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1世纪,中国比较诗学(文艺理论)的文化转型,是一个巨大的世界性课题,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中国比较诗学是世界文学理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的《中国比较诗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 标签: 刘介民 《中国比较诗学》 民族文化 审美意识
  • 简介:<正>,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研究会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安徽大学客座教授,吴昌硕纪念馆,神墨碑林等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1980年至今,其作品陆续被澳大利亚艺术馆、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馆、香港中文大学、吴昌硕纪念馆,英国中国画研究中心、新加坡华人艺术馆、埃及国家博物馆、法国华人艺术馆、日本熊本县株式会社、台湾高雄艺术社、美国唐人艺术馆等珍藏。在书画实践的同时,致力于艺评及理论研究,先后发表《青年学习书法不易从唐楷入手》、《书画赏析》、《浅谈学时人者死学古人者生》、《初探书法工具对其作品的影响》、《试论书法技法提按的重要性》、《神宗思想对书法的影响》、《书法美学论》等论文。

  • 标签: 大学客座教授 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 艺术顾问 中国画研究 刘建民
  • 简介:1957年,我任中共黄冈县委宣传部干事。根据领导的安排,我参加了当时轰动全国的梅今昔生活对比展览会(以下简称“展”)的全部活动。这是我一生经历的最大事情,因而记忆尤为深刻。提起展,许多同志大概都还记得毛泽东同志当年与此有关的一次谈话:“湖北有那么一个雇农出身的党员,他家是三代要饭,解放后翻身了,发家了,当了区一级干部。这回他非常不满意社会主义,非常不赞成合作化,要搞‘自由’,反对统购统销。现在开了他的展览会,进行阶级教育,他痛哭流涕.表示愿意改正错误。”由此可见展和海本人在当年的重大影响。梅今昔生活对比展览会的缘起,得从梅本人说起。梅.男,1919年7月出生于湖北黄冈

  • 标签: 展览会 统购统销 思想转变 宣传部长 黄冈 武汉市
  • 简介:、号大痴、又日觅石齐主、字冰崖,生于文字始祖仓颉、酒圣杜康故里陕西省白水县,喜书画、音乐。早年曾在专业艺术团体为三弦、琵琶、二胡等器乐演奏员,画以花鸟为主,尤擅写梅、兰,特别以写兰见长。其笔下的兰花构图巧妙、画面清新,多被单位及友人收藏,书法以隶书及行草书见长,曾拜著名书画家宫葆诫先生为师。深得宫老赏识。并求教于长安画派著名画家康师尧、崔振宽、肖焕等住老师。其书法从唐楷厦汉隶入手后以隶书为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中发表和大展中获奖。个人传略入典“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

  • 标签: 书画家 作品选 先生 艺术团体 著名画家 白水县
  • 简介:捧读兄的《秋韵集》,有一种特别异样的感觉,不只是彬彬文气之盛,而更是郁郁人气之浓。那坦诚挚虔之情,磊落旷达之怀,文雅清丽之致,亲切柔曼之音,凝成一股浓得驱不散、化不开的氤氲之气,向你扑面而来,使你觉得不是在读文章,而是在促膝品茗中,倾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叙说。济兄的文章,是山泉小溪般极其自然地流淌出来的。散文随笔的浩博星空,七彩斑澜,万千气象,才思纷呈,特色各具。一类是以文笔优美、情采华丽、构意新奇、技巧精绝见长:一类则以白描的手法,娓娓叙说对人生、际遇、世理、社会的真情实感、真切体悟。的作品显然属于这后一类,所不同的是,由于他的经历丰富,感悟良深,他的散文不同于一般文人的记事感怀。刘云山同志2001年3月为《秋韵集》写了一篇

  • 标签: 刘济民 散文随笔 韵集 情采 文笔优美 构意
  • 简介:我曾在一篇小说中写了我曾经的一个朋友,做了一笔大生意,赚了一笔大钱,生活由此步上康庄大道.但他阔了脸没变,常来找我聊天儿叙旧,我感激涕零.每次他走后,我都对妻子说,多好的一个人哪,发财了还记挂咱穷人.可是,当我买房子想向他借一万块钱时,他就像响尾蛇一样,摆了一下尾,"哧溜"一下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 标签: 同学介
  • 简介:  1  在传统的创作方式日益被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欲望化写作甚至于器官写作所充斥和替代的今天,宏大叙事的写作模式越来越不被人看好,也越来越不好把握.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作家依然坚守自己心中的一方圣土,在这片领域里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创新.曾于1998年凭着一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时隔8载又抛出一部同样震撼人心的长篇力作.  ……

  • 标签: 人性细节 刘玉民 叙事读
  • 简介:<正>肖锦龙男,33岁,甘肃定西人,回族。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198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1——1992年赴美国康州中央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和人类学系深造,现为西北师大中文系讲师,从事外国文学,中西比较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主译了《再婚》(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主编了《新编外国文学》、《外国名著提

  • 标签: 回族 甘肃 历史地理 敦煌学研究 新编 外国文学
  • 简介:百年老店“老福”.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呢绒丝绸专业商店。该店是186O年由福建人祝氏两兄弟合资创办的,原址在二马路(今九江路).初创时店名叫“福”.这个店名颇有些意思.原来祝氏两兄弟系富家小弟.虽屡考不及第.但也有些文才.他们之所以取“福”的店名.是用拆字法将””象征兄弟两人.

  • 标签: 专业商店 百年老店 兄弟 福建人 拆字法 店名
  • 简介:我收购的国企基本上是死的做活了、大的做强了.小的做大了.我不是侵吞国有资产的大鳄。

  • 标签: 大嘴严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