患者为47个月,平均生存月限为(25.61±3.52)月,死亡原因均为肿瘤转移。结论食管交界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较高,具有细胞转移、分裂、增殖快的特征,加强对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的了解,利于疾病的诊疗及预后。

  • 标签: 食管胃交界神经内分泌癌 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交界部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行食管交界部癌手术病人233例,其中186例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观察及原因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论食管交界部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很快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营养,并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且费用低廉的优点。

  • 标签: 食管胃交界部癌 肠内营养 并发症 分析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交界处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交界处癌患者120例,均行食管交界处癌根治性切除术,分析TNM不同分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生存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中TNM Ⅰ~Ⅳ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6个月~5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病灶长径、是否接受化疗、复发间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TNM分期(OR=2.013、1.917、1.968、2.042、1.986、1.785、1.635、1.422,P<0.05)。结论食管交界处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患者自身、病灶、治疗情况相关,制定特征性个体防护方案,有可能改善预后。

  • 标签: 食管胃交界处癌 根治性切除术 预后 复发
  • 简介:文献表明,胃癌发病率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远端胃癌(体部和胃窦部)的发病率已有所降低;食管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的发病率却增长很快[1].其外科手术治疗中脾动脉旁和脾门淋巴结的清扫问题是食管结合部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癌 淋巴结清扫 脾动脉干 交界部 脾门 腺癌
  • 简介:摘要近年来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成为业界关注的学术热点,其中Siewert Ⅱ/Ⅲ型鉴于切缘、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等要求,适宜手术路径及适应证等方面尚在共识中。腹部外科治疗AEG的经腹食管裂孔路径(TH)特点是创伤较小,腹腔淋巴结清扫方便,但纵隔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受限。综合当前的研究证据及国内临床应用现状考虑:选择食管受累距离≤2 cm的SiewertⅡ/Ⅲ型AEG采用TH路径治疗为宜,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推动AEG的精准医疗。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腹部 外科手术 经腹食管裂孔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在食管-交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特别是PAQR3表达水平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介导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80例食管-交界腺癌(Siewert Ⅱ型)手术组织标本中肿瘤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PAQR3、TGF-β、p-Smad2、p-Smad3、p53、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AQR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PAQR3表达与TGF-β通路、EMT过程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78.3%(141/180)食管-交界腺癌组织的PAQR3蛋白呈低水平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1%,2/180)。癌组织中PAQR3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χ2=73.383,P<0.01)、肿瘤大小(χ2=51.207,P<0.01)、肿瘤分化(χ2=82.303,P<0.01)、静脉浸润(χ2=7.639,P<0.01)、神经侵犯(χ2=19.047,P<0.01)、浸润深度(χ2=14.572,P<0.01)、淋巴结转移(χ2=20.531,P<0.01)、远处转移(χ2=49.787,P<0.01)及TNM分期(χ2=147.120,P<0.01)均呈明显负相关;而与性别(χ2=1.326,P>0.05)、肿瘤诊断时年龄(χ2=0.815,P>0.05)均无相关。癌组织中PAQR3低表达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PAQR3正常或高表达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87,P<0.01)。癌组织中PAQR3蛋白低表达与TGF-β蛋白上调(r=-0.768,P<0.01)、p-Smad2蛋白上调(r=-0.771,P<0.01)、p-Smad3蛋白上调(r=-0.774,P<0.01)、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上调(r=-0.946,P<0.01)、Twist蛋白上调(r=-0.966,P<0.01)、Snail蛋白上调(r=-0.931,P<0.01)及SIP1蛋白上调(r=-0.932,P<0.01)呈明显负相关,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下调呈明显正相关(r=0.875,P<0.01)。结论食管-交界腺癌组织中PAQR3蛋白低表达与TGF-β信号通路及EMT激活密切相关,提示PAQR3下调可能是食管-交界腺癌转移发生的起始因素,机制上是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来实现。

  • 标签: 食管-胃交界腺癌 脂联素分子受体3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移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EG生长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特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种不同于食管癌、胃癌而相对独立的疾病。AEG在解剖上位于食管连接部位,其淋巴结可向纵隔和腹部两个方向转移。目前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完全明确,其淋巴结清扫范围亦未达成共识。笔者针对AEG淋巴结清扫的热点问题及AEG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证据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临床上更合理地进行AEG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腺癌 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