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级别宫颈上皮(CIN)锥形切除后残留评价中P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接收的75例采取宫颈锥形切除的CI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取常规病理评价,研究组(n=40)开展P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联合常规病理评价,切缘残留患者以临床指南为依据进行处理,切缘无残留后半年通过宫颈液基诱层细胞学(TCT)检测并随访,金标准为随访结果,对两组准确率及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半年复查结果提示研究组40例均以阴性呈现出来,对照组35例中,其中阳性患者4例,占比为11.43%;阴性患者31例,占比为88.57%;研究组复查阳性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符合率、灵敏度及准确率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高级别CIN锥形切除切缘判断期间,P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联合常规病理有助于诊断准确率的提高,而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 残余 肿瘤 宫颈锥切 P16
  • 简介:摘要目的以观察S100A9、Galectin-7在放疗敏感性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为例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治疗前宫颈组织标本,病理诊断均为中分化鳞癌,在进行放疗后根据WHO实体放疗疗效判断标准,从中选择30例对放疗敏感的病例(实验组)和30例对放疗不敏感的病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这些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放疗结果显示S100A9、Galectin-7的表达强度和表达率在实验组中均高于对照组。结论S100A9和Galectin-7宫颈癌放疗敏感性有关。

  • 标签: 癌组织 免疫组织 化学表达研究。
  • 简介:摘要运行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质量。在检测前对适用于人体疾病辅助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1类、3类)和配套试剂进行性能验证。通过观察对照组织染色,结合抗体说明书对染色的客观证据(细胞定位、强度和/或数量百分比)及抗体的特征参数如克隆、特异度、敏感度、重复性等进行确认,证明抗体与预期用途相符合。遵循3类试剂持证检测、1类试剂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后采购使用的原则,对每次购进试剂均开展验证,保存好验证切片,记录试剂的有效起止时间及效期内性能评价等。对3类免疫组织化学试剂开展同步多组织(MTB)或芯片(TMA)对照验证,采用≥10例的样本进行临床用途确认。从检测全流程角度去验证抗体的合格性,保障免疫组织化学是在有对照组织的基础上开展的有效、可溯源的客观认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先进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组织结果与单染相比有差异,经过调整该双标技术相应的组织程序后可减少差异,从而实现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自动化,为病理诊断尤其是淋巴病理分类提供快速、准确和稳定的参考指标。

  • 标签:
  • 简介:本文同时采用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去探索AChE在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口胃神经系统(stomatogastricnenroussvstem,STNs)的分布。结果显示:在STG中,AChE在口胃神经节(stomatogastricganglion,STG)腹侧胞体区神经元的细胞膜及细胞间隙神经纤维和中央神经纤维网中标记为阳性;在食道神经节(oesophagealganglion,OG)的腹侧中央偏有有一个大的神经元周围的神经突起呈强阳性反应,并且在紧靠该神经元的一侧还有一个神经元周围的神经纤维也呈阳性反应,另外在神经纤维网也有Ach阳性反应分布。结论:实验证明乙酰胆碱在口胃神经节和食道神经节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神经纤维网和神经元的细胞膜及神经元间隙。

  • 标签: 口虾蛄 口胃神经系统 乙酰胆碱酯酶 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子宫内膜腺癌CEA表达与粘液表型,探讨CEA免疫表达及粘液表型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学诊断中应用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二步法及阿尔新蓝(PH2.5)/希夫-过碘酸(AB(PH2.5)/PAS)组织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腺癌细胞CEA的表达及粘液表型。结果子宫内膜癌CEA阳性表达率22.7%(10/44),其中33例内膜样腺癌CEA阳性率18.2(6/33),高.中分化、低分化组CEA阳性率11.5%(3/26)、42.8%(3/7),P〉0.05,对应CEA(+)区AB(+)。浆液性乳头状癌CEA阳性率37.5%(3/8),对应CEA(+)区AB(-);2例粘液腺癌CEA(+),AB(+);1例透明细胞癌CEA(-),AB(-)/PAS(+)。结论CEA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是否功能性分泌酸性唾液酸粘液(AB+)有关;CEA免疫组织化学及粘液组织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腺癌 癌胚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粘液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量的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对影响免疫化学的染色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包括组织固定、切片、烤片、抗原修复和免疫组化染色等五个方面,该研究主要对不同的固定剂对染色质量的对比进行详尽的分析,对其他的四个方面进行简明的比较和分析。结果Bouin液对SS和GAS的抗原性的保存较好,结果显示Bouin液保存的阳性细胞的平均数明显高于10%甲醛保存的阳性细胞数,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选择合格免疫组化试剂和染色方法,并设立实验对照样,采取严格实验操作,对该方法至关重要。结论选择合格和恰当的免疫组化试剂和合适的染色方法,并设立实验对照样,采取严格实验操作,才会得到合格的免疫组化的染色结果,才能是该方法更加可靠和精确。

  • 标签: 免疫组织化 染色质量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疾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的方法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细胞化学重复性、稳定性较好,有助于提高针吸细胞学的准确率,并可给临床提供有助于观察预后的良好指标。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是已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研究和诊断。免疫细胞化学则也在人们的实验摸索中逐渐被推广,其方法较易掌握,并且重复性、稳定性较好,有助于提高针吸细胞学的准确率,并可给临床提供有助于观察预后的良好指标。

  • 标签: 乳腺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方法 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颈上皮(CIN),是指发生在宫颈上皮,但基底膜尚未遭到破坏的一组病变的统称。目的讨论宫颈上皮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指导患者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为宫颈锥切手术做好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阴道出血情况。手术后阴道填塞油纱条止血,6~8小时后取出。做好护理记录和交接班,保证油纱条及时取出,防止放置时间过长引起感染。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了解宫颈上皮(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高危因素和转归,确定早期诊断治疗方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对CIN各种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对高危人群的临床表现及局部症状、实验室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的诊断标准以及各种手术的方法、切除病变范围,CIN治疗方法转归进行详细介绍。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妇女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是提高妇女生存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宫颈上内瘤变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宫颈刮片(TBS分级)、阴道镜、组织病理学诊断技术对2010年扬中市免费宫颈癌筛查中159例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刮片细胞学阳性率CINⅠ44.44%、CINⅡ73.33%、CINⅢ76.19%,阴道镜检查阳性率CINⅠ66.67%、CINⅡ88.89%、CINⅢ90.48%。阴道镜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刮片(TBS分级)检查,CINⅠ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阳率显著低于CINⅡ和CINⅢ,CINⅡ和CINⅢ的阳性率无差别。结论联合采用宫颈刮片(TBS分级)、阴道镜、组织病理学诊断技术能提高宫颈上皮的诊断率,减少CINⅠ的漏诊。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细胞涂片 阴道镜 活组织病理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对61例直肠粘膜吸引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神经丛中NSE胞浆阳性深染的细胞和S100蛋白染色的细胞状“空白”区可特征性地提示神经节细胞的存在,在巨结肠患者标本中则缺乏此类表现。33例临床诊断为巨结肠者,其手术切除标本经全层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巨结肠,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在直肠粘膜活检标本常规HE染色下诊断有疑问时,NSE结合S100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确诊。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胃肠道间质,选择了80名病患,来分析及探讨其具有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通过电脑抽取的方式,选择了本院80名患有胃肠道间质的患者,对其临床具有的疾病特点以及免疫组织所具有的化学特征等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析。结果:通过研究和分析可知,不同患者的发病部位不同,主要包括了胃部、小肠、结肠等不同部位。医护人员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其形态大多属于梭形细胞。另外,关于其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可知,CD117等为弥漫强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为局灶阳性,也有一部分表现为阳性。S-100蛋白阳性表达均为局灶性[1]。结论:胃肠道间质疾病,在临床并不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其具有的病理组织特征比较多样化,细胞形态也各有差异。然而,CD117占据了大多数比例,对于胃肠道间质细胞有着广泛表达,可以作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的一项参考数据。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 病理 免疫组织 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