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研究发育正常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患者组)及9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行头颈64层螺旋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高级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发育正常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C4横突孔直径和横截面积。结果对患者组及体检组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患者组0.998〉P〉0.855,体检组0.997〉P〉0.8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组及体检组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及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0.855〉P〉0.196,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0.990〉P〉0.6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组与体检组数据合并后(合并组)对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0.999〉P〉0.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并组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多元相关分析,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椎动脉 直径 面积
  • 作者: 刘栋升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刘栋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合川医院放射科重庆401520作者简介:刘栋升曾用名:刘冬(1978年10月),男,大学本科,重庆合川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合川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CT及核磁共振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评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和肺动脉直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记录患者的主肺动脉、右肺动脉、左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直径/升主动脉直径、主肺动脉直径/降主动脉直径比,观察上的指标与COPD患者病程和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肺动脉直径变化与COPD病程有显著的相关性,发病10年以上患者主动脉直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发病20年以上患者右肺动脉直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发病30年以上患者左肺动脉直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发病30年以上患者主肺动脉/主动脉直径与发病10年以下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COPD分级与肺动脉直径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COPD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和对照组之间主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OPD病程进展会对肺动脉直径产生影响,多层螺旋CT获得的主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主动脉直径主肺动脉直径/降主动脉直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COPD敏感程度和进展的监测指标,其中主肺动脉直径/降主动脉直径效果最佳.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动脉直径;多层螺旋CT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9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再诊断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通过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的CT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管评分、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剂量长度的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共85枚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共20枚,恶性结节共65枚。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图像噪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低剂量CT扫描,获得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低于常规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后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常规CT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分叶征、空泡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结节的纯膜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的扫描比例,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通过低剂量CT扫描,能够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临床征象明显,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在施工过程前,技术交底全面,包括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架体搭设、加固体系,施工过程中,检查到位,很好的预防了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如蜂窝、麻面、露筋,并没发生质量事故,拆模后柱体圆润光滑,梁柱节点无错台,美感和质量均达到规范,圆满完成原设计要求,成为施工体系中一大亮点。

  • 标签: 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
  • 简介:直径血管移植物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材料血管和组织工程血管两大方面.本文重点围绕提高人工血管抗血栓能力、减少内膜增生进行总结;对组织工程血管可降解支架材料中如何减少组织工程血管血栓形成、增强其力学强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小直径血管移植物 组织工程 人工血管 内皮祖细胞 血栓形成 力学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髓内针直径与髓腔峡部直径之比(nail diameter/medullary canal diameter ratio,ND/MCD)的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8例股骨干骨折儿童纳入前瞻性研究对象。年龄5.2~11.7岁,平均8.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19.7 kg/m2;其中男187例,女121例;左侧163例,右侧145例;不稳定骨折130例,占42.2%(130/308)。所有患儿均采取逆行弹性髓内针内外侧穿针技术治疗,手术操作由同一位资深高级职称医生主刀或指导完成。术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为154例。A组选择弹性髓内针时要求其直径满足ND/MCD>60%而<80%;B组直径要求满足ND/MCD≥80%。两组患儿在术前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表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治疗及康复训练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率,以及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感染、针尾激惹发生比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A组8.7个月,B组8.9个月。两组患儿在畸形愈合率、骨折不愈合率、感染率、针尾激惹发生比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所需时间A组明显较B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内固定物取出前患肢功能及步态均恢复正常。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ND/MCD>60%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与≥80%时相比,ND/MCD在60%~80%时手术操作更容易。

  • 标签: 儿童 弹性髓内针 股骨干骨折 前瞻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4排螺旋CT非螺旋低剂量扫描方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胸片可疑肺结节患者分别行螺旋低剂量和非螺旋低剂量扫描。采用Toshiba4排多层螺旋CT(Asteion4)扫描机。螺旋扫描采用预设35.5mAs,床进20mm/圈(即螺距1),0.75s/圈,非螺旋扫描预设24mAs,床进20mm/圈(层厚=层距),0.48s/圈,其他扫描参数相同:120kV,准直0.5×4,DFOV300mm,重建层厚5mm。根据出现伪影程度及是否分辨出肺结节来评价CT图像质量,对肺结节进行简单计数。比较两者发现肺结节的差异及有效放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种扫描方式检查30例患者均为阳性,发现各种肺结节都是108个。非螺旋扫描的有效放射剂量低于螺旋扫描方式(P〈0.001)。结论非螺旋方式扫描与螺旋方式扫描在胸部低剂量检查中对于肺内病灶的发现及诊断无统计学差异,扫描剂量相对更低的非螺旋方式扫描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及筛查是可行的。

  • 标签: 低剂量 非螺旋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结节
  • 简介:一、螺旋藻是什么?螺旋藻(Spirulna)是一类低等水生藻类植物,其外观为蓝绿色,显微镜观察为螺旋状,因而得其名。螺旋藻是一种碱性的营养食品,它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组成比较均衡,其中蛋白质含量是目前已知所有天然植物中含量最高的,约占干重的60%~70%。在非洲的乍得湖(LakeChad)和墨西哥的特世可可湖(Texcoco)畔,

  • 标签: 螺旋藻 功能食品 显微镜观察 蛋白质含量 藻类植物 营养食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胃癌25例,对其进行层厚间隔10mm以及部分5mm加薄层扫描。结果胃癌CT诊断正确率为92%。结论CT对早期胃癌检出不及内镜,但对中晚期胃癌的诊断以及提示有无邻近脏器侵犯和转移有独到作用。

  • 标签: 胃癌 CT 诊断 分析
  • 简介:设计意图:螺旋这种形状就在我们身边,它如此常见,但是有什么作用呢?《美丽的螺旋》这本故事书给了我们答案。教师选取了图画书中的部分内容,向幼儿展示了自然界简单而又神奇的螺旋形,让幼儿感受大自然中的无穷美感与力量!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图片和操作材料,支持幼儿在观察分析、操作体验中认识螺旋

  • 标签: 科学活动 幼儿 螺旋形 自然界 大自然 教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视觉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2-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SMILE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46例,年龄18~36岁,均选择右眼数据用于统计。采用欧卡斯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术眼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和斯特列尔比(SR)变化。采用主观质量问卷评估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MTF及SR值等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MILE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SMILE术后裸眼视力及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明显改善(F=210.976,P<0.001;F=144.129,P<0.001)。SMILE术后3个月,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数分别为0.97±0.11、1.00±0.06,SE在±0.5 D内的患者占100%。SMILE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4 mm及7 mm瞳孔直径下SR、MTF、MTF cutof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mm瞳孔直径(明视环境)下各空间频率下MTF、MTF cutoff、SR先降后升,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7 mm瞳孔直径(暗视环境)下,MTF cutoff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MTF、SR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暗视环境下,年龄、术前暗瞳大小为SR及空间频率20、25、30 c/d MTF的影响因素(B年龄=-0.440、-0.409、-0.404、-0.389,均P<0.05;B暗瞳=-0.404、-0.333、-0.371、-0.368,均P<0.05),年龄为MTF cutoff及空间频率5、10、15 c/d MTF的影响因素(B=-0.522,P=0.003;B=-0.403,P=0.008;B=-0.409,P=0.008;B=-0.416,P=0.004)。术前暗瞳大小为夜视力、眩光光晕得分的影响因素(B=-0.370,P=0.020;B=-0.417,P=0.013)。结论:SMILE术后早期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所降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与术前暗瞳大小及年龄呈负相关。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视觉质量 瞳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眼前段检查仪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前房深度(ACD)、角膜缘白到白距离(WTW)的差异,分析二者的一致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近视患者72例(144眼),分别使用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两种仪器检测数据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数据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72例等效球镜为-2.0~-14.0D,平均-6.40±2.38D,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ACD的平均值分别为3.22±0.255mm和3.13±0.25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72,p=0.000);测量WTW的平均值分别为11.66±0.340mm和11.46±0.30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70,p=0.000)。两种仪器测量的前房深度和角膜缘白到白距离均具有相关性(r=0.975,p=0.000;r=0.941,p=0.000)结论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眼部无器质性疾病人群的前房深度和角膜缘白到白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entacam的测量结果略大于OrbscanII。

  • 标签: Pentacam Orbscan II 前房深度 角膜缘白到白距离
  • 简介:<正>目的:评估术前超声测量肾脏肿瘤直径是否劣于CT或MRI。方法:建立一个前瞻性的资料库,分析其中所有术前行肾脏超声检查的肾脏肿瘤患者。患者同时进行CT和/或MRI检查。应用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评估各种成像方式测量肿瘤最大直径的差异。结果:共有116名患者在治疗前行超声检查,

  • 标签: 肾脏肿瘤 超声测量 超声检查 相关性分析 最大直径 方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直径与手术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6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7例肿瘤直径为5-10cm肝血管瘤患者设为大血管瘤组,119例肿瘤直径〉10cm且〈20cm肝血管瘤患者设为巨大血管瘤组,26例肿瘤直径≥20cm肝血管瘤患者设为特大血管瘤组。手术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血管瘤剜除术。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netyU检验。结果3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其中行开腹手术315例(大血管瘤组175例、巨大血管瘤组114例、特大血管瘤组26例),行腹腔镜手术47例(大血管瘤组42例、巨大血管瘤组5例)。大血管瘤组、巨大血管瘤组、特大血管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60min(125min,205min)、220min(175min,275min)、330min(280min,42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mL(100mL,500mL)、500mL(300mL,1000mL)、1975mL(800mL,4000mL),术中输血例数分别为31、36、20例,术后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5、7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d(7d,9d)、9d(8d,10d)、11d(9d,13d),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84.24,80.94,53.65,31.54,47.67,P〈0.05)。大血管瘤组与巨大血管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9,6.51,x^2=11.29,Z=4.73,P〈0.05);大血管瘤组与特大血管瘤组患者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28,6

  • 标签: 肝血管瘤 肝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为治疗肝癌的微创手术,2004年4月-2006年12月我科对110例不同直径的肝癌行RFA,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报告如下。

  • 标签: 导管消融术·肝肿瘤
  • 简介:摘要本文以曲轴磨削加工为研究对象,为了能够提升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曲轴轴径直径的合格率及表面质量,笔者从加工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探究了在磨削加工曲轴过程中,影响轴颈直径的工艺因素。通过分析轴径直径模型,探索出加工工艺参数与加工精确度之间的关联,计算出最佳节点。

  • 标签: 轴径直径 磨削加工工艺 动力学模型 多目标优化 网格寻优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