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胡燕 余晓丹 毛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营养与健康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上海 200127,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人是成分复杂且高度可变的生物液体,对婴儿肠道成熟、免疫功能、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乳中“营养”和“非营养”成分的研究现状及检测方法,以帮助医生深入认识母乳喂养优点、纠正临床工作中人成分检测的误区;同时建议未来以“生物系统”观念研究的健康效应,促进特定功能人成分的临床转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作为肠道菌群演替速度较快的重要阶段,稳定的肠道菌群定植对机体健康、免疫系统的建立及完善有着重大且长远的意义。母乳中富含低聚糖(HMOs),能够有效促进婴儿肠道中有益细菌的生长,抑制病原菌的侵袭,改善肠道菌群组成,提高菌种多样性,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现就HMOs的研究现状及其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人乳低聚糖 肠道菌群 进展 婴儿
  • 作者: 余晓丹 胡燕 毛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上海 20012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营养与健康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人乳中存在独特且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乳中的微生物是婴儿早期胃肠道菌群建立的重要来源,其在婴儿体内的定植可能影响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进而影响婴儿健康。现就微生物组成与起源、肠道-乳腺轴调节微生态的机制、微生态对婴儿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调节微生态进而改善婴儿健康提供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中药泡脚联合催炖汤对产后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68例产妇,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结果:产后24h、48h、72h,试验组泌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73.53%、76.64%、82.35%,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泡脚联合催炖汤可以增加产后泌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中药泡脚 催乳炖汤 产后母乳 母乳喂养成功率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手法催与催汤联合应用对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接收的15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乳房护理,研究组进行、催汤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乳房肿痛评分(2.62±1.13)分、胀痛缓解时长(2.32±0.74)d、泌量(2.91±0.42)分、泌时间(28.72±3.76)h,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满意度97.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汤配合手法催与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症状,缩短胀痛时长,加大泌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穴位按摩 催乳汤 手法催乳 乳汁分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后缺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针刺和自拟通汤加减的联合治疗,探究其成效。方法:在2018年9月~2022年5月期间,邀请80名产后缺产妇参与本次两组随机对照实验,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自拟通入汤加减治疗和自拟通汤加减治疗联合针刺疗法。通过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泌评分等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泌评分中的各项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达到了P小于0.05的标准。结论:将针刺与自拟通汤加减联合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缺症状,缓解产妇中医症状。

  • 标签: 针刺 自拟通乳汤 产后缺乳
  • 简介:【摘要】目的: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实施催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1月,止于2022年7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实施分娩产妇,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产妇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后泌量,实验组产妇产后24-72h泌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催时间和效果,实验组产妇通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催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护理,能够优化催效果,避免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 标签: 催乳通乳 生物刺激反馈仪 按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后缺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针刺和自拟通汤加减的联合治疗,探究其成效。方法:在2018年9月~2022年5月期间,邀请80名产后缺产妇参与本次两组随机对照实验,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自拟通入汤加减治疗和自拟通汤加减治疗联合针刺疗法。通过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泌评分等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泌评分中的各项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达到了P小于0.05的标准。结论:将针刺与自拟通汤加减联合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缺症状,缓解产妇中医症状。

  • 标签: 针刺 自拟通乳汤 产后缺乳
  • 简介:摘要放疗为乳腺癌保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分割已成为全照射的首选剂量分割模式。瘤床补量可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推荐高危患者行瘤床序贯补量。随着适形调强放疗的广泛应用,瘤床同步补量提供了剂量学优势和实践便利。本文就乳腺癌保术后瘤床补量指征及瘤床同步补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特别关注全常规分割瘤床同步补量和全大分割瘤床同步补量的安全性及疗效,并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大分割瘤床同步补量的Ⅲ期随机临床研究。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保乳手术 瘤床序贯补量 瘤床同步补量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猪类养殖业逐渐得到快速的发展,使得猪类行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对我国畜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猪类养殖过程中,母猪在产后容易出现无症的现象,会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生长,导致仔猪缺少足够的营养,这种情况下对母猪及仔猪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解决母猪产后无症的情况,作为中兽医需要进一步探究出有效的治疗方式,并针对母猪产后无症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利于提高母猪产后无症的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 标签: 中兽医 母猪 产后无乳症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常规保术与整形保术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详细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7月-2021年7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45例早期乳腺癌病人,23例病人采用常规保术方法为S组,22例病人采用整形保术方法为Y组,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Y组美容效果尤为突出占比95.45显高于S组73.91%%,得到了病人及其家属的高度肯定。且Y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S组,手术时间延长,均P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整形保乳术 常规保乳术 价值
  • 简介:摘要:前牙反合,俗称“地包天”,表现为上颌的个别乳牙或多颗乳牙咬在下颌乳牙的舌侧。前牙反合大多是由于不良的喂养姿势、口腔不良习惯、尖牙磨耗不足而造成下颌前伸,最终形成前牙反合。在乳牙期矫治反合,因乳牙根短,反覆合浅,反覆盖程度轻,对上下颌骨的影响小,此时只要儿童配合,矫治相对容易,能较快地纠正乳牙反合。本文针对儿童前牙反合的病因、预防及早期矫治做一综述。

  • 标签: 乳前牙反合 预防 早期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根治术及保手术治疗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及保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40例为乳腺癌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20)、B(n=20)两组,分别给予保手术治疗及改良根治术治疗,并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乳腺组织标本切除量均少于B组,乳房美观程度均优于B组,以上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均较A组略低,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手术及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且积极影响手术预后质量,但前者保效果较后者更高,且更具手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改良根治术 保乳手术 乳腺癌 预后质量 保乳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游离真皮脂肪瓣(FDFG)保术与传统保术(TBCS)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FDFG保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9月120例行FDFG保术(FDFG组,50例)或TBCS(TBCS组,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及各型并发症发生率,分析FDFG组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行美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淋巴结状态、临床TNM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FG组肿瘤长径>3 cm及肿瘤位于内上象限患者比例高于TBCS组[52.0%(26/50)比27.1%(19/70),χ2=7.69,P=0.006;38.0%(19/50)比15.7%(11/70),χ2=7.73,P=0.005]。FDFG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切除组织质量均大于TBCS组[251±69)min比(213±41)min,(107±29)ml比(68±26)ml、(8.8±2.5)d比(6.1±1.6)d、(81±26)g比(56±2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4、30.58、22.20、14.54,均P<0.001)。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FG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TBCS组[14.0%(7/50)比1.4%(1/70),χ2=5.53,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FG质量(OR=14.056,95% CI 1.764~111.985,P=0.013)及FDFG厚度(OR=19.599,95% CI 1.743~220.345,P=0.016)是FDFG组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FDFG组术后美学评价优良率为90%(45/50)。结论FDFG保术可扩大肿瘤切除范围,不增加总体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外观理想,但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TBCS,FDFG质量及厚度是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真皮 脂肪组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式突根治术联合突腔填充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22年1月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开放式突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突腔填充。比较两组耳鸣和干耳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耳鸣和干耳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气导听阈、气骨导差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放式突根治术联合突腔填充对于胆脂瘤中耳炎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 乳突腔填充治疗 胆脂瘤中耳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发生率正逐渐上升。随着患者对肿瘤切除术后美容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保术已不能满足患者的疾病治疗需求。乳腺癌保整形手术已被证实肿瘤学安全性,但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而,为乳腺癌肿瘤保整形技术完善丰富的、可重复性的术式方法,对外科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整形技术 中央区乳腺癌
  • 简介:摘要:慢蛾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情易迁延反复,影响患儿的成长及发育。笔者从小儿的生理特点出发,认为食积内热为小儿蛾反复发作的重要病机之一。食积既是病机也是病因,蛾病位主要涉及到肺、脾、肾等脏,但与肺脾关系最为密切。小儿体属纯阳,临床上所患热病居多,并且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尚且不够成熟,喉核失养发为慢蛾。若喂养不当(包括不节与不洁)易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乏力,食积滞,食积日久而化热,上蒸咽喉,内有热外易感,循环往复,发为慢蛾。本文基于食积内热理论,以消食化积,清热利咽为基本治则,对其所导致的小儿慢蛾进行病因证治分析。

  • 标签: 食积内热 小儿 慢乳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催产妇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21年6月-2022年4月我院接收的60例产后催产妇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n=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催成功率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泌时间依次为(52.278.43)h、(80.4110.16)h,且研究组产妇泌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产后催乳 泌乳时间 中医综合护理方法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磺酸黏多糖膏协同硝酸舍他康唑膏治疗鳞屑角化型足癣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鳞屑角化型足癣患者100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外用硝酸舍他康唑膏0.5~1g/次,每天2次;联合组先外用多磺酸黏多糖膏0.5~1 g/次,30 min后再外用硝酸舍他康唑膏0.5~1g/次,每天2次。共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于治疗0、2、4周分析2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瘙痒及脱屑缓解时间分别为(6.05 ± 1.98)d、(12.03 ± 3.92)d,显著短于对照组[(8.39 ± 2.11)d、(15.11 ± 4.05)d,t值分别为5.72、3.86,均P < 0.001]。4周治疗期间,两组DLQI评分均逐渐下降(均P < 0.001),治疗2、4周时联合组DL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治疗4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82%),χ2 = 7.11,P = 0.00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多磺酸黏多糖膏可提高硝酸舍他康唑膏治疗鳞屑角化型足癣的疗效。

  • 标签: 脚癣 鳞屑角化型足癣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 硝酸舍他康唑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