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癌与子宫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癌及子宫增生过长患者(子宫癌组101例,子宫增生组108例)的子宫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癌组和子宫增生组患者子宫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癌组患者子宫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病变病理诊断结果:两组209例患者(子宫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单纯�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增生 病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及病理检查对于明确子宫病变诊断的重要价值作用。方法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疑似有子宫病变,且经临床阴道超声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统计其前后诊断准确率。结果150例疑是子宫膜病变的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110例,病理检查确诊99例。临床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息肉23例,病理检查确诊23例,两者前后诊断符合率为100%;阴道超声诊断为内膜结核26例,病理检查确诊26例,符合率为100%;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异位症32例,病理检查确诊28例,符合率为87.5%;阴道超声诊断为内膜癌29例,病理检查确诊22例,符合率为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有子宫病变的患者,阴道超声可作早期诊断初步筛选手段,再进行病理检查最终明确诊断,能有效提高临床子宫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子宫内膜病变 阴道超声 确诊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子宫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在乳腺癌、肺癌和大肠癌之后,位居第四。目的讨论子宫癌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子宫癌是一种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恶性肿瘤,首选治疗是手术,因此,护士要患者讲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手术,手术后护士要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康复计划,如营养饮食计划、功能锻炼计划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应对以后的放疗和化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活检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增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0例绝经后子宫增厚妇女,根据患者阴道是否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383例)与未出血组(2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子宫活检和病理分析。结果出血组患者中,252例(65.80%)子宫正常,与未出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05),而98例(25.59%)患者为良性病变,与无出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8.62%)患者存在潜在恶性病变,与无出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增厚妇女,若无阴道出血症状,可不进行诊断性刮宫,但必须进行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对超声检查异常时,应立即进行内膜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子宫内膜活检 绝经妇女 子宫内膜增厚
  • 简介:摘要探讨低级别子宫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低级别子宫间质肉瘤(LGESS)是子宫罕见的肿瘤,仅占所有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2%,当肿瘤局限于子宫时,临床极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在病理形态上该病也易与其他肿瘤相混淆,影响临床治疗及预后。为了更好的认识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现收集2006年—2011年5例低级别子宫间质肉瘤,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免疫组化分析及治疗预后等问题。

  • 标签: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预后相关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统计学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9月收治子宫癌患者197例临床、病理资料,探究预后相关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宫颈附件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均与子宫癌预后密切相关;且多因素分析表明,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是子宫癌预后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子宫癌预后与多种高危因素相关;临床应当根据病人病情差异,系统评价预后相关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子宫内膜癌预后预后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息肉患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49例子宫息肉患者与57例非子宫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子宫息肉患病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肥胖、子宫肌瘤、子宫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是子宫息肉的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瘤为子宫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肌瘤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子宫增生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阴道超声对于绝经前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妇女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影像学工具,优点在于无创,无痛,无并发症,对于子宫癌的诊断比盲目诊刮更敏感。对于子宫厚度≥5mm的阳性病例需要进一步行宫腔造影超声检查子宫厚度,通过影像学来显示需要进一步组织学诊断的可疑病例。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复习过去诊断为子宫增生的病例,加强对子宫上皮内瘤变的认识。方法观察560例刮宫标本HE切片中的有关子宫增生性病变,根据新标准找出子宫上皮内瘤变。结果共发现55例子宫上皮内瘤变,其中子宫单纯增生449例,发现上皮内瘤变14例,伴有不典型增生20例中有2例上皮瘤变,57例子宫复杂性增生中9例上皮内瘤变,34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30例上皮内瘤变。结论子宫上皮内瘤变是肿瘤性增生,通过对其进一步认识,明确其诊断要点和方法,对今后的诊断及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早期子宫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28例(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组39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且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效果显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1。寻找一种有效快捷的早期诊断方法至关重要,宫腔镜应用于子宫癌的诊断价值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本研究对2004~2010年收治的疑诊子宫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宫腔镜诊断早期子宫癌的确诊率达96.8%,宫腔镜可视性检查指导下的活检作为子宫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子宫癌的临床特点、分期和病理类型以及合并症情况。方法将2008年0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36例子宫癌患者分为未绝经组和绝经组,分别统计分析其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结果未绝经组以月经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绝经组以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未绝经组分期低于绝经组;同时未绝经组合并症比例低于绝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癌患者多以月经不调、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年轻患者分期低于年长者,同时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能显著提高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病变诊断与治疗以及妇女病筛查的重要性;方法对158例有症状绝经妇女进行超声检查,并行诊断性刮宫,内膜病理检查,分析其中的阳性符合率,以期超声作为绝经妇女内膜癌的主要筛查手段;结论超声是经济、实用、无痛、无创、快捷的子宫病变筛查的可靠检查方法,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子宫内膜病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子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异位症。目的讨论子宫异位症患者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急性腹痛,要注意是否为异位囊肿破裂征象,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剖腹探查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患者术后常规禁食禁饮,去枕平卧6小时,保持呼吸通畅,予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次日开始雾化吸入,减少咽喉部不适。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中神经标记物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与疼痛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75例不同疼痛程度、不同分期的EMs患者(实验组)及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在位子宫NF、PGP9.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Ms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内异症分期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在位子宫功能层中PGP9.5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NF的表达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功能层PGP9.5的表达与患者VAS疼痛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PGP9.5、NF在EMs各期患者在位子宫功能层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EMs患者在位子宫功能层存在PGP9.5免疫反应的神经纤维分布,且这种神经纤维的分布与疼痛相关,但与EMs的分期无明显相关性;EMs患者在位子宫功能层不存在NF免疫反应的神经纤维分布,提示EMs患者子宫功能层表达增多的神经纤维是新生的无髓神经纤维。

  • 标签: 蛋白基因产物9.5 神经丝蛋白 子宫内膜异位症 VAS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