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造影图像序列的血管增强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图像中大部分非血管结构、成像噪声以及不同结构运动所造成的运动伪,对实现血管结构识别,提高血管的对比度,并对后续血管结构的分析和医生对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技术可减少对病人的造影剂注射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基于单视角血管造影图像序列,从血管造影图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基于图像配准和基于层分解的两类方法出发,介绍了每个关键步骤的发展现状。同时对血管技术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对增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 标签: 冠脉造影图像序列 减影 增强 图像配准
  • 简介:目的:检测分析数字血管造影(DSA)设备的机房建设和辐射防护设备安装。方法:评估DSA机房建设基本情况,对新购置安装的AlluraXperFD20型DSA设备性能、机房辐射防护和屏蔽措施进行检测,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放射卫生标准对人员和设备防护设施是否有效进行分析。结果:经检测,周围剂量当量率在0.08-0.18μSv/h范围内,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DSA设备性能合格,机房辐射安全装置、通风装置检测结果良好;DSA机房防护设计和安全防护措施合理有效。结论:科学合理的机房设计和设备配置、合理的屏蔽措施以及严密的安全防护设施可有效控制DSA的辐射危害。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 辐射防护检测 设备性能 机房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数字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数字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进行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术 预防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血管造影(DSA)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最近一年我院收治的54例行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同时配合围术期护理。结果通过DSA检查,54例患者中,脑血管正常14例、异常40例,对其中的35例脑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溶栓治疗,有29例患者的肌力得以提高。结论加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和Willis环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可疑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患者43例,分别行3D-DSA和二维数字血管造影(2D-DSA)检查。运用容积再现显示法对3D-DSA的检测数据进行重建。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法对动脉瘤的检出情况和Willis环变异情况的差异。结果3D-DSA对IA的检出率高于2D-DSA(P〈0.01);其中前者对瘤径小于5mm的IA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1);对于瘤径大于5mm的IA,两者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3D-DSA和2D-DSA对于囊状I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叶状棱形IA,前者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1)。IA患者中,Willis前环的变异率高于后环,A1优势症左侧多于右侧;3D-DSA对于Willis环变异和A1优势症的检出率均高于2D-DSA(P〈0.05)。结论3D-DSA可更加准确地对微小和形态复杂的IA进行诊断,且对于IA患者的早期风险评估更有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数字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肝脏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DSA检查,观察组则采用旋转数字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清晰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清晰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采用旋转数字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清晰度较高,可显著提升介入治疗精准率,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三维重建技术 肝脏肿瘤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数字血管造影(DSA)和3DDSA三维重建技术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患者的103侧髂内动脉造影和三维重建资料,根据前列腺动脉(Prostaticartery,PA)的起源将PA分为五型Ⅰ型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分支,与膀胱上动脉共干;Ⅱ型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分支,位于膀胱上动脉下并与其平行发出;Ⅲ型起源于闭孔动脉;Ⅳ型起源于阴部内动脉;Ⅴ型其他起源。结果103侧前列腺动脉纳入分析,最常见是Ⅰ型37例占35.92%,Ⅳ型占27例占26.21%,Ⅱ型占20例占19.42%,Ⅲ型占13例占12.62%,最少的是Ⅴ型6例占5.83%。与邻近脏器动脉有吻合支者共有57支(55.3%,57/103)与膀胱下动脉分支吻合8支,与阴部内动脉吻合25支,与直肠动脉吻合24支,与阴部内动脉、直肠动脉均有吻合6支,另在前列腺体内与对侧PA吻合63支。结论旋转DSA技术和3DDSA三维重建技术对识别PA的起源及其与周围脏器动脉的吻合支有很重要的价值,为PA的精准栓塞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指导信息。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栓塞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2例需要进行头部血管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CTA检查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双源CT以及图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分支,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狭窄均能良好显示,达到诊断标准。与数字血管造影相比,颈内动脉1-2、5段,大脑前动脉1-5段,大脑中动脉1-4段,椎动脉、基底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3-4段,大脑中动脉5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双源CT技术的发展,双能量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优于数字CTA技术,双能量CTA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源CT血管减影成像 颅脑血管检查 结果比较
  • 简介:[ 摘 要 ] 血管造影术是指使血管可视化的各种技术,包括数字血管造影( DSA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 )和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等。近年来,基于数字解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虚拟仿真脑血管动态数据库,将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等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

  • 标签: [ ] DSA CTA MRA 数字解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收治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178例,做好造影前的准备,造影中的配合,及造影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造影检查术正常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本组患者在正确的护理配合下均顺利的完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未发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全面正确及时的护理配合可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可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 标签: 眼底 荧光血管造影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研究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阴性93例,冠脉造影阳性12例、阴性8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3例,冠脉造影阳性47例、阴性16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83.5%、79.7%、82.1%。冠脉病变支数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具有一定联系,冠脉狭窄程度与平板运动中ST段改变运动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有关。结论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疾病检查,可促使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医院医疗体系有了很大的改善,针对不同的病症,研发出了相应的观察和诊治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便属于其中的一种,它主要的应用集中在了血管外科上,并且不同的应用所衍生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本文主要对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临床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过程中的护理方式,并总结其经验。 方法 选取 2014 年 3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患者 126 例,使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 63 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在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过程中均开展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开展针对性的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水平。 结果 观察组中护理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 P<0.05 )。 结论 在全脑血管造影术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手段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股动脉穿刺 全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分析患者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传统的护理模式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术后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比较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高效科学的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提高医者对患者病情的风险控制,并在患者中取得了明显良好的效果,这是值得推广的。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并发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