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TXNIP的基因多态和启动子区甲基化CpG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获得TXNIP基因3′UTR多态和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相关软件获得TXNIP启动子区序列,预测甲基化CpG岛及转录因子结合部位。结果TXNIP基因3′UTR多态位点rs7211、rs7212和rs4755的不同基因型与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区序列中甲基化CpG岛位于1763—1943bp处。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基因多态和启动子区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 标签: TXNIP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多态性 启动子区 甲基化 转录因子结合部位
  • 简介:目的探讨胃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l)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4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抗人MMP-2单克隆抗体和Tiaml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手术切缘区正常组织各区域MMP-2和Tiaml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及二者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MP-2和Tiaml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与手术切缘区正常组织、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手术切缘区组织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癌组织中MMP-2和Tiaml蛋白表达在患者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且两种蛋白表达彼此间具有相关,即同时表达阳性的胃癌病例具有更为恶性的生物学特征。结论MMP-2和Tiaml在胃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MMP-2和Tiaml的表达有望成为判断胃癌病变发展、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客观指标。

  • 标签: 胃癌 基因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2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胃癌生物学行为
  • 简介:临床上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大多数需要通过外科干预达到长期缓解局部疼痛的目的.但由于椎间盘生物力学上的特殊地位,使得如何在保持椎间盘完整的基础上,促进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再生的生物治疗方法成为椎间盘退变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热点.椎间盘髓核基质数量和成分的改变被认为是椎间盘退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引入各种外源性生长因子、种子细胞、基因以及基因转染的细胞,以期增加髓核细胞外基质含量,恢复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比例,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发展进程.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生物治疗 临床研究 基因转染
  • 简介:真核基因组的绝大部分都会被转录.转录产物中含有许多无或有弱翻译功能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lncRNA曾被认为是转录过程中的副产物.无生物学功能,但随着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对非编码转录产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lncRNA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肿瘤形成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表达调控 调控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P53基因CD72Arg/Pro多态与中国汉族人贲门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法对67例贲门腺癌患者和138名正常对照组人群P53基因CD72Arg/Pro多态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P53基因Pro等位基因频率(0.672)和Pro/Pro基因型频率(47.8%)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413和13.0%)(P<0.01);携带Pro/Pro基因型者患贲门腺癌的风险比携带Arg/Arg基因型者显著升高,OR为8.30,95%CI:3.49—19.77(P<0.01)。P53基因型分布和贲门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存在相关(P<0.01)。Pro/Pro基因型频率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低分化组(69.6%)>中分化组(42.3%)>高分化组(27.8%)。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ro/Pro基因型频率(63.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5.1%)(P<0.05)。结论P53基因Pro/Pro基因型是贲门腺癌的遗传易患因素,携带Pro/Pro基因型的贲门腺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 标签: P53基因 CD72Arg/Pro 基因多态性 贲门腺癌 生物学行为
  • 简介:生物治疗已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胃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发展迅猛。其中胃癌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和化疗联合应用方案成为研究的热点,胃癌基因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胃癌的生物治疗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癌 分子靶向治疗 基因疗法 树突细胞 肿瘤治疗性疫苗 生物疗法
  • 简介:  前言  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200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现患病例2200万.预计2020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现患病例3000万.恶性肿瘤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 标签: 生物信息 数据库 肿瘤
  • 简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治疗肝癌新药——碘131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日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文号。这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类药物。

  • 标签: 治疗肝癌新药 碘131美妥昔单抗注射液 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 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筛选出敏感性较强的化疗药物。方法收集33例新鲜人胃癌标本,采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分别检测其对11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33份胃癌标本中,31份标本成功进行ATP-TCA检测,可评估率为93.9%。胃癌组织体外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敏感性自高到低依次为紫杉醇(PTX)、多西紫杉醇(DOC)、氟脲嘧啶(5-Fu)、顺铂(DDP)、丝裂霉素(MMC)、奥沙利铂(L-OHP)、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长春地辛(VDS)、长春新碱(VCR)和足叶乙甙(Vp-16)等。结论胃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且存在明显个体异质。ATP-TCA可为胃癌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胃癌 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 化疗药物敏感性
  • 简介:随着化疗和生物治疗研究的进展,人们在思考如何把生物治疗与化学治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单用或与化疗相结合的生物治疗药物有:细胞因子、造血生长因子、树突状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细胞信号通路调节剂、反义治疗药物、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和基因治疗等.恶性肿瘤生物化疗的临床应用类别包括:同步生物化学疗法,序贯生物化学疗法和化疗失败后的补救生物治疗.

  • 标签: 恶性肿瘤 生物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ING1为新近认识的抑癌基因。功能研究发现ING1基因的产物:P33^AsupING1b^A参与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凋亡、肿瘤非靶位独立生长、细胞衰老、基因稳定性的维持和细胞周期校验点的调节。认为其P33^AsupING1b^A表达从细胞核转移至细胞浆可能引起正常蛋白功能丧失。对于一些肿瘤的进展、发展和发生机制来说这个可能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

  • 标签: ING1 抑癌基因 肿瘤
  • 简介:目的利用体外模型实验,确定PET/CT图像中生物靶区边界的阈值及不同PET图像采集条件下对阈值的可能影响,为放射治疗计划中应用生物靶区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利用FlangedJaszczakEctPhantom及等比稀释法建立不同直径与靶本比浓度的热区模型,应用Profile曲线软件,将在CT图像上显示的热区边界准确复制到PET图像中,通过最大阈值法计算勾画生物靶区体积的阈值;并研发在不同总计数率、靶本比浓度、直径大小和采集模式下对热区边界阈值变化的影响。结果靶本比对PET图像中靶区边界阈值大小的确定存在明显差异,当靶本比分别为2:1和4:1时,其阈值分别为0.54±0.10和0.41±0.09(P〈0.05)。热区直径、总计数率及采集模式对靶区边界阈值的计算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使用PET/CT图像确定生物靶区体积时,应当根据图像中靶本比大小选择合适的阈值进行勾画,可近似准确地计算靶区体积;总计数率、直径大小与采集模式对靶区边界的确定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生物靶区 肿瘤放射治疗 PET图像 体外模型实验 Profile 轮廓
  • 简介:CLARITY技术是近年出现的使器官组织透明化的实验技术,对完整器官组织实现透明化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下实现研究对象的三维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本文就CLARITY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展望作一总结。

  • 标签: 生物技术 CLARITY技术 透明化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三维成像
  • 简介:热休克蛋白是生物体受到高温刺激产生的一组应激蛋白,具有维持机体自身稳定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凋亡是一种自主的细胞主动死亡,与组织自稳机制有关。本文主要综述二者有关概念并初步探讨热休克蛋白与凋亡的关系及意义。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肿瘤 细胞凋亡
  • 简介:我科自1994年5月~1996年11月共收治恶性胸腔积液66例,随机采用高聚金葡素(HAS)、天地欣(LNT)、免疫核糖核酸(IRNA)和白介素-2(IL-2)4种药联合或单药胸腔内注射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生物制剂 胸腔内注射 治疗 恶性胸水 疗效观察
  • 简介:电离辐射线能杀灭位于正常组织中的恶性肿瘤临床和亚临床病灶,它常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放射治疗的原理包括电离辐射线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类型、电离辐射线的细胞周期作用、氧合作用、放射生物学4个R与分次照射的关系、放射敏感性和治愈等问题作简要的介绍;同时对目前关于正常组织的放射效应和脑肿瘤组织的放射生物学的进

  • 标签: 放射生物学 电离辐射 超分割放射治疗 放射敏感性 肿瘤临床 正常组织
  • 简介:目的评价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卵巢癌新鲜瘤组织和腹水进行肿瘤细胞分离、原代培养,以ATP生物荧光体外药敏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结果ATP生物荧光法测定细胞数量具有相关好(r=0.9981),量程宽(10-100000个细胞),敏感性高(最小检测10个活细胞)的优点,其检测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有较高的相关。32例卵巢癌病人体外药敏结果表明,其整体预测值为90.6%;其中阳性预测值为94.7%,阴性预测值为84.6%,敏感性90%,特异性91.7%。各种药物体外药敏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基本相符。结论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相关。该药敏检测方法对于筛选及临床应用新药,研究和确定新的化疗方案和治疗原则,评估联合用药方案,实现肿瘤病人的个体化化疗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 卵巢癌
  • 简介:产甲胎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gastriccancer,AFPGC)是指病理组织AFP阳性的胃癌,1970年由Bourrielle等[1]首次报道,绝大多数此类患者伴有血清AFP升高.文献报道AFPGC约占同期胃癌的1%~6%[2],它是一种较罕见的特殊类型胃癌,具有与普通胃癌明显不同的生物学特点:更高的恶性潜能;较快的细胞增殖能力;丰富的瘤内新生血管;更易发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预后更差.那么此类高度恶性潜能胃癌的分子生物学与普通胃癌相比存在怎样的不同特点呢?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对AFPGC相关分子生物学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更好阐明AFPGC的生物学行为特点,为更好的诊治此类胃癌提供理论基础参考.

  • 标签: 产甲胎蛋白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甲胎蛋白胃癌
  • 简介:龙葵中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具有诸多药理作用的为生物碱类、多糖类及皂苷类等,论文对龙葵中的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为龙葵的深入研究提供进一步参考。

  • 标签: 龙葵 活性成分 抗肿瘤作用 生物碱 多糖蛋白
  • 简介:热休克蛋白70是一个强有力的免疫佐剂,它作为分子伴侣参与、促进和维持新生多肽的正确折叠,并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死亡。同时又作为一种内源保护物质保护自身。可多方面活化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有着更好的研究前景。

  • 标签: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生物治疗 研究思路 抗肿瘤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节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