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抗胆碱药物暴露、胆碱酯酶活性、炎症与儿童术后谵妄(pediatric delirium,PD)发生的关系。设计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场所德国一家三级医疗学术中心设有22张床位的PICU。对象连续入组大型择期手术后转入PICU的患儿。干预措施连续5 d对患儿进行谵妄检查。术后5 d内,每天两次筛查患儿谵妄状态。在术前和为期5 d的研究期间,每天测定1次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血浆活性水平。计算每例患儿的抗胆碱药物数量和抗胆碱药物量表(anticholinergic drug scale,ADS)评分。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纳入93例0~17岁患儿。抗胆碱药物的数量和ADS评分与PD发生显著相关,而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基线胆碱酯酶水平在是否发生PD患儿间无差异。术后,丁酰胆碱酯酶(而不是乙酰胆碱酯酶)水平降低了33%,且与PD发生无关。术后丁酰胆碱酯酶水平与抗胆碱药物数量、ADS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本队列研究中,抗胆碱药物暴露与PD发生有关,并显示出剂量-反应关系。由于这些药物中很多有替代药物,因此尽可能避免PICU中的抗胆碱药物暴露或是合理的。

  • 标签: 儿科谵妄 术后谵妄 风险因素 CAPD 抗胆碱能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抗胆碱药物暴露、胆碱酯酶活性、炎症与儿童术后谵妄(pediatric delirium,PD)发生的关系。设计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场所德国一家三级医疗学术中心设有22张床位的PICU。对象连续入组大型择期手术后转入PICU的患儿。干预措施连续5 d对患儿进行谵妄检查。术后5 d内,每天两次筛查患儿谵妄状态。在术前和为期5 d的研究期间,每天测定1次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血浆活性水平。计算每例患儿的抗胆碱药物数量和抗胆碱药物量表(anticholinergic drug scale,ADS)评分。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纳入93例0~17岁患儿。抗胆碱药物的数量和ADS评分与PD发生显著相关,而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基线胆碱酯酶水平在是否发生PD患儿间无差异。术后,丁酰胆碱酯酶(而不是乙酰胆碱酯酶)水平降低了33%,且与PD发生无关。术后丁酰胆碱酯酶水平与抗胆碱药物数量、ADS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本队列研究中,抗胆碱药物暴露与PD发生有关,并显示出剂量-反应关系。由于这些药物中很多有替代药物,因此尽可能避免PICU中的抗胆碱药物暴露或是合理的。

  • 标签: 儿科谵妄 术后谵妄 风险因素 CAPD 抗胆碱能
  • 简介:摘要血清胆碱酯酶是临床生化检查中的一个常规项目,广泛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与预后观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胆碱酯酶与许多临床疾病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感染、恶性肿瘤等。本文就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对血清胆碱酯酶的认识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胆碱酯酶 临床应用
  • 简介: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故又称为酰基胆碱水解。以多种同工形式存在于体内,按照水解底物的专一性、水解速度的差异、对抑制剂敏感性以及组织分布特点,将体内胆碱酯酶分为两种:一种为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AChE),人AChE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如脑白质和灰质、脊髓、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肌肉接头,还分布于红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和血清等非神经组织中,是维持体内胆碱神经冲动非常重要的水解

  • 标签: 胆碱酯酶 脓毒血症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单纯性胆碱酯酶降低比较少见,目前诊断为此项疾病主要依靠予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排除因药物、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胆碱酯酶降低。目前临床未发现此项疾病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

  • 标签: 胆碱酯酶 疾病 乙肝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肝病患者应用胆碱酯酶测定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是我院从2015年2月—2017年3月接收并进行检验的肝病患者70例,其中慢性肝病患者35例与急性肝病患者35例,并对抽取的正常对照组30例作为参照。70例肝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胆碱酯酶测定。结果原发性肝癌、酒精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的Che血清胆碱酯酶(KU/L)数据之间差异性较大。结论针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可以选择胆碱酯酶的测定来进行判断,能够通过胆碱酯酶的变化来提示肝病变化情况,以为后期提供治疗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慢性肝病 胆碱酯酶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检测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肝炎活动型患者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比,检测患者胆碱酯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炎活动型组检测ChE为4728.5±854.6U/L、肝硬化组为1838.3±375.9U/L,正常组为9638.3±839.8U/L,任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可以反映出肝脏合成功能,而且可由此准确得知肝脏病理受损程度,肝脏纤维化的加重,胆碱酯酶活力进一步降低,与疾病程度成正比,说明测定胆碱酯酶活力对了解肝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肝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上可以把检测胆碱酯酶活力作为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

  • 标签: 肝脏疾病 胆碱酯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胆碱酯酶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脑、肝、血以及胆碱神经末梢的突出间隙中,其活力降低常见于有机磷中毒,和肝实质细胞损害患者。肝脏在有实性损害时,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失代偿肝硬化及其他肝实质损害的慢性肝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此活性降低。这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后合成降低所致,其下降程度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我们收集了7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HE的测定结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胆碱酯酶 检测 有机磷中毒 肝实质细胞损害
  • 简介:目的优化抗毒基因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部分性质进行研究.方法用凝聚法制备抗毒基因纳米粒,采用规格化的正交表安排试验,用SA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透射电镜观测纳米粒粒径和形态;用Pcs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用体外转染试验评价纳米粒的体外转染活性,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结果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抗毒基因纳米粒制备条件是:壳聚糖浓度300μg·ml-1,丁酰胆碱酯酶基因质粒浓度100μg·ml-1,硫酸钠浓度8mmol·L-1,pH值5.5,涡旋混合时间30s.所制备的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粒子的粒径在100nm以下,粒径分布比较均匀.Pcs测定结果表明:98%以上的粒子粒径分布在50~100nm范围,与透射电镜结果相符;平均Zeta电位为15.9±6.3mV.体外基因转染试验表明:纳米粒能将所包裹的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表达目标蛋白-丁酰胆碱酯酶.结论壳聚糖浓度、质粒基因浓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制备条件选择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递送基因能力较强.本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纳米粒 丁酰胆碱酯酶 酶基因 透射电镜 壳聚糖 质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19例慢性肝病患者分组进行CHE检测,同时检测患者ALB、ALT及TBIL,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与代偿期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HE可敏感地反映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动态观察CHE的变化对判断慢性肝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肝病 血清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SChE)水平与感染性休克(S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94例SS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以及SS确诊48 h内血常规、降钙素原(PCT)、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极值。于2019年9月至10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出院后28 d全因死亡;次要结局指标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死亡、2年全因死亡及ICU住院时间。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SS患者28 d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肝功能指标SChE对SS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SChE水平将患者分为低SChE组(SChE≤4 000 U/L)和正常SChE组(SChE>4 000 U/L),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无终点事件发生的累积存活率。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85例SS患者,其中成功随访356例,随访率92.5%(356/385);28 d存活142例,死亡214例,28 d病死率60.1%(214/356);2年存活116例,死亡240例,2年病死率67.4%(240/356)。与28 d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APACHEⅡ评分、部分肝肾功能指标及血乳酸(Lac)水平较高,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SChE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相对危险度(RR)=1.444,95%可信区间(95%CI)为1.090~1.914,P=0.010〕、APACHEⅡ评分(RR=2.249,95%CI为1.688~2.997,P=0.000)、SChE(RR=1.469,95%CI为1.057~2.043,P=0.022)和Lac(RR=2.190,95%CI为1.636~2.931,P=0.000)为影响S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ChE单独预测SS患者28 d预后的价值较弱〔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74〕,但与APACHEⅡ评分和Lac联合预测的AUC则大于APACHEⅡ评分或Lac单独预测(AUC:0.807比0.785、0.697),敏感度为79.9%,特异度为68.5%。与正常SChE组(88例)比较,低SChE组(268例)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升高〔63.1%(169/268)比51.1%(45/88),P<0.05〕,而ICU病死率〔59.7%(160/268)比48.9%(43/88)〕、2年病死率〔69.8%(187/268)比60.2%(53/88)〕、ICU住院时间〔d:4(2,7)比5(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SChE水平SS患者无终点事件发生的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SCh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5.852,P=0.016)。结论SChE低于正常值的SS患者28 d死亡风险增加;SChE为S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SS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血清胆碱酯酶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肝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肝病患者112例(实验组)和健康者106例(对照组)血清ChE活性。结果各肝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低于健康者,并随肝病病情加重而逐渐下降;血清ChE活性能较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准确反映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胆碱酯酶 肝病 临床价值
  • 简介:从来源丰富的罗非鱼头部提取乙酰胆碱酯酶液,通过检测活性.并进行对不同浓度农药的抑制率及与标准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认为此粗液完全可用于快速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可为基层单位提供一个应急、简便的检测手段。

  • 标签: 罗非鱼 乙酰胆碱酯酶 农药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毒死蜱中毒患者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20年2月,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毒死蜱中毒患者临床资料。以患者血清ChE活力恢复至正常值下限50%所需时间为结局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8例患者,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39.58±14.77)岁,血清ChE活力恢复至正常值下限50%所需时间为(24.45±2.64)d。血液灌流(r=-0.644)、阿托品用量(r=0.498)和氯解磷定用量(r=0.432)与血清ChE活力恢复存在相关性,其中血液灌流与ChE活力恢复呈显著负相关(β=-4.222,P<0.05)。结论急性毒死蜱中毒患者的血清ChE活力恢复非常缓慢,血液灌流可迅速清除血液中的毒死蜱及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从而有效促进血清ChE活力的恢复。

  • 标签: 毒死蜱 中毒 血液灌流 胆碱酯酶 多元性线性回归
  • 简介:对家蝇残杀威抗性(RR)和敏感(SS)品系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RR-和SS-AChE)的生化特性研究后发现,RR-和SS-AChE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RR-和SS-AChE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7℃和34℃,但最适pH值均为7.4;2)AChE催化底物的能力不同,RR-AChE水解碘化硫代乙酰胆碱(ATCh)、碘化硫代丁酰胆碱(BTCh)、碘化硫代丙酰胆碱(PTCh)的活力高于SS-AChE,其相应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比分别是SS-AChE的2.22、1.08和3.41倍;3)从双分子速率常数(bimolecularconstant,Ki)来看,RR-AChE对4种氨基甲酸酯类抑制剂(残杀威、克百威、甲萘威、灭多威)的敏感度分别是SS-AChE的46.77、28.15、66.15和15.00倍,对4种有机磷类抑制剂(马拉氧磷、甲胺磷、氧乐果和氧化三唑磷)的敏感度分别是7.66、12.13、3.81和2.25倍;4)上述抑制剂与RR-AChE分子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常数(Ka)均大于与SS-AChE的值;5)RR-AChE的磷酰化或氨基甲酰化常数(K2)值都低于SS-AChE的值。表明RR-AChE的性质已发生变化。

  • 标签: 家蝇 杀虫剂 乙酰胆碱酯酶 抗药性 酶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