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测定R-α-苯乙胺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氰基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缓冲盐溶液(0.15%三氟乙酸水溶液0.1%三乙胺水溶液5515)甲醇(8515);等度洗脱,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58nm;体积流量为1.0mL/min;进样量为5μL。结果R-α-苯乙胺在0.7mg/ml~1.2m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39,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以用于测定R-α-苯乙胺的含量。

  • 标签: R-&alpha -苯乙胺 含量测定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危药品进行标识管理实践,探究其实践效果。方法建立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小组,对我院2012.12至2013.12发生的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高危药品标识管理规范,对高危药品名称标识、存放标识、使用标签进行统一标准,对比实施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数。结果通过对高危药品进行标识管理,将管理前(2012.12至2013.12)高危药品护理不良发生时间的例数由15例降低至管理后(2014.1至2015.1)的0例。讨论加强对高危药品标识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高危药品的发生,值得各医院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危药品 管理 标识 实践与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消化科住院的40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例,对照组将常规护理工作采用口头宣教的管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特点给予护理标识管理,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结果护理标识应用管理后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护士被表扬次数增加,而护理不良意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护理标识可突出护理重点,强化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护士价值,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标识 服务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病区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护理标识的分类、制作和使用,统计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状况。结果护理标识的合理使用,在不良事件的降低,护士宣教的效果方面有差异。结论护理标识的使用能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标识 病区 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通过流程改造,采用分组标识配置,修改PIVAS系统程序,完善排药和冲配模式;结果平均排药时间减少3.75秒/袋,平均冲配时间减少12秒/袋;结论分组标识配置,优化流程,可明显提高排药和冲配效率。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分组标识 流程优化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的“心脏”,承担着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我科通过颜色区分、警示牌粘贴、物品归类定点放置等方法,将标识化管理作为我科的特色管理渗透到管理内涵建设中。

  • 标签: 标识化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地区腹泻儿童轮状病毒(RV)与腺病毒(EAdv)的感染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与腺病毒。结果1438例粪便标本中,RV阳性161例,阳性率为11.2%;EAdv阳性77例,阳性率为5.4%,;RV与EAdv均呈阳性30例,占2.1%,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1~3岁年龄段的患儿最为多见,阳性率为15.1%,其次分别为<1岁组,≥3岁组;RV的阳性率有两个月超过了15%,其中,12月达到最高值(27.1%),其次为11月(16.9%),EAdv全年均有发病,各月份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RV阳性患儿中,有116例(72.0%)出现了发热症状,所有患儿均出现了腹泻症状,平均腹泻次数为6.6次/24h,表现为三多(次数多、量多、水分多)。41例(25.5%)出现脱水症状。EAdv阳性患儿中腹泻为主要表现,其次为呕吐,其余表现还有发热等,大多数患儿有轻至中度脱水。结论RV与EAdv是本地区腹泻儿童的主要病原。0-3岁为感染好发年龄段,11、12月为RV感染高发季节,EAdv全年均可发病。RV临床表现以腹泻、发热、脱水为主,EAdv呕吐较为频繁。

  • 标签: 南宁地区 腹泻儿童 感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腕带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我院护理部在各临床科室统一使用了患者标识手腕带。结果手腕带的使用方便了查对制度的执行,进一步落实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手腕带的使用可有效的识别患者身份,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标识手腕带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标识在普外科各种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普外科收治的90例行管道标识管理结合管道护理教育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管道名称认识度达100%,不良事件的发生率0%;患者的管道护理知识了解率达99%,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结论管道标识管理与相关教育有效减少了管道护理事故的发生,增进了医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优点诸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管道标识 护理 普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具体效果。方法以医院护理现状为出发点,设计简单、易识别的护理标识。同时,还在护理日常工作中实现护理标识的规范性,并有目的性的应用护理标识。结果把护理标识引入至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护理不良问题的出现,最终赢得患者的满意。结论护理标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频率,从而为广大患者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护理标识 安全 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高风险科室,急诊患者常需在科内进行输液、留取各类标本及到各个医技辅助科室进行检查,且要根据病种的不同和病情轻重需要转送到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或病房进行治疗等,与各科进行交接,过程中常会因信息不准确出现医疗差错,增加患者的痛苦。从2013年起,我院急诊、危重患者、“三无人员”、语言沟通障碍者均使用红色腕带,它是确认患者在院期间的重要信息标识。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标识腕带 急诊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常规管理)和标识组(常规管理+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差错发生情况。结果标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并且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 差错发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管道护理中的各种管道标识,探讨双标识在病人管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分析以往管道护理缺陷的基础上,选取我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9例管道应用病人为研究对象,在规范化管道护理的基础上,在管道护理程序中运用双标识,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道安全情况、护士管道辨别时间及交接班时间。结果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双标识可以减少管道滑脱及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节约护士时间及精力。结论在管道护理中使用护理双标识起到了预防护理缺陷,节约护士时间,实现了患者管道护理的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双标识 管道护理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高危药品标识在ICU高危药品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在使用高危药品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做好安全口头警示交班,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相应警示标识。对比两组高危药品使用差错率、护士高危药品知识考核成绩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护士高危药品知识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高危药品使用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高危药品标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高危药物缺陷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高危药品 标识 ICU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护理标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标示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为72.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6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采用护理标示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标示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