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当代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齐泽克,在深度理解拉康哲学的基础上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建构了新的意识形态理论。同时,他也在意识形态与文学艺术之间建立了相互对话的桥梁。齐泽克在与拉康、黑格尔、巴特勒的对话中重新探讨了古希腊戏剧《安提涅》的悲剧原因及其蕴含的政治意义,并为当代西方左翼突破意识形态秩序提供了一种可能。

  • 标签: 安提戈涅 齐泽克 生命政治 意识形态
  • 简介:灯寺,原名宝岩寺,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东南60公里杏城镇背泉村的悬崖峭壁上,其南与河南林州市交界.它建在百丈悬崖腰际的一个天然石崖下,一年四季迷漫的山雾使寺院时隐时现,自古就有“中州之蓬莱,晋豫之奇观,仙境宝地”之美称.

  • 标签: 金灯寺 寺庙 建筑物 历史文化
  • 简介:历史上,康德第一次较为清晰地指出所有语句要么是分析语句要么是综合语句,同时给出了划分分析性语句与综合语句的依据,并明确认为分析性语句是不扩展知识的。康德给出的区分分析与综合语句的依据会带来明显的问题。弗格继承并发展了康德对于分析性观念的基本想法,在《算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对分析性命题的刻画,尝试论证算术真理是发展了的逻辑真理、是分析性命题相。相较于康德对分析性命题的刻画,弗格的刻画有明显的优点,克服了康德的定义带来的几个明显问题。同时,弗格也明确反对康德的分析命题并不扩展知识的这一想法,尝试着指出在一种意义上分析命题是扩展知识的。

  • 标签: 分析性 康德 弗雷格 概念分析 概念形成
  • 简介:科尔斯德在梳理近代以来规范性论证的四种方案中,以“实践同一性”基础上“目的王国”的创建作为沟通“绝对命令”与“道德法则”、“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中介,不仅论证了规范的正当性,而且激活与推进了康德伦理学。如果基于康德的“先验逻辑”来考察科尔斯德对康德伦理学的阐发路径,还可以有效地回应柯亨等人对科尔斯德的质疑。

  • 标签: 规范 正当性 康德 伦理学 先验逻辑 政治哲学
  • 简介:巴赫认为,浪漫主义怪诞中存在恐怖,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怪诞则没有恐怖,即使有也被诙谐所战胜并转化成了欢乐。巴赫的“怪诞可以无恐怖感”观很容易引起质疑,原因有三:一其立论的主要依据《巨人传》及民间狂欢节都蕴含着恐怖;二背反了怪诞只有在恐怖感中才能生成的审美经验;三与怪诞必然包含恐怖的西方美学史共识相左。

  • 标签: 巴赫金 怪诞 无恐怖感 质疑
  • 简介:"自我"作为一个反身代词指的是每个独立的人类个体。现代自我具有什么特性?怎样理解现代自我?是当代哲学家、思想家讨论自我的一个基本方面。麦太尔对现代自我的观点,是通过他对现代自我的批评中体现出来的。麦太尔的这一批评,在其重要著作《德性之后》中有着集中的表述。一情感主义的自我麦太尔是一个伦理史学家,他对现代自我的批评是从对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分野为出发点的。

  • 标签: 现代社会 麦金太尔 批评 自我观 反身代词 情感主义
  • 简介:气候问题的伦理困境越来越突出,这一伦理困境呼唤普遍伦理的重建。道德律在普遍伦理的重建中被寄予了厚望。在全球气候问题领域内道德律面临着从理解转向接受,从接受导向行动以及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迈向“国所不欲,勿施于国”的困境。但是道德律体现出的德性练习与正义原则有助-t-~t解这一困境,并逐步促使人们采取新的行动。

  • 标签: 普遍伦理 道德金律 气候问题 共识
  • 简介:著名文化研究学者蒙·威廉斯认为,真正理想的传播应该能够促进每个个体的“所见、所知和所感”自由地得以表达,并且使得所有信息和观念自由地得以共享;只有构建这样的大众传播形式,才能最大地发挥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同体中的构成性作用及政治潜能,从而极大地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而社会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更充分地实现自身。在现代社会,迅捷高效的现代媒介为传播的充分实现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因此也为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契机。然而,在当时英国资本主义体制下,扭曲的传播体制却阻碍着真正共同体的实现。在诊断当时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威廉斯不仅精辟地对传播进行技术性分析,同时还指出传播研究必须同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相勾连。通过引入宏观的知识、历史和思想语境,本文不仅试图厘清威廉斯传播思想的理论脉络、现实意义和局限性,同时还将论述其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 标签: 雷蒙·威廉斯 传播 解放 共同体 重构
  • 简介:虽然麦太尔被视为当代社群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但他本人却极力否认自己是社群主义者。这种否认源于他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为了标示这种区别,我们不妨把麦太尔的政治哲学称为“小社群主义”。这种“小社群主义”建立在小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而小共同体(邻里、村镇或农场)区别于大共同体(现代的都市和国家);这种小共同体既是实践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

  • 标签: 社群主义 麦金太尔 实践共同体 政治共同体 道德共同体 政治哲学
  • 简介: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对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浙江义都市新区中大多是历史悠久的古镇,有许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古建筑。义都市新区在对古建筑的保护中应注重对建筑功能尤其是建筑结构的保护与加固,力争尽量多地保存历史信息和建筑原貌。对于做好古建筑保护工作,应采取有力措施。

  • 标签: 金义都市新区 古建筑 开发保护 建议
  • 简介:德性是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德性?从麦太尔至今,"德性"一直是人们所追逐和关注的话题。一种德性是一种获得性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对实践而言的内在利益,缺乏这种德性,就无从获得这些利益。1德性是人运用理智或智慧,根据其谋求生存得更好的本性的要求,并以生存得更好为指向培育的,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的善品质,即道德的品质。

  • 标签: 麦金太尔 德性 理性动物 人类 依赖性 读解
  • 简介:太尔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深入研究,多元的文化背景、对伦理始终如一的追求使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形成了与其他英国新左翼思想家类似的本土化属性,期间经历了走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研究、反思马克思主义直至远离的阶段性过程。麦太尔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研究过程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以伦理学研究作为最终主旨的目的性、与本国社会及社会主义实际进展的相关性和在一定程度上与英国新左翼运动整体发展保持的同步性。

  • 标签: 麦金太尔 马克思主义 本土化 人道主义 新左翼
  • 简介:1944年,美国向延安派出观察组,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社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认为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然而,短短五年后,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却发表题为《别了,司徒登》的社论,以尖锐的语句批评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指责美国对中国各项权利的攫取。两篇作为宣传作用的社论折射出毛泽东对美国政策的巨大变化。

  • 标签: 美国政策 美军观察组 司徒雷登 毛泽东 1949年 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