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加深,在美学领域中出现了经验美学、心理美学、人生美学的转向,使得审美经验一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开展的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大众审美文化”、“审美的边界”等话题讨论,都与审美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总结历史的经验、综合各学派观点,从理论上探讨一下审美经验这一概念的基本涵义和基本情况,应该是很有必要、很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审美经验 文学 净化 接受
  • 简介:朱光潜正是努力通过自身对中国古典诗论的理解,不仅将克罗齐的“直觉”从一种思辨式的哲学思考引申成为心理学上的关感体验,更是同时化用布洛的“距离说”和立普斯等人的“内模仿论”“移情说”,从美的凝神静观与自由“出入”出发,建构了“中国化”的现代美学。克罗齐的“直觉”被朱光潜改造成为凝神静观的艺术审美经验,布洛的“距离说”又构成了理论弥补的关键因子。从审美直觉到审美距离,构成了朱光潜审美经验论的逻辑框架与核心特质,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化用也给当代的异质比较诗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 标签: 朱光潜 直觉说 凝神静观 神思 审美距离
  • 简介:在“身心二元论”的哲学背景下,西方近代美学把审美经验视为纯粹的精神活动。音乐审美感性论长期无法挣脱精神美学的藩篱,研究者难以正确看待身体在音乐审美经验中的重要。具有意向性的身体积极地参与到了音乐审美对象的建构中,并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细腻的表现形式。在群体性的音乐审美活动中,主体间具有身体的共情能力。主体间音乐审美行为的协同性对审美信息的传达及审美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音乐审美缘身审美对象的属性及审美环境的类型有着密切关系,对象属性和环境类型决定了审美缘身的程度和样式。

  • 标签: 身体化 音乐审美经验 身心二元论 身体意向性 审美缘身性 审美参与
  • 简介:杜夫海纳作为现象学美学代表人物为现代美学体系的构建了一条与近代哲学美学不同的思路.他的审美经验现象学,超越了近代美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提出以知觉为联系主体和对象的中介,而艺术品的表演召唤欣赏者介入审美经验,欣赏者则依靠鉴赏完成对艺术品的接纳.这样一来,艺术品的命运通过审美经验和欣赏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标签: 杜夫海纳 艺术品 审美对象 审美经验 表演 欣赏
  • 简介:当前出现的诸种革命文化现象显示的是我们与革命文化的血缘联系,革命及其美学经验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浸透进我们整个民族的心理中。从西方后现代角度做出的研判,仅能够得到皮相,而无法深入内脏。这提醒我们,西方的理论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商业化和遗忘的操作也不是正确的对待态度,只有正面的反思和研究才能揭橥真相。我们应当重新梳理革命中国所留下的文化遗产,探究革命审美的复杂化生成与演变。“偿还”被忽视的革命审美传统,在文论重建的西方、古典资源之外寻找新的知识增长点。

  • 标签: 革命文化 革命审美 经验 偿还与建构
  • 简介:本文通过对审美经验体系中的审美对象、审美观念、审美感觉、审美意识、审美意象、审美情感等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分析,结合琵琶艺术的特点、琵琶演奏中各种问题的表象、内在特性进行了尝试的探讨、论述。

  • 标签: 审美经验 琵琶 演奏艺术 审美对象 审美观念 审美感觉
  • 简介:在大众文化成为主流的今天,电影以一种大众的媒介手段介入文学艺术中,为经典文学带来一定的改变。而文学改编为电影的过程必然会根据大众文化与大众审美产生改变,成为在新时代语境下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重新阐释。在这种重新阐释的过程中,文学突破了书本媒介的限制获得了新时代科技所赋予的审美特点,从实质上来看,电影赋予文学新的审美特点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文学阳春白雪的审美普遍化,使其符合大众审美的过程。从审美经验中的感觉、知觉、想象三个方面出发,便能将文学的审美特点与改编后的审美特点比较一二,从而窥探文学电影改编的审美意义。

  • 标签: 审美经验 大众文化 文学作品 影视改编
  • 简介:公共领域作为一种自由表达观点、平等交换意见的社会场所,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起着积极的塑造作用。全球公共领域审美交往的主体成为一种变动不居的自我和他者,成为了永远的流浪者。由于虚拟现实与异国风情冲击着欲望的身体,因而更加彰显了情感的断裂和替代。

  • 标签: 全球公共领域 替代 断裂 审美经验
  • 简介:儿童审美经验的发展与人的思维和情感的发展规律相吻合。儿童时期的美术活动是儿童对世界的一种感性认识,这种审美体验活动一方面可反映其心理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可促进其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 标签: 儿童 审美经验 感性认知
  • 简介:摘要:幼儿成长需要教师通过美术活动的组织为幼儿营造能够发挥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审美主题和作品欣赏能使幼儿增强美术活动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逐渐增强审美和作品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在群体中的互动和交际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的高效。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审美主题设计和对幼儿的作品欣赏能力培养是相对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结合幼儿对于活动的期待与反馈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进而在不断的完善与优化过程中,逐渐提高活动策划水平。

  • 标签: 审美体验 创意美术 经验建构
  • 简介: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早已进入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以克隆技术为标志的基因工程也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与此同时,在艺术创作的一些领域,高科技新型材料的运用,以及现代数字技术制作的应用,已经被人们广泛认识,对艺术的审美也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好是坏,的确是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 标签: 介入艺术 审美思考 科学技术介入
  • 简介:视觉文化与审美经验都与“看”有关,本文将以电影审美为例,结合曾经轰动一时的代表的类型电影——奇观电影。对当下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经验理论进行探讨。

  • 标签: 视觉文化 审美经验 电影审美
  • 简介:现代美学建构了一种分离式的、审美主体外在于审美对象的静观审美模式。民间艺术是融入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在现代美学框架中,将其“脱境”,再“语境重置”,将其变成静观审美对象,使得活生生的艺术成为干瘪的木乃伊。理解民间艺术需要另一种美学原则与审美模式,即审美主体完全投入于对象的介入审美。只有把民间艺术还原为人类活动,才能在具体的活动场域中体验其丰满的意义。民间艺术是“非遗”核心组成部分,依据一般艺术原理对其盲目美化、提升,其实是一种破坏,以介入审美经验重新认识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对其实施保护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民间艺术 现代美学 介入性审美经验
  • 简介:【摘要】在学校的教育课程中,语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程。尤其是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学生们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几乎都是在语文课程中锻炼出来的。在近几年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精神文明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越来越注重,而审美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经之一,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审美经验既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也是艺术研究与评价的基本切入点。通过对文学现象的梳理分析及具体作品的再评价,阐述审美经验的独特性、主观、活跃,使理论研究对创作实践产生纠偏与激励作用,以形成艺术创作的宽松、自由环境,从而激发艺术家尽情抒发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使我们的文学事业在新世纪更加健康地繁荣发展。

  • 标签: 审美经验 文学创作 审美主体 个体独特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的护理经验。材料与方法:对50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均做到认真细致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6个月、1、2年以上生存率分别达98%、80%、34%。结论:肝癌患者TACE治疗固然重要,但术后精心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正>在德国古典美学中,黑格尔和康德代表两种倾向。但在一个很长时期里,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黑格尔,他对审美观念历史发展的富于逻辑的描述,他对理性精神的强调,往往使我们感到亲切。而对康德的美学思想,由于它重个体,重感情,是以审美的心理结构探讨为主,相对说来则隔膜多了。这显然不是一种健全的美学研究态度。科学的态

  • 标签: 审美经验 目的性 康德 审美判断力 美学思想 黑格尔
  • 简介:[美学家简介]阿诺德·伯林特(ArnoldBerleant,1932-),美国长岛大学荣誉退休哲学教授。1962年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路易斯维尔大学、布法罗大学、圣地亚哥学院和长岛大学。

  • 标签: 美学家 阿诺德 伯林 纽约州立大学 访谈录 环境
  • 简介:摘要:近些年,我国陶瓷产业发展势头十足,深受国人及海外人士喜爱,这与中国画介入陶瓷装饰有直接关系。因为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画,对于中国画的价值有比较深入的认知,因此,为了迎合更多人的“胃口”,陶瓷装饰有逐步“接纳”中国画的趋势。这一背景下,我们以德化陶瓷为例,进一步阐述和分析中国画介入德化陶瓷装饰审美的走向,也借此机会,展望陶瓷装饰审美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 标签: 中国画 德化陶瓷 装饰审美 走向
  • 简介:蒙古族早期的美术现象属于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活动,体现出一个民族初始萌芽的艺术历程。从早期的民间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萨满教崇拜等,到后来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并逐渐相互吸纳融合而形成系统化的宗教信仰,这些都为蒙古族民间的各种活动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 标签: 审美性 古画 自然崇拜 蒙古族 行为活动 美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