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中乙醇的质量控制。针对乙醇的进货渠道、抽样检验、质量验证以及贮存系统清洗等关键环节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乙醇的质量控制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参考。

  • 标签: 低温乙醇 蛋白分离 质量控制 进货渠道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1~43岁.因不慎坠入汽油罐中,在油中浸泡并缺氧38h后入院.患者烧伤面积35%~85%TBSA,平均面积42%,以Ⅱ度为主.创面大部分表皮脱落,基底红润,渗出多,创面周围有大小不等水疱.4例均有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表现为声嘶、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昏迷,表情淡漠.呼吸36~52次/min,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呼出汽油气味.心率114~186次/min.实验室检查:Hb146~178g/L,Hct58%~62%,WBC16.2~24.0×109/L,TP42~60g/L,Alb20~36g/L,血气分析:pH7.28~7.32,PaCO24.36~4.47kPa,PaO28.2~9.0kPa,SO20.80~0.92,HCO3-16.2~19.4mmol/L.1例心肌酶增高明显,AST258U/L,LDH448U/L,CK2210U/L,HBDH408U/L,CK~MB324U/L.黑便,潜血试验(++).辅助检查提示: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诊断:(1)化学烧伤;(2)吸入性损伤;(3)汽油中毒;(4)休克.

  • 标签: 汽油浸泡损伤 治疗 化学烧伤 症状 吸入性损伤
  • 简介:2005年2月-2006年10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18—67岁。饮酒量100—600ml,乙醇度数38—55度。轻度中毒(以兴奋症状为主)28例;中度中毒(以共济失调症状为主)8例;重度中毒(以昏睡为主)1例。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醒脑静 治疗 摘要 兴奋症状 轻度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制剂黄芫花乙醇液的安全性。方法:经过经典的局部刺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豚鼠的全身过敏性试验。结果与结论:黄芫花乙醇液对家兔股四头肌有严重刺激反应,对红细胞产生全溶血;在豚鼠不发生全射过敏反应。

  • 标签: 黄芫花乙醇液 安全性试验 局部刺激试验 溶血性试验 过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醇中毒患者采取不同的急诊治疗方案,深度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即2021.04-2022.04)治疗的乙醇中毒患者(样本数量为30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乙醇急救方案,150例)与观察组(常规乙醇急救联合纳洛酮、醒脑静治疗方案,150例)。观察研究其临床疗效。结果:较之对照组(常规乙醇急救),观察组(常规乙醇急救联合纳洛酮、醒脑静治疗方案)临床症状改善时长、症状完全消失时长以及显效时长均更短,不良反应率处于较低水平中(P

  • 标签: 乙醇中毒 急诊治疗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叶绿素治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实验进行分析,发现叶绿素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绿萍叶绿素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叶绿素0.75、1.50、2.25g/kg。结论叶绿素对大鼠乙醇型胃溃疡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其治疗效果越来越高。讨论通过叶绿素治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实验,最终发现叶绿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保护细胞线粒体、抗贫血、护肝、对抗氧自由基、抑制致癌物质有预防癌症作用等,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能有效的治疗大鼠的胃溃疡,因此,叶绿素可以用与人类胃溃疡的治疗之中。

  • 标签: 叶绿素 大鼠 乙醇型胃溃疡
  • 简介:作者回顾性调查了本院自1979年至1998年6月20年间,用自制中草药制剂黄芫花乙醇液抗早孕312例临床病历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完全流产率为83.97%,。总有效率为94.55%,与前列腺素类似物抗早孕相似,流产时间的中位数为20小时11分,平均流血量为78.18±77.25ml,在完全流产的病例中,初孕,经孕未产与经产妇三组间的流产率无显著差异;流产率与年龄有显著相关,而与孕期无关,黄芫花之醇液抗早孕是安全有效的,作者还对黄芫花乙醇液抗早孕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是有潜力的药物。

  • 标签: 黄芫花乙醇液 临床 抗早孕 病例分析 植物药 中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 方法:选取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 25 例)和对照组( 25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醒脑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催醒时间以及痊愈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痊愈时间与催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给予内科急诊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醒脑静治疗,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催醒时间以及痊愈时间明显减少,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醒脑静 临床分析
  • 简介: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和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乙醇中毒88例,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醒脑静 纳洛酮 急性乙醇中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行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4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分为实验组(23例,应用急诊护理)、对照组(23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5.65%(22/23),比对照组高,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乙醇中毒 应用效果
  • 简介:醒酒灵冲剂由沈阳药学院研制而成,主要含有人参茎叶皂甙、维生素C等成份.具有醒酒解醉的功能。我们以有饮酒史的健康志愿者为试验对象,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醒酒灵冲剂对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影响.以探讨醒酒灵冲剂解醉洒的效果。

  • 标签: 醒酒灵冲剂 饮酒 血液 乙醇浓度 气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症科6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0例,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苏醒率;比较两组患者皮疹、烦躁不安、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平均苏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皮疹、烦躁不安、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用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缩短苏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提高苏醒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借鉴。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酒精中毒 盐酸纳洛酮 醒脑静
  • 简介:摘要:艾曲泊帕乙醇胺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小分子非多肽类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临床用于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本文根据不同的起始原料对艾曲泊帕乙醇胺的多条合成路线进行了图解。

  • 标签: 艾曲泊帕乙醇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合成路线
  • 简介:根据热原质的性质,在热原质污染的人血白蛋白制品中加入新鲜冰冻血浆,用低温乙醇法工艺,经两步纯化可有效地去除制品中的热原质,制品回收率达90%以上,制品质量符合部颁标准。

  • 标签: 热原质 低温乙醇法 人血白蛋白 生物制品 制品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无水乙醇硬化及进一步提高肝囊肿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39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肝囊肿穿刺抽液,然后注入适量无水酒精行硬化治疗,术后随访0.5—3.0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肝囊肿穿刺准确率100%,本组有效率94.9%。结论在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治疗术,定位准,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好。

  • 标签: 肝囊肿 CT介入治疗 无水乙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呼吸抑制并误吸的救治方法,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我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9例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呼吸抑制并误吸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例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综合救治策略①立即畅通气道,快速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持续辅助通气治疗,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②插管成功后及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行气道吸引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③入ICU后1-3h内即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diafiltrationCVVHDF)治疗。④加强监护、采用药物对症综合治疗。经过上述积极抢救,均成功救治,无一例死亡,住ICU时间3-5d,呼吸机治疗时间1-3d,血液净化治疗时间为(9.6±2.5)h,转出ICU时自主呼吸、循环稳定,语言流利、动作协调、器官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呼吸抑制并误吸患者需紧急开放气道,尽早转入ICU加强呼吸循环的支持、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连续性血液净化等对症综合支持治疗,可使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

  • 标签: 重度乙醇中毒 呼吸抑制 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