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病理活检的诊断结果。方法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进行子宫病理活病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70例患者中,58例子宫异常,占比82.86%,其余12例患者子宫正常,占比17.14%。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占据比例最高——51.72%。临床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符情况,以子宫肌瘤诊断的符合概率最高。结论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子宫病理活检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针对器质性病变引发的出血的诊断;对于其他卵巢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诊断来说,需联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支持。

  • 标签: 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内膜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我院收治的子宫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便于分析子宫癌临床病理特点,以为子宫癌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住院的子宫癌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病理特点。结果75例患者平均年龄(52.8±9.2)岁,﹤45岁者9例(12%),平均年龄(37.2±6.0)岁,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阴道异常出血者69例,占92%。临床分期误差率I期误差率为10.3%,II期误差率为67.5%,III期误差率8.3%。结论近年来,子宫癌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但临床分期诊断误差率,II期较高,达67.5%。提高该期的诊断准确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诊断分析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病理检查使用宫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给临床子宫病变检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对330例宫腔镜检查后行诊断性刮宫或子宫活检病例进行分析,对患者接受宫腔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检查显示,患者子宫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腺体增生、子宫炎情况存在差异性;分泌期的内膜子宫炎和内膜癌患者其子宫息肉样病变的比例为29.7%、0.7%和0.0%。结论进行子宫疾病检查时,使用宫腔镜后进行子宫病理检查可以提升检查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让患者的治疗更加的准确有效。

  • 标签: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病理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子宫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79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子宫活检病理诊断;分析子宫活检病理诊断方式的价值。结果器质性病变患者33例,占41.77%;激素水平失调患者31例,占39.24%;正常月经周期有各期内膜的患者15例,占18.99%。结论子宫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高,尤其适用于由器质性病变而引发的出血情况进行区分的鉴别诊断,而对于卵巢以及全身性疾病则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手段,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 子宫异常出血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癌的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治疗的子宫癌的患者,选取的患者在手术中均实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手术后实行石蜡病理检测。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快速冰冻病理检测与石蜡病理检测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69.00%。其中分期准确率中,G1级的符合率为62.00%,G2级的符合率为70.00%,G3级的符合率为83.00%,病变部位浸润程度准确率中Ⅰ级的符合率为49.00%,Ⅱ级的符合率为84.00%,Ⅲ级的符合率为92.00%。结论在子宫癌的诊断过程中使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以将子宫癌检测出来,并检测分期的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的浸润的程度的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石蜡病理检测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子宫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子宫癌患者(50例),选取时间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患者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结果50例子宫癌患者经过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后,肿瘤组织学分型检出率为86.00%,其中I型子宫癌检出率为96.00%,Ⅱ型子宫癌患者检出率为50.00%,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术前诊刮病理和术后病理组织学类型不一致,患者诊刮病理子宫样腺癌、而术后病理分别诊断为混合型腺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经诊刮病理是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而术后病理诊断则为子宫样腺癌,由此提示,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癌患者进行术前诊刮病理诊断,对肿瘤组织学检出率较高,特别是I型子宫癌患者。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术前诊刮病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的发病原因及其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53例子宫息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实验中,28例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等),1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2例月经无明显改变;18例患者采用全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12例患者由于发病年龄较小并希望有生育能力而采用子宫息肉电切术(TCRP)。结论临床上,子宫息肉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患者发病时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绝经期子宫增厚急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确诊的绝经期后子宫增厚急者120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者是否存在子宫增厚分为A组(n=65)与B(n=55)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急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A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高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老年性子宫子宫息肉、子宫单纯增厚的发生率高于B组;B组患者的子宫复杂性增厚与子宫癌高于A组。每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绝经之后,如果无明显症状,急者在B超检测之后显示子宫增厚均为正常绝经之后改变,但如果急者存在高血压、肥胖,则需要实行分段诊刮术明确是否为恶性病变。

  • 标签: 绝经期 子宫内膜增厚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异常出血使用子宫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根据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79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来分析研究,为患者提供了子宫活检病理诊断;对该种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受了子宫活检病理诊断,共有34例器质性病变,占总数的41.77%;有16例曾有过流产史,有9例子宫息肉,5例子宫肌瘤,3例宫体癌。共有有31例激素水平失调,占总数的39.24%;有11例是子宫增殖失调,20例子宫增殖症。15例在正常经期有各期内膜,占总数的18.99%;5例中月经期内膜,6例增生期内膜,4例分泌期内膜。结论子宫异常出血可以选择子宫活检病理诊断,可以鉴别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出血情况,和其他诊断方式联合使用还能对卵巢和全身性疾病进行诊断,提升准确度,让诊断的准确率更高,结果更加可靠,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 子宫异常出血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及病理诊断在子宫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观察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图像特征及血流情况,评价超声诊断子宫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200例所选疑是子宫息肉样病变患者中子宫息肉177例,黏膜下肌瘤13例,子宫癌10例。超声诊断结果中,诊断子宫息肉165例,子宫息肉诊断准确率为93.22%,诊断黏膜下肌瘤21例,误诊8例,子宫癌14例,误诊4例。结论子宫息肉样病变采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 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微创术对子宫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超过2次且子宫薄弱的患者,共30例,均给予宫腔镜子宫微创术治疗,观察和对比治疗前后子宫的容受性。结果术后患者子宫厚度增加、PI提高、RI降低,子宫形态学分型以佳型为主,术后胞饮突数量激增且发育程度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子宫微创术有助于子宫的分型及血流分布情况的有效改善和佳型子宫的增加,有助子宫胞饮突发育情况的改善,从而对于子宫容受性的提高十分有帮助。

  • 标签: 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 子宫内膜容受性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卵巢子宫异位症恶变临床病理分析。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5月选取我院治疗的患者卵巢子宫异位症恶变的患者100例,回顾性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资料,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以及HE染色方法研究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组织形态学的特点。结果选择的患者大多数由于阴道不规律出血以及盆腔的包块就诊治疗。选取的患者均使用手术治疗,在手术前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中超过正常值的患者有70例。在手术后病理检测中肿瘤大多为囊壁粗糙,出现囊实性包块,并且囊内会出现浓稠的褐色液体,其中实性的乳头状的组织比较常见。经过治疗后,有5例患者发生死亡,有5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有90例患者存活。结论卵巢子宫异位症恶化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查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并且恶化的肿瘤主要为透明细胞腺以及子宫样腺癌。并且肿瘤的预后的情况与肿瘤的类型以及病理分期具有重要的关系。

  • 标签: 卵巢 子宫内膜异位症 恶变 临床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增生、子宫样上皮内瘤变、子宫样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复习400例诊刮标本的HE切片,依据宫体上皮性肿瘤和前驱病变分类(WHO2014),找出子宫增生、子宫样上皮内瘤变、子宫样腺癌。结果我们发现子宫样上皮内瘤变43例;不论是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还是复杂性非典型增生都有子宫样上皮内瘤变检出,分别为(8/273)、(16/81)、(19/46),提高了检出率。结论子宫样上皮内瘤变为单克隆性病变,组织结构、细胞形态有别于子宫增生,恶性潜能较高。因此,掌握子宫样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学诊断要点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现实意义重大。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 子宫内膜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子宫癌组织中肿瘤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探究。方法对50例子宫癌的病理切片实施回顾性研究,对每例切片中肿瘤芽数量进行计算,并对肿瘤芽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采取统计学方法对肿瘤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实施分析。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子宫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芽表达之间关系的统计发现,患者的Ki-67增殖指数、淋巴结转移以及脉管侵犯与肿瘤芽的表达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但患者的pTNM分期、年龄、肌层浸润深度以及肿瘤直径与肿瘤芽数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通过对比正常癌细胞与肿瘤芽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计分发现,肿瘤芽细胞的vimentin以及N-cadherin计分升高;但E-cadherin、CK(AE1/AE3)以及β-catenin计分降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芽的表达情况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子宫癌预后的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肿瘤芽 临床病理特征研究
  • 简介:目的对比特殊病理类型子宫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与子宫样腺癌术前、术后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特殊病理类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的EC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仍为此类病理类型的患者57例,将其与同一时间段子宫样腺癌患者538例作对比,进行EC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子宫样腺癌患者就诊年龄、初潮年龄小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体质量指数>28kg/m2)所占比例、术前血清糖类抗原(carbohydrateantigen,CA)125阳性率、术前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均高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P<0.05)。两组原发不孕、继发不孕、绝经年龄、绝经后阴道出血、血清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期,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中Ⅱ期、Ⅲ期、Ⅳ期所占比例高于、Ⅰ期所占比例低于子宫样腺癌患者(P<0.05)。术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腹水细胞阳性率、p53阳性率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低于子宫样腺癌患者(P<0.05);两组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样腺癌术后生存率高于、复发率低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P<0.05)。结论术前E2增高、CA125增高,子宫样腺癌可能性大。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发病时期别较晚,恶性程度高,危险因素多,易复发,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故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相关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在子宫癌手术中进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术后检验其诊断准确性并总结其对患者进一步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80例手术前诊断为子宫癌的患者,所有患者进行标准的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将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确诊标准,即诊断子宫癌的金标准,将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内容涉及诊断符合率、肿瘤分级符合率和肌层浸润分级符合率等三个维度。综合诊断结果,进一步总结其治疗意义。结果参与研究的80例患者,术中冷冻切片所得各方面肿瘤信息与术后石蜡切片所得结果差别不大,即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结论进行子宫癌手术时进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可以较快地获得检查结果,而且诊断准确性与作为金标准的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差别不大,即准确性较高,可以将检查结果可以作为进一步治疗的客观依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冷冻切片 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