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大豆炭疽病(Colletotrichumtruncatum)是严重危害大豆的病害之一,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该病苗期可引起大豆死苗,成株期可危害茎秆、豆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近年来,该病在安徽省大豆,特别是菜用大豆(毛豆)上的危害日趋严重,一般病荚率为10%~20%,重病田病荚率可达50%以上。关于大豆炭疽病的发生和防治以及品种对病原菌的抗性已有少量研究,但有关大豆炭疽菌的营养生理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此,作者在对安徽省大豆炭疽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对不同碳源和氮源营养大豆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大豆炭疽病的相关研究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大豆产量 炭疽病菌 营养生理 生理研究 品质变劣 菜用大豆
  • 简介:优良种质创新是大豆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中间种质创新、亲本筛选、抗性选育、鉴定和品质检验等研究,育成了双双高的夏大豆优良种质鲁99-2.其对大豆胞囊线虫1、3、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为1级;对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的抗性也为1级;籽粒脂肪含量平均为22.09%,高值为22.6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29%,高值为45.0%;蛋白质和脂肪合计含量平均为65.38%,高值达66.40%.鲁99-2的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的杂交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等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 标签: 夏大豆 种质 鲁99—2 选育 高脂肪 高蛋白质
  • 简介:采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AS浓度、侵染菌液OD值、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恢复培养时间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分析,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逆基因GmPK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采用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As、侵染菌液OD600值0.9、侵染15h、共培养5d和恢复培养3d的转化条件最佳,GUS阳性率达74.59%,经PCR及RT—PCR进一步验证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利用优化的最佳条件进行逆基因GmPK的转化,炼苗移栽成活的再生植株经PCR及PCR—Southernblotting验证,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至大豆基因组,转化率为0.6%。

  • 标签: 大豆 胚尖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GmPK基因
  • 简介:我国是大豆消费大国,但主要依赖于进口,且进口依存度将持续增加。与国外大豆主要生产国相比。我国大豆单产还有很大差距,提高大豆单产是解决我国大豆危机的关键。加快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引领大豆育种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赶超国外大豆生产的重要途径。2017年我国科学家克隆了一批控制大豆生育期、高产、优质相关性状的重要基因.且在大豆重要性状耦合遗传网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标签: 大豆 生育期 高产 优质 性状耦合 遗传网络
  • 简介: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本研究对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初步筛选,以期探讨野生大豆的抗性水平、分布和获得抗性野生大豆资源.通过苗期接种大豆疫霉菌对412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有13.4%的资源抗大豆疫霉根腐病,15.3%的资源表现为中间反应类型.对野生大豆资源的来源分析表明,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安徽省野生大豆资源抗性最丰富.

  • 标签: 野生大豆 抗性 大豆疫霉菌 大豆疫霉根腐病 筛选 大豆资源
  • 简介:由于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对没有加施标签予以声明的情况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就显得十分迫切且意义重大.本研究以进口转基因草甘膦油菜籽和大豆为材料,通过比较分析外源的CP4-EPSP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表达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出两对不同的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对转基因油菜籽和大豆中外源的CP4-EPSPS基因进行了检测.

  • 标签: 抗草甘膦油菜籽 抗草甘膦大豆 CP4-EPSPS PCR CP4-EPSPS基因 检测
  • 简介:大豆分枝与株型及其产量关系密切。大豆品种资源分枝数的表型鉴定对提高其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探索黑龙江大豆品种在北京异地种植条件下的分枝数.本研究以来源于我国东北生态区的49份大豆品种为材料.于2011年和2012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45cm行距条件下,株距分别设置25cm、15cm和5cm.研究品种的分枝数及对种植密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分枝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各品种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分枝数目将参试品种分为少分枝、中等分枝和多分枝3类;根据分枝数与种植密度的相关系数将参试品种分为不敏感、低度敏感、中等敏感和高度敏感4类。本研究为参试材料在不同株型优良品种培育中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大豆种质表型鉴定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大豆 种植密度 分枝特性 密度敏感性
  • 简介:利用合丰25×东农7296系谱法经5个世代选育获得多小叶突变体,并以其作为父本分别与4个小叶正常的栽培大豆配制杂交组合的F1、F2为试验材料,进行多小叶类型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数正常的不同大豆亲本与多小叶大豆杂交(3叶×5叶),F。全部植株均表现为5叶,说明5叶性状是受显性核基因控制;不同组合3片叶、3+4片叶、3+5片叶、3十4+5片叶、4+5片叶和5片叶类型组成遗传分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而在3片叶和〉3片叶的遗传分离模式相同。杂交F,单株复叶为3片叶和〉3片叶的个体分离的比例呈1:3,符合1对显性单基因的遗传规律。因此,该多小叶突变体牡5796—3的复叶数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多小叶突变体可作为新种质用于大豆遗传育种及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 标签: 大豆 多小叶突变体 小叶类型 遗传规律
  • 简介:采用叶碟诱捕法从2007年进口的美国大豆携带的土壤和2006年从黑龙江感病大豆田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疫霉菌菌株,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致病性、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疫霉属真菌;接种大豆后出现典型的大豆疫病症状;采用大豆疫霉的特异性引物PCR检测,2个菌株均能扩增出分子量为350bp的特异性条带。结合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检测,2株病菌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etGerdemann)。

  • 标签: 大豆疫霉 分离 鉴定 分子检测
  • 简介:按照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基因成熟肽编码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60bp的片段,插入到改构载体pTIG-trx上,获得了pTIG-trx-BDNF原核表达重组质粒,限制性酶切分析和DNA序列测定均证实该克隆插入片段为hBDNF基因成熟肽编码序列.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获得了高效可溶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纯度大于83%的样品,Western杂交证实该蛋白具有hBDNF抗原活性.

  • 标签: 重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可溶性表达 大肠杆菌 纯化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 简介:以50份河北省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通过两年对12个农艺性状鉴定和30个SSR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3,数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0.15%,30个SSR位点平均等位变异数5.0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61,参试材料遗传距离平均0.869。利用Bayesian模型将参试材料分为4组。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或不同熟期类型间没有显著相关。

  • 标签: 大豆 多样性 遗传基础
  • 简介:以239份大豆品种资源为试材,研究其子粒中全磷和无机磷含量的差异表现,分析大豆子粒中磷含量水平,并筛选高全磷、高无机磷资源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供试239份大豆品种子粒中的全磷、无机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分布范围分别为全磷6.24~9.56g/kg,无机磷0.12~0.37g/kg;平均含量分别为7.78g/kg,0.20g/kg;无机磷与全磷含量的比值为1.39%~4.94%,平均为2.56%。同时,筛选出子粒中高全磷、高无机磷含量的大豆品种各5个,其中品种洋黄豆、高家营黑豆、绿75、郭柳条青、大毛角为高全磷材料;品种8012混-1、黄豆、白露快、平顶黄、黑大粒为高无机磷材料;

  • 标签: 大豆 子粒 全磷含量 无机磷
  • 简介:因子(Midkine,MK)是神经营养性并受发育调节的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该家族包括中因子、多向促激素(pleiotrophin),以及鸟类中因子相似物RI-HK,MK看起来在妊娠中期胚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包括某些癌症和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病的病理情况下,MK被不适当地表达。MK是一种14kDa的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这是一种高碱性的糖基化多肽,具有五个链内二

  • 标签: 人类疾病 生长因子 肝素结合 阿尔茨海默病 妊娠中期 胚胎发生
  • 简介: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以及SSR和AFLP2种分子标记,对河北省41个大豆推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便为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提供依据。农艺性状聚类结果将41个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和2个特殊品种,聚类结果与材料系谱来源相差悬殊,不能反映材料间亲缘关系。SSR和AFLP数据聚类结果将41个材料划分为4个SAG(SSRandAFLP—basedgroups)分子类群。3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3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上有4.47个等位变异,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impson)分布范围为0.0928~0.7800,平均值为0、6442。10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93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每对引物9.3个多态性标记。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5877~0.9868,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6732~0.7653,总体平均值为0.7237,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说明材料间遗传变异较小。

  • 标签: 大豆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SSR AFLP
  • 简介:遗传资源搜集原则是通过种子采集追求样本具有最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为了合理而有效地搜集野生大豆资源,近年来通过野生大豆居群考察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明确了野生大豆资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动态:遗传多样性地理的和生态的区域性、生态系统内居群的遗传相关性及各种生境下居群遗传多样性差异,从理论上奠定了野生大豆资源合理有效搜集的依据。根据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初步建立了居群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策略和方法。

  • 标签: 遗传多样性 考察搜集 搜集策略 野生大豆 GLYCINE SOJA
  • 简介:对69份创新种质和具有200个单株的RAPD分析分离群体进行甘薯茎线虫病侵入和扩展鉴定,结果表明:可作为抗性亲本的材料仅占创新种质的23.2%,福薯13为高抗侵入和高抗扩展特异资源,泉紫薯1号、烟紫薯176、徐01-2-5、徐01-25-8具有高抗侵入、扩展特性,可作为双亲本加以利用。另对甘薯茎线虫病扩展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表明:采用室内接种200条线虫,25℃室温下培养45d,以薯块的横切和纵切面的平均防效进行评价最为有效。

  • 标签: 甘薯 茎线虫病 抗侵入 抗扩展
  • 简介:以夏大豆杂交种杂优豆1号及亲本(W931A和WR016)为材料,进行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合势等光合特性的测定,以探究杂优豆1号光合特性方面的杂种优势规律,为大豆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杂优豆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在8:00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杂优豆1号与亲本相比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从而说明杂优豆1号较强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从群体光合势分析,杂优豆1号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盛花期、结荚期、鼓粒期3个不同时期都显著高于W931A和WR016,从盛花期到结荚期、结荚期到鼓粒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杂优豆1号较强的光利用能力、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 标签: 大豆 杂优豆1号 光合特性
  • 简介:郑州135×泗豆2号是黄淮海地区衍生大豆品种最多的组合之一,以郑州135×泗豆2号及其衍生种质为亲本材料在全国8个省市选育出87个通过省审或国审的大豆品种,其中国审品种39个、高蛋白品种20个、高油品种11个,获省部级以上奖13项。郑州135和泗豆2号的育种贡献,证明了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种质创新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大豆育种提供参考。

  • 标签: 郑州135 泗豆2号 育种 应用 衍生品种 系谱
  • 简介: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豆氨基酸测试中的应用,寻找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以167份大豆[Glycinemax(L.)Merr.]种子为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对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的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天冬氨酸(R2CV=0.85)、谷氨酸(R2CV=0.86)、丝氨酸(R2CV=0.82)、甘氨酸(R2CV=0.89)、酪氨酸(R2CV=0.83)、苯丙氨酸(R2CV=0.78)、异亮氨酸(R2CV=0.86)和色氨酸(R2CV=0.81)及15种氨基酸总和(R2CV=0.82)可利用FT-NIRS准确预测;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胱氨酸检测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来进行相对含量的估测;而对组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蛋氨酸的预测不准确。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利用FT-NIRS技术预测大豆主要氨基酸组分是稳定可行的。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大豆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 简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将于2009年8月10~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描绘全球大豆产业蓝图,保障安全供给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主要由学术报告、大豆产业论坛、中国国际大豆产业展览会三个部分组成。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大豆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学术议题包括大豆种质资源、

  • 标签: 大豆产业 北京 世界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作物学会 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