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其增设体现了立法机关对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的高度重视,而高空抛物在司法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尚亟待厘清,本文将浅析高空抛物犯罪的既遂标准。

  • 标签:
  • 简介:【内容摘要】随着贿赂犯罪向多元化和复杂化演变,“居间人”参与行、受贿犯罪的情况与日俱增且日益复杂,监察机关在办理贿赂案件时,关于涉嫌贿赂犯罪的“帮助”行为如何定性的问题,常存在认识分歧:定性为介绍贿赂还是行贿、受贿的共犯?理论界、实务界对介绍贿赂之构成要素认定难以达成一致,致使定罪量刑标准无法确实、清晰。笔者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典型案例,从犯罪论体系、本认定要素、共同犯罪理论及受贿共同犯罪认定方面予以浅析,以使本与受贿共犯彻底区分开来。

  • 标签: 介绍贿赂罪 受贿罪 共犯 辨析方法
  • 简介:摘 要:为了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妨害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在疫情防控时,尤其防控初期经常发生的闯卡、殴打、辱骂疫情防控人员、损毁疫情防控设等行为,究竟应定妨害公务还是寻衅滋事存在争议,本文将以案例为引,先分析两个罪名的区别,然后分析数,从而做到对妨害疫情防控的相关行为准确定罪。

  • 标签: 妨害公务罪 寻衅滋事罪 罪名和罪数
  • 简介:【内容摘要】贪污、职务侵占在法律适用中经常出现一些分歧和争议,影响案件定性。笔者选取了“受委托从事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职务侵占的主体”、“贪污与职务侵占侵犯对象”等四个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与同行商讨。

  • 标签: 委托 管理 经手 经营 职务便利 公务 劳务 职务侵占罪主体 公共财物 国有财产
  • 简介:文章摘要:以自来水公司的名义向二次供水设备的供应商订购二次供水设备,最后又加价出售给房地产开发商(非国有),由于该行为没有侵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因而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 标签: 加价 非国有公司 贪污罪
  • 简介:【摘 要】侵犯财产的犯罪包括多个罪名,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类罪名,其具体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逐渐多样化,在司法实践中难免难以区分,本文我将以案例形式分析盗窃和其相似罪名的区分以及如何认定。

  • 标签: 盗窃罪 诈骗罪 侵占罪 抢夺罪
  • 简介: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需求越来越高,机动车的数量也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社会问题,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这其中常见的是醉酒型危险驾驶行为带来的交通事故,由于其时常发生,且危险系数较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公共安全,给我们的生命带来较大的威胁,不断挑战着我们的道德底线。醉驾者的行为可以说是无节制的,近年来醉酒型危险驾驶行为在刑事案件中的比重较高1,其造成了不小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痛苦,不少人成为受害者被剥夺生命。因此,醉酒型危险驾驶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强烈谴责。尽管学界对醉酒型危险驾驶行为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由于法律的模糊性、司法解释的滞后性等原因,实践中仍然有很多疑难问题亟待解决,例如,醉酒型危险驾驶行为的出、“驾驶”的认定等,所以法律规定需要细致化、具体化,以保证司法实践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危险驾驶 醉酒型 入罪与出罪
  • 简介:摘要:在司法实务中,认定行为人的行为特征是符合传统的开设赌场还是赌博,二者之间存在较多的相似性,由于没有统一的裁判标准,公安、检察、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认识不同,加之个案情形均有差异,最终造成裁判不一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实务中经办的真实案例,对两进行分析。

  • 标签: 开设赌场罪 赌博罪 社会危害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利用电子游戏机组织赌博活动的现象逐步兴起,各地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也加大了打击力度,此类犯罪团伙一般人数众多、分工明确,从物色场地、购置游戏机、提供资金、招揽人员到日常经营管理、资金结算分成等一系列环节等有相关内部人员负责。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如何深入分析当事人与其他同案人是否形成共犯关系,是辩护的关键要点。

  • 标签: 共犯 合意 出资
  • 简介:摘要:我国刑事立法中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规定已经有二十多年,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后果严重的污染环境行为依然层出不穷。为了持续发挥刑法对污染环境行为的规制作用,2020年12月26日《刑法修正案(十一)》通过。虽然《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颁布为保护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污染环境的主观罪过形式到底是什么?该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这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本文选取污染环境的罪过形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搜集和分析,提出污染环境应采取故意说的观点,希望有助于司法实践的统一,更加有效的打击污染环境犯罪。

  • 标签: 污染环境罪,罪过形式,故意,司法实践
  • 简介:摘要:《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终身监禁制度,立法机关仅将其配套于贪污受贿犯罪,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它首次出现便引发极大的争论,同时推动了我国死刑改革之路向前推进。立法明确规定其适用对象是实施了极其严重的贪污腐败犯罪的犯罪人。在实践中,法官面对具体案件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终身监禁的时间效力问题。终身监禁制度的确立在惩治腐败、促进死刑改革和彰显刑罚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因为在我国是首次出现,各界对其认识不够,导致在实践运用中也有些许瑕疵,所以如何对其加以完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贪污罪 终身监禁 特殊刑罚措施 死刑缓期执行 绝对终身监禁
  • 简介:【摘 要】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分,一直是司法实务界的难题,而从二的概念和要件出发,在理论上对二的差异进行对比,可知二的根本区别在于客观方面的行为范围不同以及行为人主观方面不同。本文以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为视角,在同一行为类型下对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文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三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司法实务中在个案中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应当由客观事实和行为体现,具体可从当事人特定关系、案件起因、犯罪行为因素、行为人事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 标签: 过失致人死亡 故意伤害(致死) 轻微暴力 主观意图 客观标准
  • 简介:【摘要】截至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6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是民警遭受暴力侵害而负伤的首要原因。《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进行了修改完善,增设袭警并规定了单独的法定刑。本文将着重探讨袭警中暴力行为的内涵、对象及时间范围,为袭警中暴力行为的清晰认定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袭警罪 暴力行为 人民警察
  • 简介: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的同时,也为刑事犯罪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手段,由此不断冲击着人们现有的传统刑事安全观念,其中网络诽谤在互联网高速应用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新的诽谤犯罪形式应运而生。目前来说,网络诽谤存在转发速度快、取证较难、诽谤行为的界定与犯罪主体相对隐蔽等问题。笔者将对网络诽谤的概念与性质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目前刑法对网络诽谤的规制问题一一做出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来进行应对。

  • 标签: 诽谤 网络诽谤 刑法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影响巨大。我们一方面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也受到网络不法行为产生的困扰。网络造谣寻衅滋事行为便是上述网络行为不法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鉴于互联网形式的发展,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称“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定罪处罚”。此解释的公布,在学界引起了争议。本文旨在厘清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的争议焦点并提出笔者的见解。

  • 标签: 网络造谣寻衅滋事 网络空间 公共秩序
  • 简介:摘要:本文所讨论的“诈骗”,是指本的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受害人“同意交付”财产的个人行为是该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理论基础研究或实际操作方面,对该元素的评估尚未达到统一的标准。本文的重点是“自愿交付”行为的必要性、被害人“同意交付”中的认识要素、构成“同意交付”的标准,以此对“自愿交付”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诈骗罪 自愿交付 意思表示
  • 简介:摘要:《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自实施以来已有五年多的时间,但是该立法性质仍存有争论,而且司法实践中也因为本定罪量刑的规定不够明确,使得司法机关难以把握入的标准,导致前几年适用率极其低下,甚至处于僵尸条款状态。2019年两高联合出台《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19两高解释》,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中的“明知”、“情节严重”等关键要件予以明确。并且,为了应对越发猖獗的网络犯罪,2020年中央各部门雷霆出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断卡”行动。在这些背景的推动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走上司法实践的舞台,成为了实践中相对活跃的罪名,仅2021年上半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案件就有近两千例,比2020年全年总量还多,增速极快。同时,为进一步依法严厉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其上下游关联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2021年6月联合出台《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以下简称《法律意见二》,又一次明确和细化其中的“明知”、“情节严重”等适用情形,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司法实践。本文从共犯正犯化说和量刑规则说等不同学说并结合近几年该司法实践中适用的情况,解读其中“犯罪”、“明知”、“情节严重”等要件以及“竞合处置”的原则。

  • 标签:
  • 简介:摘 要:基因编辑、克隆胚胎技术的发展对科学研究、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其危害后果难以预测、风险评估不足,若该技术被滥用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2020年10月我国《生物安全法》的出台为基因编辑、克隆胚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行政法规制依据,但对于滥用基因编辑、克隆胚胎技术的情节严重的行为,上述行政法手段有显得不足,鉴于此,2020年12月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该行为入。总体而言,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该该行为所设置的罪刑条款具有值得称道之处,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司法适用问题亟待分析和解决。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犯罪首先应该研究明白其保护的法益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其犯罪形态和罪过形式。《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污染环境进行了修改,但是该的保护法益究竟是什么,依然没有定论。目前针对污染环境的法益研究,众学者主要围绕人类中心、生态中心、生态学的人类中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纷纷发表了自己关于污染环境保护法益的观点并展开了充分的论证和说理,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针对中国的环境污染犯罪治理阶段以及治理需要来说,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论更具有适用可行性,其融合了人类中心和生态中心的合理要素,同时也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方针。

  • 标签: 污染环境罪 保护法益 人类中心 生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