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接受数字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术后尿潴留起到的预防作用。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接受数字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常规护理干预为基础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将尿潴留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潴留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潴留发生率为2.50%,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x2=11.114,P=0.001<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00%、9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数字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可发挥突出临床作用,有效预防了尿潴留的发生,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数字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的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共计10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纳入50例,研究组纳入50例。两组均应用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并发性症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性症状总发生率为6.0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经数字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的过程当中,实施系统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价值,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道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与数字血管造影(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闭塞中临床意义。方法:我院66例颅内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为研究样本,分别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与数字血管造影诊断,比较诊断异同。结果:HR-MRI与DSA在重度狭窄与闭塞上检出数据一致,HR-MRI对轻度狭窄与中毒狭窄检出率较低,DSA较高(P<0.05)。HR-MRI病理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HR-MRI与DSA差异较大,DSA与病理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闭塞时HR-MRI与DSA两种方法均比较有效,但从斑块形态与患者热认可度上讲HR-MRI更具优势。

  • 标签: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狭窄 闭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冠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在诊断冠心病中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4 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50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冠状动脉与平板运动试验。比较冠心病诊断结果。 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平板运动试验,能有效提高诊断效果,且该方法属于无创诊断,能有效降低对患者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脉造影 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磁共振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比较两组的血管狭窄率和病变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PAD)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行多层螺旋 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以本院收治的 51例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与多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已经导管血管噪音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在本次受检的 51例患者检验结果中,超声组基恩侧结果显示,腘动脉单侧闭塞患者 18例,双侧闭塞 7例,胫前动脉 7例,胫后动脉单侧闭塞 1例、腓动脉单侧闭塞 1例,对 CT组相比较,腘动脉单侧闭塞患者 26例,双侧闭塞 6例,胫前动脉 9例,双侧闭塞 2例、胫后动脉单侧闭塞 4例、腓动脉单侧闭塞 4例,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讨论: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超声诊断与多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导管诊断结果数据差异明显,且多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在诊断结果上诊断准确率极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 多层螺旋 CT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是目前唯一用于术中定量评估灌注的技术,可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率,广泛应用于皮瓣外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其具有无创、无肾毒性、无辐射、既可定性又可定量等优势,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综述介绍了ICGA的应用方法及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报道的应用指标,并分析了在结果准确度和缺少应用指南等方面的局限性。总体来说,ICGA在皮瓣外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皮瓣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 血管造影(CTA )与冠状动脉造影(DSA )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和符合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 43 例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 CTA 与 DSA 检查,比较患者CTA 与 DS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以 DSA 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观察 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冠 心病符合率。结果:对 43 例患者共 274 个病变节段进行检测,以DSA 为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灵敏度为 88.20%,特异度为 94.69%,准确性为 90.88%, 阳性预测值为 95.95%,阴性预测值为 82.92%; CTA 诊断冠心病符合率为 93.02%, 诊断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符合率为 91.47%,诊断斑块符合率为 95.7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A 血管 造影诊断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狭窄较为准确,是一种无创、安全、高效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平扫、MRI动态增强及技术对肝癌介入术后活性成分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60例102个病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首次介入手术1个月后,行MRI平扫和MR动态增强扫描及影后处理。以数字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再对三种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DSA证实活性病灶为45个,无活性病灶为57个;MRI平扫后活性病灶检出30个(66.67%);动态增强扫描后活性病灶检出38个(84.44%);影后活性病灶检出44个(97.78 %)。MRI平扫诊断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79.17%;动态增强诊断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灵敏度为84.44%,特异度为89.06%;技术诊断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的灵敏度为97.78%,特异度为98.28%。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后技术有助于肝癌介入术后活性成分的判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介入性 减影技术 肝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中侧枝血管与急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接受头颅MRI平扫和MRA检查。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mRS 0~ 2为预后良好组,mRS 3~ 6为预后不良组。统计学方法分析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之间侧裂及软脑膜的侧枝血管的差异。结果共55例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纳入分析(侧裂侧枝血管不丰富者52例,软脑膜侧枝血管不丰富者45例)。侧裂血管和软脑膜血管不丰富的患者,预后良好组的入院NIHSS评分(10.06±4.65 vs 14.25±4.91;P=0.006)、术前梗死体积(13.61±10.99 vs 59.80±92.74;P=0.006)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软脑膜的侧枝循环是预测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94,95%CI=1.025~ 1.168,P=0.007;OR=9.542,95%CI=1.812~ 50.245,P=0.008)。预后良好组的梗死增长体积(术前vs术后:14.15±10.73 vs 21.39±17.41)小于预后不良组(术前vs术后:16.88±16.64 vs 57.27±56.67),然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梗死体积对预测卒中预后无显著意义(OR=1.094,95%CI=1.025~ 1.168,P=0.154)。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可用于评估卒中预后,尤其是软脑膜的侧枝循环可预测卒中预后,而术后卒中梗死体积与预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卒中 侧枝循环 机械取栓治疗 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微血管成像(SMI)背景下超声造影(CEUS)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5例(斑块230个),其中低回声斑块190个,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40个。应用常规超声观察颈动脉,记录目标斑块的位置、厚度,并根据斑块厚度分类:1.5~2.4 mm,2.5~3.4 mm,≥3.5 mm。然后对斑块行单用SMI 、CEUS及SMI背景下CEUS(CEUS联合SMI模式)检查,记录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血流信息并保存图像。评估三种方法检测不同厚度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30个斑块中,厚度1.5~2.4 mm斑块73个,2.5~3.4 mm斑块77个,≥3.5 mm斑块80个。单用SMI、CEUS及CEUS联合SMI模式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结果Kappa值均>0,但单用SMI与CEUS联合SMI模式检测1.5~2.4 mm斑块内新生血管暂不能确定具有一致性(P>0.05)。CEUS与SMI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结果一致性,Kappa值=0.314(>0,但<0.5);单用CEUS与CEUS联合SMI模式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结果一致性,Kappa值=0.664(>0,且>0.5)。CEUS联合SMI模式较单用SMI或CEUS可以检测到斑块内更多的新生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58, P<0.001;χ2=8.363, P=0.039)。结论单用CEUS与CEUS联合SMI模式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较好,且CEUS联合SMI模式相比单用SMI或CEUS,可提高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出率。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超声造影 超微血管成像 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围术期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患者74例为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效果 并发症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此次的实验主要了解平板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是否有影响。 方法:选取章丘区人民医院 2019年 7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60位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 (病程 1个月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名,两组均同时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步行训练,观察组则进行平板步行训练。主要针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治疗效果,平衡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下肢 Fug1-Meyer (FMA)评分、 Ber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的治疗总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康复效果好,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板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在多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说明平板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下肢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分析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从我院1年以来收治的DSA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抽取4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比对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样本数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我院深化改革的围手术期护理,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身体状态表现更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脑血管造影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抽取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诊断,其中18例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设置为实验组;18例并未合并2型糖尿病,设置为参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2型糖尿病 脑血管造影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 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产生的造影剂肾病出现的几率更加频繁,造影剂肾病是造影后产生的一种肾损伤。在医学上备受重视,同时,在造影剂肾病防治中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治疗 造影剂肾病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技术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取本院20194~2020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共计80,根据实施个性化护理前后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副反应发生率,探究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研究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情况,观察组较高(P0.05)。老年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对于临床护理要求较高,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水平,促进护患和谐,降低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老年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 副反应 临床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