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发生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不得不开始进行反思。反思中产生了两种主要的生态伦理观,即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这两种观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一直处于争论状态。笔者认为,只有汲取二者的合理思想,使其达成一致,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后代人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为从制度层面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审判中心主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刑事程序法治化的体现,强调在刑事诉讼构造模式中,审判(尤其是第一审程序)居于侦、控、审各个环节的中心,是决定被告人有罪与否及其刑事责任轻重的最后阶段和关键环节.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虽然得到了我国诉讼法理论界的普遍认可,但在司法实践中并未得以确立和贯彻.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诉讼制度改革 路径 司法公正 中共中央 刑事诉讼
  • 简介:李德顺在《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3期撰文认为,价值和价值观念都具有主体性。我同社会存在着多元化的主体,比如不同的阶级、阶层、民族.行业、个人等。主体是多元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价值现象的这种本性来自它的主体性,也就是因人而异。事物有什么价值?要想并清楚,就首先要看它对谁而言,是对谁的价值。这一点不弄清楚,它有什么价值是无法确定的。比如一个球踢进门里面去了,是好还是坏?

  • 标签: 价值体系 主体定位 社会主义 价值观念 党政干部 社会存在
  • 简介:从笛卡儿到康德,西方近现代哲学建构了主体性的哲学范式,人成了确定无疑的主体。随着语言哲学的兴起,主体范式日趋衰落,从哲学到文学领域,充斥着主体死亡的情结。作者中心主义随着主体范式的兴衰而兴衰,主体范式的兴起建构了创造性的作者,而主体范式的衰落使作者沦为功能作者。作者之创造不再是人格的表现、个性的表达,作者不再是实际执笔者,作者沦落为一种话语实践与功能性表达。民间文学作品、孤儿作品、作者商标化意味着著作权领域中作者的终结、意味着作者中心主义的衰退。

  • 标签: 作者中心主义 主体范式 创造作者 功能作者
  • 简介:由于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着审判对侦查卷宗过度依赖,而产生了"先定后审""先判后审"的现象;司法裁判行政化对司法原则及功能的破坏,而产生了"陪而不审""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上述问题深刻制约着"审判中心主义"的良好诉讼制度格局的形成。有必要从司法实务层面,对制约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形成的原因加以探究,以期开拓理论视野。

  • 标签: 侦查中心主义 司法裁判权 司法行政化
  • 简介:主体问题在法学论域中是亟待深究的理论要点之一。对这一范畴在法律中历史和现实的存在情状,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类型、特征和变迁。法律主体的特征包括人之惟一性、普遍性、时间性、社会性、主体性和法上权义性。在近代以来的法律人像变迁中,主体历经了从个体的经济人向高度协作的社会人的演化。当下的现代性晚期,则见证了动物地位的回归和后现代主体的出场。后现代法律主体的在场,给当代法律思想的历史航行涂抹上了一道崭新的智识亮色,尽管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争论激烈。尤其考虑到后现代思潮的两重性:激进的一面以及潜含的保守,在后者,对不确定性、相对主义的极端强调往往利于现状的维护。

  • 标签: 法律主体 主体问题 法律人像
  • 简介: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指认二者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将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视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与之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则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力挺人类中心主义,指认生态破坏源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不公正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并将谋求社会制度的正义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进路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

  • 标签: 环境问题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比较
  • 简介:政党中心主义是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但学界对其起源的四种分析范式,即传统延续论、革命需要论、苏联影响论与发展中情形论,并不令人满意。事实上,政党中心主义处于自由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两端的谱系之间。因此,一种新的解释模式是将政党中心主义所处的政治生态置于自由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之间的谱系中。从政治生态的结构要素、文化要素与行动者要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会发现,“国家一社会”结构的“双弱”格局、政治派系结构的“两极化”、政治文化的“对立性张力”、执政党的严密组织性是政党中心主义起源的关键成因。俄国、中国、法国三个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政党中心主义特质可以为这种新的解释模式提供验证。当然,政党中心主义并非一个固化的政治现象,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党中心主义也面临不同的发展取向。俄国与法国都恢复到专制主义,而中国则继续探索政党中心主义的政治现代化模式。

  • 标签: 政党 政党中心主义 自由民主主义 专制主义 政治生态
  • 简介:国家作为法律主体,在本质上就是公法主体,即为维护公共利益,完成国家任务而存在的道德上和法律上的主体,国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本质在于给予国家完成公共任务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和手段。对于未来民法典的制定而言,关于国家和公共机构的立法设计应当坚持国家为特殊的民事主体,公共机构原则上非法人,例外情况下以特别法赋予其公法人格。

  • 标签: 国家法人化 特殊民事主体 公共机构法人化 行政法人化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审判为中心”是对从前以侦查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的一种纠偏,是对控辩审三方权力(利)义务关系的重新构造。该理念的树立必定会带来侦查构造、侦查效果、侦查模式上的深刻变革。作为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侦查机关,应当及时转变观念,以应对诉讼结构变化对传统工作模式带来的冲击,因此侦查机关对侦查权的运用应当保持谦抑,并且适度开放,对证据的收集核实亦应当坚持以裁判为标准。

  • 标签: 审判 侦查机关 侦查权
  • 简介:在现代法治国家,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是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的,二者不能混同。法院不能承担控诉职能,起诉也不能对判决产生预决的效力。然而,我国控审角色经常发生混同,控审不分的现象着实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检法机关分享着共同的“作战目标”,打击犯罪等同于正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再加上两机关权力的同源性使得诉审之间的关系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而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携法律监督权,凌驾于法官之上,成为“法官之上的法官”,影响法官独立办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法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院,法官也不能真正独立作出裁判。对此,如何转变司法观念,真正落实控审分离,对于理顺诉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诉审关系 角色混同 控审分离 律监督权
  • 简介:随着"视觉中心主义时代"的来临,视觉污染已成为困扰我们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当今中国公共景观污染和大众媒介中的图像污染甚嚣尘上:视觉内容上的色情、暴力和意识形态污染横行天下;视觉形式中的"反美"和"伪美"形式使人眼花缭乱;感觉方式上的视觉统摄、同化其他感觉的缤纷图像让人心醉神迷。如此诸种视觉污染导致了个体心灵损害、身体规训、欲望催长的严重后果。然而,对这一视觉文化前沿问题,理论与实践,皆缺乏系统深入关照。实质上,视觉污染横行泛滥,源于对公共领域象征资本的争夺,导致视觉图像的无序竞争。因此,治理视觉污染,根本在于彰显公共精神,构建一个视觉图像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与管理者四位一体、权责分明的视觉管理体系。

  • 标签: “视觉中心主义” 视觉污染 象征资本 图像竞争 视觉教养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已经成为司法改革中的热词,审判中心主义的含义要比当前司法机关诠释“以审判为中心”内涵更为丰富。本文试图解释审判中心论与诉讼阶段论的对应关系,揭示“以审判为中心”内涵限缩为以庭审为中心、增强庭审实质化背后的原因,以及侦查重心形成的深层结构原因,就以庭审为重心涉及的庭审实质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要使审判变成真的审判,需要起诉状一本主义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不进行这些改革,以审判为中心难以持久和固化。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诉讼阶段论 侦查重心主义 起诉状一本主义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健全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这些改革要求均对公安机关当下的侦查讯问提出了挑战。目前,公安机关的侦查讯问面临诸多不规范的困境。如何在审判中心主义之下构建镜头下讯问机制,确保讯问工作符合改革路线的要求,必须首先剖析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对讯问工作的要求,再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制度构建。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侦查讯问 镜头 同步录音录像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主体性理念是人的主体性要求在法律和文化领域的具体落实,它要求我们在法治化进程中以公民为主体,尊重公民的意志和尊严。本文力图分析主体性理念的内涵、意义,并揭示和论证其成立的理由,考察了其在哲学和法律中的演变以及在当今世界民法体系中的现状。最后,以主体性价值理念为标准,对中国民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希望能对我国当前正紧锣密鼓进行中的民法典立法事业有所裨益。

  • 标签: 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 内涵 物本主义 人本主义
  • 简介:党员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主体。确立党员领导干部的建设主体地位,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主导功能和垂范效应,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共产党 领导干部 建设主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环境之时,西方学界也产生了关于“人类”与“生态”何者为第一位的价值争论,造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两种生态观的截然对立。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出发,首先对这两种生态观的价值、思维和限度做出阐释与比较。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内在矛盾也要求我们必须超越两者的对立,充分挖掘并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资源,并借鉴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成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新探索
  • 简介:近年来,唐山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积极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按照“突出重点,贴近实际,改进方式,创新方法,加强管理,转变作风,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主体班教学改革,为全面提升全市干部培训工作水平、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 标签: 教学改革 主体班 服务 干部培训工作 党校工作 贴近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