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南北朝时期,在有关“五经”的师承上,南北儒学方面如双水分流,各有渊源;另方面又互相影响,彼此修正。南方儒学在周隋之际北传,589年隋统一南北后,儒学进步的交融造就出如刘埠、刘炫这样兼通南北的儒学大师,南学更度风行河洛。在唐初大统的背景下,孔颖达兼采南北,加以折衷,主持修订了《五经正义》,完成了这时期儒学的初步整合和统一

  • 标签: 南北儒学 孔颖达《五经正义》 刘炫 刘埠 兼用南北
  • 简介:谓道,包含着三个问题:阳的关系;二是阳与道的关系;三是道究竟是二元的或是元的.本文结合中西哲学史对此展开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谓道",已将易之三义(即易简、变易、不易)全部涵括在其中了.

  • 标签: 阴阳 一元论 二元论 易之三义
  • 简介:以文道统一,情理统一,人艺统一为基本内容的美善统一,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大特点.这特点在秦汉审美文化中得到了极为充分的富于时代特征的表现.在秦代,它是以极端功利主义的尚用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汉代,几乎所有的思想流派都主张审美、文艺服从、服务于政治教化、伦理重塑、人格再造、稳定大统的主旨,这种强调美善结合、刻意弘道济世,注重政治教化的审美功能观,在汉代审美文化的理论形态、感性形态和生活形态都有显著的表现,成为秦汉审美文化显而易见的特征.

  • 标签: 秦汉审美文化 美与善的统一
  • 简介:姚配中承惠栋、张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在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象”说义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的汉易象数派纯粹为寻象而寻象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二者之长的“象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元”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的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种沟通象数、义理的宏大学术视域。

  • 标签: 姚配中 周易姚氏学 元理论 爻画变化
  • 简介:霞谷是德性论者,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是贯穿霞谷著作的条主线。其性情本源与全体之说认为“情其源头,其全体,情其发处,其用处”,以批评朱子;其四端七情之说主张“四端亦有气,七情亦有理”,理气性情合,批评退溪的“主理”、“主气”之说;其良知说明确提出“恻隐之心即良知”,“以其全德德而言谓之仁,以其本体明谓之良知”,将情与知统一起来,反对将良知“专属知识边”,主张德性知即良知是由情感说明甚至决定的。霞各很推崇儒家经典中的《大学》,其中尤其重视好恶之情,认为“好恶乃要”,实即以德性为要,而德性根本在情感。总之,“实心真情”是提高德性、实现万物体境界的根本。这是霞谷对今人的重要启示。

  • 标签: 霞各 性理学 德性 情感 理性
  • 简介:“浩然气”是孟子的个重要概念,而如何理解“浩然气”也直是孟学研究中的个重要问题。由于《孟子。公孙丑上》在“浩然气”的段文字前,又提到“夫志,气帅也;气,体充也”,所以学者往往用“体充”气来理解“浩然气”,或未对二者做出明确区别。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其说文提到仁气、义气、礼气,肯定有德气的存在。随着《五行》经文部分再次在郭店号楚墓出土,使学者认识到《五行》的经文与说文可能并不形成于同时期,说文应完成于孟子后学之手,反映了孟子后学对孟子思想的发展。说文的“德气”说,对我们理解孟子的“浩然气”有重要帮助。

  • 标签: “浩然之气” 孟子思想 气论 思孟 《五行》 郭店一号楚墓
  • 简介:孔子从思想家的角度,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对诗的意义阐幽发微,而不仅仅是删定"诗三百".随着上博简等战国佚籍的公布,这现象更加引起了学界瞩目.本文认为孔子及其弟子重视诗之中的"思",他对诗的总体把握和对于具体诗篇评论,都采取"言以蔽"的手法,简练而精当.孔子对于诗的理解、解释、评论是"诗三百"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同时,论诗和教诗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源头.文中还对孔子"思无邪"、"诗无隐志"、"改"、"以其独"、"吾信"等论断作了新的分析,进而强调"述而不作"的重要.

  • 标签: 孔子思想 经典解释 弟子 诗篇 述而不作 思无邪
  • 简介:在晚清和民国,中国的政治正当发生过重大的历史转型。在经历传统正当危机的同时,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逐步重建新的政治正当轴心。新的政治正当以“去道德化”为时代标志,以世俗化的历史主义目的论为知识背景,确立了三个重要的正当轴心:自由正当、民主正当和富强正当,并分别形成了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国家主义这三种近代中国重要的政治思潮。从天理到公理,再到潮流,近代中国的政治正当逐步失去了超越的和客观的性质,走向历史的和心理的主观意向。与此同时,政治正当的基础也有个从善(德性)到权利(自由)的转型过程。

  • 标签: 正当性 天理 公理 权利
  • 简介:“德”字在先秦文献中有“性质”、“属性”义。传本《易传》除大量带有德性内涵的“德”字外,还保留了“德”的“性质”、“属性”义,如“蓍德”、“卦德”、“阴阳合德”、“神明德”、“杂物撰德”、“和顺于道德”等。准确理解《易传》上述命题的意蕴,应将“德””义作为重要的参照。

  • 标签: 《易传》 神明
  • 简介:洛书式SU(5)大统一数学模型的提出与论证()SU(3)夸克模型的洛书·八卦解王介南拙作《洛书数字空间观照下的奇点和宇宙创生问题》①中曾提到“个体积为零的数学点”。这个数学点的数量描述如下图1②。图1洛书式以±1+0=±1为结构常数的连续极限如图...

  • 标签: 夸克模型 数学模型 洛书 大统一论 下夸克 八卦
  • 简介:<正>进入本世纪,西方科学越来越摆脱机械论的泥淖,大步地向以往的分析科学不能涉足的临界行为、突变行为、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行为以及从混沌到有序的自组织行为等复杂领域迈进,相继产生了以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为代表的旨在探索复杂组织系统的新兴科学。随之而来的是受到极大震动的自然哲学界直觉地将关注的重心轮回到与机械论对立的古代中国有机论自然哲学。这种现实的逼迫虽然无形中抬高了古代中国自然哲学的价值,但却少有切中要害的方法论省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要籍(譬如《周易》、《内经》、《淮南子》、《抱朴子》等)之间仍处于分立状态,并多少蒙着神秘的面纱。

  • 标签: 自然哲学 营卫 协同学方法 原理 中医学 古代中国
  • 简介:从张岱年先生关于张载天地与气质两元论分析入手,说明张载的两元论主要是就事实存在而言,在价值评价的角度,张载根本否定气质的意义,而天地为善亦取决于变化气质而善反的工夫。人由二(善恶混)而走向(善性),是在德与气交相胜的过程中实现的,说到底只是的互为胜负。“于气”的两元也可以在的意义上予以理解。

  • 标签: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性两元论 性一元论 二性 一性
  • 简介:唐太宗时由孔颖达主持编纂的《五经正义》,以及明成祖时由胡广主持编纂的《五经大全》,是中国经学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对经学文本的统一,《五经正义》的编纂是为了解决“文字多讹缪”,和“儒学多门,章句繁杂”的问题,为科举考试提供统一的文本,因此他们首先对注家和义疏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比较,并以“疏不驳注”的原则处理二者的关系。《五经正义》则是为了用程朱理学纲纪人心,因此在对文本的选择上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在内容上墨守程朱,在编纂上疏于考证,舛误向仍。

  • 标签: 唐朝 明朝 儒学 《五经正义》 《五经大全》
  • 简介:日新谓盛德,生生谓易──论《周易》“天人合”观中“天”与“人”的结合点刘金明“天人合”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周易》的宇宙模式则是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最早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周易》的“天人合”观多有论述,但却没有明确...

  • 标签: 《周易》 天人合 大衍之数 宇宙模式 宇宙生命 “天”
  • 简介:<正>、引言个人怎样才能理解他(她)自身的存在?他的存在怎样使他的理解达到种真理?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是与人类生存的本性攸关的两个生存性问题,东西方都有相当多的哲学家在探讨它们;然而,这两个问题在今日更有新意,有必要作进步探讨。因为,哲学家的麻烦之处就在于:滋养和培育他们心灵的那些思维习惯和传统往往又成为他们的桎梏。因而,人们在洞察和思索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时,需学会使自己首先摆脱束缚。海德格尔以下的疑虑与上边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处:

  • 标签: 海德格尔 有限性 孔子 本体论意义 人类生存 真理性
  • 简介:<正>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造化了万物,而且还造化了人这样有智慧的高级动物。人诞生于大自然中,当然是大自然的部分,当然也就要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因而人要研究人,就必定要研究大自然,只有从大自然处着手才能研究出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当然也包括人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周易》就是我国古代的部研究自然与人的杰出著作。《系辞》上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系辞》下第二章中说得更明确了:“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文,与地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 标签: 对立统一规律 周易 变化规律 自然规律 我国古代 六十四卦
  • 简介:《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是中国圣贤先哲应对世界千变万化事物规律的智慧结晶。《易经》翻译,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流、促进中华文明蓬勃发展的重要桥梁。探讨被称之为“译事三难”的“信达雅”被很多学者认作是探究中国全部的翻译理论问题,对于《易经》翻译,这“三难”更是如此。尽管研易的论著汗牛充栋,但从易学的角度谈《易经》翻译的却不多见。本文拟从《易经》“三易”的角度,探究《易经》英译的“三难”问题,即从《易经》的“不易”、“简易”、“变易”出发,探讨《易经》翻译的“信、达、雅”三要素。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做新的探讨,并以《易经》翻译的实际例证加以说明。

  • 标签: 《易经》 不易 简易 变易 翻译
  • 简介:《礼记·缁衣》是阐述孔子政治与伦理道德学说的专篇。郭店简和上博简的《缁衣》篇是目前所见最接近原初状态的古本,两种简本的首章皆为“缁衣”章,可见此章是为全篇的统领。此章内容的中心是通过对于缁衣与巷伯的对比,说明民众能够辨别美、丑重要。周人的社会理念中,以文王为美的化身,演绎出圣王崇拜,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有深远影响。

  • 标签: 礼记 缁衣 美丑之辨 孔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