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病原微生免疫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促进学习积极性,应该根据教改要求不断促进实验内容以及顺序的调整,进而有效促进实验的串联,帮助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病原微生免疫实验的教学体会,为病原微生免疫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参考。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免疫学 实验教学
  • 简介:依据医学免疫微生知识结构特点,结合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教学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并探讨该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技巧,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开拓综合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免疫学 微生物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免疫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和免疫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腹胀等,体征包括肝肿大、蜘蛛痣、肝掌、面色晦暗、脾大、皮疹、腹水等,多数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患者常合并发生2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过敏性鼻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重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显示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谷胺酰转肽酶、总胆红素(TBil)异常,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高于正常值;25例患者(65.8%)抗结核抗体(ANA)阳性,此外还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特异性胞质抗原性1抗体(LC-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L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AK)、抗核糖体抗体(抗RNP)、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在我国并不少见,其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化和免疫血指标等检查结果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的重要依据是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肝炎 免疫学
  • 简介: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大量工业有机废气给环境污染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机废气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是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在微生的作用下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在微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生物法处理原理,有机废气研究的关键技术即生物滴滤法,说明有机废气生物法处理存在问题。

  • 标签: 有机废气 微生物 处理 技术
  • 简介:摘要今年来,由致病微生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逐年上升,传统微生检测手段存在检测周期长、特异性差等缺点,因此建立快速、高特异性的致病菌检测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几种基于分子生物的鉴定方法在食品中致病微生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食品微生物检测 基因探针 PCR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心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在包括分子、细胞、器官和功能的各个水平上,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文献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心理神经免疫学 新发展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心食品质量的安全问题,所以这就对食品微生的检验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人们对食品越来越挑剔,食品种类也越来越多而且更加复杂,不可避免的给微生检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我国在食品微生的检验上有着标准的方法和步骤,但检验人员工作的偏差还是有可能影响检验质量的。如何提高食品微生检验质量,现已成为检验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点,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食品微生检验的主要内容及检验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食品微生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 质量控制
  • 简介:选取发酵液稀释倍数、微生保鲜温度、微生保鲜时间为因子,用响应面法以可溶性糖含量为指标对龙眼微生保鲜方法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稀释倍数800,温度为31℃,时间5d,此组合下可溶性糖含量为21.74%.

  • 标签: 保鲜菌 龙眼 响应面法 优化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由于微生毒素所导致的食品污染问题.在当前涉及的所有食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微生污染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鉴于此,使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快速地对食品微生进行检测,对于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食品微生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主要包括传统的PCR检测技术、电阻电导测定法、快速测试片法、重量分析稀释计和理化检测法等.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由于健康意识的提高,现代人普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而要想提升食品的卫生质量,就要通过相应的检测手段针对食品进行检测。食品的微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传统的食品微生检测技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无法充分地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所以现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型微生检测技术,并且在食品微生检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分析并介绍了食品微生快速检测技术,供大家参考。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 快速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快递包裹表面微生,分析其对人体的危害。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从事快递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建议,避免其表面微生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方法在快递店随机抽取塑料包装和纸质包装两种外包装不同材质的快递包裹各十件,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的要求对抽取的快递包裹表面进行微生采样并进行检测。结果外包装为塑料和纸质的快递包裹表面单位面积细菌总数最高分别为138.2cfu/cm2(CFU,Colony-FormingUnits,菌落形成单位)和116.4cfu/cm2,平均菌落数分别为为63.2cfu/cm2和59.7cfu/cm2。两种快递包裹表面大肠菌群超标率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菌落数为17.2cfu/cm2,还检测到其它溶血性细菌。结论快递包裹表面存在多种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从事快递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注意防护,建议快递公司工作车间安装一些杀菌消毒设施并定期对工作车间进行杀菌消毒。领取快递者要及时清洁快递接触的皮肤并妥善处理快递包裹外包装,减少因领取快递引起的致病微生感染。

  • 标签: 快递包裹 微生物 致病菌 细菌检测
  • 简介:本文对108个绿茶样品的微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茶样品中霉菌总数的中位数为180CFU/g,菌落总数的中位数为560CFU/g,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为26.85%,并进一步探讨了茶叶中微生污染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 标签: 绿茶 菌落总数 霉菌 大肠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微生检验细菌耐药性进行探讨、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细菌耐药性。方法运用K-B法对临床中收集的微生监测标本进行药敏试验,监测出不同致病菌对抗菌药的敏感

  • 标签:
  • 简介:微生作为一种庞大的微小生物体系,在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加强微生生物学习中的关键点研究,对于整个生物的学习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便对微生的一些关键性学习要点作出分析,首先介绍了微生的含义和微生的简单分类,然后探讨了生物学习中关于微生的关键要点,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微生物 生物学习 关键要点 分析
  • 简介:摘要无公害食品是指那些食品在生产营销过程中,不含有任何对身体有害的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无公害食品却越来越少。主要的原因,是食品在制作生产过程中,高科技的使用,让这些食品存在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小分子元素,包括细菌病毒等。这些食品在短期食用过程中,并不能判断出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但长期食用的结果,可能会是让人的身体出现慢性疾病或是感染。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文章针对分子生物方法在食品微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探析,希望提出的新方法建议,可以给相关人员的工作带来帮助。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食品检测 微生物技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