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可由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展而来,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状态的改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危急情况,常需进行紧急抢救及密切的生命体征的观察。而对意识状态的观察是很重要的指标。意识状态的好坏可以判断体内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治疗效果及疾病转归。护士通过意识状态的观察即可以发现肺脑的早期征兆,又可以及时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性脑病 意识状态
  • 简介:目的:比较异丙酚镇静、意识消失和意识恢复时的脑电图变谱指数和边缘频率变化。方法:26例ASAⅠ~Ⅱ级全麻病人,微量泵静注异丙酚(40~50mg/min),观察者不断给病人言语指令,待失去语言指令反应和睫毛反射消失时,定为意识消失;停止静注异丙酚,恢复言语指令和睫毛反射时,定为意识恢复。分别监测清醒、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时的数量化脑电图变化。术后第1天随访,了解病人在异丙酚全麻恢复即刻时的回忆。结果:26例病人中,有3例术后存在模糊记忆,意识恢复即刻原始脑电图呈“高频高振幅”特异波,意识消失期间的变谱指数(BIS)和边缘频率(SEF)明显低于意识恢复期。BIS63、SEF11时判断意识消失特异性为100%,敏感性分别为14%和21%;BIS96和SEF27时判断意识恢复特异性为100%,敏感性分别为19%和12%。结论:脑电图数量化参数BIS和SEF能用于判断意识消失和意识恢复两种状态;异丙酚麻醉恢复即刻,虽已发生全麻知晓,但只有少数病人对术后存在模糊记忆。

  • 标签: 数量化脑电图 异丙酚 麻醉监测 意识状态 微量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科室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8例最小意识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结果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干预,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最小意识状态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护理,合理营养支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最小意识状态患者 肺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痉挛状态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经常出现的一种运动障碍,其由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神经纤维的失控制重组而引起,导致受影响的肌肉群张力增高和反射亢进。对于脑损伤后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这种症状的发生非常普遍,但有效的治疗却少见报道。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鞘内注射巴氯芬和软夹板解决关节挛缩,其他治疗方案如针灸、肉毒毒素注射、脑深部电刺激等,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现围绕上述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意识障碍 痉挛状态 疼痛 患病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丙泊酚药物浓度和意识状态改变敏感的脑功能特征。方法选择拟行胸腹部手术治疗的男性患者6例,对所有患者使用靶控输注设备进行丙泊酚输注,初始药物浓度设置为1.0 mg/L,然后每6 min增加0.2 mg/L,直到患者达到无意识状态。同时,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将采集的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脑功能特征。构建药物浓度相同、意识状态不同和意识状态相同、药物浓度相同两个数据集,并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在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分析。结果特征筛选结果显示功率谱-δ-顶区、排列熵(permutation entropy, PE)-δ-颞区和相位滞后指数(phase lag index, PLI)-α-顶区到顶区为对意识状态改变敏感的特征,使用这3个特征在LDA、LR和SVM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上得到的意识状态分类正确率分别为(82±5)%、(83±5)%和(84±4)%;功率谱-β-额区、功率谱-β-颞区和功率谱-β-顶区对药物浓度改变敏感,使用这3个特征在LDA、LR和SVM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上得到的药物浓度分类正确率分别为(77±4)%、(76±4)%和(80±4)%。功率谱-δ-顶区在药物浓度变化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在意识状态从有意识到无意识明显升高(P<0.001);PE-δ-颞区和功率谱-β-额区在从低药物浓度到高药物浓度和从有意识到无意识时均明显降低(P<0.001);PLI-α-顶区到顶区在低药物浓度状态下明显高于其在高药物浓度状态下(P<0.001),但是其在意识状态变化时并没有明显变化(P>0.05);功率谱-β-颞区和功率谱-β-顶区在意识状态变化时均没有出现明显变化(P>0.05),但是功率谱-β-颞区从低药物浓度到高药物浓度时明显升高(P<0.001),而功率谱-β-顶区从低药物浓度到高药物浓度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功率谱-δ-顶区可以很好地表征意识水平的变化同时避免药物浓度的影响,在精确监测麻醉深度上具有潜力。

  • 标签: 丙泊酚 脑电图 机器学习 麻醉深度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头部降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高热时实施常规药物和物理降温,治疗6h后高热不退时给予头部降温,直至体温〈37.5℃时停止降温;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6h内对患者实施头部降温,当患者体温≤37℃,无反复发热持续72h后终止头部降温。比较两组患者的降温效果及意识状态好转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意识状态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头部降温,能有效降低体温,尽快恢复患者的意识,对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中枢性高热 物理降温 意识 护理
  • 简介:摘要背景微意识状态是具有微小但非常明确的行为证据来证明能感知自我和环境的严重意识改变的一种状态,是处于昏迷和意识清醒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目的本研究将研究微意识唤醒的方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月在秀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114例为对照组,给予脑性昏迷常规护理。在同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出血后脑性昏迷患者123例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音乐联合抚触刺激法进行护理。分别评价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2、3个月时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脑电监测(EEG)、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监测(ABEP)和苏醒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CS、DRS和EEG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1、2、3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GCS、EE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BEP各个潜伏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各个潜伏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患者共苏醒108例,占87.80%,对照组苏醒51例,占44.74%,干预组总苏醒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各时间段的苏醒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苏醒时间为(54.3±6.7)d,明显短于对照组[(72.5±8.5)d,P<0.05]。

  • 标签: 音乐疗法 高血压脑出血 脑性昏迷 抚触唤醒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南京持续性植物状态量表(CNPVSS)评估不同性别、年龄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信度和效度,为该量表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分析1 100例脑损伤后不同意识状态患者的CNPVSS评分结果,计算量表信度;对昏迷、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VS/UWS)、微小意识状态(MCS)和意识清醒这4种意识状态进行效度分析。将男、女性患者各分为1~20岁、21~40岁、41~60岁和61~80岁等4个年龄亚组,分析在男、女性各4个年龄亚组患者中应用CNPVSS的信度和效度。结果CNPVSS信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969;内部一致性良好(P<0.001),各子项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相关性良好(P<0.001);不同意识状态患者的CNPVSS总分分别为昏迷[1(1,2)分]、VS/UWS[2(2,3)分]、MCS[7(6,9)分]和意识清醒[19(16,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年龄亚组的量表信度和效度均良好,与总体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CNPVSS是一个适合评估意识状态的量表,可用于80岁以下不同性别脑部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量化分析。

  • 标签: 中国南京持续性植物状态量表 脑损伤 植物状态 微小意识状态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置信学习识别并检测丙泊酚麻醉临界状态下与意识波动相关的脑功能特征,并用其进行意识状态分类。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29例,年龄18~45岁,BMI 18~26 kg/m2,ASA分级Ⅰ、Ⅱ级,无神经和精神类疾病或病史。所有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药物浓度设置为1.0 mg/L,并以0.2 mg/L的阶梯增加直到患者失去意识,每次药物浓度增加均以6 min为间隔。同时,给予患者听音按键任务获取其意识状态,并采集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对采集的EEG进行预处理,依据声音刺激将其分为长为5 s的数据段,基于患者对每个声音刺激反应与否给予每个数据段一个标签(有意识或无意识),将患者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交替出现的意识状态波动阶段定义为临界状态。提取每个数据段的包括脑电信号功率普特性、信号复杂度、脑区间功能连通性和脑网络特性的110个脑功能特征。使用前向选择方法进行特征筛选。使用置信学习对训练集进行清洗,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3种分类器模型分别计算置信学习前后的意识状态分类正确率。结果被置信学习清洗的标签大多位于意识波动的临界状态阶段。置信学习前LDA、LR和SVM分类器模型对意识状态的分类正确率分别为(85.3±3.7)%、(85.3±3.9)%和(85.3±3.8)%,置信学习后的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3.5±2.0)%、(92.9±1.8)%和(93.3±1.0)%,相比于置信学习前平均增长了7.93%。原本显示为无意识状态(对声音刺激无反应)而被置信学习重新标记为有意识状态的数据段上的α占比-顶后区、PLI-δ-额顶和聚类系数-δ这三类特征与稳定无意识数据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稳定有意识数据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快慢波-α-额区、排列熵-θ-额区、排列熵-θ-中央和α占比-额区上在不确定意识与稳定有意识状态和稳定无意识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但和稳定的无意识相比,这些数据明显更加接近于稳定的有意识状态。结论使用置信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临界状态下不同意识水平的分类结果,为更精确的术中意识监测提供方法学支持。

  • 标签: 人工智能 脑电图 置信学习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患者有42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在微创手术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患者结束治疗后的一个月,对患者继续GCS评分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意味着研究组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更加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意识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对患者健康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早期针刺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脑外伤围手术期患者意识状态及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该患者给予研究,研究时间:2021.1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辅以长时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微意识状态(MCS)患者意识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收治的60例TBI后M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60岁[(45.7±11.4)岁]。病程3~6个月[(4.6±0.9)个月]。30例接受包括内科、高压氧和康复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接受4个周期共计28 d的tDCS刺激,每个周期7 d,刺激5 d,休息2 d(tDCS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4个治疗周期内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和12个月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总分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评分及临床有效率(显著有效+有效)。观察tDCS治疗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RS-R评分总分和BAE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周期内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及12个月tDCS治疗组CRS-R总分和BAEP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两组治疗周期内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及12个月CRS-R评分总分和BAEP评分逐渐提高(P均<0.05)。tDCS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3%(22/30),常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57%(17/30)(P<0.05)。tDCS治疗组10例患者阴极刺激部位局部可逆性轻微泛红,未见tDCS刺激引起的如局部灼伤、破溃、渗液及癫痫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较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辅以长时程tDCS能更有效改善TBI后MCS患者的意识状态,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脑损伤 意识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卒中患者意识状态的量化评估及高压氧(HBO)治疗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入住南京紫金医院接受HBO综合治疗的原发性脑干卒中且排除脑干外中枢神经损伤和代谢及药物影响的患者54例。将卒中容积量分为<6 ml、6~10 ml、>10 ml 3组,卒中定位分为中脑、桥脑、中脑合并桥脑、延脑4组;测定每位患者的中国南京持续植物状态评分量表(CNPVSS)分值。对比不同卒中容积量和不同定位分组患者出院前和入院时的意识状态,并探讨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CNPVSS评分入院时为7(1,17)分,出院前为13(3,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脑干卒中容积量患者入院时、出院前的意识状态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卒中定位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PVSS评分与HBO治疗次数呈正相关(P=0.040),与卒中容积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CNPVSS可用于量化评估脑干卒中患者的意识状态;脑干卒中容积量对患者意识水平的影响大于卒中定位的影响;HBO治疗可能是促进脑干卒中患者意识好转的积极因素。

  • 标签: 脑干卒中 意识 中国南京持续植物状态量表 高压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重度烧伤患者应用心理强化支持联合康复护理对其自我意识、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19年1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强化支持+康复护理。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自尊量表(SES)评估患者自我意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自我意识、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的SCCS、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应用心理强化支持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自我意识,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临床借鉴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重度烧伤 心理强化支持 康复护理 自我意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用于颅脑外伤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意识状态改善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02月-2021年04月本院收治的7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GOS、GC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意识状态,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颅脑外伤 意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微意识状态儿童昏迷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微意识状态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电刺激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促醒治疗,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刺激频率40 Hz、强度10~15 mA,每日2次,每次4 h,共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昏迷恢复量表修改版(CRS-R)评分对2组患儿的昏迷情况进行评定,记录2组患儿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N20/P25波幅。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CRS-R评分、N20潜伏期及N20/P25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电刺激组治疗后CRS-R评分[13.00(10.00,14.75)分]及N20/P25波幅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N20/P25波幅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电刺激组CRS-R评分、N20/P25波幅较为优异(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可提高脑损伤后微意识状态儿童的CRS-R评分、提高N20/P25波幅,有助于意识恢复。

  • 标签: 微意识状态 正中神经电刺激 昏迷恢复量表 体感诱发电位 儿童
  • 简介:【摘要】亚健康状态(Sub-healthStatus)又被称作是次健康状态、人体第三状态、中间状态等,主要是指人的身心处在疾病和健康中间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虽然机体目前还没有确切疾病,但其躯体与心理均产生了各种不适感觉,表现为力不从心、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等生理状态

  • 标签: 亚健康状态 睡眠质量 心境状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穿刺术联合开颅夹闭术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意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收治的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正面为观察组,反面为对照组,两组个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室穿刺术联合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及预后。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意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意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穿刺术与开颅夹闭术联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可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预后效果。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脑室穿刺术 开颅夹闭术 意识状态 预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