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先天综合判断第三者问题康德先验哲学中非常重要问题。纯粹审美判断作为先天综合判断,其第三者问题同样康德先验哲学中重要且合理问题。但是,学界康德在《判断力批判》关于纯粹审美判断演绎所做研究往往忽视了纯粹审美判断第三者问题。研究表明,审美共通感联结纯粹审美判断主词和谓词第三者,赋予纯粹审美判断普遍必然性先天根据。因而,可以将纯粹审美判断演绎理解成针对审美共通感所做演绎。在纯粹审美判断演绎,审美共通感地位基础,因此,它在纯粹审美判断演绎中发挥作用就不仅仅是功能性,更是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 标签: 审美共通感 纯粹审美判断 第三者 判断力批判 演绎
  • 简介:康德哲学真正批判哲学,康德哲学批判品质显著体现在他关于审美判断论述之中。康德以三"不是"——审美判断"不是"规定判断、审美判断"不是"认识判断、审美判断"不是"私人判断——展示了其审美判断理论批判品质。其中,康德通过揭示审美判断"不是"规定判断,把审美活动引向了反思立场。而强调审美判断"不是"认识判断,就是为了批判理性派美学,并引出人情感自由表达能力问题。强调审美判断"不是"私人判断,就是为了批判经验派美学,并引出人情感普遍传达能力问题。

  • 标签: 康德 审美判断 规定判断 认识判断 私人判断
  • 简介:在词源学和哲学视角下,文章首先分析和引证了"gemein"为什么会是"下流""无耻",阐述了没有个性和下流无耻关系。文章力图借助词源学方法揭示出,杰出就是意味着对起规范作用边界进行挑战和游戏;而真正天才总是可能冒着被时代误解风险。

  • 标签: gemein 下流 变态 天才
  • 简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所说“目的自身”首要规范性概念,而不是如奥尼尔-森森在其《康德论入尊严》所宣称描述性概念。森森正确地论证,尊严不是表达某种模糊属性价值概念。但是他不承认,尊严基础在于与我们自己种关系,其中,我们作为意志主体规定自己。虽然尊严不是道德律约束我们理由,但是它对我们理解康德责任概念尤其重要。尊严标志着自由和自由法则自然法则在规范性上优先性。

  • 标签: 目的自身 道德律 定言命令 责任
  • 简介:如果想了解技术本质,那么不能从机器时代技术开始,更不能从这会让人误入歧途观念——技术目的就是机器和工具制作——开始。对于动物自由移动生命而言,只有奋斗才是它生存策略,才是它面对"其他生命"优势或劣势,这点决定这生命类型历史,决定它命运屈从于他者历史,还是成为它们自己历史。故而技术生命策略。技术策略内在形式,争斗过程策略外在表现。

  • 标签: 斯宾格勒 生命 策略 技术
  • 简介:黑格尔法哲学(即客观精神)自由意志实现自身历程。思维和意志作为精神不同环节,在自由意志历程不断地相互转化,并在其中实现精神。自由意志包含三环节:第,普遍性环节即思维,体现为抽象自由;第二,特殊性环节即意志,体现为特定自由;第三,单性,即前两环节合题(同),体现为现实自由。自由概念在抽象法领域中历程,场抽象普遍意志自身扬弃运动,意志历经从抽象规定向自我相关规定发展过程。该过程同样体现三环节:第,所有权纯粹抽象人格否定,但所有权只是抽象"我东西"规定,尚未在意志内部获得定在,因此它需要过渡到诸意志间关系,即契约;第二,契约以双方意志为中介,形成共同意志,但仍不是普遍意志;第三,在不法,欺诈和犯罪展示了特殊意志之间以及普遍意志与特殊意志之间矛盾运动。刑罚(作为普遍意志抽象法)通过否定特殊意志普遍意志否定,从而实现意志否定否定,并形成意志自我相关,进而实现向道德过渡。

  • 标签: 黑格尔 意志 思维 自由 抽象法
  • 简介:谢林认为费希特对反思性自我把握逻辑困境批判陷入了循环论证。为了克服这种循环,谢林让自我意识跨越了主体性界限,作为“第东西”,这种绝对自我意识使认知,而且使反思直观成为可理解。谢林称自我意识自身这种“认知”为“智性直观”,智性直观之被反思只有通过想象力审美活动才是可能。谢林把艺术产品审美直观称作哲学工具论和凭证。为了能够系统地理解人类自由本质问题,谢林给出了种有生命、实在自由概念,为种不仅把善,而且把恶开启为人类自由选择权哲学提供了空间,在此意义上到达了唯心主义边界。

  • 标签: 谢林 唯心主义 智性直观 艺术 自由
  • 简介:在人尊严这研究领域,方面学者们康德推崇备至,另方面许多学者康德引证乃至研究都充斥着误解。本文首先简述了学术界关于康德尊严观两种对立诠释:种观点认为,在康德看来,尊严就是内在价值,它是尊重基础,每个人都有尊严,所以人人都应该被尊重,因此人尊严也是人权基础。另种观点则认为,在康德那里,根本没有作为形而上学属性内在价值概念,人尊严不可能尊重基础,尊重义务出自理性绝对命令;康德尊严观基本上属于传统范式,康德用尊严词只是表达了物比另物高关系,其中并不包含平等含义,因此尊严不可能人权基础。本文结合康德文本,康德关于尊严和价值、尊严和尊重、尊严和平等这三重关系做了阐释,分析了以上这两种对立诠释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第,康德所谓人尊严,首先是指有理性的人自在目的,而不是工具,这表达了人格高于物品思想。康德所谓内在价值或绝对价值,不是指种形而上学属性,而是指自在目的。如此理解内在价值,则以上两种解释之间对立就能得以部分消除。第二,康德谈论人尊严,其重点强调道德目的王国由理想变成现实关键,也就是说,道德让人配享尊严。第三,康德而言,人尊严有两层次:因具有理性而有道德能力从而具有尊严,和履行了道德义务而配享尊严。与此相对应,尊重也有两层面:自我尊重和相互尊重义务和因履行了道德义务从而配享尊重。第四,康德尊严观在人有尊严而不同于物这基本层面上包含平等含义,但在其重视人因道德而配享尊严这层面上则是不平等。比起他谈尊严文本来,康德其他文本也许能对当代捍卫人权理论提供更大支撑。

  • 标签: 康德 尊严 价值 尊重 人权
  • 简介:康德关于能思存在之本性论点基于表象“我”具体本性。他认为,经验自我属于有思想肉体实有,其内感官被心灵自己状态激动,因此和外感官样牵涉被动性。这样心灵或理性只具有相对自发性,没有归因能力它(物)或精神自动机,从而不是完全自主。不过,如果有内在于实践理性目的,那么它可能会是完全自主。康德认为这个目的道德律,我们选择行动方式只有被其蕴涵(而非出于偏好)才表达真正自由。

  • 标签: 我思 统觉 目的 道德律
  • 简介:新康德主义杰出代表人物恩斯特·卡西尔沿着康德所开创先验主义思想路径,生发出自己独特符号形式哲学,以关系逻辑取代物逻辑,以符号取代物,将哲学观照世界中心从实体转移到意义之上。这具有颠覆性观念受到同时代哲学家非难,究其缘由,应归结于符号形式哲学形而上学根基未能得到充分阐发这事实。本文认为,虽然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确属"项未完成事业",但他在诸多著作已对符号形式哲学形而上学问题做了较充分分析和阐述,其中关键性概念就是"世界理解"。本文试图通过问题分析来阐明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合法性建构。

  • 标签: 符号形式哲学 世界理解 现象学 符号世界 精神
  • 简介:诉诸直观自身艺术所传达人在自然、历史和人类密码中所解读东西。在人于密码解读超越存在并基于完美性而使纯然沉思得以持存之处,便出现了作为介质领域艺术。只有在形而上思考中,人才会通过反省意识洞察到艺术密码严肃解读,进而使人精神始终向其生存根源开放。正是在人能够触及生存根源之处,生存与天赋才终于合二为而成其为天才。在艺术,密码要么作为超验直观而达至其直观性,要么作为内在超越而在现实本身变成可见,迄今为止,那些最伟大艺术家总是想方设法把上述两种可能性结合起来。在艺术这个大家庭,由于音乐、建筑、雕塑、绘画、诗等门类表现密码方式各不相同,艺术便呈现出多种多样面相来。

  • 标签: 艺术 密码 生存 超越存在
  • 简介:哲学所探讨的人与世界关系决定着人在世界中所采取生存方式。西方古代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所阐释的人与世界不同关系决定了西方古代人和西方近代人在世界不同生存方式,合理生存方式应该是既能综合上述两种生存方式优点又能克服它们局限生存方式。康德同时通过自己哲学认识论和存在论阐明了人之有限与人之无限两种见解,他关于人两种见解所体现出来生存态度其实就是对于人合理生存方式诠释。康德关于人两种见解所体现出来生存态度十分类似于海德格尔所提出的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采取应有生存态度亦即"泰然任",若是考虑到康德和海德格尔所处不同时代,那么,康德那种类似于泰然任思想便会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 标签: 泰然任之 有限的人 无限的人 生存方式
  • 简介:在《乌托邦精神》(1918/1923)、《希望原理》(1959)、《哲学论文集》(1969)等著作,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聚焦音乐与乌托邦、音乐与语言表达方式、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家乡等主题,集中探讨了音乐节史学、音乐形式语义学和旋律语义学等系列音乐哲学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伟大音乐作品语言表达方式,布洛赫全面阐述了自身关于音乐史和音乐理论根本见解以及音乐艺术本质:"音乐最年轻艺术"。音乐既是最年轻艺术,也是最高艺术,因为音乐把人类永恒"希望"自身作为其讴歌内容。音乐既置身于生活之中,又超然于生活之外,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超越性",音乐创作才最直接地表现作为乌托邦显现"自身相遇"。音乐乌托邦意识显现和尚未形成现实象征。音乐倾听未来"家乡"回响,谛听源自人直观和根源象征性声音。

  • 标签: 音乐哲学 音乐语言 青春 乌托邦 家乡
  • 简介:康德直观理论由感性直观、想象力和智性直观三层次构成。直观在第批判和第三批判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理性批判》和其他道德哲学著作,康德明确拒斥了直观作用,这种拒斥集中体现在《实践理性批判》分析论。然而直观在康德道德哲学仍然以种间接方式发挥着作用,即康德借助于类比和象征,用可直观之物来表现不可直观之物。从象征角度可以理解康德提出"德性义务图型"这看似自相矛盾概念。

  • 标签: 直观 道德 图型 类比 象征
  • 简介:在康德之后现代哲学,“时代”(时间)意识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其中最典型代表就是黑格尔“历史哲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黑格尔历史哲学把“时代”理解为“理性”得以聚集和“成型”根本原则,并由此将哲学理解为“被把握在思想时代”。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不仅把整个“存在”都“时间化”了,将“时间”功能“实践化”了。而刘小枫先生不久前发表《如何认识百年共和历史含义》“启蒙”观念批判和“德政”颂扬之所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现代哲学首先应该具备“时代意识”,没有“当代中国”与“中国传统”和“(后)现代西方”所处“时代”差异做出深刻反思,从而产生了认识百年共和我们(当代中国人)“历史含义”上局限性。

  • 标签: 历史哲学 时代意识 现代性 后现代
  • 简介:"机械"和"有机",它们目的论批判所借助重要思考媒介,参照目的原因性"远距离类比"。目的原因性倚赖目的论判断力这认识机能,归根到底不考虑任何经验性自然规律而只通过理性才可能。由于整个现象界都可通过机械作用而生成出来可能性不能排除,康德只有假定或引入物自体并配以智性直观可能世界,才能给有机体和目的因果性提供彻底可能性。合目的性原则作为种理性批判原则,对于辨别合目的性或者目的论滥用和弃用形态仍然有借鉴意义;但康德把自然最终目的定位于人主观性状形式方面,可能错过了以感性为出发点种目的论方向。

  • 标签: 康德 目的论批判 有机物 机械 合目的性
  • 简介:实用主义与德国哲学自始至终保持着种隐蔽而重要内在关联,这关联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新老实用主义黑格尔观念论哲学批判和继承上。美国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将这关系概括为实用主义种自然化黑格尔主义。在罗蒂这里,自然化以及自然主义乃是作为先验哲学对立面,即"去先验化"而得到论述。因为罗蒂所理解先验哲学基本上指就是康德哲学,从而忽视了德国观念论、胡塞尔、海德格尔、德里达等人先验哲学推进和发展,如此来也就无法看到后起先验哲学传统近代表象主义认识论成功突破,这突破最早同时也是最为成功地表现在黑格尔这里。黑格尔思辨逻辑学并不像罗蒂认为那样带来了种先验哲学自然主义化,而是将先验哲学导向了种现象学本体论方向。罗蒂反表象主义走向了语言行为主义,但是他忽视了黑格尔式反表象主义策略。

  • 标签: 先验哲学 自然化 实用主义 语言行为主义 表象主义
  • 简介:《法哲学原理》所回应近代政治哲学根本问题:自由概念如何成为现实?它同时也是在追问如何在理论上创造种启蒙时代公共生活方式(它体现为种政治生活和制度安排)。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考察了近代以来两种权利学说(自然权利学说、道德权利学说)这个问题回答,最后提出了自己伦理国家理论。

  • 标签: 自由 自然权利学说 道德权利学说
  • 简介:本文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笛卡尔哲学开端分析出发,梳理出二者笛卡尔前提批判观点,并试图证明二者批判实则将笛卡尔开端“我思”理解为独立奠定表象世界秩序反思性实体。面对误解,笛卡尔文本足以为自己辩护。“我思故我在”有限且不完满开端,文章通过论证这开端有限性,“我在”和由此构建表象世界真实性,试图说明笛卡尔自我发现及这发现意义,并就笛卡尔所建构表象世界真实性海德格尔批评做出回应。

  • 标签: 我思 我在 对象实在性 形式实在性表象世界
  • 简介:"什么哲学"提问方式本身,就已经在用传统方式回答了哲学是什么。但是,海德格尔扭转了这个提问方式,即哲学不是任何意义上已经被准备好了前提现成东西。他把"什么"或者"提问方式,变成了关于这种提问方式如何出场问题研究,将存在的话题转化为时间的话题,用时间问题引导空间问题,从此改变了哲学研究方向。

  • 标签: 哲学 存在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