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找到可以深化治疗的方案。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绝经女性以及150例未绝经女性,通过相应的观察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子宫异常相关性。结果通过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在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之6.8(±0.5),和子宫增生与子宫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P=0.02;在围经后内膜厚度超过6.8(±0.5)毫米时存在相关性,且P<0.009。结论绝经阶段的女性子宫厚度少于4.6(±0.5)无需进行诊刮;而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少于6.8(±0.5)毫米,则无需进行诊刮,内膜厚度少于8.7(±0.2)毫米可以先进行常规的激素治疗,若治疗没有效果,那么再予以诊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子宫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6例临床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可能的民常子宫出血的病人,通过诊断性刮宫子宫活检进行了病理诊断与分析。结果其中79例子宫有功能性的改变。81例与正常月经周期内膜相似;其余36例病理诊断证实子宫有器质性病变。结论诊断性刮宫、子宫、活检病理诊断,不同期子宫的判断,对临床诊断具有关键的依据并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功能性子宫出血 病理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采集器诊断不孕患者子宫病变的临床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70例不孕疑似子宫病变患者,采集子宫组织,将获取的子宫组织进行细胞涂片并浸入10%甲醛液中固定,对其中出现颗粒状的成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和组织学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以其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子宫采集器细胞涂片法、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和两组结合的方法在诊断率上的符合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子宫采集器细胞涂片法和子宫采集器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84.3%、94.7%,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两者结合和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95.2%、94.7%,两者比较元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采集器不仅可以用于涂片法进行细胞学诊断,也可对子宫的有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组织学诊断,这样会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子宫内膜采集器 不孕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癌的临床资料、MRI分期情况及手术病理分期情况,对比三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60例子宫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分期、MRI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期与MRI分期的符合率为68.33%;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58.23%;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78.33%。结论术前的临床分期准确性不高,其期别越高,准确性就越低,而MRI可以清晰、全面地显示出子宫癌的癌灶与被肿瘤细胞侵入的范围,对术前的有效分期具有重要的判断意义,而病理分期可以有效反映出肿瘤细胞的生长状态与范围。

  • 标签: 临床分期 MRI分期 病理分期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我院诊治的子宫癌患者的临床具体资料,从而提高我院对该病早期诊断及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09年至2014年间在我院就诊的150例患者,按照年龄分组为A组和B组。通过手术-病理分级、病理类型、细胞分化、肌层浸润深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B组在病理分期及类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分化和肌层浸润方面,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且A组情况要优于B组。结论年轻妇女在子宫癌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若在诊治过程中,加以注意,将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临床特点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癌组织中癌基因表达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原发性子宫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临床预后的高危因素将子宫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TEN、p53和Ki-67基因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125、CP2、CA199及唾液酸(SA)等肿瘤标志物,分析各项肿瘤标志物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ER、PR、PTEN、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ER、PR、Ki-67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CA125和CA199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脉管内癌栓CA125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腹水癌细胞CA12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组PR表达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Ki-67、CA125、CA199和CP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两组中ER、p53、PTEN和S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i-67、CA125、CA199和CP2与子宫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肿瘤标志物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诊刮标本的病理诊断对于子宫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子宫诊刮标本的病理诊断及临床资料,分析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208例患者均明确诊断,经积极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子宫诊刮标本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子宫内膜诊刮标本 病理诊断 临床联系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子宫炎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60例慢性子宫炎患者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结果:本组60例慢性子宫炎100%好转,治愈率达91.43%。结论:采用新方法治疗子宫炎疗效明显好于传统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炎 治疗 新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子宫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3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患者的康复率高,33例患者中已经有32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官腔镜与B超相比诊断子宫患肉的准确性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官腔镜检查的患者427例.其中官腔镜检查诊断子宫息肉87例与B超诊断50例相比进行分析。全部子宫息内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对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病理报告子宫息肉78例,官腔镜诊断符合率为89.66%,B超诊断符合率为38.46%。87例中,单纯息肉切除34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电切22例,患肉切除同时诊刮31例。结论官腔镜检查能够在直视下评价子宫.准确、直观,是确诊子宫息肉的金标准。较大的、有症状的患肉应手术治疗,行官腔镜下息内切除术(TCRR);无生育要求合并高危因素者,行官腔镜下息肉切除+内膜切除术(TCRP+TCRE),降低术后异常子宫出血、排除内膜其他病变可行官腔镜下患肉切除+诊刮术(TcRP+D&c)。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官腔镜检查 官腔镜手术 B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超判断子宫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诊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24例,均展开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超声图像下子宫厚度进行测量。结果子宫癌患者子宫厚度显著大于正常子宫子宫炎与子宫增生患者,各类型患者子宫不均匀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彩超判断子宫厚度有助于绝经后妇女子宫癌的临床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绝经后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癌 彩超 子宫内膜厚度
  • 简介:月经规律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通常情况下,月经期无特殊症状,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胀痛,有时伴有轻度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但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经期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则是痛经了。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原发性痛经 女性生殖功能 肠功能紊乱 下腹部 轻度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种医疗方式治疗初期子宫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早期子宫癌患者185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单纯手术组(n=28)、单纯放疗组(n=37)、术后放疗组(n=50)、术前全量放疗组(n=35)、术前腔内后装组(n=35),比较各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放疗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单纯放疗组和术前腔内后装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和单纯放疗组与其他三组间的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的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腔内后装组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与其他各组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子宫癌的技术是主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全量放疗差于术前腔内后装放疗。术前、术后放疗均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但并不能改善远处转移。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放射疗法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9例子宫息肉的患者经阴道进行检查,对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19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术前诊断为子宫息肉的病例,宫腔镜术中证实存在宫腔赘生物,术后病理证实符合子宫息肉16例,诊断符合率83.3%,黏膜下肌瘤3例。结论阴道超声分辨率高,对子宫结构显示清晰,对子宫息肉的诊断准确可靠。

  • 标签: 阴道超声 子宫内膜息肉 异常回声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息肉126例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2例子宫息肉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分为两组,每组126例,,对对照组没有相关生育要求的患者实施内膜切除术进行子宫息肉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宫腔镜的观察下实施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8.6%),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对于子宫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宫腔镜下诊治子宫息肉120例疗效观察。方法宫腔镜直视下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治疗的120例子宫息肉患者在宫腔镜下手术并行病理检查,术后常规随访。结果宫腔镜下诊治子宫息肉阳性率为100%。结论宫腔镜下诊治子宫息肉是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方法。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息肉的超声诊断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子宫息肉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超声诊断为子宫子肉的45例患者中,病例诊断内膜息肉的有39例,占86.7%。通过超声检查,表现为高回声光团,息肉的直径为0.9-2.5cm,平均直径为(1.3±0.2)cm。息肉通常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边界比较清晰,无包膜。当息肉的直径大于1.5cm,或者小于1.0cm的时候,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条状的血流信号。结论针对子宫息肉的患者,使用超声检查诊断,可以有效的提高准确性,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对患者不会产生附加的创伤,操作方便,是诊断子宫子肉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 息肉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