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抗感染治疗方案情况。方法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进行骨科手术的65例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切口部位感染率最高,占比为50.8%,其次为下呼吸道,占比为18.5,皮肤软组织,占比为15.3%,导管相关感染占比最小,为4.6%。术后65例患者检测出病原65株,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黄色葡萄球菌,为46.2%,其次为大肠埃希21.5%,阴沟肠杆菌13.8%,肺炎克雷伯杆菌10.8%,占比最小的是鲍曼不动杆菌7.7%。结论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切口感染,需要做好预防控制措施,监测各个环节的身体状况,降低医院感染情况。

  • 标签: 抗感染治疗方案 骨科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内科多重耐药患者的原因,执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的流程,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62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于呼吸内科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可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加强对多重耐药患者的护理,有效控制了由多重耐药患者导致的院内感染的发生,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杜绝暴发流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感染伤口病原检验结果,旨在促进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骨科在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120例伤口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伤口分泌物实施病原检测,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120例伤口感染骨科患者中,经分泌物培养共分离出 134株病原,包括革兰阳性 85株( 63.43%),革兰阴性 49株( 36.57%)。其中革兰阳性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酵母样真菌及其他。革兰阴性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及其他。结论:导致骨科患者伤口感染因素较多,这就要求临床工作者在骨科患者感染后及时地对其予以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抗生素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减少多重耐药的产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骨科患者 伤口感染 病原菌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感染伤口病原检验结果,旨在促进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骨科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伤口感染患者,对所有患者伤口分泌物实施病原检测,分析检验结果。结果120例伤口感染骨科患者中,经分泌物培养共分离出134株病原,包括革兰阳性85株(63.43%),革兰阴性49株(36.57%)。其中革兰阳性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酵母样真菌及其他。革兰阴性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及其他。结论导致骨科患者伤口感染因素较多,这就要求临床工作者在骨科患者感染后及时地对其予以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抗生素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减少多重耐药的产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骨科患者 伤口感染 病原菌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多重耐药感染问题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医院在感染问题的护理方式,更好的为患儿服务。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的患者为对象,他们均来自儿科综合病区、新生儿病区及重症监护室,入选的儿童人数一共有439例,并根据检测方法归纳引起患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感染的主要是受到光谱β-内酰胺酶所导致的,其次,则为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从原因上分析,该疾病患者多为年龄小、体重轻的患儿,此外,也会受到手术、慢性疾病的影响。结论对多重耐药感染进行原因分析,有利于加强预防环节的各项准备工作,控制病菌感染的方式,提升医护人员对于病菌的预防水平和责任感。此外,对患有感染的患儿进行隔离,实施相关的预防改善制度也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少护患矛盾,提升幼儿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控制其传播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 标签: 小儿 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控制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评价探究强化感染护理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影响研究。方法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抽选4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调查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配的方法分成两组对比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感染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接受强化感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多重耐药感染情况以及各项卫生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多重耐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医院废弃物的处理、个人物品以及手卫生合格情况对比,很明显观察的合格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极容易感染多重耐药,对其实施强化感染护理可加大程度上降低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接受治疗。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降低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在治疗金葡感染过程中,随着抗菌药的长期、过度和不合理使用,金葡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呈现多重耐药性。在用药压力下,临床可选择的抗菌药种类越来越少,细菌的耐药性对现代医疗卫生手段的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随着抗毒力策略的提出,为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针对抗毒力策略治疗金葡感染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金葡菌感染 治疗 抗毒力策略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多重耐药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综合管理方法。方法从2018年6月份至2019年7月份医院接收的所有患儿中随机选取74名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收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期限、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耐药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得到了不同的护理效果。对照组患儿的耐药感染率为3.46%,对照组感染率为34.2%,因此实验组的耐药感染率更低,治疗效果优。结论多重耐药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提高多重耐药感染的执行力对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的产生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儿科 治疗对策 综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感染在神经ICU临床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ICU患者140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将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非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70例),观察ICU患者多重耐药感染危险因素、耐药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泌尿道插管、进行过手术、中心静脉置管是多重耐药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患者是否泌尿道插管、进行过手术、中心静脉置管是多重耐药感染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关注神经ICU此类患者,严格防控措施,规范诊疗及护理操作,减少神经ICU多重耐药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多重耐药感染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泌尿外科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98例出院病人中发生多重耐药感染24例,24例次,感染率0.44%;患者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上16人,占66.67%;24例多重耐药,均为革兰阴性,其中大肠埃希15例,占62.5%,肺炎克雷伯感染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产酸克雷伯2例,摩氏根摩氏1例次,非脱羧勒克阴沟肠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1例;患者原发疾病中10例为膀胱癌患者,占41.67%,且均破坏人体的正常结构,其中9例患者留置输尿管皮肤造口,1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结论泌尿系统多重耐药感染以大肠埃希条件致病菌为主,主要发生在年龄大、病情重、免疫力低下患者身上,要加强医务人员对易感患者的监测,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知和干预,积极从院内治疗护理拓展到院外延伸服务,从而有效预防多重耐药感染

  • 标签: 泌尿外科 感染 多重耐药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5例泌尿系感染患儿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所有患儿的尿液标本进行大肠埃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非产ESBLs、大肠埃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均有较高耐药性,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对丁胺那无耐药性。结论儿童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丁胺耐药性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泌尿系感染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妇科尿路多重耐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 120 例 为研究对象,比较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多重耐药感染前后的临床现象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多重耐药发生率相较于观察组明显偏低,两组患者在妇科手术后多重耐药感染发生单因素分析表明,随着年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增长,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也在逐渐递增。 结论 : 多重耐药管理是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且关键的环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并改进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病人的管理,减少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室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份检出的多重耐药病人信息,计算百分比,确定多重耐药管理重点科室。按照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多重耐药病人个案控制督查表》,检查落实防控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采用电子表格录入检查结果并给予统计。运用医院感染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技术,评价出发生医院感染的高、中、低风险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加强管理,优化、完善接触隔离措施,加强督导。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给予整改后措施的执行情况效果评价。结果多重耐药防控重点管理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肾脏内分泌科、老年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中医科。落实不到位的接触隔离措施经风险评估,高风险因素为病人采取床旁隔离但病室有高危人群,病人床位未安置走廊的最远端或病室最里面的床位,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株未及时上报,职业防护用品未规范使用,陪护不知晓控制措。结论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干预后执行不到位的接触隔离措施数据给予统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大幅减少,说明相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法有效。将未能彻底整改的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继续纳入下一期风险评估,直至此问题完全整改。

  • 标签: 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 接触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肺炎患者的护理要点,提高艾滋病临床护理质量。方法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肺炎的患者,回顾整个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探讨护理要点。结果患者的文化程度不高,按时服药,期间无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加强基础护理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的要点,有效的护理是延长患者生命的重点,规范的消毒隔离和标准职业防护是避免护土职业暴露的新环节。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 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肺炎患者的护理要点,提高艾滋病临床护理质量。方 法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肺炎的患者,回顾整个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探讨护理要点。结果:患者的文化程度不高,按时服药,期间无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结论 :加强基础护理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的要点,有效的护理是延长患者生命的重点 ,规范的消毒隔离和标准职业防护是避免护土职业暴露的新环节 。

  • 标签: [ ]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法在多重耐药(MDRO)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从2017年1-12月收治于我院并检查出MDRO的患者中选取4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2017年1-6月收治的241例患者),与采用PDCA管理的观察组(2017年7-12月收治的226例患者),观察组经过6个月的PDCA法管理后,比较两组MDRO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采用PDCA管理的观察组院感染发生率为2.21%,常规管理的对照组院感染发生率为17.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DRO患者开展PDCA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更受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PDCA 医院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