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的应用分析

/ 2

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的应用分析

李苏影张建芳苏蓉丁云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十八病区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深Ⅱ度烧伤患者一共8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6年2月1日-2017年2月3日),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一组(试验传统烧伤公式对补液量计算)、观察组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尿量和输入量实施调整)。结果:观察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尿量(137.01±35.21)ml/h、补液量(347.15±35.11)ml/h与对照组尿量(106.11±18.15)ml/h、补液量(305.11±20.15)ml/h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脉压差、心率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深Ⅱ度烧伤患者尿肌酐、CK-MB指标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根据患者尿量和输入量实施调整,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输入量;尿量比;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应用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031-01

研究显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机体具有应激性反应,而有效循环血量、体液外渗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情况发生,但是在烧伤患者中,个体脏器功能、成长环境存在一定差异[1],因此,我院对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深Ⅱ度烧伤患者一共8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6年2月1日-2017年2月3日),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一组、观察组一组,每组40例。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纳入标准-(1)深Ⅱ度烧伤患者8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内科疾病患者。

观察组40例:年龄在30岁直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0.21±1.15)岁,深Ⅱ度烧伤患者性别:15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

对照组40例:年龄在31岁直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1.15±1.26)岁,深Ⅱ度烧伤患者性别:16例为女性、26例为男性。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大致相同,可采用P>0.05进行表示。

1.2方法

对照组40例均(实施传统烧伤公式对补液量计算)。

患者入院后,应对其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将静脉通路建立后,使用复方乳酸林格氏液快速补充,采用传统烧伤公式对补液量计算。

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尿量和输入量实施调整)。

传统烧伤公式对补液量计算和对照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相同,再根据患者输入量和尿量以及生命体征对补液量实施调节,进行灵活补液[2]。

1.3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尿量、补液量。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脉压差、心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尿肌酐、CK-MB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内容中采取SPSS26.0软件,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尿量、补液量

观察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尿量(137.01±35.21)ml/h、补液量(347.15±35.11)ml/h与对照组尿量(106.11±18.15)ml/h、补液量(305.11±20.15)ml/h具有差异(P<0.05),见表1所示。

2.2对比脉压差、心率

观察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脉压差、心率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所示。

2.3对比尿肌酐、CK-MB指标

观察组深Ⅱ度烧伤患者尿肌酐、CK-MB指标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见表3所示。

表1: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尿量、补液量

组别例数(n)尿量(ml/h)补液量(ml/h)观察组40137.01±35.21347.15±35.11对照组40106.11±18.15305.11±20.15

表2: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脉压差、心率

组别例数(n)脉压差心率(min-1)观察组4040.21±7.01118.45±23.21对照组4036.21±10.11135.12±17.15

表3: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尿肌酐、CK-MB指标

组别例数(n)尿肌酐CK-MB观察组4015.21±0.1122.01±0.21对照组4028.45±2.1130.11±1.25

3讨论

研究显示,近年来深Ⅱ度烧伤患者发生率不断增加,而观察患者抗休克效果,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对补液速度实施调整十分重要[3]。

通过在传统烧伤公式对补液量计算基础上根据患者尿量和输入量实施调整,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补液具有足量、及时、恰当等优点,通过根据每位患者不同情况,实施灵活补液方式,能体现出补液的成效,具有可靠、安全等特点,现如今在临床广泛应用,受到多数患者青睐[4-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尿量(137.01±35.21)ml/h、补液量(347.15±35.11)ml/h、脉压差、心率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深Ⅱ度烧伤患者尿肌酐、CK-MB指标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根据患者尿量和输入量实施调整,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崔华民.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烧伤患者补液量、尿量及血小板数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8):37-38.

[2]郭啊玲.红光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7,38(2):235-236.

[3]牛丽,乔芳,李娟.纳米抗菌银敷料在烧伤患者护理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7,7(3):87-89.

[4]贺兴,李冬梅.烧伤后24h内削痂治疗老年深Ⅱ度烧伤的效果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204-205.

[5]苏海涛,朱应来,李宗瑜等.150例重度和特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计划液体复苏的效果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17,33(7):419-421.

[6]张东海,柴家科,胡泉等.烧冲复合伤休克补液量对疗效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9):1509-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