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内转瘤(brain metastases)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占内肿瘤的10%~15%, 转移灶主要出现在脑实质、硬脑膜、颅骨等部位,以脑实质转移最常见。其中内转瘤的常见来源是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及肾癌。尽管现如今的全脑放射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已经相当成熟,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内转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术切除不仅可以帮助明确内转瘤的来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这有利于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例如,肾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对全脑放射治疗(WBRT)较为不敏感,而小细胞肺癌则相反。对于边界不清楚的转移瘤,术中如果能够辨识转移瘤边界,势必会降低完整切除转移瘤的手术难度,同时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也会下降。荧光素钠辅助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术者判断肿瘤的边界问题,提高肿瘤的安全切除程度,本文就荧光素钠引导下的内转瘤切除的临床应用、应用效果、局限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颅内转移瘤 荧光素钠 肿瘤边界 显影效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院内转运实践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本院急诊科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并予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予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62例则实施基于循证的院内转运实践,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仪器电源不足或故障、氧气不足、药品准备不全等转运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耗时。   结果:实施基于循证的院内转运实践后,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转运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循证的院内转运实践有效缩短了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耗时,对提高转运效率、保证转运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循证 院内转运实践 急诊危重症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变化较快,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等,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同时由于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较大,情绪容易失控等,使得护理人员承担着较大的转运风险。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以此为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有效防护及护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
  • 作者: 周红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09
  • 出处:《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14期
  • 机构: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江苏镇江 212002
  • 简介:摘 要:急症危重症患者通常具有病程转化快、病情较为复杂等特点,研究该群体院内转运风险对如何指导护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课题采取分组对比研究的方法实施,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8例急症危重症患者。按照对比研究原则,随机设定观察组44人、对照组44人,其中对照组采取一般转运措施,而观察组采取先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再根据影响要素制定护理举措的方法实施院内转运。比较效果:对比观察急诊危重症患者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析两组有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偏差(P<0.05)。

  • 标签: 急诊危重症患者 风险评估 院内转运 护理效果
  • 作者: 解燕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武穴 4354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高危患儿院内转运意外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急诊高危患儿中随机挑选80例,回顾性分析患儿资料,对其院内转运期间出现转运意外的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明确患儿院内转意外影响因素,且给予有效护理对策。结果 本文中有9例急诊高危患儿出现院内转运意外,发生率为11.25%。急诊高危患儿院内转运意外的单因素包括CTAS病情分级、转运时长、PEWS评分、转运陪送人员、物资携带、携带管路、辅助通气、转运工具这几个方面(p<0.05)。急诊高危患儿院内转运意外的多因素包括CTAS病情分级、PEWS评分、转运配送人员、物资携带、转运工具(p<0.05)。结论 在临床中,急诊高危患儿院内转运意外发生率相对较噶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不断优化转运流程,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

  • 标签: 急诊高危患儿 院内转运意外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于本院就诊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转运方式。以2022年1月至12月4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分析院内转运危险因素后落实相应护理措施,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气管插管患者,分析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并落实具有科学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气管插管 院内转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诊患者医院转诊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医院急诊和急救服务机构治疗的162名重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急诊医院转诊过程不良事件及相关风险因素。结果:25.31%(41/162单因素分析表明,负责护士的资历、呼吸系统疾病、携带氧气袋和总转诊时间与急症患者医院转诊过程不良有关,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性(p < 0.05);患者的性别、职称和年龄、性别、机械分类、血管生成药物的混合、意识状况、预警评估(新闻)和其他疾病与重症患者急诊医院的不良事件无关,也没有统计上的差异多标准分析表明负责护士的资历p < 0.05。结论:年龄>60岁、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转入ICU及意外事件发生为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期间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诊 院内转运 危险因素
  • 作者: 周红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29
  • 机构: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江苏镇江 212002
  • 简介:摘 要:急症危重症患者通常具有病程转化快、病情较为复杂等特点,研究该群体院内转运风险对如何指导护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本课题采取分组对比研究的方法实施,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8例急症危重症患者。按照对比研究原则,随机设定观察组44人、对照组44人,其中对照组采取一般转运措施,而观察组采取先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再根据影响要素制定护理举措的方法实施院内转运。比较效果:对比观察急诊危重症患者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析两组有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偏差(P<0.05)。

  • 标签: 急诊危重症患者 风险评估 院内转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动脉狭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均接受TCCS检查,得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结果:60例患者共检查血管128条,116条内动脉血管狭窄;TCCS对内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94.83%、特异度66.67%、准确度92.19%;TCCS对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的准确性与DSA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血管与狭窄血管,轻度、中度、中度狭窄血管TCCS血流参数差异明显(P<0.05)。结论:TCCS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识别与检出内动脉狭窄病灶。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效能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动脉狭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均接受TCCS检查,得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结果:60例患者共检查血管128条,116条内动脉血管狭窄;TCCS对内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94.83%、特异度66.67%、准确度92.19%;TCCS对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的准确性与DSA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血管与狭窄血管,轻度、中度、中度狭窄血管TCCS血流参数差异明显(P<0.05)。结论:TCCS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识别与检出内动脉狭窄病灶。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效能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内血肿患者接受穿刺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内血肿患者100例开展研究,结合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手术,实验组应用穿刺内血肿清除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内血肿患者采用穿刺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手术效率高并且安全稳定,术后并发症风险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颅内血肿 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麻醉恢复室病患院内转运安全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麻醉恢复室病患共计66例,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通过随机数字分组处理,将33例归入参照组,执行常规院内转运护理模式,把另外33例纳入实验组,执行院内转运安全护理,对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参照组(24.24%%、27.27%、21.21%、24.24%、21.21%)相互对比,实验组的医疗文书书写不全发生概率3.03%、生命体征不稳发生概率6.06%、精神状态不正常发生概率3.03%、镇痛效果不满意发生概率0.00%、恶心呕吐发生概率0.00%明显偏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对麻醉恢复室病患实施院内转运安全护理,能够提高转运的安全性,顺利完成院内转运工作。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院内转运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此次研究中,其目的在于探究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最佳证据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希望以此使临床护理质量有所提升。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相关理论,对于循证方法进行应用,对于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相关证据。并且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最佳证据,应用前后系统层面,以及患者层面与护士层面的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而言,转运准备时长在证据应用后得到了明显的缩短,转运中、转运后时间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得到了显著的下降。结论:以循证质量审查项目为基础,能够对于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院临床实践工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 标签: 急诊科室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循证实践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抽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68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细节化院内转运护理。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细节化转运护理优势明显,能够提高院内转运工作质量,增强转运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受到不良事件的影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 危重症 院内转运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抽选68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细节化院内转运护理。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细节化转运护理优势明显,能够提高院内转运工作质量,增强转运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受到不良事件的影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 危重症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技术转移机构在技术转移链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促进技术的传播和转移,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保障。本文从技术转移机构的价值创造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其在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

  • 标签: 技术转移机构 技术转移链条 价值创造 能力提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对晚期脑肿瘤癌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择南昌大学二附院肿瘤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对照组则接受全面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镇痛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晚期脑肿瘤癌痛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这一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颅内肿瘤 晚期 癌症疼痛 综合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内容,探究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21年8月,结束时间:2023年1月,参考对象从以上阶段内抽取,具体构成为:62例急诊科危重患者,而后根据需要,按照奇偶数字法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将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提供,护理安全管理为实验组提供,每组31例,比较效果。结果: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中,实验组VS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院内转运中,在缩短转运时间,降低急诊科危重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联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确切效果。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急诊科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