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以期了解孕妇孕期体质水平,为孕妇科学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德尔菲法构建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通过对2019年11月7日至2020年1月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60例孕妇进行测试,以检验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实践运行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孕妇对体质测试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测试、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测试前后胎心率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轮专家论证,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的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将形成的孕妇测试指标体系在60例孕妇中进行测试,体质测试指标体系运行流畅,所有孕妇均能完成测试内容。测试期间孕妇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测试前、后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1±3.8)与(142.1±4.5)次/min,t=-0.025,P=0.980]。测试时长(32.6±3.4)min,负荷消耗(300.1±41.2)kcal(1 kcal=4.184 kJ)。测试后调查显示全部孕妇对测试过程及结果表示满意。结论构建的孕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可以尝试作为孕期体质水平的评价工具。

  • 标签: 孕妇 体质 人体质量指数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调查和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能量损耗(EL)及涡流特点,探讨EL与心脏功能及涡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力衰竭患者105例,分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组(LVEF 40%~<50%,HFmrEF组,56例)及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组(LVEF<40%,HFrEF组,49例),并匹配同期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VFM技术测量左室内等容舒张期(IVR)、快速充盈期(RFP)、心房收缩期(ACP)、等容收缩期(IVC)及快速射血期(REP)的EL、涡流面积及循环强度。结果HFmrEF组、HFrEF组左室内各时期EL较对照组减低,且ACP内左室内EL在对照组、HFmrEF组、HFrEF组间呈逐渐减低的趋势(均P<0.05)。ACP内HFmrEF组、HFrEF组左室内漩涡面积、循环强度均较对照组增大,且在对照组、HFmrEF组、HFrEF组间呈逐渐增大趋势(均P<0.05)。RFP左室内EL与E/e′呈正相关(r=0.524,P<0.001)。ACP左室内EL与A峰呈正相关(r=0.492,P<0.001),与漩涡面积呈负相关(r=-0.235,P=0.040)。结论VFM技术可用于评估左室内EL改变,HFmrEF及HFrEF患者左室内EL较正常人显著减低,EL与心脏舒缩功能及漩涡面积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 心力衰竭 能量损耗 涡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安装验收测试(IPA)了解掌握瓦里安新型Halcyon加速器的构造、性能、验收测试和质控方法。方法参考瓦里安提供的IPA手册,AAPM TG-142 C形臂加速器质控和TG-148 tomotherapy质控标准,测试并验收Halcyon的软件授权、安全联锁、机械精度、射束性能、成像系统等,并与传统TrueBeam加速器相关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本次IPA测试软件授权完整,安全联锁正常。几何精度:机架旋转过程中束流稳定性最大偏差1.13%,等中心>0.59mm,兆伏成像系统偏差0.09mm,准直系统旋转误差-0.21°,机架旋转绝对误差0.11°,治疗床最大误差(垂直方向)0.15mm,虚拟-实际等中心误差最大值(垂直方向)-0.04mm。射束性能:最大剂量点深度偏差0.1cm,10cm百分深度剂量偏差0.5%,离轴强度偏差最大值0.9%,对称性偏差最大值0.94%,剂量可重复性最大偏差-0.44%。成像系统:探测器本底值614,噪声4.4,坏点数3626,坏线数0,探测器灵敏度19177,线性度好于0.47%,均位于可接受范围内。对比度分辨率和细小物体识别能力均达标。结论在缺乏有针对性的TG报告和成熟指南情况下,厂家公布的IPA手册有助于建立Halcyon新型加速器的验收和质控方法。Halcyon加速器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装机验收测试全部合格,其智能集成系统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Halcyon加速器 安装验收 质量保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儿童的脑发育测试结果,研究影响学龄儿童脑发育的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学龄儿童200名,使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进行脑发育测试,邀请200名学龄儿童的家长进行家庭问卷调查。结果:200名学龄儿童中,脑发育正常率62.50%。贫血儿童PIQ、FIQ均低于非贫血儿童,(P<0.05);影响学龄儿童脑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早期疾病和微量元素。智力发育不全的儿童(包括智力缺损、边界、低于平常)头发中Zn元素含量低于正常儿童(包括平常、高于平常、超常、极超常),Pb含量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为保证学龄儿童的脑发育健康,需要预防小儿评学以及早期疾病,做好均衡饮食,保证微量元素的摄入。

  • 标签: 学龄儿童 脑发育 测试 微量元素
  • 简介:摘 要:本文介绍了汽车用水性阻尼胶阻尼性能的测试方法,即采用悬臂梁测试系统对汽车用水性阻尼胶进行阻尼性能测试,并探究了不同温度调节方式对阻尼系数的影响。

  • 标签: 水性阻尼胶,阻尼系数,温度调节方式
  •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儿童往往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而被忽视,错过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由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儿童长期甚至终身的听力下降,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行为、智力和语言的发育,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等。由此可见早期、准确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尤为重要,而规范听力学测试及诊断策略是早期诊疗的根本。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进食阶段的评估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2例,入院后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划分4型,采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分析吞咽障碍情况和OCSP分型的关系,在患者进食阶段予以实施指导。结果吞咽障碍与吞咽正常患者的OCSP分型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仅有效性受损患者中未有POC型患者。结论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的应用可有助于保障急性脑卒中患者进食安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容积-黏度测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乙型肝炎(乙肝)报告情况和质量。方法下载2019年全国200个乙肝监测试点NNDRS报告的乙肝个案调查表和附卡,计算附卡有效填写率;根据附卡信息,按照乙肝诊断标准(WS 299-2008)对报告乙肝进行复核,用Kappa检验评价报告与复核分类的一致性;分析导致分类不一致的原因。结果2019年NNDRS中200个乙肝监测点共报告乙肝64 686例,急性、慢性和未分类乙肝分别为5.8%、92.4%和1.8%。报告乙肝总发病率为56.7/10万,其中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为3.3/10万,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为52.4/10万。报告病例平均年龄为47(47±15)岁,64.4%为男性。ALT平均水平为214.2(214.2±1 253.4)U/L。报告病例中50.6%(32 722)为农、林、牧、渔和水利业生产人员。东、中、西部地区报告乙肝发病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2.5%(27 501)、22.1%(14 315)和35.4%(22 870)。报告乙肝复核分类总一致率为58.8%,Kappa=0.15;对于能够明确乙肝分类的39 271例急性和慢性乙肝,复核分类总一致率为96.9%,Kappa=0.73。病例分类不一致的原因中附卡信息缺失占94.5%(24 267/25 681)。结论监测地区乙肝分类诊断能力提高,但NNDRS中乙肝病例报告卡附卡有效填写率有待提高。

  • 标签: 乙型肝炎 监测 临床类型
  • 简介:摘要人工膝关节磨损的模拟机测试及数值模拟是体外评价假体磨损性能、预测膝关节产品临床表现的重要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在步态运动条件下,对国内学者体外磨损测试采用的力学和运动学曲线及国人测量的曲线进行对比,并对体外模拟机试验和数值模拟模型的方法进行对比、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测量数据还不能直接作为模拟机磨损测试和数值模拟的加载条件,国人的膝关节力学和运动学数据与国际标准相比有所差异。对于体外模拟机测试,国内不同机构的测试方法相近,但结果有一定差别。对于磨损数值计算研究,国内与国外基本同步,但是磨损计算结果较体外测试均较低。基于国人膝关节力学和运动学数据的人工膝关节磨损性能评价体系是研究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核酸检测试剂的分析性能及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咸宁市中心医院收集的高浓度阳性患者标本和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和湖北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控样品,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试剂的精密度,正确度,检测限,分析测量范围等性能参数进行性能验证和评估。 结果 高浓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诊断、术前筛查、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及抗凝、溶栓药物的监测等。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的检测结果受试剂批次变更影响,而如何进行试剂批次变更的验证、如何识别并判断试剂批次变更导致的检测误差是否在实验室可接受范围,尚无统一标准。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国内同领域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撰写了指南,以规范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检测试剂批次变更的验证程序。

  • 标签: 血栓与止血检验质量保证 体外诊断试剂 批次变更 验证
  • 简介:摘要姿势控制能力的减弱是诱发踝关节反复扭伤,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发生的重要因素。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是目前临床和科研中常用的姿势控制评估方法之一。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在预估踝关节扭伤风险、鉴别扭伤恢复进程以及为其制定康复计划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更简洁、有效地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进行康复评估和训练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 标签: 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姿势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索声导抗与纯音听阈测试在伪聋鉴别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伪聋鉴别诊断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把他们随机划分成对比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并且每个组都选有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形式的多样性,对观察组采取了探索声导抗与纯音听阈测试相结合的检查方法,而对比组则采取了传统的检查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患者满意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实验研究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对比组的50例研究对象里,患者的满意情况为56.33±2.52、临床疗效为56%,检测准确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与老年衰弱患者跌倒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7-9月在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衰弱患者,采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跌倒相关信息,并分为跌倒组和未跌倒组,对比两组患者体质指数、TUG、4 m最大步行速度(4 m MWS)和Barthel指数的差异,检验TUG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UG与跌倒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96例,其中跌倒组35例、未跌倒组61例,跌倒组患者的平均TUG时间(16.45±6.44)s,明显长于未跌倒组(10.17±2.9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6,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UG与跌倒和4 m MWS均存在相关性(r=0.582、0.875,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UG(OR=1.201,95%CI:1.111~1.470,P=0.004)和4 m MWS(OR=1.146,95%CI:1.063~1.244,P=0.015)是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TUG与老年衰弱患者的跌倒风险具有相关性,推荐在临床上开展相关应用。

  • 标签: 衰弱 意外跌倒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
  • 简介:摘要:在针对艾滋病进行病毒检测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快速自我检测是正规检测的重要补充,在实际的自我检测过程中,主要是选用相对应的艾滋病试纸在家中自行操作,因为艾滋病有很长一段潜伏期,所以在这一段时间内,患者并不能明确自身是否患有艾滋病,所以着重做好艾滋病病毒自我检测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艾滋病病毒快速检测用于自我检测的市场以及技术前景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启示。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快速测试 自我检测 市场 技术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脊髓电刺激(SC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测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CS治疗的81例N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选择双极刺激模式,频率为30~60 Hz,脉宽为180~260 μs,电压为0.5~2.0 V。以疼痛改善率作为SCS测试是否有效的主要评估指标,计算公式为:疼痛改善率=[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VAS] /术前VAS×100%;其中疼痛改善率>50%为测试有效,≤50%为测试无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NP患者SCS测试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8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电极。81例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率为(45.9±2.9)%;术后VAS为(4.5±2.5)分,较术前[(8.3±1.2)分]显著下降(t=13.67,P<0.01)。根据SCS测试有效的评估标准,45例患者为测试有效,36例为测试无效;测试有效率为55.6%(45/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术前VAS、病因、疼痛侧别及疼痛区感觉均不是SCS测试效果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疼痛部位是SCS测试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位于下肢是影响SCS测试效果的保护因素(OR=3.14,95%CI:1.26~7.83,P=0.013)。结论采用SCS治疗NP的测试有效率较高;疼痛位于四肢,特别是下肢的NP患者测试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痛 电刺激疗法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脊髓电刺激(SC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测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CS治疗的81例N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选择双极刺激模式,频率为30~60 Hz,脉宽为180~260 μs,电压为0.5~2.0 V。以疼痛改善率作为SCS测试是否有效的主要评估指标,计算公式为:疼痛改善率=[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VAS] /术前VAS×100%;其中疼痛改善率>50%为测试有效,≤50%为测试无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NP患者SCS测试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8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电极。81例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率为(45.9±2.9)%;术后VAS为(4.5±2.5)分,较术前[(8.3±1.2)分]显著下降(t=13.67,P<0.01)。根据SCS测试有效的评估标准,45例患者为测试有效,36例为测试无效;测试有效率为55.6%(45/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术前VAS、病因、疼痛侧别及疼痛区感觉均不是SCS测试效果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疼痛部位是SCS测试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位于下肢是影响SCS测试效果的保护因素(OR=3.14,95%CI:1.26~7.83,P=0.013)。结论采用SCS治疗NP的测试有效率较高;疼痛位于四肢,特别是下肢的NP患者测试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痛 电刺激疗法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