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与警示标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与警示标识的应用

任桂香1孙洪芹2

任桂香1孙洪芹2

(1青岛市四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6300;2潍坊市人民医院261041)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339-0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主要负责全院可重复使用的污染物品、器械等的回收、清点、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工作,因而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的物品,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职业防护,否则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及医疗护理质量。本文就如何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提高防护依从性方面综述如下。

1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物品粘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病人的体液、血液、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器械、物品,可能带有多种致病菌,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病毒。

1.2物理因素

1.2.1噪音消毒供应中心水处理设备、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烘干机、高温及低温灭菌设备等工作时马自达运转发出很大噪音,尖锐刺耳,工作人员长期处在噪音环境中,对人体各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听觉系统造成损害。

1.2.2高温清洗消毒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烘干机等设备操作不当易引起烫伤。

1.2.3锐器刺伤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分类、包装器械时稍有不慎会被针、刀、剪、钳等锐利器械刺伤,造成感染或传染疾病。

1.2.4粉尘粉尘来源于棉球、纱布分装,手术衣及各敷料的折叠、包装等,其棉絮纤维、粉尘吸入呼吸道,长年累月,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1.2.5运动性因素因地面湿滑而滑倒摔伤,长期站立、搬运重物导致胃下垂、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腰腿痛、肩周炎等。

1.3化学因素

主要来源于各种多酶清洗剂、含氯消毒剂、除锈剂、润滑剂、过氧乙酸等的挥发,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经常接触此类化学物品会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路炎症、喉头水肿或痉挛、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和皮肤损伤等。长期接触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出头痛,记忆力衰退等。这些对人体的损害是缓慢的,容易被忽视。

1.4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来源于工作及专业本身,消毒供应中心报酬低、晋升机会少、工作繁琐、枯燥乏味,这些都会影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和工作和工作效率。

1.5其他工作人员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用品配备不足、工作环境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操作时不采取防护措施或不具备采取防护措施的条件。

2防护对策

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在保障措施到位,防护用品齐全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及采取防护措施的依从性。

2.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对普遍性预防原则了解不够。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定期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种类、特征、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为培训内容,特别是新调入人员为重点培训对象,使每一位员工充分认识职业危害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将感染事件防患于未然。

2.2利用安全警示标识,提高工作人员依从性。

警示标识可通过视觉冲击,强化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措施依从率。

2.2.1污染区配备齐全、充足的防护用品,存放位置相对固定。防水隔离衣或防水围裙、帽子、防水鞋存放在污染区缓冲间,其上方悬挂警示标识“请更衣”,出污染区提示语“请脱掉防护服”。口罩、面罩、护目镜、橡胶手套存放在工作区相对固定位置,以方便取用,其上方悬挂“请做好防护”。清洗池、汽枪上方墙张贴“请戴面罩、护目镜”、“请戴耳塞”,以减少气溶胶及噪音污染。

污染区是污染器械分类清点、清洗的场所,在分类清点时易被尖锐器械如:针、刀、剪等刺伤;在手工清洗、除锈、润滑时,此类液体易滴落在地上,特别是润滑液,使地面湿滑,工作人员稍不注意就容易滑倒,因此应在污染区醒目位置张贴“请戴口罩”、“防刺伤”、“防滑倒”标识,增强防护意识。

2.2.2检查包装区包装区潜在职业危害是“刺伤”、“烫伤”、“滑倒”。器械在全自动清洗机中清洗烘干完毕,其温度在80℃以上,检查包装时易发生烫伤事件,且检查时易被锐器刺伤;地面有时会因清洗机漏水而湿滑;纸塑包装封机温度在180℃以上,因此应在包装区醒目位置张贴“防刺伤”、“防滑倒”、“防烫伤”等警示标识,同时应配备隔热手套等防护用品。

2.2.3灭菌区高压蒸汽灭菌完毕,柜内温度极高,开启卸载门卸载无菌物品时易烫伤,应在灭菌柜门侧贴“防烫伤标识”操作人员应戴隔热手套。低温灭菌器包括:环氧乙烷灭菌器、过氧化氢灭菌器、低温甲醛灭菌器、过氧化氢灭菌器等,所用灭菌剂泄漏、残留、气体挥发均对人体有害,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操作醒目处张贴“请戴口罩、手套”等标识,以防气体毒性及皮肤损伤。

2.3以图片形式展示职业危害,提高警示性

发生的职业危害事件后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详细记录,针对每一次事件的特点,保留照片资料,将一些典型事例制成图片,与警示标识一起张贴于相应区域内,提高警示性,使每一位工作人员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提高自我防护措施的依从性,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2.4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降低误操作引发的事故

消毒供应中心设备较多,为保证操作的正确性,应制订标准化操作规程,悬挂在设备上或贴于醒目处,以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正确操作设备。即使初次操作设备的人员在阅读操作规程后也能正确操作,以避免因设备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和危害。

2.5一旦发生职业危害后,应采取正确处理措施。⑴刺伤后用肥皂水少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⑵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边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⑶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使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⑷烫伤后应立即用凉水冲洗,必要就医。并及时填写职业暴露卡由所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签字后1小时内送至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人员在暴露后24~48小时内进行相应的血清学检查,有专家组对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情况作出评估,提出诊疗及随访意见。并加强暴露后心理咨询,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引起的心理伤害。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预防是减少损伤的关键,安全教育及警示标识应用,通过听觉及视觉方面的冲击,大大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依从性,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