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纵列入治疗交通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 2016.01~2018.12本院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同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共计发生术后并发症 13例,发生率为 43.33%。其中发热 11例, 8例为吸收热, 3例为颅内感染,经过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区少量出血 2例,经过积极观察护理 2w后血肿基本自行吸收;随访时间为 4~36个月,平均( 19.42±2.05)个月; GOS Ⅳ~Ⅴ级者 27例, GOS Ⅰ~Ⅲ级者 3例。结论 治疗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同时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纵裂入路 前交通动脉瘤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纵列入治疗交通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 2016.01~2018.12本院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同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共计发生术后并发症 13例,发生率为 43.33%。其中发热 11例, 8例为吸收热, 3例为颅内感染,经过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区少量出血 2例,经过积极观察护理 2w后血肿基本自行吸收;随访时间为 4~36个月,平均( 19.42±2.05)个月; GOS Ⅳ~Ⅴ级者 27例, GOS Ⅰ~Ⅲ级者 3例。结论 治疗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同时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纵裂入路 前交通动脉瘤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总结经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探讨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13例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行手术夹闭动脉瘤,12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出现偏瘫,半年后肢体肌力恢复。结论采用额部治疗大脑动脉远端动脉瘤治疗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入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纵裂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经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切除直径〉4cm鞍结节脑膜瘤3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结果按Simpson分级:I级24例,Ⅱ级5例,共29例,占96.7%。术后视力改善20例,无改变6例,下降4例。尿崩或电解质紊乱8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良好的手术人,暴露充分,可提高全切除率和改善视力,并发症少。

  • 标签: 前纵裂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对经额底视野下的鞍区重要结构及其解剖学参数作客观分析,为其显微手术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9具成人尸头标本为研究对象,模拟经额底显微手术过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该路条件下鞍区关键解剖结构、显露范围及手术操作范围;并深入解剖,观察重要血管、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鸡冠至床突、视神经管颅内口、视交叉前缘及垂体柄的距离分别为40.4±3.2、35.6±3.5、39.8±3.6、42.1±3.9mm;眉间至各部分的距离分别为69.9±4.2、63.4±4.3、68.1±4.8、72.6±5.3mm。经额底可良好暴露下嗅三角、视神经、视交叉等重要结构;终板面积为(50.9±2.9)mm2,终板到额叶前段距离为(57.6±2.8)mm。结论经额底不仅适用于鞍区局部病变的手术,还可用于其上方、上方及向三脑室生长的病变,本研究对鞍区重要结构及解剖学参数的客观观察可为临床医生设计手术、改进手术操作技巧提供指导。

  • 标签: 鞍区病变 经额底前纵裂入路 显微手术 解剖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人脑动脉-胼周动脉瘤治疗中采取手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接收的76例人脑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将上述患者纳入A/B两组中,各38例;前者通过翼点手术治疗;后者通过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但B组GOS评分显著高于A组,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7.89%

  • 标签: 纵裂入路手术 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神经内窥镜经“锁孔”到达Willis环前部的可行性,为窥镜治疗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本组采用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4例新鲜少年尸头,用0°软镜、0°、6°、30°硬镜交替配合使用,探讨了窥镜“锁孔”。结果额部皮肤采取横行皱纹切口1.5-2cm,骨孔1cm。手术通道位于内,窥镜经胼胝体池和鞍结节之间的解剖裂隙到达Willis环前部。窥镜“锁孔”可以

  • 标签: 神经内窥镜 锁孔入路 局部解剖学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底经鸡冠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底经鸡冠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肿瘤全切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通过该手术,肿瘤全切率达90.1%(91/101),病死率1.9%(2/101)。术后并发症以钠离子代谢紊乱最常见[54.5%(55/101)]。结论额底经鸡冠可以在安全、彻底的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下丘脑及周围临近组织的损伤。

  • 标签: 颅咽管瘤 额底纵裂 鸡冠入路 下丘脑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额底显做外科于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经额底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2例,脑膜瘤5例,顷咽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垂体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鞍上表皮样囊肿全切除1例。结论经额底颅底、鞍区重要解刮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动脉、颈内动脉、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牢高,术后出现偏瘫、失语、昏迷、尿崩的发生率低。

  • 标签: 鞍区肿瘤 额底纵裂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后-天幕切除松果体区胆脂瘤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松果体区胆脂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后-天幕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肿瘤全切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随访10例,时间6个月,10例病人原有头痛缓解,2例原有视力模糊者恢复正常,2例复视消失。结论经后-天幕可以在切除胆脂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脑深部大静脉。避免对枕叶的过度牵拉。

  • 标签: 胆脂瘤 松果体 入路 经后纵裂-天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方法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继发性全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经手术清除脑室和丘脑血肿。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2例行脑室外引流手术,4例术后2周清醒,其中2例高热,4例呼吸道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尿崩症。结论经手术迅速清除丘脑血肿和脑室特别是三脑室、导水管内血肿是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降低病死率关键,术后严密观察护理保证了疾病预后。

  • 标签: 脑室型丘脑出血 外科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研究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相关解剖因素在手术暴露中的作用,并探索该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方法尸头模拟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手术,观测相关解剖因素,以矢状位术野角和冠状位术野角为评价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据此设计标准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结果回归分析:矢状位术野角=184.41+0.63×骨窗长度+7.44×同侧/对侧骨窗-0.62×胼胝体切口位置角-1.76×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1.13×胼胝体切口;冠状位术野角=-78.46+1.79×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0.99×胼胝体切口长度+0.14×骨窗长度.由此建立了额角、体部、房部和枕角的标准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结论矢状位术野角和冠状位术野角可客观评价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的暴露水平;矢状位术野角和冠状位术野角回归方程有助于理解、把握影响手术暴露的众多解剖因素;标准锁孔能够完成侧脑室额角、体部、房部和枕角的手术暴露.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胼胝体 锁孔神经外科 侧脑室 神经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经翼点和经额底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经翼点手术作为经翼点组,32例患儿经额底手术作为经额底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额底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经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经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翼点和经额底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经翼点和经额底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经翼点手术作为经翼点组,32例患儿经额底手术作为经额底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额底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经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经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翼点和经额底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经额底进行手术时,正确修复开放的额窦对预防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日本札幌祯心会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经验,对黏膜缝合及脂肪填塞技术在额底额窦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以促进技术交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用3DSlicer软件辅助经对侧显微手术治疗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镰旁脑膜瘤患者18例作为观察组,利用3DSlicer软件辅助并采取对侧显微手术治疗。术前完善头颅CT核磁平扫与强化、核磁动脉成像与核磁静脉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并利用3DSlicer软件建立肿瘤、上矢状窦、大脑上动脉等模型并分析肿瘤与上矢状窦及大脑上静脉的位置关系,采取对侧切除肿瘤。另选取2019年1—12月经传统同侧手术治疗的19例镰旁脑膜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率与头痛、头晕缓解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重建的肿瘤与其基底上方的大脑上静脉的位置关系与术中实际情况均完全一致,均行SimpsonⅠ级切除术,术中均无大脑上静脉及静脉窦损伤;观察组12例一侧下肢肌无力患者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9例,对照组13例一侧下肢肌无力患者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1周头痛、头晕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可帮助术前评估镰旁脑膜瘤与大脑上静脉、上矢状窦等结构的位置关系,指导医师经对侧切除肿瘤,显著减少术中对大脑上静脉、功能区脑皮质等重要结构的副损伤,有助于患者肢体肌力的恢复。

  • 标签: 脑膜瘤 3DSlicer软件 显微手术 大脑镰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透明隔腔(CSP)的术前MRI分型评估经-透明隔间腔(CSPV)行胼胝体切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上海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20年12月耐药性癫痫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31(15.3±7.3)岁,病程0.5~29(10.0±6.5)年。患者术前均行颅脑常规和/或薄层MR扫描,观察CSP形态并进行影像学分型。均采用经-CSPV行胼胝体切开术,术中对比观察术前MRI不同CSP分型患者手术操作特点及完成情况。结果(1)31例中,术前MRI观察到CSP者29例,其中间隙型(Ⅱ型)28例、透明隔囊肿(Ⅳ型)1例;另外2例MRI未观察到CSP,为闭合型(Ⅰ型)。(2)29例术前MRI观察到CSP者,术中均探查到达CSP,并顺利分离两侧透明隔小叶:1例Ⅳ型CSP患者切开胼胝体即可到达CSPV,操作最为容易;28例Ⅱ型CSP患者,因CSP体积较小,定位有一定难度,但经仔细辨认均能到达,再向后分离两侧透明隔小叶没有困难。而2例Ⅰ型CSP患者术中未能分离出CSPV,改行经侧脑室完成手术。结论通过对CSP的术前MRI观察及影像学分型,可预估术中CSPV的分离难度,进而判断经-CSPV胼胝体切开术的可操作性。术前MRI观察到CSP存在,可以作为选择经-CSPV行胼胝体切开术的一个影像学指标,而Ⅰ型CSP患者不宜采用该

  • 标签: 脑室 透明隔腔 癫痫 磁共振 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 胼胝体切开
  • 简介:笔者收集分析了148例癫痫病儿童表现为“池扩大”的CT诊断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对比性分析,提出了儿童池扩大的CT诊断标准,结合文献讨论了病因机制及池扩大的程度不同与癫痫病与临床治疗效果的联系。

  • 标签: 前纵裂池扩大 CT诊断 儿童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中经额底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传统型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额底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痊愈8例(40.0%),有效11例(55.0%),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复发;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P<0.05),且2例电解质紊乱、尿崩症患者在给药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在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治疗中应用经额底手术方法具有视野清晰、直观方便的优势,肿瘤切除的效果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鞍上第三脑室底 垂体瘤 经额底纵裂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与内镜下不同的结构显露特点及解剖结构标志定位。方法成人尸头10具,分为A组和B组,每组5具,分别采用经前额和经胼胝体脉络膜联合室内孔,在显微镜和内镜下观察内部结构。结果显微镜与内镜下经前额微创并可充分显露和定位鞍区和第三脑室,有利于切除第三脑室前部和鞍区肿瘤,而经胼胝体脉络膜联合室内孔微创并可充分显露和定位第三脑室及侧脑室解剖结构,有利于第三脑室、房部、体部及侧脑室额角的手术操作。结论两种均可在显微镜、内镜下充分显露第三脑室等部分结构,组织创伤小,临床上可根据病变特点和手术需求选择合理的方式。

  • 标签: 手术入路 纵裂 解剖学 局部 显微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