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移植患者液体管理期间开展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肝移植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案的差异分组为观察组(15例)以及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容量相关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移植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肝移植术 液体管理 负平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理解心脏外科术后病人液体管理策略的分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97例心外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尿量及中心静脉压(CVP)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输液终点是循环稳定、血管活性药物能够减停,此为目标导向组(37例)。给予一定量的输血输液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并维持液体负平衡300~500ml或以上,此为限液组(6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病死率、血乳酸值(Lac)、血肌酐值(CRE)及ICU滞留时间。结果两组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的血乳酸值、血肌酐值及ICU滞留时间存在差异。结论目标导向液体管理虽不能降低心外术后病人的病死率,但能降低血乳酸值、血肌酐值,缩短ICU滞留时间。

  • 标签: 目标导向 液体管理 心外术后 病死率 ICU滞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胃肠道手术术后康复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入院择期行胃肠道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GDFT组(G组,n=40),常规补液组(C组,n=40)。结果G组食欲评分高于C组,G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在术后ARDS、肺水肿、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休克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DFT可促进食欲及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ARDS、肺水肿、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胃肠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作为一种优化的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管理方案,能够改善围手术期凝血功能,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综述了常规液体治疗时液体类型、血液稀释和多糖包被(endothelial glycocalyx, EG)损伤导致凝血功能紊乱,以及GDFT通过减少术中出血和EG脱落等改善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在围手术期容量管理中选择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凝血功能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在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拟行骨科手术的多发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进行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尿量等情况指导液体复苏。记录两组治疗前(TO)及治疗后6h(T1)、12 h(T2)、24 h(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同时在以上时间点对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皮质醇(Cor)水平进行测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结果 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时、T2时、T3时的MAP、HR、NE、GLU、Cor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在T1时升高更明显。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T0的MAP、HR、NE、GLU、Cor均无差异(P>0.05);而T1时、T2时、T3时,研究组的MAP、HR、NE、GLU、Cor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与研究组比较较低,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与研究组比较较高(P<0.05)。结论 采用目标导向治疗策略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多发伤 液体复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颅脑外伤(TBI)手术患者住院天数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因急性颅脑创伤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输液组(C组)及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C组按常规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补液,G组以4ml/(kg·h)的速度作为起始输液速度,并根据术中各项指标监测调整术中输液。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术后12及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常规输液组相比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期间输注的总液体量显著减少,另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患者的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减少术中输液量,优化术中补液,改善胶晶比,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 颅脑外伤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35~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C组维持MAP 65~90 mmHg,CVP 8~12 cmH2O,尿量>0.5 ml·kg-1·h-1;G组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维持CI>2.5 L·min-1·m-2,SVV≤11%。分别于气管插管术后即刻(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1 h(T3)和术毕即刻(T4)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并于上述时点和术后24 h(T5)时抽取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测定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于T1和T4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颈内静脉血样,测定IL-6和IL-10浓度,并计算IL-6/IL-10比值。使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IVCrvi)。记录患者术中总输液量、胶体液用量、尿量和术中出血量情况,记录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G组T2-4时Ppeak和Pplat、T2-5时A-aDO2、T4时肺泡灌洗液IL-6浓度和IL-6/IL-10比值降低,总输液量和尿量减少,胶体液用量增加(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改善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呼吸动力学,抑制肺部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 标签: 补液疗法 肺切除术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ERAS术容量管理中GD-FT(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胃肠外科ERAS术患者取样37例,皆为我院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术中皆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法,通过监测SVV(每搏量变异度)、SV(每搏量)、CI(心脏指数)、CO(心输出量)指标指导液体治疗,观察术中不同时间段患者SVV、SV、CI、CO、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变化,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中液体平衡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SVV在T3时达到峰值,与T1、T2、T4、T5时相比差异明显,P<0.05。SV在T2至T4期间呈上升趋势,T2与T4对比差异明显,P<0.05。CI无明显变化,CO在T2至T5阶段明显升高,P<0.05。HR在T1至T2阶段降低,在T3至T4阶段升高,P>0.05。MAP在T1至T5阶段升高,T1与T5时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ERAS术容量管理中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取得理想术中容量管理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容量管理 平均动脉压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方式将两组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在麻醉后监测中心静脉压并指导输液;实验组采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3d的液体管理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输液总量、胶体液量、晶体液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患者多项转归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预后影响突出,能够显著减少输液量,更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胃肠道手术 围术期液体管理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肝切除患者组织灌注及预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开腹肝切除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输液组(常规组)43例、目标导向液组织灌注(GDFT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液体治疗后,GDFT组患者术中CBF为(129.16±15.89)ml/min、SV为(71.69±8.36)ml、SVV为(10.21±1.45)%、CVP为(8.16±4.89)kH2O、MVP为(90.35±4.29)mmHg以及HR为(89.36±11.36)次/min,均优于常规组,除MVP、HR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81%,GDF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肝血流阻断时间,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术后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肝切除 组织灌注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Flotrac/Vigileo系统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行肾移植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Flotrac/Vigileo指导,对照组给予CVP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灌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乳酸指标、肌酐指标、血流动力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otrac/Vigileo系统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肾灌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Flotrac/Vigileo系统 目标导向液体 肾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下腔静脉直径(IVCD)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指导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患者液体治疗时对容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分娩或转诊分娩且出现严重产后出血(出血量≥1 000 mL)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补液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补液组和目标补液组(给予目标导向补液治疗),记录患者切皮前、胎儿娩出后、产后出血和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及补液总量、尿量、预后、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血流动力学:两组心率(HR)均于产后出血时达峰值,但两组间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产后出血时达谷值,但目标补液组产后出血时MAP明显高于常规补液组〔mmHg(1 mmHg=0.133 kPa):75.6±10.7比69.2±8.9,P<0.05〕。目标补液组中心静脉压(CVP)在胎儿娩出时稍升高后趋于平稳,常规补液组CVP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产后出血时达峰值;产后出血时目标补液组CVP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cmH2O(1 cmH2O=0.098 kPa):9.5±3.9比11.4±3.4,P<0.05〕。②血气分析:两组术毕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产后出血时升高,但目标补液组术毕时PaO2与常规补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Hg:189.3±100.5比240.2±126.3,P>0.05),而目标补液组PaCO2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mmHg:34.6±4.6比36.8±4.1,P<0.05)。目标补液组术毕时血乳酸(Lac)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mmol/L:2.2±0.6比2.6±1.1,P<0.05)。③液体出入量:目标补液组总输液量、晶体液输注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补液组〔总输液量(mL):3 385.9±1 144.1比4 448.3±1 194.4,晶体液输注量(mL):2 635.6±789.7比3 160.0±860.3,悬浮红细胞输入量(mL):695.6±366.2比911.1±284.7,均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13.3%(4/30)比60.0%(18/30),P<0.05〕,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常规补液组(mL:1 451.7±373.8比1 725.9±372.8,P<0.05),但目标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369.0±262.7比485.0±286.8,P>0.05)。④凝血功能:目标补液组术毕时凝血酶原时间(PT)较常规补液组明显缩短(s:10.9±0.6比11.2±0.6),纤维蛋白原(Fib)较常规补液组明显升高(g/L:3.7±0.5比2.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预后指标:与常规补液组比较,目标补液组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16.7%(5/30)比66.7%(20/30),P<0.05〕,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h:0(0,24)比24(0,24),P<0.05〕;但目标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IC发生率:0%(0/30)比6.7%(2/30),AKI发生率:0%(0/30)比3.3%(1/30),子宫切除率:10.0%(3/30)比26.7%(8/30),均P>0.05〕。结论IVC-CI导向液体复苏可有效减少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输血与输液量和出血量,改善其凝血功能。

  • 标签: 妊娠 下腔静脉 血容量 产后出血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作用。方法将40例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治疗方法对患者肠道屏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VV、CVP、HCO3、MAP等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观察组浮动相对较小,观察组输注液体总量(1963.2±350.2)ml少于对照组(2487.3±581.2)ml,恢复时间即住院时间(6.6±0.9)天快于对照组(8.3±1.0)天,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可产生积极影响,即保护各项指标不出现大范围浮动,故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 老年患者 结肠癌手术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3月~2020年12月,将我院接诊的急诊颅脑损伤患者68例作为治疗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单组例数是34例。研究组在手术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术中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评价指标:①治疗前、后GCS评分和颅内压。②并发症例数。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上升,颅内压降低,数据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急诊 颅脑损伤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液体治疗。对实验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根据每搏量变异度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麻醉诱导前、切开硬脑膜后1小时、术毕、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血清中S100-β浓度,于麻醉诱导前到术后48小时分别记录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结果:在术毕、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实验组血清NSE浓度以及S100-β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颅脑损伤 开颅患者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大面积烧伤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9月-2019年12月接受的82例烧伤案例为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是41例,前者实施的是常规方式治疗,后者实施的目标导向液体方式治疗,治疗后对数据资料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案例的MAP、HR、CVP、CI等指标分析,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值趋于正常。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液体出入量指标,对比分析晶体、胶体、输液总量等对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分析和研究两组案例治疗前后的SAS评分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大面积烧伤手术的案例采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有突出的作用,能减轻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脏负荷,提升心输出量,确保良好的微循环灌注,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大面积烧伤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用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观察术中常规补液方案与GDFT方案对老年人直肠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Dixon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DFT组(G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C组术中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液体治疗,术中输入液体总量=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G组术中液体治疗目标:心脏指数(CI)2.5~4.0 L·min-1·(m2)-1,每搏量变异度(SVV)<13%,平均动脉压(MAP)65~110 mmHg;当CI<2.5 L·min-1·(m2)-1、SVV>13%时,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3 mL/kg(输注时间10 min);当CI<2.5 L·min-1·(m2)-1、SVV<13%时,静脉输注多巴酚丁胺使CI≥2.5 L·min-1·(m2)-1;当MAP<65 mmHg、CI≥2.5 L·min-1·(m2)-1时,输注去甲肾上腺素使MAP>65 mmHg;两组持续背景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3 mL·kg-1·h-1;术中等容量输注6%羟乙基淀粉补充失血量。记录术中总液体入量、出血量、尿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排气及进食时间)、术后肠道并发症(术后炎性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于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 h(T2)、术后24 h(T3)采集静脉血2 mL,使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结果术中液体入量,C组(2 051±466)mL,G组(1 811±413)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1,P=0.039)。G组术后排气时间28.6(23.3,32.1)h、住院天数10.2(9.9,12.1)d,均短于C组的32.6(27.1,40.9)h、11.6(10.7,12.2)d(Z=2.321,P=0.020;Z=2.435,P=0.01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4/30),G组为10%(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T1、T2时点iFABP均明显高于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5、3.098,P=0.018、0.003)。结论GDFT可减少术中晶体液输注,促进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减轻围术期肠黏膜缺血性损伤。

  • 标签: 直肠肿瘤 补液疗法 心指数 每搏输出量 脂肪酸结合蛋白 肠黏膜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目标导向性镇痛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为合理优化烧伤休克期患者镇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36例,根据患者休克期是否持续应用舒芬太尼注射液进行静脉镇痛,将患者分为持续镇痛组(68例,平均年龄44岁)和间断镇痛组(68例,平均年龄45岁),2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治疗前和治疗72 h,分别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创面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于伤后第1、2、3个24 h,记录2组患者血细胞比容(HCT)、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补液系数、血乳酸值、每小时尿量以及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无低血压、恶心、呕吐、眩晕、骨骼肌强直、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瘙痒、药物成瘾性等不良反应。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样本或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校正、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APACHEⅡ、VAS评分均接近(t值分别为-0.67、0.32,P>0.05);治疗72 h,持续镇痛组患者APACHEⅡ、VAS评分分别为(8.5±2.2)、(2.5±1.6)分,分别明显低于间断镇痛组的(15.2±3.0)、(7.9±2.0)分(t值分别为-14.94、-17.46,P<0.01)。与治疗前比较,间断镇痛组患者治疗72 h的APACHEⅡ、VAS评分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1.35、30.59,P<0.01);持续镇痛组患者治疗72 h较治疗前的APACHEⅡ、VAS评分变化均与间断镇痛组相似(t值分别为4.00、4.82,P<0.01)。与间断镇痛组比较,持续镇痛组患者的CVP、HCT、心率、ScvO2和MAP在伤后第1、2、3个24 h均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0.01、0.12、2.10、1.55、0.03,0.13、0.22、<0.01、0.17、0.49,0.63、0.06、0.04、2.79、2.33,P>0.05)。与伤后第1个24 h比较,间断镇痛组患者的CVP、ScvO2和MAP在伤后第2、3个24 h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0.10、-9.31、-8.89,-10.81、-4.65、-9.43,P<0.01),心率在伤后第2、3个24 h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7.53、7.78,P<0.01),HCT仅在伤后第3个24 h明显减少(t=15.55,P<0.01);持续镇痛组患者伤后第2、3个24 h的CVP、ScvO2、MAP、心率及伤后第3个24 h的HCT较伤后第1个24 h的变化均与间断镇痛组相似(t值分别为-12.25、-10.24、-8.99、9.42、-8.83、-7.53、-11.57、10.44、12.91,P<0.01)。与间断镇痛组比较,持续镇痛组患者的补液系数仅在伤后第3个24 h明显升高(t=5.60,P<0.05),血乳酸值在伤后第1、2个24 h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4.32、14.52,P<0.05或P<0.01),每小时尿量在伤后第1、2、3个24 h均显著增多(t值分别为24.65、13.12、5.63,P<0.05或P<0.01)。与伤后第1个24 h比较,间断镇痛组患者的补液系数在伤后第2、3个24 h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33.98、36.91,P<0.01),血乳酸值在伤后第2、3个24 h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8.20、11.68,P<0.01),每小时尿量在伤后第2、3个24 h均明显增多(t值分别为-3.52、-5.92,P<0.01);持续镇痛组患者伤后第2、3个24 h较伤后第1个24 h的补液系数(t值分别为35.64、33.64,P<0.01)、血乳酸值(t值分别为9.86、12.56,P<0.01)变化与间断镇痛组相似,每小时尿量仅在伤后第3个24 h明显多于伤后第1个24 h(t=-3.07,P<0.01)。2组患者均较少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眩晕、心动过缓、瘙痒等不良反应,无一例患者出现骨骼肌强直、呼吸抑制、药物成瘾性;持续镇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间断镇痛组相似(χ2=0.08,P>0.05)。结论持续目标导向性镇痛可有效缓解大面积烧伤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且对容量负荷影响较小,可辅助纠正休克期缺血缺氧状态,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

  • 标签: 烧伤 休克 疼痛 目标导向性镇痛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网络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数据库中关于GDFT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间自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治疗组采用GDFT,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主要指标为术后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恶心呕吐、术后3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生率和首次排气时间,次要指标为术后血清乳酸含量。本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个RCT,共计1 146例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3.22,95%CI -4.50~-1.93,P<0.01],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MD=0.22,95%CI 0.12~0.40,P<0.0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减少(MD=0.29,95%CI 0.14~0.61,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MD=0.37,95%CI 0.17~0.80,P<0.05),术后3 d POCD发生减少(MD=0.37,95%CI 0.22~0.62,P<0.01),首次排气时间缩短(GDFT组:MD=-15.09,95%CI -17.94~-12.23,P<0.01;GDFT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组:MD=-14.00,95%CI -24.64~-3.36,P<0.05),术后血清乳酸含量减少(GDFT组:MD=-0.40,95%CI -0.49~-0.31,P<0.01;GDFT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组:MD=-0.70,95%CI -0.90~-0.50,P<0.05)。结论术中GDFT有助于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氧供需平衡,且减少术后心血管系统和肺部并发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和术后3 d POCD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老年人 胃肠道手术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