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在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当代俄罗斯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得到多样化、本土化和实验性的改编与剧演,在剧目选择、导演理念、表演队伍、演出团体、受众群体、演出效果等方面别有特色,值得总结反思。整体说来,《长子》经历了从青年成长到人性挖掘的演剧转变,《外省轶事》经历了从道德批判到金钱人性的演剧嬗变,《打野鸭》经历了从俄国视角到中国立场的演剧转换,《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经历了从环境冲突到内心矛盾的演剧转型。这既说明万比洛夫戏剧的永恒艺术魅力,也推动着万比洛夫戏剧的中国化进程和传播接受范围。万比洛夫在当代中国的舞台诠释,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态势、中俄文化交流关系、文学总体态势以及时代主流话语等不同因素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遮蔽到发现到认同的发展历程。这与当代俄罗斯戏剧在中国的译介、接受和传播可谓遥相呼应。由此,万比洛夫在中国的舞台诠释和接受态势,成为诠释当代俄罗斯戏剧在华演出和当代中俄文学关系的一个生机勃勃的象征性符码。

  • 标签: 万比洛夫 舞台诠释 当代俄罗斯戏剧 跨语际实践 诠释符码
  • 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性问题的关注,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作品对乱伦现象的精彩描绘和对妓女一圣母形象的浓厚兴趣与深刻揭示。前者与“俄底浦斯情结”交织在一起,后者是“恋妓情结”和男性话语的表现,而所有这一切都与作家本人复杂的生活经验有关,同时又都来源于“裸体时代的记忆”——原始生存方式造成的生殖崇拜或生殖文化。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性问题 文化阐释 俄底浦斯情结 男性话语 生活经验
  • 简介: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经指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可以说,世界上存在的数千种语言,很难说出哪一种语言是完全独立的。各民族、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式的接触,都必然会引起语言的接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接触,也无论程度怎样,性质如何,一经接触都必然会互相影响。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世界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语言之间的影响也不断增强。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但在对外来语言成分的吸收和借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每种语言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又导致各种语言的借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里我们想将俄汉两种语言进行一下比较,从四个方面分析它们在借词方式上的异同。一、音译音译和意译是外来词借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音译,是指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发音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词语。意译,则是指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在俄语中大部分的外来词都是以音译的方式借用和吸收来的。例如:имидж(image)形象митинг(mee...

  • 标签: 借词方式 外来语借词 方式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