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ERAS术容量管理中GD-FT(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胃肠外科ERAS术患者取样37例,皆为我院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术中皆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法,通过监测SVV(每搏量变异度)、SV(每搏量)、CI(心脏指数)、CO(心输出量)指标指导液体治疗,观察术中不同时间段患者SVV、SV、CI、CO、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变化,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中液体平衡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SVV在T3时达到峰值,与T1、T2、T4、T5时相比差异明显,P<0.05。SV在T2至T4期间呈上升趋势,T2与T4对比差异明显,P<0.05。CI无明显变化,CO在T2至T5阶段明显升高,P<0.05。HR在T1至T2阶段降低,在T3至T4阶段升高,P>0.05。MAP在T1至T5阶段升高,T1与T5时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ERAS术容量管理中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取得理想术中容量管理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容量管理 平均动脉压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下腔静脉直径(IVCD)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指导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患者液体治疗时对容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分娩或转诊分娩且出现严重产后出血(出血量≥1 000 mL)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补液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补液组和目标补液组(给予目标导向补液治疗),记录患者切皮前、胎儿娩出后、产后出血和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及补液总量、尿量、预后、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血流动力学:两组心率(HR)均于产后出血时达峰值,但两组间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产后出血时达谷值,但目标补液组产后出血时MAP明显高于常规补液组〔mmHg(1 mmHg=0.133 kPa):75.6±10.7比69.2±8.9,P<0.05〕。目标补液组中心静脉压(CVP)在胎儿娩出时稍升高后趋于平稳,常规补液组CVP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产后出血时达峰值;产后出血时目标补液组CVP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cmH2O(1 cmH2O=0.098 kPa):9.5±3.9比11.4±3.4,P<0.05〕。②血气分析:两组术毕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产后出血时升高,但目标补液组术毕时PaO2与常规补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Hg:189.3±100.5比240.2±126.3,P>0.05),而目标补液组PaCO2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mmHg:34.6±4.6比36.8±4.1,P<0.05)。目标补液组术毕时血乳酸(Lac)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mmol/L:2.2±0.6比2.6±1.1,P<0.05)。③液体出入量:目标补液组总输液量、晶体液输注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补液组〔总输液量(mL):3 385.9±1 144.1比4 448.3±1 194.4,晶体液输注量(mL):2 635.6±789.7比3 160.0±860.3,悬浮红细胞输入量(mL):695.6±366.2比911.1±284.7,均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13.3%(4/30)比60.0%(18/30),P<0.05〕,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常规补液组(mL:1 451.7±373.8比1 725.9±372.8,P<0.05),但目标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369.0±262.7比485.0±286.8,P>0.05)。④凝血功能:目标补液组术毕时凝血酶原时间(PT)较常规补液组明显缩短(s:10.9±0.6比11.2±0.6),纤维蛋白原(Fib)较常规补液组明显升高(g/L:3.7±0.5比2.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预后指标:与常规补液组比较,目标补液组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16.7%(5/30)比66.7%(20/30),P<0.05〕,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h:0(0,24)比24(0,24),P<0.05〕;但目标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IC发生率:0%(0/30)比6.7%(2/30),AKI发生率:0%(0/30)比3.3%(1/30),子宫切除率:10.0%(3/30)比26.7%(8/30),均P>0.05〕。结论IVC-CI导向液体复苏可有效减少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输血与输液量和出血量,改善其凝血功能。

  • 标签: 妊娠 下腔静脉 血容量 产后出血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3月~2020年12月,将我院接诊的急诊颅脑损伤患者68例作为治疗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单组例数是34例。研究组在手术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术中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评价指标:①治疗前、后GCS评分和颅内压。②并发症例数。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上升,颅内压降低,数据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急诊 颅脑损伤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网络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数据库中关于GDFT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间自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治疗组采用GDFT,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主要指标为术后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恶心呕吐、术后3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生率和首次排气时间,次要指标为术后血清乳酸含量。本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个RCT,共计1 146例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3.22,95%CI -4.50~-1.93,P<0.01],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MD=0.22,95%CI 0.12~0.40,P<0.0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减少(MD=0.29,95%CI 0.14~0.61,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MD=0.37,95%CI 0.17~0.80,P<0.05),术后3 d POCD发生减少(MD=0.37,95%CI 0.22~0.62,P<0.01),首次排气时间缩短(GDFT组:MD=-15.09,95%CI -17.94~-12.23,P<0.01;GDFT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组:MD=-14.00,95%CI -24.64~-3.36,P<0.05),术后血清乳酸含量减少(GDFT组:MD=-0.40,95%CI -0.49~-0.31,P<0.01;GDFT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组:MD=-0.70,95%CI -0.90~-0.50,P<0.05)。结论术中GDFT有助于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氧供需平衡,且减少术后心血管系统和肺部并发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和术后3 d POCD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老年人 胃肠道手术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目标导向液体对术后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接诊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且实施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者纳入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C组与G组,C组:30例,常规液体治疗,G组:30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结果:G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小于C组,G组低血压发生小于C组,G组总输液量小于C组、胶体输液量大于C组,G组住院时间小于C组,上述不同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治疗中采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总的输液量。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法 老年高血压 控制性降压 鼻内镜手术 术后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拟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GDFT,患者桡动脉连接Flotrac/Vigile监测系统,根据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变异度(SVV)和心脏指数的变化指导补液,维持MAP≥60 mmHg(1 mmHg=0.133 kPa)、SVV≤13%、心脏指数2.5~4.0 L·min-1·m-2。对照组采用传统补液方法,根据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调整输液速度,维持MAP 60~110 mmHg、CVP 8~12 cmH2O(1 cmH2O=0.098 kPa)。记录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出血量及尿量,记录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和术后12、24、36 h抽取动脉血、中心静脉血测定动脉血乳酸浓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尿量增加(t=-7.738,P<0.01),晶体液用量降低(t=-13.439,P<0.01),胶体液用量增加(t=-8.360,P<0.01),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t=6.694,P<0.01),肛门排气时间缩短(t=-10.326,P<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t=-7.377,P<0.01)。观察组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0.0%(3/30)和6.7% (2/30),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和26.7%(8/30)(χ2=4.812,P=0.028;χ2=4.320,P=0.03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术后12 h(t=2.983,P=0.004)、24 h(t=6.452,P<0.01)、36 h(t=-3.880,P<0.01)的IFABP浓度降低,在术后12 h(t=-7.377,P<0.01)、24 h(t=-6.036,P<0.01)、36 h(t=-8.933,P<0.01)的乳酸浓度降低,观察组在术后12 h(t=2.710,P=0.009)、24 h(t=2.387,P=0.020)的ScvO2增加。结论GDFT可维持胃肠道黏膜细胞的氧供氧需平衡,促进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宫颈肿瘤 补液疗法 腹腔镜检查 胃肠活动
  • 简介:摘要:在课改观念的指导下,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渐被新的教学方式所替代,改变教师教育意识和学生学习意识,让学生可以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让教师变成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导向问题,主要分析和探索将目标作为导向的数学复习课教学时间,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 标签: 目标导向 小学数学 复习课教学
  • 简介:摘 要:目标管理是国际流行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在众多企业中使用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目标管理提倡以员工为中心以及全员参与管理,并力图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本文以企业为适应新市场形势,从零搭建目标管理体系,为同类企业提供参考。

  • 标签: 目标管理 绩效管理
  • 简介:摘要:当今,在快速城市化进程推动中,在我国诸多城市增量发展的空间早已很少,将来城市的功能调节和升级的发展战略预留空间也是比较严重欠缺。根据此,近年战略调节,严格管控城市建设用地,促进城市空间发展从传统式增加量扩大向总量商业用地的再整体规划、再开发方式变化。在我国城市发展尤其是一线城急切根据规模性城市升级来对总量空间资源开展潜力发掘和提升调节,促进城市发展由外延性式扩大向人的城镇化提高变化。

  • 标签: 多目标导向 城市更新 规划.
  • 简介:摘要: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足的“分量”,它不仅是学生语文知识“输出”的重要平台,更是教师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视野转向如何借助习作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方面,更是成为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从实际角度来说,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教师除了要做好常规教学以外,还应当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以生为本”,实施“精准指导”,助力学生在习作中绽放美丽的自我。

  • 标签: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精准指导
  • 简介: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平等的首席”,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目标导向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理念相互交融。

  • 标签: 目标导向 初中历史 教学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护理应用于眼科手术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效果评价。虽然大部分眼科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就可以完成,但是,随着病人对手术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短效全身麻醉药物及声门上工具(喉罩)的使用,越来越多的眼科病人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以提高自身舒适感。而且眼科手术还有部分儿童患者,他们难以自主配合手术治疗故必须选择全身麻醉的方式来帮助完成手术。因此,如何保障大量眼科手术病人能够快速且安全的复苏已成为临床亟待关注的难题。故我们采取了目标导向护理措施,从而使病人安全地度过麻醉恢复期并尽早达到全身麻醉手术前的状态,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效率。[方法]综合分析我科 2020年8月到 2020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眼科手术的562例病人,通过应用目标导向护理,观察病人在苏醒期的全身情况,了解病人转出复苏室或出院后有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果]所有的病人均顺利从麻醉复苏室安全转出,无一例病人回病房或出院后出现严重的缺氧或高血压等需要紧急处理的并发症。[结论]目标导向护理可安全应于指导眼科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后苏醒期的效果明显。

  • 标签: 目标导向护理 全身麻醉 苏醒 眼科手术
  • 简介: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利用大数据的辅助作用,构建可量化、动态的教学场景,是一种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材料类研究生课堂上的互动实践为基础,提出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方案。通过强化互动课堂中教师“辐射”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生-师-生的互动关系,同时利用互联网手段辅助教学,量化互动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的互动教学实践可为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较高的归纳总结及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习惯的研究型人才奠定较好的基础,也对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起到良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互动课堂 教学实践 辐射式 研究型人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脓毒性休克在PiCCO监测下的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文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9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以传统集束化治疗((48例)),实验组则在PiCCO监测下行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47例)),相比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经对比发现治疗前两组MAP、CVP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改变,而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赫,P<0.05。结论: PiCCO下行使目标集束化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 血流动力学 诊断 PiCCO 脓毒性休克
  • 简介:[摘要]结合目前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主要针对物流专业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不高、学生无法跟进物流行业快速的技术革新、职业发展实践能力欠缺导致培养目标与学生技能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培养目标与职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出物流专业基于目标导向的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群教学改革思路。从教学模式、教学逻辑、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入手,对该课程群进行教学初步探索改革,旨在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 标签: 物流信息系统 教学改革 实践理论结合 有效式
  • 简介:摘要: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引和方向,而目标能否有效达成与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关系重大。本文以具体的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浅谈如何以目标导向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以及目标导向的优势。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现代信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就是高中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尤其在这个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当中,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影响。而高中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教育阶段,更是应该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意识进行全面的有效树立,并以目标导向作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以此来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而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目标导向的相关理论来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目标导向 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躁动镇静评分、睡眠质量、认知能力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躁动镇静情况,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认知能力,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 标签: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ICU机械通气 睡眠质量 认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重症医学科带教的过程中将目标导向性教学进行运用的效果。方法 研究所选择培训医生60,观察时间段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结合随机选择的方式,取纳入样本中的30名,在带教过程中进行常规教学,即对照组,余下30名则需要按照目标导向性教学,即观察组。对带教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对两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带教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目标导向性教学 重症医学科
  • 简介:摘要临床上开展术后镇痛20余年,但术后镇痛不足仍然十分普遍。因此,全程有效控制疼痛达到无缝衔接,是减少患者伤害性应激反应、加强术后快速康复(ERAS)、预防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为围术期目标导向全程镇痛(CGPA)管理的专家共识,目的是通过提高术后镇痛率,降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减少疼痛或镇痛相关并发症,提升围术期镇痛满意度和医疗服务满意度,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平台、智能化镇痛和重要生命体征远程监控手段,实现围术期全时段、全区域、全方位远程监控的个体化镇痛,提高围术期镇痛质量。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围术期目标导向全程镇痛 急性疼痛服务小组 慢性疼痛 预防性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