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肿瘤转移的"种子",在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免疫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对CTC了解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研究已经从细胞数量走向了分子分型和细胞测序时代。然而CTC检测的标准化尚处于初步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就CTC检测的现状及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作一论述,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检 遗传异质性 参考标准 生物标记,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串行病变的疗效。方法9例前循环串行病变的患者进行取栓治疗,对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辅以球囊成形或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血管开通率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89%,症状性脑出血11%,90 d良好功能预后(mRS 0~2)33%,90 d随访死亡率11%。结论对前循环串行病变取栓并近段颈动脉病变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前循环 串行病变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医学是日新月异的神圣学科,医院是治病救人的神圣场所,医疗行业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特殊行业。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后勤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经济效益。要使后勤工作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后勤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1]现代医院的建筑趋势朝向高层化、大型化、综合化发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尤为重要。本文以安监保卫科参加医院PDCA竞赛为契机,将PDCA运用到消防日常管理中,从诸多方面对医院存在的火灾隐患分析成因,就原有消防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全院消防应急体系并实行院科两级管理、提升医护人员消防意识为预期目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良好的PDCA循环执行力机制。

  • 标签: 医院消防设备PDCA循环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DNA检测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有一些标志物已在临床上开始使用,部分标志物尚处于研究发现阶段。本文主要探讨肿瘤游离DNA检测从发现到临床的过程中,临床实验室需注意的关键点,包括实验室应选择具有临床有效性和临床有用性证据的预期用途,重视检测过程的质量保证以及结果的报告和解释。

  • 标签: 循环肿瘤DNA 临床实验室技术 生物标记志物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医院考勤管理中运用 PDCA 循环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8 月期间 我院 50 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医院考勤管理中进行人工录入考勤和 PDCA 循环,比较两种方式考勤记录规范性。 结果 P DCA 循环考勤记录规范性明显优于人工录入考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医院考勤管理中运用 PDCA 循环能显著提升考勤记录准确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DCA 循环 考勤管理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淤血皮瓣的微循环功能变化。方法2019年5月至6月,取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12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构建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形皮瓣,模型组构建同样的轴形皮瓣并结扎腹壁浅静脉。应用moorFLPI-2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皮瓣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oorVMS-LDF2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系统检测皮瓣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并计算微血管自律运动。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皮瓣术后72 h的皮瓣血流灌注量、细胞聚集度及血流速度分别为100.4、174.2、31.2 PU,模型组则分别为10.5、81.5、13.5 PU,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血流灌注量=26.214,t细胞聚集度=20.923,t血流速度=10.492,P<0.05)。对照组术后72 h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和振幅分别为163 Hz,35.2 PU。模型组大鼠血流灌注水平失去正常节律,术后72 h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及振幅分别为28 Hz,4.5 PU,显著低于对照组(t频率=29.382,t振幅=33.8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瓣静脉淤血导致微循环血流灌注、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微血管自律运动受损可能是皮瓣淤血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静脉淤血皮瓣 微循环 大鼠模型 微血管自律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应用实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 月份至 2019 年 12 月份 900份病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PDCA循环法实施的时间区间分为研究组 450例和参照组 450例。研究组采用 PDCA循环法进行病案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病案管理方法,以比较两组病案的实际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案完善率 97.11%( 437/450)优于对照组的 77.56%( 349/450),研究组返修率 2.22%( 10/450)低于对照组 4.67%( 21/450),研究组复印投诉率 0.89%( 4/450)低于对照组 2.89%( 13/450)。 结论: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应用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病案管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62例住院案例为对象,结合不同的管理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管理方式和PDCA循环管理方式,对具体的结果对比和分析。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组案例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的满意几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3.5%和67.7%,各项资料分析后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比较突出。观察组的风险几率更低,6.4%<16.2%,。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护理质量情况,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管理、特级护理、病区环境护理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资料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效果明显。结论:PDCA循环模式有重要的作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可行性比较高,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PDCA循环 医院感染 管理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体外循环时出现凝血的原因,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将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5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对数据库资料进行调选录入符合要求的 71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分析,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凝血的状况,记录所有患者的发生原因,并根据患者的凝血因素探究合理的护理方案。 结果:在本次实验结果中,71例患者中共有 9例患者出现凝血现象,发生率为 12.68%,其中凝血原因包括:血流量不足、高凝状态、肝素量不足、操作不当。结论:体外循环凝血是血液透析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开展针对性的护理,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能够保证护理工作更为顺利的完成,对患者的血液透析顺利进行来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 凝血 因素分析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科临床护理教学运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感染科实习护生,共计60名,纳入时间段2017年6月~2019年11月。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效果,运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将实习护生平均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组别不同运用的带教对策不同,对照组实习护生运用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实习护生采用PDCA循环教学,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水平以及带教满意度。结果:运用PDCA循环教学方式的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进一步提升感染科教学效果,本次研究需要选取科室部分实习生,结果显示实习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明显提升,带教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PDCA循环 感染科 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机械循环辅助(MCS)可以对循环系统提供有效辅助,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改善器官组织灌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临床应用逐渐增多。Impella作为经皮MCS装置的一种,目前已经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心原性休克(CS)或者选择性和紧急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保护性PCI患者。因此,本文将从Impella的作用原理、Impella在CS患者中应用、Impella在高危PCI患者中应用及Impella指南推荐意见和批准适应证说明等几个方面介绍Impella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机械循环辅助 心原性休克 高危复杂介入指征患者 Impella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100例患者。两组患者选择不同的方法展开管理,对照组借助传统常规手段展开药学管理,而实验组则选择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学进行管理,对比分析两组药学管理质量及患者对该项工作的认可度。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对该项工作的认可度显然高于对照组,同时分析两组药学管理质量,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通过p值判断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全部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选择PDCA循环法展开医院药学管理,对比传统方法,管理质量大大提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在医疗服务中广泛推广开来。

  • 标签: 医院药学 PDCA循环 管理质量 认可度
  • 简介:摘要心源性休克是一类高死亡率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多学科团队干预。应用机械循环辅助设备可以避免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但合适的时机、设备选择及管理仍然是难点。本文就心源性休克患者机械循环辅助设备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休克,心源性 机械循环辅助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PDCA 循环在压疮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82 例压疮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 41 例和研究组 41 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比较 2 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 结果: 经过护理, 研究组患者的 护理 有效率为 94.4% ,对比组为 80.6% ,差异符合 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压疮护理中,采用 PDCA 循环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且可以增加患者满意度与护理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PDCA 循环 压疮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维持大循环灌注是脓毒症复苏过程中重要目标之一,但临床过程中,大循环-微循环失耦联状态并不少见,即大循环已处于稳态,但微循环仍存在障碍。若不能及早识别干预失耦联状态,往往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如何合理地监测微循环在脓毒症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脓毒症中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以及监测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脓毒症 微循环 大循环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究临床 PDCA 循环法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诊治的 200 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时间界限为分组标准,将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的 10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4 月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 PDCA 循环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提升,且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下降,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临床上将 PDCA 循环法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能整体提升科室里的护理质量,完善护理流程,并降低患者在诊治与护理期间可能产生风险事件的几率,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具备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PDCA 循环法 急诊护理 管理应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我科将 PDCA循环应用于新兵眼科复检的体检工作中,在 9天的时间内,眼科体检效率由 0.8人 /分钟提高至 1.7人 /分钟,表明在体检中应用 PDCA循环可以及时发现及解决影响体检效率的问题,使体检效率大大提高。

  • 标签: [ ]PDCA循环 眼科复检 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改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9月期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相关指标的情况,并和没有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前医院的感染控制管理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达标率情况、评价管理效果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在实施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后,院感知识知晓、手卫生合格、物体表面合格、空气合格等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且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抗生素使用等指标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社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效果,在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非常值得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社区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