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接受雾化表面活性物质(AS)治疗的为24例;另外24例接受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ST)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以及BPD发病率指标。结果:治疗后,AS组患者的初始治疗失败率为29.17%,MIST组初始治疗失败率为25%,AS组指标稍高于MIS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总BPD发病率为37.5%,MIST组总BPD发病率为54.16%,AS组指标低于MIS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AS)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ST)的治疗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可应用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

  • 标签: 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200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HBsAb)监测结果。方法:在2021.05~2023.04期间,纳入研究200名儿童为研究样本,通过采取IFMA法(双抗原夹心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对儿童身体当中HBsAb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当儿童在年龄增加状态下,HBsAb含量以及HBsAb阳性率会出现明显下降状态。结论:当儿童在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后,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出现免疫年限减弱问题。因此,应当在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于接种效果进行及时检验,同时,采取适宜疫苗补种手段,从而加强儿童机体免疫能力。

  • 标签: []儿童 乙肝表面抗体 监测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在无生命物品表面及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状况。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温度、表面、耐受力、活力、存活、稳定性、灭活、SARS-CoV-2、surface、inanimate、environments、environmental、matrices、factors、conditions、contact、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transmission、stability、persistence、viability、survival、survivability、infectivity、transmission"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学术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5日。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中数据后采用改良的MINOR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2019-nCoV在无孔物品(不锈钢、玻璃和塑料)表面的存活能力与在有孔物品表面(布、木板、纸币、棉花、纸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4, P<0.001; Z=17.85, P=0.004; Z=38.20, 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2019-nCoV在纸币与玻璃、塑料表面的存活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 P=0.420; Z=1.79, P=0.070)。2019-nCoV在4℃、25℃条件下的半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7.49 h, 95%CI: 7.00~87.99, Z=2.30, P=0.020]。2019-nCoV在25℃、35℃条件下的半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46 h, 95%CI: 0.13~10.78, Z=2.01, P=0.040]。结论相同条件下,2019-nCoV在无孔物品表面的存活时间高于有孔物品表面,温度越高存活时间越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表面 温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抑制清醒气管拔管反应效果分析。方法:90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资料,采样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1月1日,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观察气道表面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实验组)与单独使用气道表面麻醉(对照1组)或瑞芬太尼(对照2组)。记录并比较患者在清醒拔管时的不同监测点收缩压变化;不同监测点心率变化;不同监测点血氧饱和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对比,研究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改变,(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抑制清醒气管拔管反应效果方面,有效避免拔管时的呛咳反应,稳定心率及血压,值得借鉴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表面麻醉 清醒气管拔管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内窥镜手术“快通道”麻醉,由于手术时间短,术中合理的控制血压,减少术野出血,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毕苏醒快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镇痛效价高等优点,本研究观察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输注下在鼻内窥镜中的疗效。

  • 标签: 气道表面 麻醉 静注瑞芬太尼 鼻内窥镜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D,SP-D)在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s)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以探讨SP-D在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方法测定46例炎性肌病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SP-D水平,并分析血清SP-D水平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相关性。结果 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组血清SP-D水平(4.19±1.65)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36±1.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组血清SP-D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SP-D可能参与了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作为炎性肌病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早期检测指标。

  • 标签: 炎性肌病 肺表面活性蛋白D 肺间质病变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逐渐扩大,对各种程度治愈(部分治愈、功能性治愈、完全治愈)的追求不断提高,使得临床上对于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灵敏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该文从目前国内外高灵敏HBsAg和HBV DNA检测试剂的上市情况,及其在HBV感染诊断、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预测和停药指导、疗效判定和疾病结局的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指出高灵敏检测技术在慢性HBV感染治疗的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炎,乙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DNA 核酸扩增技术
  • 简介:摘要:  在设定的臭氧浓度、时间、环境温度条件下, 进行了不同湿度对消毒效果影响的试验。在室温25℃ 、 相对湿度为40%和70%条件下,同样开机消毒 2 h ,对大  肠杆 菌 和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 的 杀 灭 率 分 别 从 90∙5% 和  92∙4%提高到1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从86∙0%提  高到99∙93% 。在相对湿度为40%时,开机消毒 6 h 不能  破坏 HBsAg 抗原性;相对湿度提高到70% ,同样开机消毒  6h HBsAg 抗原性可完全被破坏。

  • 标签:   臭氧消毒 相对湿度 物体表面消毒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60岁女性患者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子宫内膜及右侧卵巢表面病例,分析在子宫内膜形成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特征、鉴别诊断及相关治疗。本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宫颈、子宫内膜、右侧卵巢表面p16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洁净室检测表面微生物中不同采样法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模拟洁净室中载体片4种材料表面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标准菌利用3种采样法进行检测。比较不同采样方法及载体材料中金葡菌的回收率。结果:采样法为表面擦拭-水浸泡时,金葡菌回收率最高的载体材料为聚四氟乙烯(PTEE)板;采样法为接触皿时,金葡菌回收率最高的载体材料为玻璃板;采样法为表面擦拭-涂布时,金葡菌回收率最高的载体材料为PTEE板(P<0.05)。结论:洁净室检测表面微生物时需结合载体材料不同对采样法合理选择,其中表面擦拭-水浸泡多用于粗糙载体材料如PTEE采样,而接触皿则多用于光滑载体材料如玻璃采样。

  • 标签: 洁净室 表面微生物 不同采样法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经过调查共筛选出在我院就诊的6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比较不同护理方案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HHS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了治疗效果,达到对患者全方面康复的实现,说明此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内随机选择60(60)例,即将治疗形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人数分别为30(30)例。对照组整体病患均接受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实验组整体则接受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发现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5%,对比发现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实施nSIMV((应该是nSIMV))联合PS治疗,可以提升疗效,缩短氧疗时间,改善血气指标,促使患儿康复。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