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烧伤休克患者使用延迟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烧伤休克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按照公式进行复苏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同时间段内尿量变化。结果:3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成功复苏、成功率为93.75%,有2例患者复苏失败、死亡率为6.25%;30例成功复苏中有1例发生急性肾功能障碍或衰竭、发生率为(3.13%),2例发生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发生率为(6.25%),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发生率为(3.13%),经对应的症状处理,后期逐渐好转。2h后患者平均尿量(0.53±0.21)ml、6h后平均尿量(1.24±0.28)ml、14h后平均尿量(1.53±0.37)ml、20h后平均尿量(1.68±0.42)ml。结论:对烧伤休克患者尽快使用延迟复苏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烧伤休克患者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 简介:介绍急性失血失休克患者在外周循环衰竭、血管塌陷、外周静脉穿刺难度大情况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肠系膜静脉穿刺输液和经骨髓输液的方法。本组100例经及时抢救治疗,全部病例获得成功。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快速补液 失液性休克
  • 简介:目的总结成批烧伤患者早期复苏经验.方法对1批25例烧伤中11例危重患者的现场救护和休克期的复苏治疗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例危重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全部治愈.结论医护人员快速前伸至事故现场救援,及时实施正确的复苏治疗,能有效地预防休克的发生.

  • 标签: 补液治疗 烧伤 休克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休克患者应用延迟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54例在我院接受烧伤休克治疗的患者,依照公式为所有患者进行复苏治疗,第一个24h复苏量为体重×烧伤面积×1.5ml+2000ml5%葡萄糖,晶胶体比例为11或者21,确保成年患者每小时尿量保持为80ml,小儿尿量为1ml/(kg·h)。第二个24h复苏量减半,采用电解质、水、胶体、碳酸氢钠以及利尿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复苏治疗效果以及延迟复苏治疗烧伤后不同时间患者预后情况。结果51例患者复苏成功,成功率为94.44%,3例患者复苏失败,失败率为5.56%。痛通过对复苏治疗时间分析延迟复苏治疗继烧伤后≤6h患者复苏时间<24h比率高于继烧伤时间>6h患者,感染率以及病死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量>3000ml比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复苏治疗继烧伤时间越短越能够使患者病死率以及感染率得到明显降低,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烧伤休克 延迟复苏补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急诊创伤性休克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比组患者治疗应用积极方法,研究组患者治疗应用限制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比对比组患者好一些(P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急诊治疗 限制性补液
  • 简介:摘要:我国高速公路和我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预防养护是主要工作。高速公路工程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其还会因为环境因素以及车辆荷载因素,导致路面出现一定程度的质量问题,并且会带来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通过路面维修工程的开展能够对高速公路的路面病害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在路面维修工程开展期间,要做好维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跟控制工作,促进维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路面病害处理效果,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工程的整体运行性能。

  • 标签: 高速公路 路面维修工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以限制措施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患创伤性休克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40例,行非限制治疗;观察组共40例,行限制治疗。观察及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药物用量与参考组相比明显更少,住院天数明显更短,DIC、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以限制措施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及病死风险,值得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今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共120例,按照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式,研究组予以限制。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5.62±6.14)岁;研究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12±5.74)岁。对比两组患者前后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比较两组患者创伤性休克纠正时间、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间及输液量;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研究组各项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限制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改善临床指标显著,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补液 并发症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安徽铜陵244000)摘要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烧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局部的变化可分为四度。烧伤时可见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随着组织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加重缺氧血症(anoxemia)也增重。临床经验证明,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本文通过对重度烧伤后创伤面的深度评估患者在休克期时的量,分析不同的皮肤烧伤面积及烧伤程度其量的影响。

  • 标签: 皮肤烧伤面,烧伤深度,休克期补液。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26-02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项目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交通需求,还有助于持久地推动经济的发展。目前,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及道路维护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因为维护方法和管理工作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年限和运营的安全。基于此,本文着重对高速公路路面预防养护冷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 标签: 高速公路 预防性养护 冷补施工技术 施工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46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及限制,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及各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PT及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及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限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各实验室指标,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 抢救 康复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临床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重度烧伤休克期患儿,其中男性76例,女性42例,年龄为0.8-12.1岁,平均年龄为(8.6±3.1)岁。上述患儿的烧伤面积在31%-60%之间,50例为II度烧伤,68例为III度烧伤。对其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108例(91.53%)痊愈出院,10例(8.47%)患者由于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计划,能够有效提高治疗重度烧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重度烧伤补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限制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患者选择我院急诊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68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限制组与常规组,每组34例患者。限制组给予限制方案,常规组给予常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失血量,统计两组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限制组平均失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限制组ARDS、MODS、ARF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5.88%VS20.59%),限制组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2.94%VS17.65%),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限制能够减少患者失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限制性补液 急诊创伤性休克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100例,给予所有患者限制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中,轻度、中度休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41例重度休克患者顺利接受手术,5例重度休克患者死亡,休克死亡率为5%。结论在急诊创伤性休克的抢救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应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及时,但应当注意方式,限制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的影响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限制补液 急诊创伤性休克 补液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速度的选择。方法随机将11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速度进行,观察组按照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急救完成后比较观察两组复苏情况和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准确率为92.73%,明显优于对照组(7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补液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均给予积极的急救护理,对照组的速度是依据患者入院时休克情况设定的速度,之后不予更改;观察组则按照休克指数公式计算出的不同速度,随时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速度进行调整;比较两组休克患者采用不同速度护理后的抗休克情况及速度准确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抗休克良好51例,复苏失败4例,其速度准确率达到92.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例,13例,76.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其速度依据休克指数的变化进行调整,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抗休克情况及速度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护理 补液速度 休克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限制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7年 9月 ~2018年 5月期间收治的 80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分组法进行分组,一组给予常规,为常规组,一组给予限制,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间羟胺用量为( 923.5±125.2) mg,多巴胺用量为( 955.6±126.5) mg,住院时间为( 9.3±2.3) d,各项数据数据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为 2.5%( 1例),死亡率为 2.5%( 1例),未见 DIC,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限制用于急性创伤性休克可有效减少药物用量,加快患者康复,且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限制性补液 急诊创伤性休克 临床疗效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限制治疗急诊创伤性休克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分组法进行分组,一组给予常规,为常规组,一组给予限制,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间羟胺用量为(923.5±125.2)mg,多巴胺用量为(955.6±126.5)mg,住院时间为(9.3±2.3)d,各项数据数据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5%(1例),死亡率为2.5%(1例),未见DIC,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用于急性创伤性休克可有效减少药物用量,加快患者康复,且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限制性补液 急诊创伤性休克 临床疗效 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