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观察期骨折的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使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患者的关节功能,其中优秀23例,良好12例,差5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给予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患者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且切口小,恢复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建型交锁髓内钉 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下骨折较为严重,并发症多,目前其发生率逐年升高,对该类型骨折的诊断和复位固定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文献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发病特点、分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汇总分析,意在为转子下骨折的诊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 标签: 股骨转子下骨折 分型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闭合复位γ-Ⅲ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我院骨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γ-Ⅲ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并总结其操作方法。结果11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40min,术中出血平均50ml,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4周,术后随访11例,疗效评定优9例,良1例,中1例,差0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标准γ-Ⅲ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方法简单易行,骨折复位良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功能恢复好。

  • 标签: 标准&gamma -Ⅲ型带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2017年提出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并归纳其复位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难复组)。男7例,女10例;年龄为(73.2 ± 16.1)岁。在2017分基础上,重新将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2(难复2021分):Ⅰ交锁,根据交锁位置又分为3个亚型:ⅠA(矢状位交锁)7例,ⅠB(大转子交锁)1例,ⅠC(小转子交锁)1例;Ⅱ分离,根据严重程度分为4个亚型:ⅡA(矢状位分离)4例,ⅡB(冠状位分离)1例,ⅡC(旋转分离)1例,ⅡD(完全分离)2例。所有患者根据不同分采用相应的复位策略(如应用顶棒、钳夹及撬拨技术等)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将同期收治的132例非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ⅠA所占比例最高,为41.3%(7/17),其次是ⅡA[23.6%(4/17)]。难复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44.6 ± 6.7)min]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39.2 ± 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2017分","难复2021分"更简洁、易记,能直接提示相应的骨折复位技巧,应用这些复位技巧复位固定后的患者可获得与非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相似的功能。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难复 分型 复位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及其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率也呈现增长趋势,由此所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也逐渐增长。由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和各种慢性疾病,体质差,各脏器功能均衰退,为避免长期卧床的各种并发症,减少髋关节内翻畸形,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手术治疗已成为首选。解剖锁定钢板是近年开始使用的内固定材料。

  • 标签: 解剖型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大转子双腹截骨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治疗PipkinⅣ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采用大转子双腹截骨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治疗的12例PipkinⅣ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4.1岁(24~63岁)。股骨头骨折按Pipkin分:Ⅰ9例,Ⅱ3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后壁骨折10例(9例为后上),横形伴后壁骨折2例(1例后壁骨块为后上)。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65min(150—19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50mL(500-1200mL)。7例患者后壁骨折加用弹簧板固定。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个月(6~52个月)随访。2例术前坐骨神经不全损伤及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均于术后6周至4个月完全恢复运动功能。股骨头骨折均获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2例,复位差1例。4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按Brooker分级: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大转子截骨处再次手术1例,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Merled'Aubign6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4例,良7例,差1例。结论对于PipkinⅣ骨折,大转子双腹截骨髋关节外科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髋脱位 股骨头 髋臼 骨折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髋钢板系统(DHS)治疗老年EvansⅣ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院采用动力髋钢板系统治疗了18例老年EvansⅣ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52-76岁,平均63岁。并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结果: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85min;术中失血300-1100mL,平均500mL。所有病例经X线片检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周。结论:应用DHS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EvansⅣ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顺利完成手术,疗效较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骨折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康复流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3月— 2017年1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的20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EvansⅢ、Ⅳ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0例术后开始康复教育训练,术后下床时间>48 h(普通康复组),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65~75岁69例,≥75岁31例。Evans Ⅲ49例,EvansⅣ51例。107例入院即开始康复教育训练,术后下床时间<48 h(优化康复组),其中男43例,女64例,年龄65~75岁79例,≥75岁28例。EvansⅢ63例,EvansⅣ4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切割、再次骨折及病死率、术后3,6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11.6个月。普通康复组手术时间为(1.13±0.22)ml,术中出血量为(119.3±1.9)ml;优化康复组手术时间为(1.07±0.25)h,术中出血量为(121.6±1.2)ml(P>0.05)。优化康复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坠积性肺炎6例,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1例,泌尿系感染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压疮0例)、术后3个月病死率(0)低于普通康复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19例,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8例,泌尿系感染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压疮4例)和病死率(5%)(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切割、再次骨折、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康复组术后3,6及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69.7±6.3)分、(80.2±4.6)分、(89.3±10.2)分]高于普通康复组[(53.6±5.4)分、(75.1±9.2)分、(77.5±7.5)分](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患者优化康复流程,入院即开始教育康复、术后下床时间<48 h早期康复,可以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内科并发症和3个月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扩展大肠肿瘤的X线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54处病变的X线钡灌肠造影表现和内镜图像,将病变分为非结节扁平隆起、结节集簇性隆起和混合性结节集簇隆起3种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扩展大肠肿瘤好发于直肠、盲肠和升结肠近段,组织病理学多为腺瘤或黏膜内癌,混合结节集簇隆起病变癌变率高、浸润较深,且有进展期癌。结论:扩展大肠肿瘤表面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推测有无癌变与癌变浸润深度的指标。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X线钡灌肠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周围肺癌X线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部收治的周围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资料,总结归纳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X线检出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凝集征、支气管气象和毛刺征等征象的检出率与CT扫描和病理学诊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周围肺癌的X线典型表现为结节及小片状阴影;球形病灶或肿块,肿块边缘呈现出毛刺征或毛刷征、侧缘线征、分叶及脐凹征、胸膜凹陷征和空泡征等。结论尽管CT扫描和病理学诊断对于周围肺癌的确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但是X线片检查对于典型征象同样具有较好的表现力,因此仍可作为周围肺癌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X线片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7500例,正常乳腺钼靶X线片进行综合分析归类,探讨正常乳腺X线。方法7500例乳腺患者,双侧乳腺均摄轴斜位片,采用低MA,高仟伏摄片技术,以X线影像为基础,进行分析、归纳。结果1238例为致密占16.5%(1238/7500),3637例为中间,占48.5%(3637/7500),930例为导管,占12.4%(930/7500),1027例为脂肪占13.6%(1027/7500),660例为混合,占8.8%(660/7500)。结论以不同生理期乳腺结构成分为基础,钼靶X线片影像为依据,将正常乳腺钼靶X线片分析归类为五,致密,中间,导管,脂肪,混合,简便,易掌握,切合实际。

  • 标签: 乳腺钼靶X线摄影 X线乳腺体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及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股骨颈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5例;年龄为37~93岁,平均77.9岁。按照股骨颈骨折的解剖位置、移位程度将此类骨折分为3,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为稳定或不稳定型骨折:Ⅰ骨折3例(完全囊外型),Ⅱ骨折31例(囊内稳定型),Ⅲ骨折10例(囊内不稳定型)。Ⅰ、Ⅱ骨折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Ⅲ骨折采用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转子部骨折复位克氏针、钢缆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44例患者术后获至少2年随访。3例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6个月(4.4~6.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2例,良1例。31例Ⅱ骨折患者中,30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2个月(5.1~9.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优18例,良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7.4%(24/31);并发症发生情况:头钉退出或切割6例,感染1例,骨不连1例。10例Ⅲ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优7例,良2例,差1例。结论对于Ⅰ、Ⅱ股骨颈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成角稳定的髓内固定是较佳选择;而对于Ⅲ骨折,髋关节置换应作为首选。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骨折 分型 骨折固定术,内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对老年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32例,进行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可靠,31例术后经4~1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并发症,功能评分:优21例,良8例,优良率达93.9%。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