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菌结合益生菌移植干预急性严重肝损伤的结局。方法选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普通菌移植组10只,菌+益生菌移植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D-氨基半乳糖(3.0 g/kg)腹腔注射制备急性严重肝损伤模型,普通菌移植组和菌+益生菌移植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普通菌液和益生菌+菌液灌肠(1次/d),48 h后取血清用于检测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取肝组织用于病理学检测。取结肠内容物用于提取DNA进行16S V3-V4区高通量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分析,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线性判别分析找到不同分组小鼠的结肠内容物特征性差异细菌。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16S V3-V4区测序结果组间差异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模型组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组织镜下呈严重炎性改变;普通菌移植组和菌+益生菌移植组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炎症减轻。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群菌结构与其他3组的Shann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served Specie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菌群构成差异大,菌移植增加小鼠肠道内物种数量。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其他3组的组间差异大于疾病组之间的组间差异,菌+益生菌移植组改变疾病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细菌多为产丁酸盐细菌。结论菌+益生菌增强菌移植治疗效果,改善肝脏炎症,增加肠道内产丁酸盐细菌数量。

  • 标签: 益生菌 肝损伤,急性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胎吸入综合征 (MAS)是一种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在治疗手段上也有所创新,给新生儿 MAS的治疗带来了新策略,进一步提高了 MAS的救治成功率。该文就 MAS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探讨早期处理,包括产前处理和出生时处理,对新生儿 MAS的防治作用,阐述药物治疗,如应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或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抗炎与抗氧化治疗、抗生素治疗以及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等,对 MAS发生、发展的影响,重点探讨 MAS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胎粪吸入综合征 治疗进展 婴儿 新生儿。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提高抗癌效果,还可减轻相关毒副反应。菌移植(FMT)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重要方法,其治疗适应证已从肠道疾病(如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扩展到肠道外疾病。除了适应证的拓展,FMT领域在应用策略和菌制备上更加标准化、安全、可控。肠道菌群在肿瘤治疗中的有益作用促使微生态制剂迅速发展,但肠道菌群的复杂性、矛盾性和特异性又增加菌株制品研发的难度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的不确定。本文就菌移植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证据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粪菌移植 肠道菌群 肿瘤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及观察菌移植在放射性肠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入的放射性肠炎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6%,观察组为93.3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放射性肠炎时采用菌移植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粪菌移植 放射性肠炎 疗效
  • 简介:摘要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MAS)是一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新生儿死亡率高。MAS可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气漏综合征、持续肺动脉高压、多脏器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着近年围生技术的发展,MAS诊治手段不断提高,从而使该病患儿存活率增高。笔者拟就MAS的最新防治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探讨对MAS患儿的产前、产时处理及产后新生儿呼吸道管理、药物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吸入一氧化氮(iNO)、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亚低温治疗等相关措施,对MAS患儿预后的影响。

  • 标签: 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一氧化氮 投药,吸入 低温,人工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体外膜肺氧合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菌移植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 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例。对照组给予青藤碱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菌移植疗法,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各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外周血 NO、 SOD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IL-8、 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 NO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SOD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炎症性肠病中应用菌移植疗法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利于重建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粪菌移植疗法 炎症性肠病 各因子水平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超声表现的胎儿胎性腹膜炎(fetal meconium peritonitis, FMP)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产前超声诊断为FMP,出生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FMP的3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前超声表现,将31例的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分级,分为0级3例、1级20例(1A级9例、1B级3例、1C级8例)、2级7例、3级1例,其中多次超声检查分级不同者,按最后一次产前超声检查的分级入组。根据新生儿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19例)和保守治疗组(12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手术组初次诊断FMP孕周及胎龄均低于保守治疗组[分别为(29.9±4.5)与(38.2±1.0)周,t=-6.202;(36.2±2.7)与(38.2±1.0)周,t=-2.426;P值均<0.05]。(2)超声分级0、1、2、3级的手术率分别为0/3、55%(11/20)、7/7及1/1,各级间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6,P=0.017);其中,超声分级1A、1B、1C级的手术率分别为7/9、1/3、3/8,各亚级间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6,P=0.179)。结论FMP新生儿手术率与产前超声初次诊断FMP的孕周及超声分级相关,FMP胎儿的产前超声的不同分级表现可为围产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腹膜炎 胎粪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 192例医院收治胎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沐舒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沐舒坦在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沐舒坦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韧带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105例(113条)超声诊断为韧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表现,与术后诊断结果对比。结果临床术后证实韧带囊肿共66例(69条),均合并腹股沟疝,其中68条为斜疝,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确诊断韧带囊肿61例(64条)。超声表现韧带积液合并韧带增粗者2例(2条),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斜疝。超声诊断为韧带静脉曲张合并斜疝1例(1条),斜疝术后复查静脉曲张消失。超声诊断的韧带囊肿合并疝1例(1条),手术证实为斜疝合并韧带囊性病变(性质不明)。超声正确描述韧带区交通性积液21例(24条),术后均证实为斜疝。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韧带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韧带囊肿的诊断率较高。韧带病变中韧带囊肿发生率相对较高。韧带病变和腹股沟斜疝的发生关系密切。

  • 标签: 圆韧带 囊肿 疝,腹股沟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作者: 许昌 庄俊汉 傅强 程兆辉 蔡苗 林小军 罗斌 陈芸 钟婉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办公室,深圳 518036 ,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 518000 ,圣路易斯大学公共卫生与社会正义学院流行病与生物统计系,美国圣路易斯63104 ,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统计与发展研究部 401120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成都 610041 ,武汉雕龙医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430070 ,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医务科 519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死亡指标与非计划重返指标在医疗质量评价上的效果与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某省DRG数据平台31家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共计836 976条病案数据,采用多个死亡指标(低与中低风险组死亡率、高风险组死亡率、粗死亡率、风险调整死亡率)与非计划重返指标(31天非计划重返入院率、31天非计划重返手术率)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死亡指标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而非计划重返入院率与非计划重返手术率不相关(r=0.305)。非计划重返入院率和低与中低风险组死亡率(r=-0.227)、高风险组死亡率(r=-0.098)、实际死亡率(r=-0.130)、风险调整死亡率(r=0.010)均不相关;且非计划重返手术率和低与中低风险组死亡率(r=0.105)、高风险组死亡率(r=0.030)、实际死亡率(r=-0.004)、风险调整死亡率(r=-0.141)均不相关。结论死亡指标与非计划重返指标在实际管理技术层面与评价效果上均不尽相同,两者互为有力补充,可构成理想的质量评价指标组合。在今后应用DRG指标进行医院质量评价时,应予以充分重视。

  • 标签: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数据平台 死亡类指标 非计划重返类指标 医疗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头精子症是一种罕见的畸形精子症,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约占0.1%,是诉诸第二代试管婴儿[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病症之一。头精子症的精子头部呈圆形、顶体缺陷,其特征还包括颈部异常和尾部弯曲,这源于精子发生过程出现了异常(顶体形成异常、线粒体及微管排列紊乱、核染色质浓缩延长异常等)。头精子症发病具有家族集中倾向。目前已证实5个人类基因和17个小鼠基因与头精子症的发生相关。相比传统ICSI技术,结合人工卵子激活(AOA)的ICSI技术对头精子症更有效。本文对头精子的发现、认识及定义、形态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相关基因及发病机制、辅助生殖结局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及讨论。

  • 标签: 圆头精子症 畸形精子症 基因突变 生殖技术, 辅助 男性不育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临床诊疗中分科趋于细化、整体观念应用不突出而容易导致疾病误诊及疗效不理想的情况,通过文献研究与武学、医学临床实践相结合,利用中医象思维提出一种新的从脏腑、经络、脊柱三方面进行综合辨证的方法,即按照"脏腑""经络""脊柱"进行的"三辨证"方法,从而促进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促进人民健康。

  • 标签: 三圆辨证 辨证论治 脏腑 经络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高频震荡通气辅助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重症胎吸入综合征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新生儿重症胎吸入综合征患儿,所有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研究组给予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儿不同时间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后6 h、12 h、24 h,观察组OI、PaCO2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1.68±20.37)h、(11.34±1.61)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P、IVH、PAL、PPHN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7%,病死率为5.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辅助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提高重症胎吸入综合征的整体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胎粪吸入综合征 高频震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重症
  • 简介:摘要患者女,89岁,因腹股沟、外阴、臀间沟皮疹10个月、水疱3周就诊。皮肤科检查:腹股沟、外阴、臀间沟红白色增生性斑块,斑块部位散在绿豆至豌豆大小的糜烂面及水疱,右腋下及右小腿正常皮肤上散在数个类似水疱,部分破溃结痂。臀间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增生肥厚,无棘刺松解,部分区域可见表皮下裂隙和水疱,局灶性真皮浅层水肿,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直接免疫荧光:IgG、C3基底膜带线状沉积,IgM真皮簇状小体阳性,IgA阴性。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IgG、C3沉积在表皮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抗体:BP180抗体26.92 U/ml、BP230抗体68.17 U/ml,桥粒芯蛋白1抗体、桥粒芯蛋白3抗体正常。诊断:增殖型天疱疮。予口服甲泼尼龙,联合外用卤米松软膏及0.03%他克莫司软膏,皮疹逐渐消退。

  • 标签: 类天疱疮,大疱性 腹股沟 外阴 水疱 增殖型类天疱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肿瘤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在不断深入研究抗肿瘤药物,但所有的抗肿瘤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抗肿瘤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

  • 标签: 抗肿瘤药品 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鼻疽主要病原体,具有易传播、致死率高、耐药性强等特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疫苗,因此具有被用作生物武器的风险。目前在研的鼻疽疫苗包括灭活全细胞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多糖结合疫苗等。鉴于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属兼性胞内感染病原菌,且目前关于其逃逸宿主免疫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因此疫苗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此文对目前主要的鼻疽疫苗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与探讨。

  • 标签: 伯霍尔德杆菌,类鼻疽 类鼻疽 细菌菌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