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43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联合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43例临床分析

李生梅

李生梅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外科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目的:评估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可靠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法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咬合关系、伤口的愈合以及骨折的复位、愈合情况。结果:43例患者创口均1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患者颌面部形态得到较好的恢复。咬合关系、咀嚼功能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法即联合固定法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可靠,是较为理想的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术;颌间牵引;联合固定法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232-02

下颌骨骨折占颌面部骨损伤的50%~70%。其骨折发生率在面骨中占首位[1]。对颜面外形、功能及患者的心理都有较大的影响。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对43例下颌骨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加颌间牵引法治疗,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0年6月收集的43例患者,均为下颌骨前部骨折,靠近颏正中附近骨折28例,颏孔区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5例,单发性骨折28例,多发性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或伴骨缺损8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8~70岁,以20~40岁者居多。车祸24例,摔伤10例,工伤3例,打击伤4例,其他意外伤害2例。

2.治疗方法

术前影像学检查,以了解骨折的部位和移位程度等情况。所有病例均在局麻或鼻腔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开放性骨折尽量利用软组织创口,或适当延长创口作为手术入口;下颌骨正中及颏孔区骨折采用相应部位前庭沟切口,先将上下颌作暂时性颌间结扎,以便骨折段正确对位恢复咬合关系,然后切开组织及骨膜作适当分离,暴露骨折区域,注意勿伤及颏神经。严格行解剖复位,恢复正常的咬牙合关系。选用合适的微型钛夹板,塑形使钛板与下颌骨唇侧皮质骨面完全贴合,表面无张力密合,钻孔后用钛质螺钉固定。固定完成后,复查口内咬合关系无改变,冲洗创口,创口内置引流片,严密关闭创口,解除暂时性的颌间固定。术后3~7d再行颌间牵引,1~2w拆除颌间牵引。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口腔护理。

3.疗效标准

优:治疗后面型对称,骨折复位良好,咬合关系正常,无张口受限(开口度4.0cm以上),张口不偏斜;良:治疗后面型基本正常,骨折复位良好,张口轻度受限(开口度3.0~4.0cm),咬合关系欠佳(开颌1.0mm以上或个别牙错),张口不偏斜;差:治疗后面型不对称,骨折未复位,畸形愈合,咬牙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开口度<3.0cm)。

4.治疗结果

优41例,良2例,差0例,优良率100%。全部病例伤口I期愈合,颌面部无畸形,术后1月、3月、6月、1年常规拍摄X线下颌骨正侧位片或曲面断层片复查,骨折对位及骨折愈合良好,钛板均无移位及断裂影像,其周围骨质无疏松或吸收现象。咬合关系都恢复良好。

5.讨论

下颌骨占据面下1/3部及两侧面中1/3的一部分,面积大、位置突出、骨折发生率高。下颌骨有多组强大的升、降颌肌群附着,承担咀嚼功能,这一特点要求下颌骨骨折的固定必须稳定可靠。治疗的关键在于重建正常的咬合关系,以恢复下颌骨的正常功能,通过手术使下颌骨解剖复位,内固定系统的坚强固定尤为重要。

对于下颌骨骨折为了避免发生错位愈合,原则上最长等待手术时间不超过2周,我们在临床操作中发现等待手术时间长的病例骨折复位往往比较困难。复位后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可靠的固定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一重要原则。坚固内固定是当今治疗颌骨骨折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微型钛板固定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积小,坚固易塑形,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其具有以下优点[2]:①121内切口,避免了口外切口造成的术后疤痕及损伤神径的风险;②避免了颌间牵引长时间的制动对关节造成的慢性损害,符合骨折治疗中动静结合的原则;③行内固定时,在直视下复位,能较为准确恢复下颌骨原来的解剖形态,使下颌骨获得三维结构上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限制骨块小移动,使骨折断端紧密接触,形成骨性愈合;④大部分患者早期就可以张口,对进食影响较小,摄取营养,更利于伤口的恢复;⑤利于清洁口腔,避免继发感染。

通常用的小型钛板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且是单层皮质螺钉固定,术后即刻功能负载时,骨折线的稳定性不足,下颌在功能负载时,骨折线两侧的骨断端可产生沿着颊舌方向的扭转运动和沿着下颌骨长轴方向的弯曲运动的复合性运动。受强大咀嚼肌的牵拉,内固定局部会变形、移位,故原已于手术中正确复位的咬合关系也会随之改变[3]。因此尽管坚固内固定已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主流方法,但并不能完全取代颌间牵引固定技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临床上许多下颌骨折复位后咬合关系并不理想,正是由于忽视了这一点所致。实际上颌间牵引目前仍是恢复咬合关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弹性牵引力有持续拉动移位骨折端复位及对抗下颌骨骨折端上缘拉应力等优点[4],在不稳定骨折处理中应将其作为解剖复位的首选疗法。

综上所述,联合固定法吸取了颌间牵引及坚固内固定术的优点,摒弃其缺点,扩大了适应症,缩短了治疗时间,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华,陈日亭.颌面颈部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28.

[2]张跃进.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28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7.

[3]TamsJ,VanLoonJP,OttenE,eta1.Athree-dimensionalstudyofbendingandtorsionmomentsfordifferentfracturesitesinthemandible:aninvitrostudy[J].IntJOralMaxillofacSurg,1997,26(5):383-388.

[4]张益.下颌角骨折张力带固定与下颌骨下缘固定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48(5):l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