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对单眼近视性参差儿童对侧眼近视进展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至2020年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医院因单眼近视初次验配OK镜或单框架眼镜的参差[双眼等效球镜度(SE)差值≥1.00 D]儿童,年龄8~13岁,近视眼的SE为-4.00~-0.75 D,随访时间为1年。根据状态和矫正方式分为:OK镜组50例,其中配戴OK镜眼为OK-近视眼组,未配戴OK镜的非近视眼为OK-非近视眼组;单框架眼镜组(SP组)54例,其中近视眼为SP-近视眼组,非近视眼为SP-非近视眼组。分析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的双眼眼轴长度、双眼眼轴差值及角膜曲率平坦轴(Kf)等参数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眼轴变化:戴镜1年后,OK-近视眼组与OK-非近视眼组的眼轴分别增长了(0.13±0.19)mm、(0.43±0.25)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1);SP-近视眼组与SP-非近视眼组的眼轴分别增长了(0.33±0.19)mm、(0.27±0.2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K-近视眼组眼轴增长明显慢于SP-近视眼组(β=-0.11,P=0.006),OK-非近视眼组眼轴增长明显快于SP-非近视眼组(β=0.16,P=0.001)。OK-非近视眼组眼轴增长量()与年龄(X)呈负相关:=-0.104X+1.564(R2=0.27,P<0.001)。②双眼眼轴差值变化:OK镜组双眼眼轴差值由基线时的(1.06±0.41)mm减少至(0.77±0.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P<0.001)。SP组双眼眼轴差值由基线时的(0.81±0.34)mm变为(0.87±0.3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角膜曲率:OK-近视眼组基线平坦子午线上的Kf (42.42±1.30)D被压平坦至(40.73±1.33)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P<0.001),OK-非近视眼组基线Kf(42.31±1.30)D变平坦至(42.18±1.27)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03)。而SP-近视眼组、SP-非近视眼组的基线Kf与戴镜1年后的Kf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配戴OK镜能有效控制单眼近视性参差儿童近视眼眼轴增长,但对于年龄较小患者可能反而会加速对侧非近视眼的近视进展,且年龄越小,近视进展速度越快。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新型扫频光源生物测量仪测量的全角膜力(TK)和传统角膜力(K)计算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5—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因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衍射型三焦点IOL植入术的患者29例(58眼)。使用IOLMaster 700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进行术前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中央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前后表面角膜力、TK、白到白角膜直径的测量。分别使用K和TK按照目前常用IOL度数计算公式(SRK/T、Haigis、Holladay2及Barrett Universal Ⅱ)及额外新增加的Barrett TK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IOL度数及预测屈光度数。术后1、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远视力检查及主觉验光。计算绝对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均值、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及各个公式预测误差值在±0.25、±0.50、±0.75、±1.00 D内所占的百分比。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McNemar's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TK值和K值的差异平均值(TK-K)为0.007 D,二者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6(P<0.001),提示二者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在Haigis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使用TK值计算的MedAE略小于K值计算的MedAE;在SRK/T和Holladay2公式,使用K值计算的MedAE略小于TK值计算的MedAE。Barrett TK Universal Ⅱ比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误差值在±0.25、±0.50 D内所占的百分比略高,而SRK/T、Haigis及Holladay2公式K值计算比TK值计算预测误差值在±0.25、±0.50 D内所占的百分比略高,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新型扫频光源生物测量仪测量的TK值在不同IOL度数计算公式中的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与K值一致,利用TK值在Barrett TK Universal Ⅱ公式的计算准确性更高。

  • 标签: 角膜曲率 全角膜曲率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白内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及智能脉冲技术辅助下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3种角膜手术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角膜手术150例(300只眼)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组:SMILE组、FS-LASIK组及SMART组,每组50例(100只眼)。比较3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包括第一次压平时间、第二次压平时间、最大压陷深度及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的影响。结果本研究3组手术的安全性指数及有效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第一次压平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74.71,P<0.001;F时间=7.23,P=0.001)。3组的第二次压平时间、最大压陷深度及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9.21,P<0.001;F分组=12.00,P<0.001;F分组=3.85,P=0.022),术后不同时间的第二次压平时间、最大压陷深度及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0.34,P=0.711;F时间=0.02,P=0.978;F时间=0.14,P=0.863)。SMILE和SMART术后的第一次压平时间、第二次压平时间、最大压陷深度及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0.942,0.913,0.978),FS-LASIK与其他两种手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SMILE和SMART较FS-LASIK在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近视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生物力学现象 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角膜不正手术患者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影响护理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之间76例行角膜不正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患者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在正确用药、护眼意识、定期复查等方面,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2.1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3.16%,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角膜不正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作为主要的护理模式推广。

  • 标签: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 角膜屈光不正手术 遵医行为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既往激光角膜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由于激光角膜手术改变了角膜形态,使得传统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计算公式出现较大的术后误差。误差来源包括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测量、角膜力计算、眼轴长度测量、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等。不需要手术术前数据的IOL度数计算公式,如Hoffer Q公式、Barrett True-K公式、Shammas-PL公式可应用于激光角膜术后患者的IOL计算。基于光线追踪原理或人工智能的新一代IOL公式,如Olsen公式、EVO公式、Hill-RBF公式、Kane公式等在常规白内障手术患者IOL度数计算中的准确性和预测性已被证实,但在激光角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60-464)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角膜屈光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随着角膜手术的盛行,术后的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干眼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且部分患者存在慢性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近年来研究发现泪液功能单位障碍在角膜术后干眼的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同时,研究者逐渐关注角膜神经痛与角膜术后眼痛的关系,试图从此角度理解角膜术后眼痛的病理机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54-459)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干眼 角膜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我国学龄期儿童角膜形态,通过正切曲率半径计算各区域角膜前表面Q值,分析不同状态下各区域角膜前表面Q值的特点。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期儿童192例,以右眼作为研究对象,按右眼等效球镜度(SE)分成中度近视组、低度近视组、正视组、低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这5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其角膜形态,通过正切曲率半径计算鼻侧(315°-45°)、上方(45°-135°)、颞侧(135°-225°)、下方(225°-315°)这4个区域角膜前表面Q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区域角膜Q值差异和各区域角膜Q值在不同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E和角膜Q值的相关性。结果:鼻、上、颞、下4个区域角膜前表面Q值分别为-0.50±0.13、-0.62±0.15、-0.31±0.10、-0.42±0.18,4个区域角膜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19,P<0.001),颞、下、鼻、上4个区域角膜前表面变平坦趋势依次增快。不同组间仅鼻侧、下方角膜前表面Q值存在差异(F=6.00,P<0.001;F=2.95,P=0.022)。随着SE的增加,鼻侧、下方角膜Q值变小,呈负相关(r=-0.38,P<0.001;r=-0.16,P=0.031)。不同组在上方和颞侧2个区域角膜前表面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组的鼻颞侧Q值差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0.40,P<0.001),且随SE的增加,鼻颞侧Q值差异增大,二者有相关性(r=-0.42,P<0.001)。结论:学龄期儿童各区域的角膜前表面Q值存在差异,不同状态的鼻侧及下方角膜Q值、鼻颞侧差值均存在差异,且均与SE存在相关性,提示不同屈光度的儿童矫正不正时需考虑各区域角膜Q值,以提高成像质量。

  • 标签: 角膜Q值 区域 学龄期儿童 屈光不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近视性参差儿童配戴角膜塑形(OK)镜后,双眼角膜高阶像差增加量和眼轴长度增加量的差异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至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首次验配OK镜的31例近视性参差儿童,其中男性15例(30只眼),女性16例(32只眼);年龄(10.7±1.4)岁。戴镜前(基线)和戴镜后6、12个月时,分别对受试儿童双眼进行Sirius三维角膜地形图和光学生物指标检查,记录角膜高阶像差、角膜相对力(角膜周边力和角膜中央力的差值)和眼轴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双眼各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角膜高阶像差增加量、角膜相对力与眼轴长度增加量的相关性。结果戴镜后12个月时失访6例,25例儿童(50只眼)纳入研究。总角膜角膜前表面直径3.0和6.0 mm范围内,近视度数较高眼的总角膜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的增加量均大于对侧眼(均P<0.05)。近视度数较高眼角膜上方距中央2.0和2.5 mm处、下方距中央2.5 mm处的角膜相对力大于对侧眼(t=-2.06,-2.07,-2.42;P=0.05,0.049,0.023),但双眼角膜水平方向(角膜鼻侧和颞侧)的角膜相对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视度数较高眼的眼轴长度增加量为0.14(0.08,0.20)mm,显著小于对侧眼的0.18(0.14,0.35)mm(Z=-3.21,P=0.001),双眼眼轴长度参差量从基线的0.40(0.34,0.54)mm减小为0.33(0.24,0.54)mm(Z=-3.21,P=0.001)。角膜前表面直径3.0 mm范围内的总角膜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的增加量,以及角膜前表面直径6.0 mm范围内彗差的增加量,均与眼轴长度增加量呈负相关(r=-0.493,-0.606,-0.500,-0.307;P<0.05);而角膜相对力与眼轴长度增加量无显著相关(r=-0.092,-0.104,-0.230,-0.061;P>0.05)。结论配戴OK镜后12个月,近视性参差儿童双眼眼轴长度参差量减小,与近视度数较高眼的角膜高阶像差(尤其是彗差)的增加量大于对侧眼有关。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角膜波前像差 轴长度,眼 接触镜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军现役飞行人员激光角膜手术病例,结合国内外军事飞行人员手术研究进展,提出我国军事飞行人员激光角膜手术评估和放飞方案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完成的12例飞行人员激光角膜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5例飞行人员术后7 d远视力≥1.0,术后1个月共有7例远视力≥1.0,术后2个月12例远视力均≥1.0。12例飞行人员术后2~3个月时远视力已基本稳定,屈光度在术后1个月即趋于稳定。12例飞行人员均于术后2~6个月顺利放飞。结论对不正的军事飞行人员推荐采用PRK和LASEK矫正近视,通过定期航空医学评估后,放飞时间为术后2~3个月较为适宜。

  • 标签: 屈光不正 激光 合格鉴定 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老视是指随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下降导致视近困难,多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老视的矫治包括重建调节和改善症状两种,前者目前仍难以实现,而后者主要为配戴凸透镜。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摆脱框架眼镜的愿望,手术矫治的方法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手术矫治老视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在介绍该手术矫治老视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回顾近期文献综述应用不同算法进行手术的新进展。

  • 标签: 老视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激光,准分子 屈光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角膜塑形术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60例均分为A(n=3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取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视觉质量影响状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80例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50%采取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50%采取角膜塑形镜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方法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差异。结果:两组术前在明视敏感度、暗视敏感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暗视敏感度也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明视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塑形镜 视觉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角膜激光近视手术在我国已开展近三十年,手术的临床效果良好,手术的稳定性、远期安全性更是一直被关注的焦点。角膜组织是一种典型的黏弹性组织,作为人眼重要的介质,其生物力学特性是影响角膜手术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涉及手术方式及设计、手术安全性及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异常改变与角膜术后发生角膜扩张、回退密切相关。因此,重视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角膜手术中的作用,对于提高角膜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十分重要。

  • 标签: 角膜生物力学 角膜屈光手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行Smart全激光手术矫正不正患者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 筛选我院在2019.2-2021.2期间收治的前往我院接受Smart全激光手术矫正不正的患者共计100例,采取随机抽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筛选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在普通组患者护理上,采取的是一般常规临床护理方案,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上,采取的是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就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临床护理方案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在进行具体评价的过程中,对患者经过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后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患者的视觉质量以及夜视力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针对性的评价。结果 在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前,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不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相应的评价指标比对上,存在P>0.05。通过为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观察组相较于普通组患者而言,在心理状况的改善、视觉质量评分以及夜视力满意度表现等方面均有较为出色的结果,两组患者比对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Smart全激光手术 屈光不正 矫正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标准作业流程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患者6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30例,前者应用标准作业流程护理,后者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角膜感染、角膜瓣移位、高眼压)、遵医行为(用药规范、护眼意识、按时复诊)。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更低(P

  • 标签: 标准作业流程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护理效果
  • 作者: 杨斐 鲍永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北京10220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北京100044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常眼轴长度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角膜力与前房形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的22 mm≤眼轴长度<24 mm、前房深度≤2.20 mm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27例(627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15例,女性412例,年龄(75±10)岁。根据平均角膜力(K值)将患者分为K<42 D组(50只眼),42 D≤K<45 D组(398只眼)和K≥45 D组(179只眼)。记录3个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直径、前房容积及前房角,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参数间相关性。不同组间眼部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多重或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627只眼的眼轴长度与角膜力呈负相关(r=-0.62,P<0.001)。角膜力与前房深度呈正相关(r=0.26,P=0.006),其中K≥45 D组角膜力与前房深度呈正相关(r=0.23,P=0.025)。前房深度K<42 D组[M(Q1,Q3)]为1.77(1.64,1.90)mm,42 D≤K<45 D组为1.85(1.70,2.14)mm,K≥45 D组为2.02(1.81,2.18)mm,多组比较后两两比较显示K<42 D组与K≥45 D组、42 D≤K<45 D组与K≥45 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 372.00、18 226.00;均P<0.05)。627只眼角膜力与角膜直径呈负相关(r=-0.52,P<0.001),其中42 D≤K<45 D组及K≥45 D组角膜力与角膜直径均呈负相关(r=-0.20、-0.28;均P<0.05)。角膜直径K<42 D组为(11.77±0.43)mm,42 D≤K<45 D组为(11.24±0.35)mm,K≥45 D组为(10.90±0.33)mm,多组比较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2.96、2.01;均P<0.05)。627只眼角膜力与前房容积及前房角均无相关性(均P>0.05)。前房容积、前房角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正常眼轴长度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前房深度随角膜力增加而加深,角膜直径随角膜力增加而减小,但前房容积及前房角无明显变化。

  • 标签: 白内障 前房 轴长度,眼 角膜 生物测量学 角膜地形图 中年人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ASIA2、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力及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3—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00眼,分别采用CASIA2、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角膜前表面及全角膜的陡峭轴角膜曲率(Ks)、平坦轴角膜曲率(Kf)及平均角膜曲率(Km)、散光度数及轴向。采用傅里叶转换公式将散光矢量转换成J0和J45。3种仪器测量值的差异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一致性评估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结果CASIA2、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的角膜前表面Kf和J0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563、16.172,均P=0.001),CASIA2测量Kf值大于IOLMaster 700,IOLMaster 700测量J0值明显大于Pentaca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仪器测量全角膜Ks、Kf、Km、J0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300.447、1 274.117、1 609.713、10.372,均P=0.001),其中IOLMaster 700测量值最大,CASIA2次之,Pentacam最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3种仪器测量角膜力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均r>0.935,P<0.01),散光度数值相关性均弱于角膜力测量值(r=0.623~0.908,均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3种仪器测量角膜前表面力、角膜前表面散光及全角膜散光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而测量全角膜力的一致性较差。其中,IOLMaster 700与Pentacam测量全角膜力值差异较大,CASIA2与Pentacam差异相对较小。结论CASIA2、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力及散光一致性较好,可以互相参考,而测量全角膜力的一致性较差,其中IOLMaster 700测量值最大,Pentacam测量值最小,临床上不建议互换。

  • 标签: 白内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角膜地形图 散光 角膜屈光力
  • 作者: 何明光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先战略事项。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全球范围内眼健康服务的使用和质量,有助于更好地监测全民健康覆盖总体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在第 7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建议将以人群为基础的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eCSC)和有效不正矫正覆盖率(eREC)作为新的眼健康指标,并通过决议将指标的目标设定为2030年各国的eCSC增加30%,eREC增加40%。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将这2个指标纳入《“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中。本文将解读这2个指标的定义、计算、考量因素以及实际收集和报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助力眼健康服务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善近视矫正手术后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方法。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2月-2021年8月医院收治的60例行近视矫正手术患者,按照眼轴长短分组A组以及B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均由同一名专业医生利用同一台设备进行操作,并且完成手术操作的全过程。完成近视矫正手术后为患者进行前房灌注。观察患者术前1d以及术后30d的眼角膜力,计算术后屈光度数与术前预测差值。结果:正常眼轴组患者在手术后眼轴,角膜力,屈光度等指标均优于长眼轴组,说明前者改善近视矫正水平更加理想(P<0.05)。正常眼轴组手术后患者视力0.05~<0.30,0.30~<0.50显著好于长眼轴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矫正手术后人工晶体度数计算是保证手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关键,以IOL Master自带软件中的SRK-T生物公式进行计算,发现其对于提升手术效果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实践。

  • 标签: 近视 屈光矫正手术 后人工晶体度数 计算方法 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