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廓矫形治疗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33例(61耳),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分为三组。A组11例(20耳),年龄3~30 d;B组11例(21耳),年龄31~90 d;C组11例(20耳),年龄91~180 d。比较三组矫正效果、矫正时间、反弹、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矫正有效率为100%(20/20),B组为85.71%(18/21),C组为65.00%(13/20)。A组矫正时间短于B、C组(P<0.05),B组患儿的矫正时间短于C组(P<0.05)。矫正完成后随访3个月,A组反弹率低于B、C组(P<0.05),B组反弹率低于C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B组>C组,但组间比较P>0.05。结论耳廓矫形治疗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且矫正开始的时间较早,矫正有效率越高,矫正时间越短,反弹率越低。

  • 标签: 耳廓 矫形器 反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新型耳廓矫形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进行新型耳廓矫形治疗,观察并统计4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治疗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6例患儿经耳廓矫形治疗后有效4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平均矫治时间为(23.0±2.5)d,46例患儿家长43例表示满意,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3.48%,46例患儿治疗后有15例患儿出现轻微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结论将新型耳廓矫形用于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治疗中疗效显著,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并发症轻微可避免创伤性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先天性耳廓畸形 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新型耳廓矫形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耳廓矫形对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29例(42只耳),年龄4 d至9岁,男13例(19只耳),女16例(23只耳);根据患儿的出生日龄分为3个组,日龄≤7 d为1组共7例(8只耳),8~42 d为2组共10例(14只耳),>42 d为3组共12例(20只耳),均采用"益耳"耳廓矫形进行矫正,并比较不同日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分为3个等级:显效及治愈,基本恢复正常外观;有效,较矫正之前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正常外观;无效,较矫正之前无改善。1、2、3组的显效及治愈率分别为100%(8/8)、85.7%(12/14)、45.0%(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8,P=0.04);耳廓矫形佩戴时间分别为(20.75±6.50) d、(32.64±15.40) d、(48.23±17.32) d,1组<2组<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耳廓矫形对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患儿矫正效果显著,矫正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矫形佩戴时间越短。

  • 标签: 耳廓,畸形 耳模矫正 治疗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耳畸形使用耳廓矫形无创矫形的护理方法。方法筛选在苏大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26例先天性耳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耳廓矫正进行无创矫形治疗。随访3月,追踪患儿病情探讨护理方法。结果26例患儿15例无明显并发症,6例出现I度压疮,2例出现II度压疮,2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明显感染。经护理治疗,并发症得到治愈所有患耳形态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没有复发。结论使用耳廓矫形治疗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尽早的治疗、完善全程的护理,家属的配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的时间,让患耳更快更好的改善,避免了手术治疗也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先天性耳畸形 耳廓矫形器 护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矫形主要用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与康复 , 预防、矫正肢体畸形或代偿肢体丧失。矫形是用于整体或部分下肢的矫形 , 是使用最早、最广泛的矫形矫形是用于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骨关节疾病、神经肌肉萎缩或疾病,装配在人体外部,用于改善人体神经、肌肉或骨骼结构,补偿其功能的一种外用器具。目的是通过外力作用,用以替代缺失的肌肉,预防、矫正畸形,弥补肌力不足,保护疼痛的部位,术前术后的固定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矫形器  下肢矫形器  脑卒中  脑性瘫痪
  • 简介:摘要假肢矫形,在康复医学以及康复工程都占据的重要的一部分。其装配工程需要病患、医生假肢矫形技术人员以及康复师共同合作才能够完成。因此,只有全部人员工作的完美配合才能使假肢矫形的技术及应用得以不断的发展乃至提升。随着医学以及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寿命随之也不断的延长,而假肢矫形作为康复医学以及康复工程的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其技术的要求也就随之越来越高。随着在临床合适检查上假肢矫形的普及以及其产品、材料以及细微零件的不断完善,假肢矫形在临床以及康复医疗中的地位也将会越来越重要。

  • 标签: 假肢 矫形器 康复医学 发展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掌踝足矫形和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5例,采用步态分析系统分别对25例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裸足、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和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时的步行状态进行分析,记录三种状态下患者的步速、步频、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跌倒风险和3 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时的步频为(86.718±17.947)Hz,较裸足和佩戴半掌踝足矫形时均显著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时的步态不对称系数为(0.086±0.070),与裸足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和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时的3 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较裸足时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和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时的跌倒风险均显著低于裸足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时的跌倒风险亦显著低于佩戴半掌踝足矫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和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均可有效纠正脑卒中患者的步态,降低其跌倒风险,且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的优势更加明显。

  • 标签: 脑卒中 踝足矫形器 步态分析 跌倒风险
  • 作者: 曾福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现代医院曾福俊骨科康复是康复医学中的主要内容,随着骨科疾病发病率提高,其作用逐渐凸显。骨科康复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因骨骼、肌肉、关节、肌腱等运动系统受损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该类患者常有肢体肿胀、步态异常、肌力下降等症状。骨科康复的任务就是使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使患者恢复正常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骨科康复治疗技术有关节活动度训练、水疗、装配假肢、矫形器等,现在医学与科技的进步,让矫形器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上肢矫形器就是其中常见的恢复器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造成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患儿通常伴有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从而造成步态异常。下肢矫形在矫正脑瘫患儿异常步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预防、矫正畸形,增加关节稳定性,抑制肌肉痉挛及不随意运动,从而促进正常运动发育并改善整体活动能力。脑瘫患儿常用的矫形主要包括上肢矫形、下肢矫形、颈托与围腰等,本文主要介绍各种类型下肢矫形及其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 标签: 下肢矫形器 脑性瘫痪 儿童
  • 简介:摘 要: 矫形的主要作用是对患者的骨骼进行矫正和支持,传统的制作工艺是采用石膏绷带进行取型,费时费力,采集到患者的人体数据不精确,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本文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对矫形进行设计和优化,并以实例验证的形式,将给患者进行试穿验证效果。避免了传统工艺取型复杂、工作量大的劣势,大大减少矫形的制作周期,提高了患者穿戴的舒适度,提升矫形的质量。

  • 标签: 矫形器,逆向工程,信息采集,曲面重建
  • 简介:摘要:矫形作为一种以减轻骨骼肌肉系统的功能障碍为目的一种体外支撑装置,在国外已广泛引用于矫正和治疗肢体疾患;现在骨科康复更是把功能训练、佩戴假肢和矫形、手术治疗作为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下肢矫形的定义、分类、基本功能、以及下肢矫形在骨科康复中应用的简述,以表达下肢矫形在骨科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 标签: 下肢矫形器 骨科康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瘫患儿在应用踝足矫形后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进行尖足矫正的25名脑瘫患儿进行研究,让25名脑瘫患儿穿戴踝足矫形,患儿佩戴矫形半年后对患儿尖足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5名患儿50只尖足大多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踝足矫形佩戴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患儿在尖足得到改善后,站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结论:脑瘫患儿使用踝足矫形对尖足进行矫正可以得到明显的矫正效果,提升患儿的运动能力。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脑瘫患儿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而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制作的下肢矫形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现对下肢矫形对脑卒中康复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矫形器 运动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足矫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踝足矫正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干预时长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均有提升,但实验组提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

  • 标签: 偏瘫 踝足矫形器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矫形在小儿麻痹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全方位临床检查,结合患者自身状态,根据矫形原理制定矫形设计方案。结果:不同矫形设计方案所制作的矫形的区别。结论:合理的矫形设计可控制患者畸形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小儿麻痹 临床检查 矫形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