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80年代以来,我们无法以确切的数据统计,到底有多少批评家和作家被淘汰“出局”。尽管他们还在不断地写作,在国内报刊杂志上不断地发表文章,但他们的文字恍若隔世的历史遗物,很难再唤起世人的激动和憧憬。同样是从80年代过来的作家,张承志却没有被历史的岁月所磨蚀,他在90年代所……

  • 标签: 文化批判 自我批判 张承志 文学评论 宗教 知识
  • 简介:<正>苏联著名蒙古史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对迄今为止的蒙古史研究有着巨大影响。作为蒙古史研究方面的必读文献,他的主要著作《蒙古社会制度史》受到了很高评价。《蒙古社会制度史》一书,不仅利用了蒙古文原始史料,而且还利用了经过翻译的波斯文和汉文史料,详细地论述了蒙古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堪称开先河之作。它已被翻译为日、法、汉、

  • 标签: 古代蒙古社会 制度史 成吉思汗 蒙古史研究 蒙古文 蒙古秘史
  • 简介:从现有材料来看,中国大陆对胡适的零星批判应追溯至1949年5月11日。是日,时任辅仁大学校长、与胡适有着几十年私谊的陈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这封信除了委婉地指责胡适在哲学思想上一直蒙蔽他.在政治见解上向他做错误的引导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劝胡适回到新社会。

  • 标签: 思想批判 胡适之 作者群体 《人民日报》 1949年 中国大陆
  • 简介:论晚清思想界对风水的批判郭双林一风水又称堪舆学、青乌术、青鸟术,为中国传统术数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如何指导人们去确定阴阳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等,以祈福免灾。风水观念很早就有。据考古发掘,至迟到新石器时代,风水观念已开始出现。如西安半坡遗址的布局就...

  • 标签: 风水 晚清思想 《万国公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 郑观应 艾约瑟
  • 简介:青年毛泽东崇敬和仰慕胡适,年轻的胡适也支持和赞赏不出国而是留在国内研究问题的毛泽东。然而,胡适与毛泽东的交往,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而最终"道不同,不相为谋"了,直至最终走向了势不两立……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胡适思想 中国共产党 研究问题 批判 湘江评论
  • 简介:《十批判书》是马克思主义史家研究先秦诸子的代表作之一。关于撰述动机,既有研究认为《十批判书》是针对范文澜“工农革命说”而作的。细读文本可知,郭沫若一方面对梁启超、胡适的墨学观点进行辩驳,另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中的其他史家,如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杨荣国等的墨学观点进行驳论。在学术争议中,郭沫若在历史本体论上,主张“人民本位说”;在历史认识论上,坚持客观研究而反对主观主义;在史学方法论上,注重社会与思想的并重考察。所以,《十批判书》的撰述动机是批判近代中国史学研究中主观主义的学术风气,而“工农革命说”仅是辩论对象之一。

  • 标签: 《十批判书》 郭沫若 墨学争议 主观主义
  • 简介:<正>o.IntroductionRatnakarasantiwasaBuddhistscholarfromtheVikramasilamonasteryatthefinalperiodofIndianBuddhismandwasateacherofAtisa/Dipamkarasrijnana.HeoccupiesauniquepositioninthespirituallineageofMahayanaBuddhism,whichinIndiaandTibetdevelopedoutoftheconflictandintegrationofBuddhism’stwomainphilosophicalschools,namely,YogacaraandMadhayamaka.AccordingtoRatnakarasanti’sunderstanding,thetraditionalYogacarathoughtthatwasfoundedandsystematizedbyMaitreya,Asanga,andVasubandhuisfullycompatiblewiththeMiddleWay(madhyama.pratipat)as

  • 标签: 中观 因果 批判 护法
  • 简介:<正>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毕生致力于农村教育和普及教育的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劳动着,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的确令人钦仰!可惜用以指导陶先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实用主义,这就使他的教育思想和无产阶级教育思想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为了对陶先生教育思想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有必要先简略地谈谈陶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大主张是导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 标签: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 教学做合一 普及教育 教育方法 陶行知
  • 简介:"世界无始论"是安萨里在《哲学家的矛盾》中批判最为猛烈的问题。关于世界是否永恒无始的争论,不仅涉及伊斯兰教义学家和哲学家两种不同的宇宙论模式,而且最终同双方对真主本性的认识密切相关。尽管哲学家的论证缺乏说服力,双方在很多问题上也没有真正的交锋,但彼此的立场却并不像乍看起来那么截然对立,在某种层面上两种思想的调和与沟通依然是可能的。

  • 标签: 安萨里 哲学家 世界无始论
  • 简介:影片《武训传》是在上海拍摄、审查并首映的,而对其连篇累牍的歌颂和肯定也始于上海。建国之初,中央本已对上海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只讲团结,不讲改造”的倾向甚有微词,对于该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严重的思想混乱”更是不满,遂于1951年5月间发动全国性的批判动员。面临强大压力的上海方面不得不贯彻中央批判指示,但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上海在批判运动中的着力点与中央指示精神还是略有不同。

  • 标签: 上海 电影《武训传》 批判
  • 简介:嵇康的政治倾向及其对经学教育的批判徐杰,胡居付嵇康与阮籍、阮咸、刘伶、王戎、山涛、向秀一起被称为“竹林七贤”,“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①但他并不是一个志在“竹林”之中的人。他是有明确政治倾向的。嵇康一生的命运与曹魏集团紧密相连。嵇康与魏宗室联姻...

  • 标签: 经学教育 政治倾向 嵇康 司马氏 高平陵事件 玄学
  • 简介:批判封建主义是跨世纪的战略任务苏双碧编者按10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变革。变革的发起人,虽然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客,但他们所造就的历史壮举,则足以使后人刻骨铭记;而这场变革的意义,也已经嵌入历史之中,成为一块醒目的界碑。百...

  • 标签: 批判封建主义 封建主义残余 五四运动 邓小平 战略任 戊戌变法
  • 简介: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兴起,一方面批判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另一方面将历史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解释历史的性质转移到解释历史知识的性质上来。这极大地推进了史学理论的发展,也为历史学确立了更为稳固的根基。德国历史哲学家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继承德国历史主义传统,从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异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知识的性质;克罗齐、柯林武德也遵循了这个传统。分析学派罗素、波普尔、亨佩尔等人,则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的方式和历史知识的可能性。这两个方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主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

  • 标签: 历史哲学 历史主义 历史认识论
  • 简介:荀子在《非十二子》指斥思孟五行,根本原因在于荀子重视礼,而《五行》、孟子突出、强调“形于内’’的“德之行”或仁,属于儒家内部的派别之争。《五行》仁义礼智圣概念体系与“行于内”、“不形于内”主张间存在表述上的矛盾,这是荀子批判思孟五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子思、孟子在对“五行”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荀子将其一视同仁,并不正确。

  • 标签: 荀子 五行 苟子 孟子 存在 批判
  • 简介:在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之后,针对江西发展特别开展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大部署。但纵观中部地区江西省会城市南昌的发展战略,无论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产业转型,抑或是城市文化性格、城市形象定位,都难以对接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一个失去英雄气概的英雄城,如果不再重新积聚智慧,积累能量,集中目标,将错失国家给予的重大发展机遇。这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失败.也将是一个区域的塌陷。

  • 标签: 中部崛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城市定位 战略迷失
  • 简介:“文革”的阴霾过去后,整个学术文化界都祈盼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的到来。八十年代有一段时期,人们也逐渐感受到了一些春天的气息,但是,乍暖还寒,仍旧很难将息。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发生了好几起上纲上线地对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大批判的事件。我这里讲两个不大不小的事件。一个是对马丁的批判

  • 标签: 八十年代 大批判 学术文化 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思想文化
  • 简介: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评论已经谈及,“五四”女作家创作的“主要的对象总是‘爱’”,并且这个爱包括母爱与两性间的“自由恋爱”。①不过这评论忽略了“五四”女作家还曾有过一个博爱主题,“五四”最初几年,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

  • 标签: “五四”女作家 母爱主题 “五四”文学 妇女解放 “问题小说” 凌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