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母乳喂养动机是影响孕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文从母乳喂养动机理论、母乳喂养动机评估工具及母乳喂养动机干预方案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医务人员评估孕产妇母乳喂养动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思路与参考。

  • 标签: 综述 孕妇 产妇 母乳喂养 动机 自主决定权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联合问题解决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康复动机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入住某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联合问题解决法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康复动机评分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康复动机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机性访谈 问题解决法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情绪 康复动机
  • 简介:摘要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但婴儿颅内AVM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月龄的颅内AVM急性破裂出血伴多发动脉瘤(2个)患儿,急诊行开颅手术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后患儿有持续癫痫发作,给予镇静、抗癫痫、维持循环、抗感染、尼莫地平等治疗。术后2周患儿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四肢活动基本正常;术后3个月随访无癫痫再次发作,无肢体活动障碍。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但婴儿颅内AVM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月龄的颅内AVM急性破裂出血伴多发动脉瘤(2个)患儿,急诊行开颅手术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后患儿有持续癫痫发作,给予镇静、抗癫痫、维持循环、抗感染、尼莫地平等治疗。术后2周患儿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四肢活动基本正常;术后3个月随访无癫痫再次发作,无肢体活动障碍。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管理对脑卒中患者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脑卒中患者80例,将其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采用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管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的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健康管理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社会动机损伤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主要表现之一。本文从不同动机成分的角度探讨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的损伤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奖赏学习、愉快体验和决策努力分配等多个成分的社会动机损伤,涉及社会交互神经环路的多个脑区功能异常,如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纹状体等。未来研究可考虑开发新型任务范式并结合多学科技术来深入探索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异常的神经机制,为发展针对阴性症状的临床干预策略提供更多证据支撑。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动机 奖赏学习 愉快体验 努力分配
  • 简介:摘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基因突变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原因,胱硫醚-β-合成酶复合杂合变异致青年脑梗死,同时合并肺栓塞及下肢动脉血栓罕见报道。文中报道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栓塞及下肢动脉血栓,病因筛查发现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增高,基因检测胱硫醚-β-合成酶833T>C/1082C>T复合杂合变异,予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以及抗凝治疗后,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下降,随访1年,未见新发血栓事件,复查同型半胱氨酸在正常范围。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胱硫醚-β-合成酶 缺血性卒中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机性访谈联合阶段性护理在高龄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行规律产检并分娩的96例高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动机性访谈联合阶段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分娩自我效能〔分娩自我效能感量表(CBSEI-C32)〕、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产程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及42 d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BSEI-C32评分中结果期望(OE-16)、自我效能期望(EE-16)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程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及产褥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2 d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联合阶段性护理用于高龄初产妇分娩,能提高产妇分娩自我效能,缓解其负性情绪,减轻产程疼痛,缩短产程时间,并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高龄初产妇 动机性访谈 阶段性护理 自我效能 负性情绪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初始动机,为养老志愿服务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定期参加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养老志愿服务的25名护理专业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使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初始动机的4个主题:利己动机、利他动机、亲和动机和成就动机。其中利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充实大学生活、丰富人生经历,提升自身能力、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经验;利他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陪伴和帮助老人,消除老人孤独感;亲和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建立情感寄托,弥补缺失情感;成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勇敢面对挑战、获取成就感,服务社会和他人、实现自身价值。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为明确的初始动机,学校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可加强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相关教育,志愿服务管理者可基于初始动机制订相关激励措施和服务策略,从而促进养老志愿团队的扩充和稳定,推动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学生,护理 养老护理 志愿服务 初始动机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初始动机,为养老志愿服务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定期参加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养老志愿服务的25名护理专业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使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初始动机的4个主题:利己动机、利他动机、亲和动机和成就动机。其中利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充实大学生活、丰富人生经历,提升自身能力、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经验;利他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陪伴和帮助老人,消除老人孤独感;亲和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建立情感寄托,弥补缺失情感;成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勇敢面对挑战、获取成就感,服务社会和他人、实现自身价值。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为明确的初始动机,学校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可加强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相关教育,志愿服务管理者可基于初始动机制订相关激励措施和服务策略,从而促进养老志愿团队的扩充和稳定,推动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学生,护理 养老护理 志愿服务 初始动机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护理中应用动机性访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120例高风险孕妇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被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孕妇产前预约情况与实施情况。结果:对照组外周血里胎儿游离DNA检测、羊膜腔穿刺预约率分别为51.67%、11.67%,36.67%孕妇无预约。观察组外周血里胎儿游离DNA检测、羊膜腔穿刺预约率分别为70.00%、26.67%,3.33%孕妇无预约,观察组预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外周血里胎儿游离DNA检测、羊膜腔穿刺实施率分别为41.67%、11.67%,41.67%孕妇无实施;观察组外周血里胎儿游离DNA检测、羊膜腔穿刺实施率分别为60.00%、33.33%,6.67%孕妇无实施,观察组实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护理可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孕妇产前诊断依从性更高,可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动机性访谈 高风险孕妇 产前诊断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伴有发动脉粥样硬化 的高血压患者,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患者都为9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前后血压变化,斑块面积大小,是否有不良情况发生。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比较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水平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低于对照组(p0.05), 在经过我院一段时间治疗后,CIMT与斑块面积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 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的53例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患者共13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为Ⅰ~Ⅳ级。通过术中夹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行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32个动脉瘤中,术中成功夹闭动脉瘤129个,3个开颅侧对侧未破裂动脉瘤行自体筋膜包裹加固处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例(9.4%),脑积水10例(18.9%),再出血2例(3.8%),迟发性脑缺血19例(35.8%),严重激素或电解质紊乱6例(11.3%)。出院时预后良好(GOS Ⅳ、Ⅴ级为预后良好)者44例(83.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者49例(92.4%)。住院时间为(17.4±5.7)d(范围为11~36 d),治疗费用为(7.5±1.7)万元(范围为6.0~16.8万元)。出院患者的满意率为94.3%(50/53)。结论部分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可采用经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预案以及恰当的显微操作,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双侧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单侧翼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的53例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患者共13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为Ⅰ~Ⅳ级。通过术中夹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行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32个动脉瘤中,术中成功夹闭动脉瘤129个,3个开颅侧对侧未破裂动脉瘤行自体筋膜包裹加固处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例(9.4%),脑积水10例(18.9%),再出血2例(3.8%),迟发性脑缺血19例(35.8%),严重激素或电解质紊乱6例(11.3%)。出院时预后良好(GOS Ⅳ、Ⅴ级为预后良好)者44例(83.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者49例(92.4%)。住院时间为(17.4±5.7)d(范围为11~36 d),治疗费用为(7.5±1.7)万元(范围为6.0~16.8万元)。出院患者的满意率为94.3%(50/53)。结论部分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可采用经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预案以及恰当的显微操作,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双侧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单侧翼点入路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一类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中频发的基础性疾病,其本身是不会对患有该疾病的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平时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的。即便是这样,仍然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人体的血压在长时间的一个不稳定状态致使一些相关联的并发症的出现。近年来,与原发性的高血压所相关所导致血栓栓塞的可能性正处于增加状态,这使得病人的身体的部分器官被攻击,且导致病人的心脏、肾脏以及大脑等一些重要的器官的损伤。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人群里经常有的伴随性的病之一。当下,把给与病患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缓解血压升高致使的动脉粥样硬化作为是最基础的治疗手段。因此,文章参照该药剂在使用中的用量差异,来对不同剂量下病人的治疗成果的不同做一个对照以及归纳分析。

  • 标签: 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1月诊治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甲组37例(阿司匹林),乙组37例(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甲、乙组血压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乙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甲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乙组TC、TG、LDL-C明显低于甲组,乙组HDL-C水平明显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血压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现状及影响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老年区域联动中心,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区内8所医疗机构的159名护理员使用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沟通调节3个维度评价护理员的岗位胜任力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护理员共157名,年龄(50.9 ± 5.4)岁。岗位胜任力(73.21 ± 14.26)分,属于一般中等水平。3个维度中工作能力维度得分最高,为(28.92 ± 7.40)分,沟通调节维度得分最低,为(21.08 ± 6.41)分。各个条目中"品行"条目得分最高,"解决矛盾"条目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工龄长短、有无工作经验3个因素对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229、0.068,t值为1.14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员工作经验(B值为0.435,P<0.05)、工龄(B值为-1.792,P<0.05)是影响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员的工作态度、基础知识、工作积极性、基础照护技能都得到有效的保障,但在解决矛盾、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倾听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应加强老年区域联动机制的作用,提升各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员岗位胜任力,进而提升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服务水平,提高老年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区域联动 护理员 岗位胜任力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现状及影响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老年区域联动中心,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区内8所医疗机构的159名护理员使用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沟通调节3个维度评价护理员的岗位胜任力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护理员共157名,年龄(50.9 ± 5.4)岁。岗位胜任力(73.21 ± 14.26)分,属于一般中等水平。3个维度中工作能力维度得分最高,为(28.92 ± 7.40)分,沟通调节维度得分最低,为(21.08 ± 6.41)分。各个条目中"品行"条目得分最高,"解决矛盾"条目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工龄长短、有无工作经验3个因素对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229、0.068,t值为1.14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员工作经验(B值为0.435,P<0.05)、工龄(B值为-1.792,P<0.05)是影响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员的工作态度、基础知识、工作积极性、基础照护技能都得到有效的保障,但在解决矛盾、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倾听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应加强老年区域联动机制的作用,提升各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员岗位胜任力,进而提升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服务水平,提高老年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区域联动 护理员 岗位胜任力 现状 影响因素