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建立当事主义的诉讼制度,包括审判对象确定、裁判方法与程序流程设计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明确我国属于规范出发型的民事诉讼。以实定法规范为前提将审判的对象分为诉讼请求、要件事实和证据三个维度。其次,对于诉讼请求的确定,适用处分权主义,由当事负责具体化。而对于事实与证据等裁判资料,适用辩论主义,由负担主张责任的当事提出足以产生法律效果的要件事实。最后,设计程序流程必须在口头主义审理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庭审集中化,同时考虑到庭审兼具口头辩论与证据调查的双重功能,不宜设立独立的争点整理程序,只需对调我国现行庭审的顺序阶段并赋予第一次口头辩论期日'准备性'即可。

  • 标签: 庭审结构 诉讼请求 要件事实 辩论主义
  • 简介:段文波教授与韩波教授关于当事主义和辩论主义的两篇论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地梳理了这两个重要理论概念的内涵与操作边界,从中我们既可以读到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也能够发现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基础理论问题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共识。因此,对于两文的主要观点,我深表赞同。然而,与理论界的共识一致不同,实务界对于辩论主义和当事主义依然存在

  • 标签: 主义技术 主义辩论 当事人主义
  • 简介:无论是当事主义,还是庭审改革,都是非常陈旧的话题了。特别是前者,已经基本在一流的学术刊物目录中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研究者很难在这些传统问题上超越前辈,再挖掘出新矿;二是这些经典问题可能被认为已经解决了,因此还有什么必要在宝贵的核心期刊资源上用于这些老问题的重述呢。

  • 标签: 主义评议 当事人主义 教授当事人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多方多合同争议频发,合并仲裁日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公平、高效的解决此类纠纷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可行性与合理性不免引发质疑。各国实践主要有依据仲裁协议、依据仲裁规则、依据仲裁法合并及法院强制合并几种,对我国制度引入提供启迪。本文将浅析合并仲裁制度及其出现原因、表现方式、面临弊端等问题以及国际仲裁中的当事意思自治原则。

  • 标签:
  • 简介: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审判方式改革,试图将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由以往的超职权主义逐渐向当事主义转型,尽管在证据理论、庭审方式、裁判路径等方面较之以往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依然很难下定论,中国民事诉讼模式下已完成向当事主义的成功转型。在审判方式改革旗帜下各地法院所发布的纷繁复杂的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在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衍生出了当事真实陈述义务.欧美不少国家都对这项义务做了明确规定,突出协同诉讼的重要性.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系首次规定,强调诉讼诚信,规制恶意诉讼.当事真实陈述义务在民诉程序中的价值体现为公正、安定和效率,其范畴包括案件事实的陈述和诉讼主张.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中识别当事陈述的真实性的途径可归纳为当事收集证据加以证明,对方当事提出反驳或反证对抗和法院依职权主动识别.程序设置方面为当事在最后陈述阶段提出虚假陈述认定,当事在判决后一定期限内可单独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法院依职权在判决中直接认定.惩罚措施亦是规制路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 标签: 当事人 真实陈述 诚实信用 案件事实
  • 简介:外国法的查明是国际私法领域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了法院和当事分担查明责任,但由于认定标准的缺失,司法实践中仍然频繁出现法院在当事提供了外国法资料时不当认定当事“未提供外国法”从而拒绝适用外国法的消极情形。这种现象或许是法院无法准确判断当事所提供外国法资料的性质所致,或许也存在滥用这个拒绝理由的嫌疑。为此,未来司法解释应当明确当事提供外国法的民事证据标准。

  • 标签: 外国法查明 未提供外国法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司法解释
  • 简介:段文波老师的《当事主义:对象、方法与程序》,从对象、方法与程序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事主义的内涵与制度,并结合了'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立案登记制'等司法改革措施和民诉制度变革,力图展示中国法语境中的当事主义及其走向。阅读之后,受益良多。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本篇作者将当事主义与民事诉讼各阶段之程序(起诉、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进行相互结合,从事一系列之研究,有其重要之意义。且其特别强调现今民事诉讼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庭审中心,必须以民事诉讼理论作为向导。当事主义的程序体制包含了三个要素:顺序、对象与方法。上述三者在审理结构中并非居于同一位置,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对象是首位的,方法服务于对象之确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对法治表示认同,基本的法律原则和理念普遍具备,并正在逐步深化。但大学生了解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不够、对法治观念的理解深度不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心理认可度不高、就业歧视问题缺乏有效解决途径。大学生对于法治的价值的认识应当脱离肤浅的工具主义,正确全面地理解法治的价值,并培育法律信仰。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当事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学生民主管理、自我管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日常实践中养成,创新了高校学生工作模式。

  • 标签: 大学生 法治观念 养成教育
  • 简介:大陆法系国家的当事的真实陈述义务以协同主义的诉讼模式为基础,真实义务的实现以当事的一般化的事案解明义务和法官释明权为支撑,并始终将辩论主义作为真实义务的边界。促进当事在民事诉讼中的真实陈述必须赋予当事广泛的调查取证权,强化当事的出庭义务和陈述义务。我国民事诉讼当事真实义务的解读应当以辩论主义为背景,不过分加重当事负担为底线。在落实当事真实义务的过程中应强化当事的出庭义务和陈述义务;合理构建违反真实义务的惩罚机制;对于法官询问当事的程序和范围加以完善,同时明确当事真实义务的界限和范围。

  • 标签: 真实义务 诚实信用原则 辩论主义 协同主义
  • 简介:感觉这篇文章尚未完成,所以不大好评论。文章的主要缺点是核心概念使用混乱,其内涵、外延缺乏应有的界定和前后一致性。比如,标题'当事主义:对象、方法与程序',什么是'当事主义的对象'?作者引证了20年前的一个语焉不详的结论'当事主义的程序体制包含了三个要素:顺序、对象与方法'。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刑诉法新增的当事和解程序与已有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即全面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弥补被害人因加害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以实现节省司法资源、加速案件处理、恢复被犯罪分子破坏了的社会关系的司法目的。由于二程序在适用期间和受案范围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之处,故易出现当事在程序选择上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衔接问题。将当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有效衔接,不仅是各程序充分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避免各程序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必然途径。结合立法规定,当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衔接应当明确衔接的案件范围、衔接的基本原则,厘清其与不起诉决定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不同的司法实践状况确定不同的衔接方案。

  • 标签: 当事人和解 附带民事诉讼 程序安定 程序选择权
  • 简介:段文波老师的论文就当事主义诉讼模式下的裁判对象、裁判方法以及审理程序的问题进行了相当准确和透彻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法上之开庭审理程序的改造提出了具有相当洞见的观点,给人以深刻启发,是当事主义诉讼模式程序化研究的重要文献。论文的很多观点都是笔者深表赞同的。比如,诉讼请求、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去年以来,广西检察机关严厉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据统计,2015年,全区检察机关起诉拐卖儿童犯罪37件59人、拐骗儿童犯罪3件3人、猥亵儿童犯罪81件82人;向法院提起公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282件1846人。起诉人数同比下降38%;不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622人,决定不起诉116人,附条件不起诉55人。

  • 标签: 未成年人权益 检察机关 广西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拐卖儿童犯罪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 简介:“法官在一审民事判决书中对当事入主张的回应”,是近年人们对判决书书写上的新要求、新期盼。其基本含义是:法官在判决书中,要写出当事的主张,写出法官对当事主张的态度、看法,对当事的主张进行“回答”,作出“反应”,给当事一个“说法”。法官在判决书中回应当事主张,是人民法院满足当事实现“知情权”的重要举措,是法官写好判决书的时代要求,是人民法院深入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判决书“清楚地反映裁判过程、事实、理由和裁判依据”的技术性需要,是提高判决公信力的重要举措。目前,“法官在判决书中对当事主张的回应”,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均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判决书的判决事项与当事的请求事项对应性不强;有的判决书的回应程序欠公正;有的判决书对案件的一些专门性问题回应不正确,形成错判;一些“缺席审理”的案件的判决书虚设有辩方参加诉讼进行回应,给人以“不真实”感觉。为解决以上存在问题,法官要充分认识在判决书中对当事主张进行回应问题的重要性。法官在判决书中对当事入主张进行回应,是判决书书写目的的一次革新,是判决书书写内容上的创新,是判决书书写结构的创新。法官在判决书书写中,要认真辩析、梳理当事的诉讼主张,做到有主张必有回应。要增强回应的针对性、说理性、逻辑性,提高回应质量。要优化判决书结构,将“首部一事实-理由-判决结果-尾部”五部分结构改为“首部-诉辩主张-争议焦点-原告举证及质证意见、法官认证意见-被告举证及质证意见、法官认证意见-确认的法律事实-裁判理由-判决结果-尾部”九部份结构,真实地概括审判活动的全部内�

  • 标签: 民事判决书 诉讼主张 当事人 法官 一审 书写内容
  • 简介:在我国,由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中一些法律法规不明确,民警执法水平及自身素质存在差异,执法监督不完善,导致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侵犯相对人权的现象。应加强和改善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过程中对执法相对人权的保障,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理念,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责任追究体系,推动公安民警队伍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落到实处。

  • 标签: 行政执法 相对人权益保障
  • 简介:【案情】申请复议人(异议人):刘某某申请执行人:张某某被执行人:上海Y服装公司申请执行人张某某与被执行人上海Y服装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一审法院作出民事判决.该判决判令被告上海Y服装公司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张某某货款及同期利息人民币约20万元。

  • 标签: 复议案 被执行主体 执行程序 当事人 申请执行人 服装公司
  • 简介:当事结构对诉讼激励的法律构造有着决定性影响。诉讼当事结构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在民事诉讼中,表层结构以当事之间的对抗为其基本特征,决定着诉讼收益的有无;深层结构则表现为当事在功能上的"三位一体",决定着诉讼收益的归属。二者共同作用,使得民事诉讼的激励机制内嵌于诉讼制度本身,激励着当事的全部诉讼行为。环境公益诉讼当事结构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表层结构上从对抗走向协作,而且表现在深层结构上"三位一体"的破裂,从而形成社会公众、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以及原告律师三者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困境由此产生。双层委托代理关系中高昂代理成本的存在决定了原告律师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对象,而"败诉方负担规则"因同时具备正诉激励、滥诉预防与行为矫正三重功能而成为激励律师的最佳举措。

  • 标签: 当事人结构 委托代理理论 代理成本 败诉方负担
  • 简介: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52条规定,再审裁定撤销原判决、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当事申请变更、增加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通过对该规定的分析,笔者发现再审中的诉权形态与再审程序设定的最初功能有所背离。不同诉讼阶段中当事的诉权内涵与功能应当有所差异,且根据诉讼程序的设置,应当呈现出逐渐收缩的态势。然而,现行司法解释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本文拟从司法解释入手,去研究民事再审中的当事诉权应当呈现的形态,从而厘清再审程序的功能,防止当事对诉权和再审程序的滥用,真正凸显再审程序的功能与意义。

  • 标签: 民事再审 诉权 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第2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