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术在成人不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患者200例(386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院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RK组、LASIK组两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厚度。结果PRK组、LASIK组术前视力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3、6、12个月,两组平均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个月PRK组视力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12个月,LASIK组视力显著高于PR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屈光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屈光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12个月,PRK组屈光度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的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术在成人不正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改善屈光度、降低眼压及角膜厚度,且PRK、LASIK两种术式各具优势,可根据临床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 标签: 屈光不正 成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 PRK LASIK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眼,尤其是病理性近视,是一种较为常见眼部疾患,通常对视功能造成严重威胁,此类患者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随着超声乳化术在国内逐渐普及,其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治疗已广泛应用,医生和患者对术后疗效的期望已不满足于单纯解决晶状体混浊的问题,如何让患者得到理想的术后状态,亦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和手术的难点之一。因此,了解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状态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白内障 屈光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后丝状角膜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丝状角膜炎的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愈时间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95.83%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1.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观察组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丝状角膜炎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丝状角膜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的患者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人性化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结果信任度和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十分有效的改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患者配合手术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 标签: 准分子激光 人性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对状态的影响及手术前后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73例(82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胬肉侵入角膜内程度分为≤3.0mm组、3.1~4.5mm组和>4.5mm组,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比观察各组的状态以及手术前后状态的改变。结果3组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和平均散光度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内程度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和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呈负相关(r=-0.732和r=-0.673,P<0.05),与术前平均散光度则成正相关(r=0.845,P<0.05)。术后各组平均裸眼视力、平均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平均散光度均有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越多对角膜状态的影响越大,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情况,提高视力。

  • 标签: 翼状胬肉 屈光 散光 角膜缘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60例(96眼)近视性参差青少年患者(2015年6月25日-2016年6月25日),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病情随访,得知裸眼视力≥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1.0以上的共有87眼,占据百分比为90.63%,治疗前后参差度分别达到(3.13±1.20)D与(0.34±0.35)D,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近视加深速度有所减慢,P<0.05,治疗前的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分别为(-3.85±2.05)D与(-1.04±1.30)D,治疗后的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分别为(-4.22±1.82)D与(-1.24±1.53)D。结论采取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参差便于将双眼视觉功能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双眼视觉 角膜塑形镜 近视性屈光参差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翼状胬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78眼翼状胬肉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38眼和研究组31例40眼,对照组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术前两组的视力水平及散光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视力水平更高,散光程度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有效的提高翼状胬肉患者的视力,降低散光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散光程度
  • 简介:摘要SLAM技术相关问题是考虑自主机器人在未知环境,没有人协助部署和操作时的导航需要。最基本的一种导航技术是由人勘查环境、机器人平台制作地图。其他更复杂的方案,比如在RFID的协调下,多人和多机器人的轨迹制图,还有方案则使用SLAM帮助机器人认识环境,提高设备的可用性。

  • 标签: SLAM,导航,自主机器人,人机交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角膜力、眼轴长度、术后屈光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眼科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共计389例(400只眼),分为对照组189例(眼轴≤26mm),研究组(高度近视)200例(眼轴>26mm)。使用美国Sonomed公司高度近视程序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ODM-1000A眼科超声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计,超声乳化仪均为AMOSOVEREIGNPhavo4。评价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后2周为测量时间点。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前、术后角膜力、眼轴长度。结果(1)组内比较时,研究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力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前、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术前预留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的差值与眼轴呈负相关(P<0.05r=-0.89)。(3)对照组65%屈光度误差<0.5D,研究组72%屈光度误差>1.5D,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与正常眼轴患者相比,造成长眼轴患者术后眼轴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使眼轴变长或术后屈光度偏近视,巩膜后葡萄肿会影响测量结果。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角膜屈光力 眼轴长度 术后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球结膜瓣分段移植术对单眼双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单眼双侧翼状胬肉行胬肉切除,取自角膜上方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球结膜瓣,分为上下两段,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瓣下段移植于鼻侧胬肉切除区巩膜面,单纯上段球结膜瓣移植于颞侧胬肉切除区巩膜面。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2例复发,复发率为9.52%。结论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球结膜瓣分段移植术对单眼双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单眼双侧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自体球结膜瓣 分段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检查和治疗眼球挫伤后并发不正的方法、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45眼)眼球挫伤后并发不正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裸眼视力检查联合检影验光法检查损伤眼情况,并采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联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对症治疗不正,观察分析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选取的3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不正,经对症治疗后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眼球挫伤后并发不正经检查确诊后,适当采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联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眼睛供血和环节水肿,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眼球挫伤 屈光不正 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 维生素 扩血管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检查和治疗眼球挫伤后并发不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9例(45眼)眼球挫伤后并发不正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裸眼视力检查联合检影验光法检查损伤眼情况,并采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联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对症治疗不正,观察分析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选取的3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不正,经对症治疗后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眼球挫伤后并发不正经检查确诊后,适当采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联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眼睛供血和环节水肿,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眼球挫伤 屈光不正 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 维生素 扩血管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直肌巩膜缝线后固定术对矫正成人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1~2013-4收治的成人伴有参差的调节性内斜视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24-41岁(平均29岁);单眼高度远视+4.75D~+8.00D(平均+6.05D±0.79),矫正视力0.05-0.4(平均0.24),内斜+23Δ~45Δ(平均+32.21Δ±6.05Δ),同视机法测量AC/A除外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行患眼内直肌巩膜后固定术或联合内直肌后徙术矫正内斜视。结果23例术后内斜视均明显好转,斜视角(他觉)0Δ~+8Δ(平均+3.65Δ±2.20Δ),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交能力大为改善。结论对于成人伴有伴有参差的调节性内斜视的患者,患眼内直肌巩膜后固定术或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可以有效的控制由于高度远视产生的调节性内斜视。

  • 标签: 成人,屈光性调节,屈光参差,内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直肌巩膜缝线后固定术对矫正成人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1~2013-4收治的成人伴有参差的调节性内斜视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24-41岁(平均29岁);单眼高度远视+4.75D~+8.00D(平均+6.05D±0.79),矫正视力0.05-0.4(平均0.24),内斜+23Δ~45Δ(平均+32.21Δ±6.05Δ),同视机法测量AC/A除外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行患眼内直肌巩膜后固定术或联合内直肌后徙术矫正内斜视。结果23例术后内斜视均明显好转,斜视角(他觉)0Δ~+8Δ(平均+3.65Δ±2.20Δ),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交能力大为改善。结论对于成人伴有伴有参差的调节性内斜视的患者,患眼内直肌巩膜后固定术或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可以有效的控制由于高度远视产生的调节性内斜视。

  • 标签: 成人,屈光性调节,屈光参差,内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治疗不同状态弱视儿童的效果。方法采取计算机表法将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弱视儿童随机均分成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将采取精细训练法与矫正治疗患儿作为参照组,将在参照组增加应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患儿作为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弱视儿童经不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弱视儿童中经治疗后1例无效,总有效率97.05%,参照组弱视儿童中经治疗后8例无效,总有效率76.4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且P<0.05,故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弱视综合治疗仪应用于弱视儿童中效果显著,可以提高矫正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屈光状态 弱视儿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招飞体检学生正常视力眼的及调节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02017年某战区空军招收的1000名前来报名的学员进行全身体检,先行小瞳孔电脑验光,再行电脑验光,记录两次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散瞳前呈近视倾向,散瞳后呈远视倾向,散瞳前均值-0.28D,散瞳后均值+0.53D。大多位于0.00-2.00D区间(占95%),最高为5.25D,平均为(0.81±0.68)D。散瞳前后屈光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5.3,P<0.01),其中远视眼平均为(0.84±0.67)D,近视及零眼平均为(0.52±0.61)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60,P<0.01)。结论招收飞行学员体检中进行检测的学生多数为远视眼,调节力较强,验光之前必须注重散瞳,使睫状肌充分麻痹。

  • 标签: 招飞体检 学生 正常视力眼 屈光 调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