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和传统劈冠法在拔除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劈冠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VAS评分、张口受限程度、干槽症发生率以及颌面部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颌低位水平 埋伏阻生牙 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 劈冠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方法以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73例,根据拔除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35例)和治疗组(38例),观察传统拔牙器械拔除患牙和微创拔牙刀结合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法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31.4%;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肿胀度、张口受限度显著小于参照组,拔牙窝完整性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疼痛度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刀结合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法应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效果确切,具有疼痛小、手术时间短、肿胀度、张口受限度小等诸多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下颌阻生智齿 拔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来我院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87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一次拔除成功率、术后面部肿胀率、张口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一次拔除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面部肿胀程度及张口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及配合度,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下颌阻生智齿 拔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4例选择微创拔除,对照组26例患者采取传统的拔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拔牙时间,术中不适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明显缩短手术的治疗时间,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荐。

  • 标签: 下颌阻生智齿手术 牙科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锥形束CT(CBCT)在评价根分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慢性牙周病患者28颗下颌磨牙,对其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并用传统曲面断层片与CB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BCT对所有根分叉病变能够准确分度,和传统曲面断层片比较,在评估根分叉区域的牙槽骨缺损和颊、舌侧缺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够从三维立体评估牙槽骨的形态学上的变化,在根分叉病损的早期诊断较传统的曲面断层片更为准确。结论:CBCT在根分叉病变的分度诊断方面较传统曲面断层片方法更为准确,同时牙槽骨破坏形态学描述上提供更多的信息。

  • 标签: 锥形束CT 牙周炎 曲面断层 根分叉病变 牙槽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期矫治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56例,然后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正器进行上下颌骨的矫正,后期再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进行Ⅱ期矫治治疗。结果下颌升支高度增加,下颌体长度增加,ANB角显著减少,覆盖关系有所改善,侧貌经治疗后得到改善。结论双期治疗对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的患者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下颌后缩畸形 双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例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方法同时口服阿奇霉素,三天为一个疗程。结果痊愈129例,有效4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8.5%。结论对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应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控制感染,采用局部治疗与口服药物全身治疗相结合,防止感染扩散,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

  • 标签: 智齿 冠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特点及操作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特点及操作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拔牙时间10~45min,平均20min,拔牙功能率100%。拔牙后有局部轻度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经消炎药物2~3天症状消失,无邻牙损伤术后出血及干槽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制定手术方案的使手术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都具有针对性,提高手术动作的效率,尽力减小创伤,预防并发症,最终保障手术成功。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特点 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可靠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法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咬合关系、伤口的愈合以及骨折的复位、愈合情况。结果43例患者创口均1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患者颌面部形态得到较好的恢复。咬合关系、咀嚼功能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法即联合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可靠,是较为理想的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微型钛板 内固定术 颌间牵引 联合固定法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下颌运动障碍情况。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43例为观察组,其中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18例,痉挛型25例。同期选择佳木斯市某幼儿园就读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观察、测评和记录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痉挛型组相比,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痉挛型组得分均高于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结论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不同类型的患儿其下颌运动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脑性瘫痪 下颌运动障碍 构音器官运动障碍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