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奴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影像学特点、治疗、预后,提高对肺部奴感染的认识。方法结合本院一例肺部奴感染合并骨质破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奴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结果奴是罕见的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结论临床遇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提高警惕,注意奴感染的可能,及早细菌学诊断,及早治疗。

  • 标签: 肺奴卡菌 奴卡菌病 骨质破坏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微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新发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302例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1例,治疗组给予2HRZE/4HR加微治疗6月,对照组只用2HRZE/4HR治疗6月,观察治疗后痰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结果治疗2、5、6月末时,治疗组痰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2、4、6月末时,治疗组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在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微联合常规药新发涂阳物治疗肺结核患者可增加疗效,,能加快痰转阴及病灶吸收,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新发涂阳肺结核的辅助治疗。

  • 标签: 初治涂阳肺结核 微卡 辅助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医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出281株铜绿假单胞,敏感性较高的分别是亚胺培南(89.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5%)、头孢他啶(86.1%)和头孢吡肟(82.8%),亚胺培南有耐药增加的趋势。其来源主要是痰液和创面分泌物(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主要以骨科、内科和脑外科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加强对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早进行菌株培养和药敏,是控制铜绿假单胞感染和耐药上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多重耐药感染的发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流行[1]。为加强多重耐药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病人安全,我院对2011年1月-12月检出的161例多重耐药感染病例进行了汇总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在泌尿外科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230例患者进行尿培养并鉴定细菌,做相应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发生多重耐药的相关因素。结果230例发生多重耐药48例,发生率20.8%,发生多重耐药的相关因素有1.易感因素糖尿病、老年病人、艾滋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2.泌尿系统侵袭性操作。3.抗生素滥用。结论根据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得护理对策,从而降低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环节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结果通过开展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制定监测方案、明确职责、责任,加强环节监测、监督检查及质量考核,各科医务人员均掌握并有效地落实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确保了医疗安全。结论强化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明确责任,落实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及督导检查和质量考核,提高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环节管理
  • 简介:摘要报告了3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创面换药、加强营养饮食及静脉营养治疗,创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 标签: 特重度烧伤 多重耐药菌 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学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全部血液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住院患者,将符合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及明确诊断是感染的病原计入结果,进行分析(不包括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结果3年共检出血流感染的病原800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199株,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的病原23株。3年住院血流感染患者总计542例,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住院患者。共检出医院获得感染的病原578株,占全部菌株的72.3%。血流感染菌株和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分别占40.3%和43.4%,革兰阴性分别占54.8%和50.3%,真菌(包括念珠属和隐球菌属)分别占4.3%和5.7%,厌氧菌分别占0.6%和0.5%。全部病原中,大肠埃希占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18.6%,肺炎克雷伯占9.8%,金葡占8.1%,肠球菌属细菌占7.4%,铜绿假单胞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4.1%和2.9%。全部送检标本中有129份为污染,污染率为1.4%。复数感染36例,占全部感染的4.7%。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中,普通病房感染病原菌株362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62.6%,ICU感染菌株216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37.4%,其中呼吸ICU55株,外科ICU83株,新生儿ICU50株,急症ICU27株。普通病房感染最多的是大肠埃希,呼吸ICU和急症ICU感染最多的是CNS,外科ICU感染最多的是鲍曼不动杆菌,新生儿ICU感染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结论该院近3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病原以革兰阴性为主,普通病房及不同专科Icu的主要病原菌种有所不同。

  • 标签: 血流感染 菌群分布 多微生物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病原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114例,分为社区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并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原、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感染败血症主要病原为革兰氏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有很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亦较高,对万古霉素感性好,对喹喏酮类敏感性较高。医院感染主要病原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头孢类耐药高,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对喹喏酮类敏感性较高。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ESBLs肺炎克雷伯分别是新生儿社区获得性感染败血症与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两种病原对多数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提高新生儿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败血症 新生儿 社区获得性感染 院内感染 抗药性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院内感染全耐药感染原因及防控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41患者,对患者则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者痰标本进行分析,通过标本培养后进行药敏检验。结果糖尿病与脑血管及中枢系统感染患者比例最高,院内感染的风险随着入院时间的增加而增长,主要院内感染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群分布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比例最高。讨论全耐药感染在临床中逐渐增加,应针对原发病、入院时间、多发科室、患者年龄与群分布进行针对性防控。

  • 标签: 呼吸道 院内感染 全耐药菌 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式氏肺孢子肺炎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诊断的27例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肺炎(P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AIDS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响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IDS合并PCP以青年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肺部闻及爆裂音或湿啰音。血气分析结果提示27例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好转17例,未愈2例,转院1例,死亡7例。结论肺孢子肺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多发的机会性感染,起病多为隐匿性或亚急性,患者肺部阳性特征较少,生命体征不明显,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增加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昆合感染的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癣和念珠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为7.89%,多见于股部(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癣中以红色毛癣为主(75.00%),念珠中以非白念珠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癣和念珠的混合感染,多见于股部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癣和非白念珠为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混合感染 红色毛癣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伴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原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3次痰培养检测中,培养出病原182株,包括细菌139株和真菌43株。139株细菌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48株(35.5%)和革兰阴性杆菌91株(65.5%)。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根据经验治疗的有41例与药敏结果相吻合,感染控制差的68例患者根据痰培养结果更换或联合用抗生素后多数控制了感染,另有17例耐药明显,最终死于严重感染,住院病死率13.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菌多为革兰阴性,对常用抗生素有明显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药物滥用是预防细菌耐药的关键。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多药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