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公元395年燕魏参合陂之战的具体发生地,历史学界一直存在较多争议,往往与西汉代郡参合县、北魏平凉郡参合县混同了起来。以考古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史料记载,认为参合陂应写作叁合陂,与西汉代郡参合县、北魏平凉郡参合县均非同一地名,而是指今天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境内的黄旗海,并进一步论述了黄旗海的历史文化意义。

  • 标签: 参合陂参合陉黄旗海参合陂之战
  • 简介:长水舒峤长水首见于《史记·封禅书》,诸家皆将其释为荆溪水,即今蓝田县荆峪沟。唯程大昌《雍录》将其置于霸河之东,新丰和霸陵县之北(四库本卷六、卷七),此地既无相应之水道,又无文献资料可证,实乃大误。又有以之当氵产水者(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封禅书》长水...

  • 标签: 白鹿原 《水经·渭水注》 明清时期 命名规律 《水经注》 文献资料
  • 简介:乌氏县作为今陇东地区最早设立的县之一,在河陇交通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考据与乌氏相关史料,对汉唐间乌氏县之沿革、迁置、地望等进行了仔细考证,认为乌氏县为秦县,其地望在汉唐间曾发生数度迁置,唐人已经在其地望问题上产生了误解。

  • 标签: 乌氏 《水经注》 乌水 乌氏驿
  • 简介:古水,一名宜禄川,今称黑水河,明以前并非指今水。今水明以前称阁川水,水有古今之别。《读史方舆纪要》等史书将两者混淆,今《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不辨真伪。本文对古今水作一辨,还其本来面目。

  • 标签: 宜禄川 黑水河 阁川水
  • 简介:“支那”综述彭印川“支那”一词,散见于东西方诸多典籍,但“支那”究竟指代什么,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兹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各家观点进行简要评述,期望能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助益。一“支那”所见的语种与典籍。据张星先生《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

  • 标签: “支那” 波斯文 拉克伯里 《史记》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中西交通
  • 简介:清鲜宗藩关系的形成是在1637-1644年,即清建都沈阳时期。当时清认为已将朝鲜纳入附属国范畴,但朝鲜并未完全承认清的宗主国地位。本文通过考察沈馆的设立和外交活动,以及沈阳在17世纪东亚社会中的政治地位,阐明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沈馆超出了质子馆所的意义,成为清与朝鲜交涉的主要渠道。两国间除了具有正常宗藩体制因素即使节往来与外交仪式之外,还存在朝鲜储君作为质子常驻沈馆的现象。当时双方信任度极低,关系脆弱,沈馆成为相对稳定的交涉渠道,这无疑确保了尚未稳固的清鲜宗藩关系的健康发展,是通过当时正常的使节渠道无法做到的。沈馆的设置,相当于将朝鲜东宫置于清的直接控制之下,使沈馆秉承清的旨意从事朝鲜对清的外事活动。在清鲜宗藩体制初创期,形成了沈馆外交这种独特的外交机制。

  • 标签: 清入关前 沈馆 宗藩外交
  • 简介:<正>黄渠是唐代长安曲江风景区的重要水源。黄渠水引自终南山义谷,流经鲍陂,再北入曲江,全长约20公里,流经的地方川原相并,溪流交错。历经1400年,有关篇什记其渠道分歧不一;近年有机会到这一带考察,径流遗迹尚断续可见。按诸篇什,核之实际,谨述所得。

  • 标签: 黄渠 唐代长安 终南山 风景区 曲江池 径流
  • 简介:在清代,江南从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单位析分成为江苏和安徽两个省级行政单位.这在清朝甚至是整个中国行政区划的沿革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江南分省是一个从康熙六年开始,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才完成的漫长而渐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江南分省实现了"名"和"实"两方面的转变.并且,这种"名"的转变是建立在"实"的转变的基础上的.

  • 标签: 江南 康熙 乾隆 清朝 行政区划 历史过程
  • 简介:<正>江南省,是清初建立的一个行省。其范围囊括今苏、皖、沪二省一市之地,由于其经济地位的重要等原因,促清廷析为江苏、安徽二省。江南分省始于何时,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在近两年曾就此发表过几篇小文,引起了苏、皖二省史、志学界的讨论。本文是以近期所集史料为主,对这个问题的进一

  • 标签: 江南 考实 经济地位 安徽 史料 布政使司
  • 简介:有关商国号的由来与取义,迄今的研究仍有许多不明确之处;又文献中,普遍存在着殷商混用或殷商合称的情形。本文指出:商是本号、自称,殷是别号、他称。商早于殷。商起初是作为族名使用的,这一族名出现于该族凤凰图腾成立以后,时间上不晚于传说中的商族始祖契;商族名形成的地域,则应在东方,今鲁西南地区。又商从族名上升为“有天下之号”即国号,始于汤;汤定“有天下之号”为商,不仅光显了商族的功绩,而且具有神化其政权的功用。至于商之别号、他称“殷”,本起自周人之泛称东方民族为夷;周灭商以后,周称商为殷也并不含贬义。

  • 标签: 商国号 玄鸟 凤凰图腾
  • 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年)注《水经》,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大致完成。那时的易水还只是滹沱河水系中的一个分支。许多人都以为易水只有一条,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地图出板社1982年10月第一版)页50-51“相、冀、幽、平等州”图幅(标准年代为497年)也仅绘出一条。事实上,这不过是北魏郦道元时代的北易水。另外,还存在着一条南易水。北易水入巨马河后,于平舒县北与入滹沱河的南易水相汇合。

  • 标签: 北魏时期 郦道元 易水 历史地理
  • 简介:关于唐代崖州治所,等全国性史志皆明确记载在舍城县,正德等海南旧志则认为在颜城县.孰是孰非?因从来无人进行考证和评断,以至两说长期并存.现经深入考证,所得结论是:"舍城说"所言为是,"颜城说"完全错误.至于唐崖州治故址,在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东南三十里龙塘镇的珠崖岭上.

  • 标签: 唐代 崖州治 舍城县 颜城县
  • 简介:关于秦以泾阳为都,只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句记载,因而加深对其研究,弄清秦泾阳的所在地及秦人迁都泾阳的目的和意义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 标签: 秦灵公 泾阳 都城
  • 简介:<正>首都北京,在历史上曾有永安之称。此事在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但是,关于永安之由来,却诸书异词,不尽相同。永安既是地名,其所指是府、是县,还是兼而有之?史籍所载亦不明确。本文拟就上述问题,略作考证,以供方家参考。

  • 标签: 永安 旧名 首都北京 史籍 异词 《续夷坚志》
  • 简介:通过考古发现,可以洞悉高句丽墓葬形制和陪葬习俗,但是对于高句丽葬俗却必须配合文献材料,方能做全面了解。在《三国史记》的记载中可以发现,高句丽人有着将死者就地安葬于死亡之处的独特习俗,尽管不能确定这种习俗是否延续于整个高句丽历史,但在其前期是的确存在的。此时,高句丽人虽有嫁娶之时"便稍作送终之衣"的"厚葬"传统,但并不代表其人在世之际便开始营建自己的墓冢。高句丽人有停丧传统,实则是在等待自己墓冢的修造,盖因其人是在死亡之地修墓安葬的缘故。

  • 标签: 高句丽 葬地 葬俗 《三国史记》
  • 简介:甲骨卜辞中有个地名"疋"。通过甲骨文材料、传世文献资料、出土器物综合分析,"疋"的地望在陕西省汉中盆地中东部的城固、洋县一带,其核心区域在湑水河下游两岸的平原地带。"城洋铜器群"可能是古"疋国"的文化遗物。

  • 标签: 甲骨文 湑水 城洋铜器群
  • 简介:“独柳树”是唐代在京城处死政治要犯的一个刑场,它原本是长在这个刑场中的一棵树,由于有此树而后经过约定俗成,逐渐地变为了地名。“独柳树”的具体地点应在皇城内侧的西南角上。

  • 标签: 独柳树 刑人处 皇城 西市 子城西南隅
  • 简介:北洛水发源于今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唐以前有关北洛水源头的记载大多简单,而宋郑樵以后北洛水源头的记载却错误百出,直止二十世纪初,有关北洛水源头的正确记载才固定下来。本文考证了历代史志家有关北洛水源头的记载,存正去谬。

  • 标签: 北洛水 白于山 石涝川 源头 历史地理
  • 简介:本文从建置沿革、部族分布等方面研究了唐代“雪山”(大积石山,即今青海省境内的阿尼玛卿山脉)地区的历史地理状况,认为唐初这一地区置有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率、钟十一羁縻州,作为党项八大姓之一的雪山党项,其社会经济、文化都与赐支河曲党项略同,但亦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 标签: 唐代党项 羁縻州 部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